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药学 > 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
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第一节药物的基本作用一.药物作用与药物效应药物作用(drugaction):指初始作用,是动因,为分子反应机制,有特异性。药理效应(pharmacologicaleffect):药物作用的结果。作用的选择性:药物仅对某器官组织作用明显。兴奋:药物使器官功能增强(或称“亢进”)。抑制:药物使器官功能减弱(过度抑制“麻痹)。衰竭:过度兴奋导致功能不全。直接作用:药物直接作用靶器官,引起机能改变如:肾上腺素兴奋心脏。间接作用:药物不直接作用靶器官,经反射途径产生的作用,如肼屈嗪降压时使心率加快。二、治疗效果对因治疗:消除原致病因子,如抗生素治疗细菌性感染。对症治疗:缓解疾病的症状,如阿司匹林降低发热病人体温。补充治疗(替代治疗):补充体内正常物质的不足,如激素等。治疗原则:急者治标,缓者治本,标本兼顾。三、不良反应不良反应:不符合用药目的,给病人带来不适,痛苦。副作用(sideeffect):治疗剂量下产生的与防治作用无关,也无大的危害,与药物的选择性低有关。是药物的固有作用,可以预测。毒性作用(toxiceffect):剂量过大,或用药时间长引起的病理性损害。包括急慢性(致畸、致癌、致突变)毒性。变态反应(allergicreaction):少数人产生的异常免疫反应,也称过敏反应,与剂量无关。非肽类药物作为半抗原与机体蛋白结合后,引起的变态反应。后遗效应(residualeffect):药物在体内的残存效应,药物低于阈浓度对机体的影响,如安眠药。特异质反应(idiosyncrasy):少数人体质特异(遗传生化缺陷)对某药非常敏感,产生的特殊反应,如伯氨喹引起溶血是体内缺乏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停药反应(withdrawalreaction):突然停药后原有疾病加剧,如可乐定。第二节药物剂量与效应关系量效关系:在一定范围内,随药物浓度增加,效应增强(图2-1)。100logc量反应:效应在数量上的变化质反应:阳性反应(有或无)最小有效浓度(阈浓度):刚能引起效应的浓度。效能:药物能产生的最大效应。尿量ABCA环戊噻嗪B氢氯噻嗪C呋噻米剂量强度:引起等效反应的相对浓度或剂量(50%效应量)。半数有效量(ED50):能引起50%阳性反应,或50%最大效应的剂量。半数致死量(LD50):引起50%受试动物死亡的剂量。半数中毒量(TD50):引起50%中毒的剂量。最小致死量:引起死亡的最小剂量。治疗指数=LD50/ED50指数大,相对安全。安全范围:ED95——TD5之间的距离。100ABABLogED50(睡眠)死亡第三节药物与受体Ehrlich和Langley于19世纪末提出.受体(receptor):机体组织细胞能与相应配体(递质、激素、自身活性物质)结合的细胞蛋白组分,受体与配体发生特异性结合,发生相应的信号转导作用,产生特异效应。特性(1)灵敏性:与很低浓度配体结合产生显著效应.(2)特异性:与配体结合有高度选择性,产生特异效应.(3)饱和性:受体的数量是一定的,有饱和性,作用同一受体的配体间有竞争现象.(4)可逆性:与配体结合是可逆的,解离后仍是配体,不是代谢物.(5)多样性:同一受体可分布于不同细胞,产生不同效应(亚型分类的基础).受体与药物的相互作用按质量作用定律:D+R====DR→E反应平衡时KD=〔D〕〔R〕/〔DR〕KD:解离常数D:药物R:受体DR:复合物RT:受体总数=R+DR(代入上式,整理)KD=〔〔D〕〔RT〕-〔DR〕〕/〔DR〕推导后〔DR〕〔D〕E〔DR〕〔D〕〔RT〕KD+〔D〕EMAX〔RT〕KD+〔D〕因只有DR才发挥作用,故效应的强弱(E/EMAX)与DR相对结合量(DR/RT)成比例。当〔D〕=0,效应(E)为0当〔D〕KD,最大效应(E)=1当DR/RT=50%,50%受体与药物结合,KD=〔D〕KD表示药物与受体的亲和力,既50%受体与药物结合时,药物的摩尔浓度,KD值越大亲和力越小,为反比关系。亲和力(affinity):药物与受体的结合能力。以KD表示,KD越大,亲和力越小。亲和力指数(pD2)=-logKD,其值不用摩尔浓度,与亲和力呈正比,该值大则亲和力大.内在活性:药物与受体结合后产生效应的能力,用a表示。E/Emax=a(DR)/(RT)0≤a≤1当亲和力相等时,效应的大小取决内在活性;内在活性相等时则取决亲和力(图2-5)。E(%)E(%)亲和力(pD2)相等(logc)亲和力(pD2)不等(logc)内在活性(Emax)不等内在活性(Emax)相等受体激动药(agonist):药物与受体有亲和力和内在活性,能激活受体而产生效应(完全激动药a=1)。部分激动药:与受体有亲和力,但内在活性弱(a1),呈双重性.受体拮抗药:与受体有亲和力,但无内在活性,(a=0).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竞争与受体结合,降低激动药的亲和力,不影响内在活性,使激动药量效曲线平行右移,最大效应不变(图2-6).说明激动药、阻断药作用同一受体,结合是可逆的。PA2(拮抗参数):表示拮抗强度,值大则拮抗作用强。非竞争性拮抗药:与激动药合用,使激动药的亲和力和内在活性都降低,使激动药量效曲线非品行右移,最大效应降低(图2-6B)。表明拮抗药与受体结合是不可逆的,或药物作用于受体后的某一环节。ELogclogc受体的类型1.组成离子通道的受体:受体由4—5个亚单位(肽链)反复穿透细胞膜4次,组成的离子通道。受体激活时,通道开放,引起细胞膜去级或超极化,产生效应。如乙酰胆碱N受体,被乙酰胆碱激活,开放Na+通道,细胞膜去极,肌肉收缩。GABA受体为Cl通道。2.G--蛋白偶联的受体:由单一肽链反复7次穿透细胞膜而成。G--蛋白(鸟苷酸结合调节蛋白)存在于细胞膜内侧,由α、β、γ3个亚单位组成。兴奋性G蛋白(Gs,如β、D1、H2受体):激活AC,使胞内cAMP↑,cAMP激活蛋白激酶A(PKA),使胞内许多蛋白酶磷酸化,产生效应。抑制性G蛋白(GI,α、D2、M2受体):抑制AC,使cAMP↓如肾上腺素、M-乙酰胆碱、多巴胺等受体。3.酪氨酸激酶偶联受体:受体由三部分组成。细胞外片段:与配体结合跨膜片段:穿透细胞膜细胞内片段:含酪氨酸激酶,当受体激活,激活该酶,使酪氨酸磷酸化,激活胞内蛋白激酶,促进DNA,RNA,蛋白质的合成,产生效应。如生长因子受体等。1.细胞内受体:受体位于细胞内,如甲状腺素在细胞内;性激素受体存在于胞浆,激素与受体结合后促进DNA转录,及功能蛋白质的合成。第二信使第一信使(递子,药物等)与受体结合,胞内第二信使通过增强、分化、整和作用,将信使转递给效应器,产生效应。环磷腺苷(cAMP):ATP经AC水解的产物→激活PKA→蛋白酶磷酸化,产生效应。环磷鸟苷(cGMP):GTP经环磷酸鸟苷(GC)产生的产物。cGMP激活PKC→产生效应(抑制心脏、舒张血管)。肌醇磷脂:α1、H1、M1M3等受被激动后介导G蛋白→激活磷脂酶C(PLC)→使二磷酸肌醇磷脂水解→①三磷酸肌醇(IP3)→促胞内钙池释放Ca++;②二酰甘油(DAG)→激活PKC→蛋白酶磷酸化,产生效应。如血小板积聚、腺体的分泌等。钙离子:胞内Ca++参与多种功能。通过外钙内流(受膜电位、受体调控);或内钙释放(受IP3作用),通过对胞内Ca++的影响,转递信使产生效应。受体的调节受体的数量、亲和力、效应力,在生理、病理、药理等影响下而变化。受体上调(受体增敏):指受体数量增加,如连续使用受体阻断药。如突然停用普萘洛尔引起“反跳”。受体下调(受体脱敏):指受体数量减少,如长期使用胰岛素,使胰岛素受体减少,是药物耐受性的原因之一。药物作用机制药物作用机制是说明药物如何产生作用的,主要取决药物的化学结构。2.结构相似,作用相似:如磺胺类,拟肾上腺素类。3.结构相似,作用相反:如激动药与阻断药。4.光学异构体,作用不同:如喹尼丁(右旋体);奎宁(左旋体)。药物的作用机制(1)理化反应:抗酸药治疗溃疡病;甘露醇渗透性利尿等。(2)影响细胞内代谢:铁盐补血;维生素B12,叶酸治疗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氟脲嘧啶的抗癌作用等。(3)影响生理物质转运:利尿药抑制肾小管重吸收Na+而利尿。(4)影响酶的活性:新斯的明抑制胆碱酯酶,兴奋骨骼肌;卡比多巴(抑制外周脱羧酶)增强左旋多巴的作用。(5)影响离子通道:钙拮抗药阻滞钙通道抑制心血管。(6)影响核酸代谢:抗癌药破坏DNA结构;喹诺酮类抗菌药。(7)非特异性作用:消毒防腐药对蛋白质的变性作用等。(8)作用特异性受体:通过激动或阻断受体产生作用。时间安排:3学时重点内容:药物不良反应包括的内容及含义,受体学说在药理学占有的重要地位,安全范围、效价强度、效应力等概念及含意;熟悉量效关系、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作业思考题:⑴举例说明副作用、毒性作用、变态反应、后遗效应。⑵治疗指数、受体激动剂、阻断剂、竞争性拮抗、非竞争性拮抗、安全范围、效价强度、效应力等概念及含意。⑶受体亲和力、内在活性等的含意。
本文标题:第三章药物效应动力学(药效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291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