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正版授权禁止翻录第三章认识论**成仿吾是我国无产阶级革命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教育家,他是由文化人成为革命人的典型之一,成仿吾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作家丁玲在未跟他谋面之前,曾产生过一系列的合理想象:在文学上,他主张浪漫主义,创造社最早就是这样主张的;他是从日本留学回来的,一定很洋气,很潇洒,因为曾见过一些傲气十足的诗人,趾高气扬,高谈阔论;他在国外学军械制造,或许是庄重严肃之人;他在黄埔军官学校担任教官,一定有一种军人气概;他曾经跟鲁迅进行过革命文学队伍内部的文学论争,写过火气很重的文章,是不是有点张飞李逵式气质呢?后来,丁玲在陕北见到成仿吾时,第一个就是我想象的全错了。原来成仿吾是一个土里土气、老实巴交的普通人一个尊重别人、热情、虚心、平等待人的人。丁玲十分后悔:为什么我单单忽略了他是一个经过长征的革命干部、红军战士、一个正派憨厚的共产党员呢?*请运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基本原理加以分析:2007*(1)丁玲对成仿吾的“合理想象”为什么“全错了”?*(2)丁玲对成仿吾认识的转变过程对我们正确认识事物有何启示*资料:*1、认识与意识的区别*认识是强调过程,意识是认识的结果。*2、主观、客观,主体、客体*主体和客体,实践和认识的主体是指人,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的对象。这个对象既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主观是相对于物质的东西,它指得是人们的精神的东西,与意识和思维是同一类范畴。它与主体的区别是显而易见的,这就是认识和实践的主体是人,人是物质和意识的统一体,它有主观的东西,但还有客观的东西。*人不完全是主观的,因此主体不等于主观*所谓客观,就是独立于人们的意识之外,不依赖于意识存在的客观事物,而客体则不同,只要进入认识和实践活动范围内的东西都可以称之为客体,那显然不仅仅是客观事物,还包括精神物。*认识的客体可以是精神,因此客体不等于客观。第一节认识的本质及其规律*一、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第一,实践产生认识的需要。*第二,实践为认识的发展提供动力。*第三,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2005年单选:未来学家尼葛洛庞帝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正版授权禁止翻录*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B、实践是认识的先导*C、实践高于认识*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分工掘成的。”这表明人的才能*A与人的先天生理素质没有关联*B主要来源于后天的实践*C取决于人的主观努力的程度*D是由人的社会政治地位决定的*考点:*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实践第一性*二、认识的含义*(一)不同的观点*1、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唯物主义是“反映论”,唯心主义是“先验论”*2、可知论与不可知论*休谟认为:“我们所能够知道的事物只限于我们的感觉,至于我们感觉之外是否存在着一个世界,我们既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所以是不可知的。”*恩格斯:“我们自己能制造出某一个自然过程,按照它的条件把它生产出来,并使它未我们的目的服务,从而证明我们对这一过程的认识是正确的”*3、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与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缺陷:*其一,它认为这种反映是一种被动地、消极的反映,没有看到实践在认识中的作用,不了解认识的主体对客体的作用。*其二,它不知道辩证法,把认识看作是一次就可以完成的东西。正版授权禁止翻录*单选*“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C.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多选*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和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A.客观事物是否可知*B.客观事物是否存在联系*C.客观事物是否是认识的对象*D.社会实践是否是认识的基础*考点:*认识论的几大流派:*唯物主义认识论和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从物质出发*机械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区别在于:是否具有能动性*(二)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第一,反映具有摹写性和创造性*注:创造性是认识能动性的基本标志,指认识*1)、不仅能认识现象,还可以认识规律;正版授权禁止翻录*2)、不仅反映现在的事物,可以进一步揭示事物的过去和未来*3)、不仅能反映现实中的事物,还可以塑造现实中不存在的事物*第二,认识是由低级向高级无限发展的过程*人的视觉感官有感觉外界物体的光和颜色的功能。可见光的波长范围一般是380nm(纳米)~780nm,称为可见光谱。在可见光谱范围内,不同波长的辐射使人感觉到不同的颜色,一般来说,700nm为红色,580nm为黄红,510nm为绿色,470nm为蓝色,400nm为紫色。这种现象表明*A.人只能认识外界物体作用于感官形成的感觉*B.人的感觉所具有的生理阀限是人的认识能力的界限*C.人的感觉中包含着对外界事物信息的选择,加工和转换*D.人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感觉是人自身生理活动的结果*考点:*选择、加工、转换就是创造!*(三)实践和认识的关系*主体在实践过程中,一方面能动的改造客体(实践),另一方面能动的反映客体(反映)。*第一,实践决定认识*第二,认识对实践有反作用*A、可以使局部经验上升到理论,从而使主体把握规律,指导主体按照规律自觉地改造世界*B、使人们在实践之前确立实践的目标、方案、步骤,即有计划性*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朝着一定方向进行。*思考:*从打碎花瓶这一现象中所概括出的“碎花瓶理论”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梅兰芳为什么能“把险些造成舞台事故的错误”变为成功的“经典之作”?*单选:*“没有革命的理论,就没有革命的运动”所揭示的是()*A.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B.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正版授权禁止翻录*C.理论必须与实践相结合*D.离开了理论,就不会有实践总结:认识的能动性和意识的能动性是相生相伴的。*认识的能动性(体现在对实践的反作用上)*A、可以使局部经验上升到理论,从而使主体把握规律,指导主体按照规律自觉地改造世界*B、使人们在实践之前确立实践的目标、方案、步骤,即有计划性*C、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朝着一定方向进行*意识的能动性:*1、意识总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意识具有主观创造性*3、可以通过实践来改造世界*4、意识还可以指导、控制人行为和生理活动的作用*简而言之:认识(意识)的能动性体现在:*1、认识规律*2、制定计划*3、调节(心理、生理、行为,计划)*(多选)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体和客体关系是()*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C、社会意识和社会存在关系*D、反映和被反映关系*总结:*人与世界有两个基本关系:*能动地认识世界——认识*能动地改造世界——实践*三、认识运动的规律*(一)实践到认识*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含义*A、感性认识是人们对外部世界的直接反映,分为感觉、知觉、表象这三个阶段*B、理性认识就是人们通过抽象思维把我事物的本质、全体、内在联系的一种认识形式,表现为概念、判断和推理。正版授权禁止翻录*单选:*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说:“在观察事物之际,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这句话强调了()*A.人们对每一件事物都要细心观察*B.人们在认识事物时要有理性的指导*C.人们获得感性经验的重要性*D.人们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考点:*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区别:*只要与思维“扯”上边的都是理性认识。*2、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之间的同一性*第一、感性认识有待上升到理性认识。*资料:*花瓶的碎片中,10——100克的碎片最少,1——10克的碎片次少,0.1——1克和0.1克以下的碎片最多。而且这些碎片的重量间有严密的数量关系,即:最大的碎片与次之的碎片的重量比是16:1,次大的碎片与中等的碎片的重量比是16:1,中等碎片与较小的碎片的重量比是16:1,较小的碎片与最小的碎片的重量比也是16:1。*第二,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第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A、感性认识中渗透着理性认识:*1)人的的价值观念和目的要求影响和制约着感知活动的方向*2)已有的理性知识影响和制约着感性认识的深度和水平。*3)感性认识的结果必须要借助理性形式来描述才能比较科学*B、理性认识中也渗透着感性因素*1)理性认识需要借助较为丰富的感性经验才能获得比较深刻的认识*2)把感性形象带入理性思维中,往往能促进新知识的产生。*多选:*对于同一棵大树,在木匠的眼中是木材,画家看到的是色彩和色调,植物学家看到的是它的形态特征,这是由于*A人的感觉受理性指导*B人的认识具有能动性*C理性认识是感性认识的基础正版授权禁止翻录*D已有的认识影响感觉活动*例题:多选*以下正确地体现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辩证统一关系的论断有()*A.知人知面难知心*B.凡亲眼所见就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反映*C.没有理性,眼睛是最坏的证人*D.熟知不等于真知*考点: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对立统一:*注意两点:*1、感性认识是基础(类似于实践决定认识)*2、理性认识指导感性认识。*只重视感性认识,会陷入经验主义*只重视理性认识,会陷入教条主义*3)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过渡的条件*A、深入调查,获取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B、结果理性思考,将丰富的感性材料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制作加工。*考点:*只要涉及到如何正确认识世界,都可以用这个原理。*例如:从打碎花瓶这一现象中所概括出的“碎花瓶理论”为什么能帮助人们恢复文物、陨石等不知原貌的物体?*3、认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1)涵义*理性因素是指人的理性直观、理性思维等能力,即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非理性因索是指人的情感、意志,包括动机、欲望、信念、信仰、习惯、本能等,以非逻辑形式出现的幻想、想象、直觉、灵感等也属非理性因素——情商*2)作用*理性因素在认识活动中的作用主要有:①指导作用;②解释作用。③预见作用。*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主要有:其一,动力作用;其二,诱导作用;其三,激发作用。*例题*“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于真理的追求”。该论断所具体揭示的是()*A.实践对认识的作用正版授权禁止翻录*B.感性认识的作用*C.理性认识的作用*D.非理性因素的作用*(二)、认识到实践*认识到实践是有一定的条件的:*1)认识应该是正确的*2)认识必须把普遍真理和客观实际结合起来*3)要是被群众掌握*(三)、认识运动是不断往复和无限发展*1、认识发展的总过程*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再实践,再实践到再认识*2、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第一,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第二,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人们认识运动的推移也就是无限的*3、方法论:认识和实践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主观符合客观)*具体:主观认识要同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客观实践相适应*历史:主观认识要同特定历史发展阶段的客观实践相适应。*为什么“无论是大师还是普通人,失误和错误是难免的”?*考点:认识过程的反复和无限发展,即不存在“终极真理”,每个人都会犯错误。第二节真理与价值*一、真理*1、含义*真理是反映客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且以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为特征的认识*真理形式上是主观的;*真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2、真理的客观性*第一,人们只能发现真理,不能随意编造真理。*第二,人们不能违背真理,否则就会碰壁*第三,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正版授权禁止翻录*第四,真理是一元*资料:*主观真理论:认为这里是多数人承认的东西。实用主义认为,有用即是真理。**(单选)俄国的马赫主义者波格丹诺夫认为,“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是具有“普遍意义”的“社会的组织起来的经验”。这是*A.辩证唯物主义真理论*B.客观真理论*C.主观真理论*D.形而上学真理论*考点:*真理是客观的,是主观和客观相符合。*(二)谬误*1、含义*所谓谬误就是说那些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表现为主观与客观相脱离*2、与真理的关系*A、真理转换到谬误来看:*第一,真理是具体的,
本文标题:第三章认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295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