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财经/贸易 > 资产评估/会计 > 第三章账户及复式记账
《基础会计》第三章教案主讲老师:王益民第三章账户及复式记账本章学习目的:通过本章学习,理解企业会计要素与会计对象的关系,掌握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经济业务发生后对会计等式中各个会计要素的影响,明确会计科目的作用、设置会计科目应遵循的原则以及科目内容和科目级次,进而掌握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和设置的必要性以及账户的基本结构。本章教学重点、难点:会计要素体系及其各要素的相互关系;会计科目与账户的关系。本章学时分配:理论课时:2实践课时:2本章参考文献:1、《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2、《会计学原理》吴水澎辽宁人民出版社第2版3、《会计学原理》阎德玉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第2版4、《基础会计习题集》立信会计出版社5、《基础会计》郭惠云经济科技出版社引导案例第一节会计科目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的标志,确切标明每一个账户所核算和控制的经济内容,即给账户一个名称。会计科目表见P32-35设置会计科目是会计核算的主要方法之一。对这个方法前面已做了概括的阐述,这里要详细的讲解。第一个问题是设置会计科目的意义。这里有两点:第一、为什么要设置会计科目?第二、设置会计科目应当遵循哪些原则?会计科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及会计要素进一步分类核算的项目。为了全面系统地反映和监督各项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情况,分门别类地为经济管理提供会计核算资料,就需要设置会计科目。设置会计科目就是通过会计制度预先规定这些项目的名称,并限定其核算的内容范围,它是设置账户、处理帐务所必须遵守的规则和依据,是正确组织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条件。例如:为了反映和监督各项资产的增减变动,设置了现金、材料、长期投资、固定资产等科目。为了反映和监督负债和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设置了短期借款、应付帐款、长期借款和积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等科目。为反映监督收入费用和利润的增减变动设置了产品销售收入、生产成本,本年利润和利润分配等科目。设置会计科目应当遵循哪此原则呢?第一、科学性原则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全面反映会计对象的内容;其次,根据不同行业设置不同的会计科目。例如:工业企业的主要经营活动是制造工业产品,因而必须设置反映生产耗费、成本计算和生产成果的会计科目。商业企业的基本经营活动是购进和销售商《基础会计》第三章教案主讲老师:王益民品,因而必须设置反映商品采购、商品销售以及在购销存环节发生的各项费用的会计科目,而行政事业单位则应设置反映经费收支情况的会计科目。第二、合规性原则设置会计项目既要满足对外报告的要求又要符合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因此在设置会计科目时,要兼顾对外报告信息和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的需要,并根据需要提供的数据的详细程度,分设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总分类项目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总括分类核算的科目。例如:固定资产、实收资本等科目,它提供的是总括性指标,这些指标基本上能满足企业外部有关方面的需要。明细分类科目包括二级科目、明细科目,是对总分类科目的进一步分类。比如:固定资产总分类下,可以按照固定资产的类别,分设二级科目和明细科目,它们提供的明细目层资料主要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服务。第三、稳定性原则设置会计科目,既要适应经济业务发展的需要,又要保持相对稳定。例如:随着商业信用的发展,为了反映和监督商品交易中的延期付款和延期交货而形成的债权债务的关系。核算中应该单独设置预收账款和预付账款科目,也就是把预收、预付账款的核算从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科目中分离出来。还比如随着技术市场的形成和专利法、商标法的实施,对企业拥有的专有技术、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的价值及其变动情况,也有必要专设无形资产科目予以反映。第四、设置会计科目,还要做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所谓统一性,就是对一些主要的会计科目的设置及其核算内容,进行统一的规定,以保证会计核算的指标在一个部门乃至全国范围内综合汇总,分析利用。所谓灵活性,是指在保证提供统一核算指标的前提下,各单位可以根据本单位的具体情况和经济管理的要求,对统一规定的会计科目做必要的增补或简并。二、设置会计科目的原则1、必须结合会计对象的特点2、必须符合经济管理的要求3、必须做到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4、名称要简单明了,字义相符,内容确切5、应保持相对稳定三、会计科目的分类。会计科目作为一个体系,包括科目的名称、核算的内容和科目级次。(一)会计科目的内容。会计科目的内容是指在制定会计制度时,要规定会计科目反映的经济内容和登记方法。为了便于掌握和运用会计科目,使记账工作正常进行,对会计科目还应该进行分类和编号,并编成会计科目表。大家看32-35页下面,这就是会计科目表。表内列示的是工业企业所设置的基本会计科目。这些科目按反映的经济内容可以会为五类:一、资产类。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短期投资、应收账款、交易性金融资产、预付账款、其它应收款、材料采购、材料、产成品、待摊费用、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累计折旧、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待处理财产损益。二、负债类。包括以下科目:短期借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预收账款、其它应付款、应付职工薪酬、应交税费、应付利润、预提费用、长期借款。三、所有者权益类。包括以下科目: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本年利润、利润分配。《基础会计》第三章教案主讲老师:王益民四、成本类。包括:生产成本和制造费用两个科目。五、损益类。损益类包括的科目有: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费用、产品销售税金、管理费用、财务费用、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所得税。这里既包括收入类科目也包括费用类科目,之所以把这两类科目合并为损益类科目,是因为这两类科目核算的内容都与损益的计算相关。(二)会计科目的按提供会计资料的详细程度分。一般情况下:会计科目的级次可以分为以下两类:见教材31(1)总分类科目。这是对会计对象不同经济内容所作的总括分类。例如:固定资产科目,它反映的企业全部固定资产增减变动和结存的情况。类似的科目还有材料、实收资本、应付账款等。(2)明细分类科目。这是对总分类科目所含内容所作的进一步分类,它是反映核算指标详细、具体情况的科目。如:应付账款总分类科目下,可以按具体单位分设明细科目,具体反映应付哪个单位的货款。为了适应管理工作的需要,在有的总分类科目下设的明细科目太多时可在总分类科目与明细分类科目之间增设二级科目。按照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总分类科目一般由财政部或企业主管部门统一制定。明细分类科目,除了会计制度规定设置的以外,各单位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自行设置。需要指出的是,也不是所有的总账科目都要设置明细科目,有的总分类科目就不需要设置明细分类科目。如:库存现金、银行存款等。第二节账户及其基本结构这里面主要讲了两个问题:一是设置账户的必要性;二是账户的基本结构。设置会计科目只是规定了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而为了及时、连续、系统地记录由于经营业务的发生而引起的会计要素的增减变动,提供各种会计信息,还必须根据规定的会计科目在账簿中开设账户。什么是账户呢?账户的概念:是对会计对象的静态内容进行的日常分类、反映和监督所使用的一种方法,即将经济业务的内容进行分类,然后将其变化过程及其内容在账户中反映出来。P36账户的设置也与账户的级次有关,也就是根据总分类科目开设总分类账户,根据明细科目开设明细账户。由于总分类账户提供的是总括核算指标,因而一般的只用货币计量。而明细账户提供的是明细分类核算指标,因而除了用货币量度外,有的还用实物量度,进行辅助的计量。从这一阐述当中可以看出,会计账户和会计科目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相互联系的概念,它们的联系:(1)都是对会计对象具体内容的分类,且口径一致;(2)账户是根据会计科目开设的,有多少个会计科目就要开设多少个账户;(3)账户是会计科目的运用,会计科目是账户的名称。它们的区别是:《基础会计》第三章教案主讲老师:王益民(1)账户着重连续反映经济活动,而会计科目着重反映会计对象科学分类的内容;(2)账户表现在设置的账簿上,具有一定的结构格式,而会计科目不具备;会计科目表现在名称编号上,由国家统一规定;(3)设置账户的内容包含着会计科目的内容;会计科目可单独存在,它不包括账户。第二、账户的基本结构。既然账户是用来分类记录经营业务的,因而必须具有一定的结构。由于经济业务发生所引起的各项会计要素的变动,从数量上来看,不外乎是增加和减少两种情况。因此,账户结构也相应的分为两个基本部分,划分为左右两方左边为借方(简写为Dr),右边为贷方(简写为Cr)。以一方登记增加额,另一方登记减少额。账户要依附于薄记开设,也就是账簿。这样呢,每一个账户只表现为账簿中的某章或某些帐页,它们一般应该包括下列内容:(一)账户的名称,也就是会计科目。(二)日期和摘要,就是记录经济业务的日期和概括说明经济业务的内容。(三)增加和减少的金额及余额。(四)凭证号数,说明账户记录的依据。教材39-40页,例示了账户的一般格式。这种格式是手工记账经常采用的格式。其左右两方的金额栏分别记录增加额和减少额,增减相比后的差额,称为账户的余额。余额按其表示的时间的不同,又分为期初余额和期末余额。因此,在账户中所记录的金额有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和期末余额。这四项金额的关系,可以用下列等式来表示:期末余额=期出余额+本期增加发生额-本期减少发生额。为了便于说明问题,可把上述的账户简化为“丁”字型或者是英文字母“T”字型的账户,只保留左右两方其它略去,将余额写在下面。至于账户的左右两方中哪一方记增加,哪一方记减少,则取决于所采用的记账方法和所记录的经济业务内容。对这个问题也可这样来表述:账户的左右两方哪一方记增加哪一方记减少,首先取决于所采用的记账方法。在不同的记账方法下,哪一方记增加哪一方记减少,则取决于所记录的经济业务的内容。第三账户的种类及反映的内容(我们在本章第一节所讲的会计科目有几类那么账户就有几类)根据提供资料的详细程度不同可分为根据所反映的经济内容不同可分为第三节复式记账一、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一)单式记账法1、记账方法: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使用一定的符号,在账簿中登记各项经济业务的技术方法。会计上所采用的记账方法最初是单式记账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逐渐对记账方法加以改进,从而演变为复式记账法。2、特点:1)只记录现金、银行存款的收付及债权、债务的清算因此只有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应付四种账户。2)优点:手续简单,节省会计核算的人力物力。3)缺点:无法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基础会计》第三章教案主讲老师:王益民没有会计核算所要求的稽核功能例:用现金1000元购买原材料接银行通知:收到购货单位所欠货款(二)复式记账法1、复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的金额在相互关联的两个或两个以上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2、复式记账的理论依据★理论依据:它建立在会计等式的基础之上,并以此作为理论依据。基本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扩展的会计等式: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3、复式记账法的特点(1)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必须至少在两个账户中进行记录。(2)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记录所用账户之间必须是相互关联的。(3)对于每一项经济业务,都必须以相等金额在账户中进行记录。由于复式记账法具备上述特点,因而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是一种科学的记账方法而被广泛采用。我国的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采用的记账方法都是复式记账法。复式记账法从其发展历史来看,曾经有“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收付记账法”等形式。但我国有关制度规定一律采用借贷记账法。二、借贷记账法1.定义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对每一笔经济业务,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的相反方向,以相等的金额,全面地、相互联系地进行记录的一种专门方法。是各种复式记账方法中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方法。从这一定义当中,大家可以看到,借贷记账法是一种复式记账法,它的特点,就是以借贷作为记账符号,反映各项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情况。学习借贷记账法,必须掌握这个基本概念,同时还要很好的理解和掌握它的理论依据、记账符号、账户结构、记账规则和试算
本文标题:第三章账户及复式记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30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