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市政工程 > 第三部分第十章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时作业
第三部分第十章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时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快速增长的优势条件是()A.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B.地理区位优势C.矿产资源丰富D.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地理区位优势明显,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改革开放后成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得到快速发展。该地区矿产资源,特别是能源矿产资源缺乏。答案:C2.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表现在()A.郊区城市化B.城市人口比重逐步降低C.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D.涌现出大量卫星城解析: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一方面使许多乡村地区迅速变成城镇,使城镇数量猛增,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另一方面使城市的规模迅速扩大。两方面综合的结果,使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人口比重逐步升高,成为我国城市分布最为密集的地区之一。答案:C读我国乡镇企业三种发展模式的源地图图A,四个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示意图图B,回答3~4题。3.近年来乙、丙两地企业发展暴露出来的问题分别是()A.“民工荒”现象严重水污染严重B.企业间过度竞争经济腹地较小C.投资过多、产品积压缺乏政策支持D.改革开放迟缓资金严重短缺解析:福建企业产品类型相似,竞争激烈,而广东由于南岭的天然阻隔,偏居大陆南部,经济腹地较小。答案:B4.甲、丙两地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分别对应图B中的()A.①②B.④③C.③①D.②④解析:长三角地区借助大城市带动,而珠三角依靠对外开放政策使工业化、城市化得到发展。答案:C读我国东部某市生产总值和产业结构演变图,分析回答5~6题。5.有关该图,推断正确的是()A.甲代表第一产业B.乙代表全市生产总值C.丙代表第二产业D.丁代表第三产业解析:根据第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可以推断出甲代表全市生产总值,乙代表第三产业,丙代表第二产业,丁代表第一产业。答案:C6.有关该市产业结构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第二产业比重最高B.第三产业比重较低C.大力推进第三产业的发展D.加快农业发展,提高农业比重和产值解析:图中显示的城市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农业发展,提高农业比重和产值说法不对。答案:D读2001~2005年广东省三个区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变化图,完成7~8题。7.图中信息反映()A.2005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比2004年少B.2001~2005年珠江三角洲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幅度在三个区域中最大C.2001~2005年北部山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始终高于东西两翼D.2001~2005年东西两翼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最小的是2001年解析:三个区域中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的变化幅度最大的应该是东西两翼地区;2001~2005年东西两翼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最小的是2002年。答案:C8.珠江三角洲2004年以后对农民工的需求量减少,其主要原因是珠江三角洲()A.城市化发展迅速B.面临产业升级转型C.高科技产业完全取代劳动密集型产业D.耕地锐减解析:2004年以后,由于产业升级,原来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型,对知识型人才需求量增加,对普通劳动者的需求量则减少。答案:B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不少中小型加工制造业企业受“劳工荒”、“电荒”、“油荒”、原材料涨价等因素影响,目前生存困难,面临倒闭或需要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读图回答9~11题。9.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的区位选择大多符合()A.模式1B.模式2C.模式3D.模式4解析:珠江三角洲大多数加工制造业是在改革开放后依靠廉价劳动力,承接香港和其他发达国家产业转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图中模式2,劳动力因素所占比重为50%,属于劳动密集型。答案:B10.珠江三角洲地区中小型加工制造企业外迁到江西赣州等内地城市,最主要的原因是()A.国家中部崛起的需要B.地理区位相同C.当地基础设施完善D.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解析: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珠三角地区经济水平不断提高,地租、劳动力价格、环保成本等不断上涨,劳动力密集型企业已经失去比较优势,因此,为了寻求更好的区位条件,珠三角劳动力密集型企业纷纷向附近的欠发达地区转移。答案:D11.对珠江三角洲地区众多的加工型企业而言,目前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A.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转型和升级B.缩小生产规模,加大资金投入C.降低劳动力报酬,节省成本支出D.申请破产保护,谋求东山再起解析:珠三角地区经济水平提高后,应当一方面将失去比较优势的劳动力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等低端产业向外转移;另一方面,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等,进行产业转型和升级。答案:A据报道,2008年11月,中国千万民工返乡拉响了经济警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中国沿海地区不少工厂停工,近千万民工提前返乡(如图)。据此回答12~13题。12.下列工业部门因停工而导致民工返乡情况最突出的是()A.钢铁、机械、石化等大型工业B.电脑软件工业C.集成电路、卫星、飞机等工业D.服装、制鞋、玩具等中小型工业解析:服装、制鞋、玩具等中小型工业部门是劳动密集型工业,农民工数量非常多。答案:D13.下列可以作为我国珠江三角洲应对这次危机的措施的有()①国家政策的支持②提高自我创新能力,大力发展企业的核心技术③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④完善交通网,加大产品的出口量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解析:我国珠江三角洲地区受金融危机的冲击比较大,应对这次危机需要国家政策的支持,企业要提高自我创新能力,大力发展核心技术。答案:A珠江三角洲部分城市存在着发生光化学烟雾污染的潜在危险,一些城市在局部区域已经出现了光化学烟雾污染的征兆,因此大力加强机动车污染防治刻不容缓。据此回答14~15题。14.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在大气环境中受强烈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后会产生一种新的二次污染物——光化学烟雾。光化学烟雾污染极易发生在()A.冬春季节B.春夏季节C.夏秋季节D.秋冬季节解析:光化学烟雾容易在强光的照射下形成,夏秋季节,光照强烈,故选C。答案:C15.若要减轻环境污染,该区域能源比重应该增加的是()①石油②水电③核电④天然气⑤煤电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⑤D.②④⑤解析:若要减轻环境污染,该区域应增加清洁能源比重。答案:B二、综合题16.改革开放以来,珠三角地区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但也产生了各种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和下列材料,回答(1)~(4)题。材料1:千龙网2009年11月27日讯在中国制造业最早“起飞”的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的丰功伟绩犹在,但水体污染的“痕迹”也无所不在,以下为“珠三角地区污水排放量变化图”。材料2:珠三角主要工业部门(1)由材料2可看出:珠三角的城市有以下分布特征(填正确项字母)A.沿河分布B.沿河口分布C.沿铁路线分布D.沿海分布(2)该地区发展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是。其产生的原因是。(3)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产业升级面临困境,许多外资企业迁往长江三角洲地区。试从影响工业布局因素的角度分析原因。(4)据材料2分析,珠江三角洲主要城市在工业结构和城市职能方面,存在哪些抑制区域进一步发展的问题?为此应采取什么措施?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及相应的解决措施。第(1)题,由材料2可看出:珠三角的城市,如东莞、中山、江门等沿河分布,广州、深圳、珠海等沿河口分布,珠海、香港、澳门等属于沿海分布的城市。第(2)题,该地区环境污染严重,主要是酸雨、水污染等,污染主要来自生产(工业造成的“三废”污染和农业造成的化肥、农药污染)和生活。第(3)题,可从影响两地工业布局的政策、交通、市场、科技和经济腹地等因素的现状及发展变化趋势进行全面分析。第(4)题,从图中各城市的工业构成可以看出多数城市以电子、食品和轻纺等轻工业为主,结构趋同。因此,要加强各城市间的分工与合作,加快发展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答案:(1)A、B、D(2)①大气污染或酸雨污染;②水污染;③地表径流污染①工业生产造成的污染(或人类工业生产活动);②生活污水污染(或人类生活活动);③农业活动污染(或农药、化肥过量使用)(3)珠江三角洲地区区位条件的变化:政策优势明显下降;市场萎缩;环境污染严重;腹地范围较小。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区位优势:浦东新区的开发,吸引了大量投资;有产业基础、科技与人才优势;经济腹地广阔;水陆交通发达。(4)问题:结构趋同,功能不清,重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不发达。措施:各城市加强相互分工与合作,发展石化、钢铁、造船等原材料加工业和装备制造业,构建以香港、广州和深圳为中心的大珠江三角洲城市群。17.下图分别是我国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经济区示意图,读图并回答问题。(1)简析两经济区发展经济共同的区位优势。(2)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的城市化水平较高,是我国重要的两大城市群。(城市填图中代码,省市填简称)a.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形成以和两个特大城市为龙头,以一大批大中城市为骨干,以小城市和小城镇为依托,布局合理、协调发展、特色鲜明的城镇体系,并加强与香港、两个特区的协调,打造一个大珠江三角洲经济区。b.长江三角洲城市群以、、为核心,地跨三省市,龙头城市上海市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该城市群目前的特大城市有,不久这里将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大都市圈”。(3)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经济成为全国经济增长最快、人民生活最富裕、外商投资的热点地区,试分析其区位优势。(4)两个经济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5)国家采取了哪些措施来解决两地区能源紧张的状况?解析:本题以珠三角与长三角经济发展示意图为背景材料,综合考查了两地区经济发展的区位因素及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措施。可从位置、地形、交通、劳动力等方面分析影响其发展的共同或不同因素。随着两地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不断推进,耕地、能源紧张以及生态破坏成为它们共同面临的问题。答案:(1)①两区同处在河流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优越,海陆交通便利。②三角洲地形平坦,水网密布,降水充沛,土壤比较肥沃,劳动力资源丰富。③发展农业生产的水热条件优越,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至三熟。(2)a.AGFb.⑤⑥⑧沪苏浙①③⑤⑥⑧(3)该地位于我国东南沿海,靠近东南亚,毗邻香港、澳门,地理位置优越;有丰富的廉价劳动力;土地价格低廉;是著名侨乡之一;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有对外开放的优惠政策。(4)基础建设大量占用耕地,耕地面积日益减少,土地资源紧张,农业基础明显削弱;生态环境破坏,区域环境质量下降;工业的迅速增长,导致能源紧张。(5)积极发展核电,建设了秦山、大亚湾核电站;加快“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建设。
本文标题:第三部分第十章第六节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课时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4048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