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综合/其它 > 第九册EEPO教案(第七单元)
MS-E-图文结构-Ⅱ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双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联系句子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分段,并说出故事的主要内容。教学重难点:1、正确、琉璃、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说说文章的主要内容。课型:标准课课时:第一课时1-3读了这个题目你知道了什么?初步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讲+想)1-2揭题:从“逼上梁山”这个成语揭示课题。(听)1-1播放《好汉歌》,学生听后思考并说说自己对《水浒传》的了解(听+想)概况: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头》反思/评价1、音乐导入,引出课题导入5’学习字词,疏通课文15’分钟1、学习字词,疏通课文1、理清脉络,整体感知1-5分类理解词语:(听+想+讲)(1)木枷发配流配依草附木(2)禁军八十万禁军教头1-4把你喜欢的一段读给大家听。(听+讲)1-3学生读课文,要求读通句子,遇到长句多读几遍。(讲)1-2理解词语:寻思掂量踉跄(讲+听+想)1-1提醒学生注意多音字的读音。如:差人压解(看+想)理清脉络,整体感知15’1-4同学们,在这精彩的故事中,你还想了解什么?(讲)1-3用简洁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按照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想+讲)1-2四人小组讨论:你是怎么分的?说说理由。讨论后集体分段朗读朗读课文。(小动)1-1这篇课文时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认真朗读课文,并按照下面的提示,讲课文分为三部分:(想+讲)进庄()初见()较量棒打()MS-E-图文结构-Ⅱ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双目标:1、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感知林冲和洪教头等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2、初步受到古典文学的熏陶,增强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语句,感知人物形象。课型:标准课课时:第二课时1-3你觉得林冲与洪教头谁是好汉?为什么?(想+讲)1-2思考: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写了几个人?他们在干什么?把这些内容联系起来说一说。(想+讲+听)1-1揭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林冲棒打洪教头》这一课,齐读课题(听+讲)概况: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林冲棒打洪教头》反思/评价1、复习导入,揭示课题复习导入5’抓住描写,把握特点25’分钟1、抓住描写,把握特点1、课外拓展,升华主题1-2把描写人物的句子读给大家听,然后学生点评:(听+讲+想)①洪教头冷笑了两声:“…轻信呢?”抓住“冷笑两声”,引导学生读出洪教头对林冲的冷艳嘲讽,体会洪教头的骄横气势。②“洪教头跳起来”一句,抓住“跳起来”读出洪教头藐视他人、逞凶好强的形象。③林冲身为八十万禁军教头,怎么在洪教头要与之交手时连说“不敢”?1-1自由读课文,独处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情感,想一想林冲、洪教头各是什么样的人。(看+想+讲)课外拓展,升华主题5’分钟1-4林冲棒打洪教头后又发生了什么事呢?剔红片段《林冲风雪山神庙》,读一读。(看)1-3好汉应该具有什么样的性格?(想+讲)1-2题目分明是《林冲棒打洪教头》,我们独立全文,好像是洪教头要棒打林冲,要跟林冲打,林冲一让再让,最后打赢了洪教头。你们说,究竟谁才是真好汉?(听+想+讲)1-1课件播放电视连续剧中林冲棒打洪教头的片段。(看)MS-E-图文结构-Ⅱ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双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认识并正确、规范地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3、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理清课文脉络。教学重难点: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大意,理清课文脉络。课型:标准课课时:第一课时1-2师生相互补充介绍王冕、吴敬梓及其《儒林外史》。(听+讲)1-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水浒传》中的精彩故事,认识了武艺高强、沉着应变的好汉林冲。今天我们又要认识一位有名人物——少年王冕。(听)概况: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少年王冕》反思/评价1、介绍背景,导入新课导入揭题8’初读全文检查预习7’1、初读课文1、再读课文,理清层次3-2四人小组讨论:还有什么地方没读懂?交流,疏通。(小动)1-3指名分节朗读课文,相机正音。(讲+听)1-2出示生字、词语,检查预习情况。(听+想+讲)1-1师生交流、解决预习中的困难。(听+讲+想)再读课文,理清层次15’1-4练习用段意串联法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想+讲+做)1-3根据时间顺序给课文分段,引导概括大意。(听+讲+想)1-2学生汇报:(听+讲)三个时间段:“眼看三个年头过去了”、“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到了十七八岁”。1-1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那几个时间段发生的故事?(看+想)学习课文第一段5’1、课堂总结2、布置作业1-3齐读课文第一段1-2交流(听+讲)1-1轻声读课文,思考:你从中勒戒了那些信息?MS-E-图文结构-Ⅱ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双目标:1、抓住王冕与母亲的对话,想象他的神态和心理。2、抓住重点片段及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的美好品德。教学重难点:抓住重点片段及语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王冕的美好品德。课型:标准课课时:第二课时1-3回忆一下,课文第一自然段给了我们什么信息?(想+讲)1-2齐读生字新词。(讲)1-1指名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讲)概况: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少年王冕》反思/评价1、复习检查1、学习课文第二部分(3-7自然段)1、总结全文。2、布置作业1-3分角色朗读王冕母子的对话,体会母子俩不同的内心活动1-2感受王冕的懂事、孝顺:①自由读课文第二、三、四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②讨论:母亲为什么要让王冕给人家放牛?秦家人对王冕怎样?读出文中相关的句子。③出示王冕说的一句话:“娘,我在学堂里也闷得慌,……还能带几本书去读呢。”这句话包含了几层意思?1-1预习反馈:①小组内交流课外搜集有关王冕的资料。②小组讨论思考题,感受王冕的内心活动。1-4引导学生从“镶着白云”、“透出”、“湖水通红”、“树木葱茏”、“尤其可爱”“晶莹透亮”等词语体会出雨后大自然充满神奇和生气。1-3重点分析第五自然段:①自由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词语。②交流自己的感受。(讲)1-2理解:不知不觉三四年过去了,王冕读了不少书,也明白了许多道理。你认为他“明白了”哪些道理呢?(小动)1-1轻声读课文第五、六自然段,概括主要内容。(想+讲)复习导入3’精读课文二到四段15’学习课文五到六段15’总结升华2’1、学习课文第三部分2、探讨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与课文标题的关系。2-1布置作业:完成《同步练习与测评》1-2学生汇报(讲)1-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最想对王冕火他母亲说些什么?(想+讲)MS-E-图文结构-Ⅱ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双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解《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2、能牢固掌握课文中的生字以及课文中出现的新词。3、通过课文与诗的对照阅读,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及诗句的意思。教学重难点:体会课文与诗的意境,初步感受友谊的可贵。课型:标准课课时:第一课时2-3看看这种类型的课文,以前我们学到过哪些?我们给它取名为“文包诗”想一想这类课文我们是怎么学习的?2-2有位作家根据这首诗的有关信息还编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给它取名,板书《黄鹤楼送别》,学生齐读课题后把课题补充完整。2-1出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让学生多人次的读一读,读着这首诗,你最想了解些什么?(讲+听)1-2学生朗诵(听)1-1课前老师要求你们搜集和背诵一些送别诗。哪一小组来有滋有味的吟诵一下。(听+讲)概况: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黄鹤楼送别》反思/评价1、课前预热,吟诵送别诗2、由诗入境,激发阅读兴趣1、诗文对照,理解诗意1、探究表达方式课堂总结。2、布置作业1-2学生汇报。学生在交流中必须着重理解如下词语:故人:指老朋友,在这里指孟浩然。西辞:引导学生联系后文的“顺江东下”来了解黄鹤楼在扬州的西面。烟花三月:可以引导学生从第一自然段中去体会。下:顺流而下。孤帆:一只小船。碧空尽:消失在蓝天的尽头。唯见:只见。之:到、去。学生说诗意时既可以运用书上的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语言。1-1对照课文,读读古诗,你已经理解了哪些词语?哪句诗意?小组内进行交流。1-3学生交流(讲+听)重点抓住“饯行”与“送别”“送行”进行比较,来感悟他们之间的深情厚谊。抓住“一会儿仰望,一会儿远眺,有意不去触动,藏在”等词的感悟,来感受满目美景无心赏,此时无声胜有声,从而体会他们之间的依依惜别之情1-2小组合作学习。友情提醒:扣住文中的关键语句,好好读读,品品,感悟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感。(讲+听)1-1探究发现:再看这首诗,第一、第二行写了什么?第三、第四行写了什么?(事件、写景)却惟独没有提到一个“情”,那么李白在这首诗中究竟想要抒发什么情感呢?想不想来探究一下?就让我们好好地来读读课文。导入7’诗文对照,理解诗意12’品味语言,感悟真情13’总结全文布置作业4’1、品味语言,感悟真情2-1布置作业:完成《同步练习与测评》(听)1-1这首诗没有提到一个“情”,而是通过写景来抒发自己的情感的,这种写法叫“借景抒情”。(板书)而我们却从课文的描写中感受到了他们之间浓浓的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这就是现代文的魅力。那么作者又是运用哪些方法来把这首古诗改编得那么生动有趣的呢?我们下一节课再来探究学习。(想+讲)MS-E-图文结构-Ⅱ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双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古诗。2、能联系课文内容,说说课文中古诗的意思。3、从诗与文的意思中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的深情。教学重难点:从诗与文的意思中体会诗人与朋友间依依惜别的的深情。课型:标准课课时:第二课时1-3学生有滋有味的背诵古诗,并说说古诗的意思。(想+讲)1-2齐读生字新词。(讲)1-1指名读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讲)概况: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黄鹤楼送别》反思/评价1、复习检查1、读中感悟描写古诗意境的方法2、布置作业1-3老师进行小结:通过刚才的探究,我们又学到了改写古诗的方法,希望大家在以后的古诗改写中能运用。1-2小组交流后汇报:(1)、想象丰富。(2)、想象了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情。(3)、想象了当时周围的环境。(4)、扣住了情感来发挥想象。1-1这首诗没有提到一个“情”,而我们却从课文的描写中感受到了他们之间浓浓的友情和依依惜别之情,这就是现代文的魅力,想想看,作者又是运用哪些方法来把这首古诗改编得那么生动有趣的呢?学生再次带着问题读读课文,品品、悟悟。1-4在一定的语境中能运用这些含有“看”意思的词语。1-3找到它们在文中的句子读读,体会它们的意思,说说它们的差别。(讲)1-2找到它们在文中的句子读读,体会它们的意思,说说它们的差别。(听)1-1出示“仰望、远眺、凝视”(讲+想+做)复习导入3’教学3-5自然段25’学习课文第6自然段5’布置作业2’1、体会“看”1-2布置作业:完成《同步练习与测评》(听)MS-E-图文结构-Ⅱ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双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2、凭借朗读、联想,感悟词中田园生活的意境,说一说这首词所描绘的情景,并写下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3、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教学重难点:感受词中田园生活的情景,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课型:标准课课时:第一课时1-2唐诗、宋词、元曲都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词有它自己特殊的表现形式。词有各种格式。每一种格式有一个名称。《清平乐·村居》这首词中,“清平乐”是词牌名。“村居”是这首词的题目。(听)1-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宋朝一位著名的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词《清平乐·村居》,齐读课题。(看+讲)概况: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九册《清平乐村居》反思/评价1、揭题,介绍“词”1、初读,整体感知1、展开想象,描述词境。2、布置作业。1-4指名读。(讲)1-3学生再练读。(讲)1-2我们来听听录音朗读,然后模仿录音朗读。注意:剥的读音(听)1-1《清平乐·村居》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呢?请同学们自己反复读读课文,细细看看课文中的插图,想一想,这首词描写了什么地方什么样的情景?(听+讲+想)1-3配乐朗诵。1-2逐
本文标题:第九册EEPO教案(第七单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40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