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九单元第三讲课下作业
(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56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3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读下图,完成1~2题。1.目前我国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是()A.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B.工业化阶段C.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D.衰落阶段2.据图示信息判断,我国区域空间结构()A.以面状为主B.以岛状和网络状为主C.现代化的空间网络系统已形成D.由点状向岛状发展解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区域联系加强,属于工业化阶段。同时,经济核心地域明显扩展,由点状向岛状发展。答案:1.B2.D下图反映了我国东部某地区土地利用状况的变化过程。读图,回答3~4题。3.有关图中从Ⅰ到Ⅲ阶段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图中河流的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小②图中城市人口增多,乡村人口减少③图示区域出现了城市化现象④图中河流夏季流量减小,冬季流量增大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Ⅲ到Ⅳ时期,影响图中农业生产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A.政策B.交通运输C.劳动力D.市场解析:第3题,从阶段Ⅰ到阶段Ⅲ林地减少,耕地增加,森林的涵养水源能力减弱,丰水期流量增大,枯水期流量减少;有小城市发展,城市化发展缓慢;我国东部河流夏季为汛期,流量大;因此可以判断,选择C项。第4题,从Ⅲ到Ⅳ时期,城市化迅速发展,农业生产为城市提供副食品供应,影响其变化的主要因素是市场的需求量。答案:3.C4.D读某国家经济区发展变化模式图,完成5~6题。5.图中甲为该国核心经济区,经过a-b-c阶段的发展()A.空间范围逐渐扩大B.城市数量逐渐增多C.核心区地位有所下降D.始终为人口迁入区6.依据图示信息判断,该国家最可能是()A.德国B.美国C.英国D.巴西解析:第5题,由图可知a-b阶段,甲空间范围扩大,城市数目增多;b-c阶段,其空间范围缩小,城市数目基本不变,且由人口迁入区逐渐变为人口迁出区。第6题,该国新兴经济主要出现在西部、南部,可判断为美国。新兴经济区的发展使东北部地区地位有所下降。答案:5.C6.B读北京市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回答7~8题。7.图中说明,北京市()A.第一产业比重总体呈下降趋势B.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C.第三产业比重加速上升D.第一、二产业比重差距不断扩大8.北京市区域人地关系正向__________方向发展()A.低水平协调B.初显不协调C.严重不协调D.高水平协调解析:第7题,由图可知,北京市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持续减少,第二产业呈现大幅度下降,因此第一、二产业比重差距不断减小;第三产业成为主导产业,但增长速度减缓。第8题,区域发展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人地关系正向高水平协调方向发展。答案:7.A8.D(二)双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计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6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2011年11月,中国城市综合生产力研究会在对全国100个“最具幸福感的城市”考评中,淮北排在第56位。作为一座煤炭资源型城市,淮北正在积极推进城市转型。打造“皖北江南,文明淮北”城市新形象。据此回答9~10题。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淮北城市转型的原因()A.土地大面积沉陷B.开采其他矿产资源的需要C.资源日趋枯竭D.交通日趋拥堵解析:交通拥堵是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普遍现象,与淮北作为资源型城市的特点无关;B项材料叙述错误。答案:BD10.下列适宜淮北向生态城市转型的做法是()A.填平沉陷区,并建设城市绿地公园B.大力勘探其他的资源,弥补煤炭的不足C.利用沉陷区开发城市湿地,建设水乡生态城市D.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解析:淮北市在淮河流域,水资源较为丰富,可以利用沉陷区开发城市湿地,建设水乡生态城市;同时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答案:CD2011年2月16日消息2011年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重大产业及生态工程招商项目出台。据统计,本次共推出699个招商项目,项目总投资8137亿元人民币。据此回答11~12题。11.下列项目中,不属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招商项目的是()A.湖盐生产项目B.有色金属冶炼产业C.现代农业及绿色食品产业D.生态旅游产业解析:鄱阳湖是淡水湖,含盐量低,不宜发展湖盐生产;有色金属冶炼产业不仅能耗大,而且会对鄱阳湖及其周围的生态环境造成不良影响,因此不属于该生态经济区的招商项目。答案:B12.下列措施不利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是()A.治理水污染,建设节能降耗减排工程,加强生态保护区建设B.大力发展新型工业、生态农业和现代服务业C.完善大城市缺乏经济发展支柱的局面,逐步形成环鄱阳湖城市群D.在长江和鄱阳湖交汇处修建堤坝,减少鄱阳湖湖水流入长江解析:建立环鄱阳湖城市群,对湖区土地、资源、环境生态等造成很大压力,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长江和鄱阳湖是一个有机整体,具有相互调节作用,不能修建堤坝。答案:CD三、综合题(共44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26分)枣庄地处鲁南,这个因煤而兴的典型资源型工业城市,曾被预言逃不出“煤尽城衰”的定律,将是一个没有未来的“塌陷板块”。然而,吃了百余年“资源饭”的枣庄,把自己提前放到了“拐点”上,硬是趟出了一条转型新路。今天的枣庄,经过环境治理,面貌焕然一新,已成为全国著名的卫生城市。能源、建材和煤化工“三大基地”建设,孕育着枣庄的未来,与此同时,一批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破土而出,生物医药、新材料、精细化工、信息、电子等项目的发展,加速了枣庄经济转型的步伐。近几年,枣庄不断加快城市建设步伐,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一座现代化综合性的城市正在崛起。(1)材料中提到的“拐点”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2)请你分析预言“枣庄是一个没有未来的城市”的理由有哪些?(6分)(3)请你预言未来枣庄市第一、二、三产业结构可能发生哪些变化?(6分)(4)简要分析枣庄大力发展煤化工产业的区位条件。(6分)(5)根据发达国家区域再生的成功经验,请你为枣庄市的进一步发展提出合理化建议。(6分)解析:本题以煤城枣庄的转型发展为背景,考查对区域发展阶段的理解分析能力。第(1)题,根据材料中相关信息分析,枣庄市区域发展的“拐点”是指从转型阶段到再生阶段的转变。第(2)题,枣庄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按照一般“定律”,随着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区域生产成本提高,经济发展会呈现衰败、萎缩状态。第(3)题,从材料中可知,枣庄市加强第二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促进综合性城市的形成,产业结构最可能的变化是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为主导,且变化不大,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4)题,作为煤城,枣庄发展煤化工产业资源丰富;地处鲁南,交通便利,消费市场广阔。第(5)题,借鉴德国鲁尔区、美国匹兹堡等传统工业区转型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枣庄经济发展策略进行分析。答案:(1)由转型阶段向再生阶段转变(2)随煤炭资源的枯竭、环境污染加重、劳动力价格上升、地价上涨等问题的出现,区域经济增长可能停滞甚至衰败,导致就业机会减少、人们收入下降。(3)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升高;第二产业为主导产业,且变化不大。(4)原料丰富;劳动力丰富;交通便利;信息通达度高;消费市场广阔。(5)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高科技产业,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使经济结构多元化;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治理污染,改善投资环境。14.结合以下材料,分析回答问题。(18分)材料1: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深圳经济特区,在2010年8月26日迎来了30周岁生日。30年前,与香港山水相连的深圳还只是个贫穷落后的边陲渔村;30年后,这里已崛起为继上海、北京、广州之后经济总量占全国第四的现代化大都市,创造了世界城市发展史上的奇迹。材料2:深圳市行政地图与三次产业结构变化图。(1)能正确描述深圳30年前区域特征的是(2分)()A.区域经济受中心城市的带动B.区域集聚作用加强,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C.区域工业以劳动密集型开始起步D.农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低(2)简述深圳经济特区发展的区位优势。(4分)(3)试分析深圳市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6分)(4)下表为深圳和厦门的经济比较,试用区域发展阶段的知识来解释深圳成为“特区经济领跑者”的原因。(6分)宏观经济比较——GDP(单位:亿元)2001年2003年2005年2007年2009年厦门556760103013881616深圳19082861492768018201解析:第(1)题,从深圳工业和城市发展可以看出,深圳30年前区域工业发展以承接劳动密集型工业转移为主要动力。第(2)题,从地理位置、交通条件、政策优势等方面分析。第(3)题,结合三次产业比例变化示意图回答。第(4)题,从深圳经济起步早的角度,结合所学区域发展阶段知识回答。答案:(1)C(2)地理位置优越,邻近香港,交通便利,最早实行开放,政策优势突出。(3)第一产业比值逐渐下降,第二、三产业呈波动上升,成为经济的主体。(4)早期受香港的带动作用明显,20世纪90年代以后,深圳实现了传统加工业的引退,高新科技产业增长迅猛,产业升级占有先机。
本文标题:第九单元第三讲课下作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410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