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木格高中2011届高考复习经济学常识第二单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检测题一、单项选择题(48分)1、加快推进垄断性行业改革,推进公用事业改革,切实放宽市场准入,积极引入竞争机制。着力营造多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更好地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因为在我国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①都是我国现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②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它们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④它们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平等的A.①②B.①③C.①④D.③④2、西方经济学中有一个奥肯的“漏桶原理”,是说穷人和富人分粥吃,富人这边人少粥多,穷人这边人多粥少,政府拿着“公平之桶”把富人那边的粥分给穷人吃,但在分粥时发现,那个“公平之桶”往往是漏的,往往会漏掉很多财富或者说效率。这一原理启示我们在国民收入分配中:A.初次分配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B.再分配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C.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D.要弱化政府在再分配中的调节作用3、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两位美国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和奥利弗·威廉森,以表彰他们在经济管理分析方面所作的贡献。两名经济学家获奖,实际上是把诺贝尔经济学奖颁给了“制度经济学”。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颁发目的,在于引导经济学家们针对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的问题加强制度的研究,重新反思和定位市场与政府间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关于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应该是()A.限制市场的作用,扩大政府的职责功能B.加强政府宏观调控,弥补市场调节不足C.限制政府的作用,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D.政府主要运用强制性的指示来调节经济4、新《食品安全法》已获高票通过,2009年6月1日起实施。根据该法,今后明星在代言食品时出了安全问题,要负“连带责任”。这表明:()①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②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③市场经济具有法制性④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③5、我国目前的收入分配不够合理,要构建和谐的收入分配关系,就应该()①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②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社会公平④加强对收入分配的调节,发挥国家宏观调控的基础性作用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6、在2010年7月16日某省委的小组讨论中,省委书记讲了个造桥的故事:“建大桥,这是GDP,让大桥塌了,拆了也是GDP,再建一次大桥还是GDP,这样干了三次GDP,浪费了大量社会财富,但是真正形成财富的就是那一笔。”这说明()①应以科学发展观促进真正有效的经济增长,实现经济转型②要实现经济增长就必须要消耗大量的社会财富③单纯的GDP不能衡量经济增长的代价和方式④GDP是衡量经济增长的重要指标A.①②B.①④C.③④D.①③7、孙静丹拥有北京大学的医药卫生EMBA的学位,在多年的医疗投资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正是看中了她的这一点,一家私营企业找到她,出资1000万元与他合伙成立了一家眼科专科医院,孙任总经理,她没有出一分钱的现金,却以自己的才能持有医院20%的股份。从分配的角度看,这说明()A.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B.按资本分配无法激励员工的创造性C.管理要素也能参与收益的分配D.收入与读书的多少成正比28、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既要照顾穷人,又要肯定强者。“肯定强者”()①有利于激发社会成员的积极性②就要保护一切劳动的收入③落实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④必须在再分配领域注重公平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④我国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的经济现象就像“八宝饭”:糯米是主要成分,没有糯米不是八宝饭;但有糯米不一定就是八宝饭,八宝饭还必须有其他如红枣、莲子、核桃、花生、红豆、砂糖等成分,只有把糯米和其他成分组合在一起并以糯米为主才是八宝饭。据此回答9--10题9、“八宝饭”中的糯米比喻的是()A.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B.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C.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D.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10、在我国现阶段的“八宝饭”中,必须有“红枣、莲子、核桃、花生、红豆、砂糖”的原因是①它们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它们适合初级阶段的生产力状况()③它们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④它们的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1、2010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社会更加公正和谐。”为了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我们应()A.初次分配中解决好效率问题,再分配中解决好公平问题B.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形成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格局C.统筹城乡发展,将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农村工作上来D.发挥市场在收入分配中的基础作用,合理拉开收入差距12、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2009年我国成功实现了“保增长”的经济目标。这表明宏观调控①比市场调节更有优越性②是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③能有效弥补市场的不足④是实现公平的有效途径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13、《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市政公用事业、金融服务、石油产业等领域,不得单独对民间资本投资设置附加条件。这是为了()①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②消除对非公有制经济的歧视性障碍③取消不同所有制企业的投资准入门槛④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②③④14、目前,我国非公有制经济上缴国家的税收比重不断增加,95%中小企业是非公有制经济,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从业人员共约1.5亿。这说明非公有制经济:()A.对国民经济起支配作用B.是支撑国民经济的主体C.为国民经济注入活力D.主要分布在第三产业15、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回升,一些城市出现了房价上涨过快问题。2009年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研究完善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为保持房地产市场的平衡健康发展,必须()①运用土地手段,提高土地供应和使用效率②运用金融手段,改善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③运用税收手段,有效抑制投资投机性购房④加强宏观调控,遏制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010年,贯穿京、津、冀、鲁、皖、苏、沪7省市,连接环渤海和长三角两大经济区的京沪高速铁路建设进入了第三个年头,全线基础工程已进入收尾阶段,轨道工程正顺利展开。这条线路建成后,将为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加便利的交通条件。据此回答16—17题。16、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要在国务院、铁道部等有关部门的组织下进行。这表明()3A.宏观调控在某些领域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作用B.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C.发展市场经济能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我国能集中力量办大事,宏观调控对资源优化配置发挥更有利的作用17、京沪高速铁路的建成,将极大调动我国经济最发达地区的资源,对整个国家发展产生巨大的辐射作用。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A.有利于优化我国产业结构B.反映了市场调节的不足C.充分体现公有制经济的主导作用D.有利于实现资源优化配置18、2009年6月以来,重庆市掀起了“打黑除恶”风暴。打击、铲除黑恶势力,是让老百姓过上安定日子的“民心工程”。造成重庆黑恶势力的泛滥的经济根源是:()A.市场经济的自发性B.市场经济的盲目性C.市场经济的竞争性D.市场经济法制性19、2009年9月27日,湖南省人民政府表彰第三届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2009年上半年,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3158.47亿元,同比增长14.7%,比全省生产总值增速快1.9个百分点;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达59.0%。我省非公有制经济显著发展的原因是,非公有制经济()A.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发展要求B.在国民经济中逐渐起主导作用C.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D.适应了多层次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0、下列措施中有利于促进收入分配公平的是()①努力增加农民收入②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③稳步提高职工工资收入④加大对低收人群体的就业扶持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一段时间以来,国企高管巨额薪酬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据此回答21-22题21、2009年9月,财政部对央企发出高管限薪令。这一举措的依据在于()A.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基础B.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C.同步富裕是解决社会差距过大的根本办法D.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22、从分配角度分析,下列措施中具有缩小收入差距作用的是()①提高扶贫标准和最低工资标准②建立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③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④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D.②③④23、2009年10月21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寻求经济市场化与社会公平的均衡》的文章指出,社会公平与经济市场化是兼容的,我们应该寻求二者之间的最佳平衡点,学会在社会公平和经济市场化两个鸡蛋上跳舞,而不要把任何一个鸡蛋打破。要在经济市场化的条件下实现社会公平()①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地位平等的新格局②必须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③必须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④既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又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24、江苏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向社会宣布,从2010年2月1日起上调最低工资标准。这一举措说明政府()①建立了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分配制度②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④努力实现社会收入分配的公平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④4二、非选择题(52分)25、材料一: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指标年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城乡居民年收入差距城乡居民收入比200712.29.596463.33:120088.48.0110203.38:l材料二:我国经济增长GDP增长率2008年四季度我国GDP增长率(%)2007年2008年一季度二季度三季度四季度13.09.010.610.19.06.8注: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市场萎缩,去年第四季度我国出口增速回落较多。材料三:2009年9月2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三次金融峰会指出:中国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坚持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基本立足点,积极调整内外需结构扣投资消费结构,在经济发展中努力实现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中国推出一系列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促进增长、改善民生的政策措施,并取得初步成效。(1)材料一、材料二(含注)分别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6分)(2)综合上述材料,运用经济常识有关知识分析,国家强调“扩大内需、调整结构、促进增长、改善民生”的原因。(8分)26、材料一:1990至2005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在此基础上,“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进一步减排的目标。这就要求我国经济发展由高度依赖能源消费向低能耗转变;减少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比重,大力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注:世界经济在经历了工业化.信息化之后,正在走向低炭化,目前世界各国都注重抢占低碳产品的市场先机)材料二目前,低碳时代已经到来。为发展低碳经济,我国提出以下举措: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制定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战略。先试点示范,后总结推广;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开发低碳技术、产品;积极运用政策手段,推进低碳制度创新与法律体系建设。同时。通过广泛的宣传动员,进一步倡导企业和公民开展绿色生产、绿色经营、绿色消费,实践低碳生活方式。(1)运用经济常识知识,说明我国为何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10分)(2
本文标题:第二单元单元检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52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