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第二单元学生用导学案
6.雪鲁迅编稿人:徐丽娟审稿人:张全胜【导入】【自学】一.自学目标。1.了解作家作品,识记字词。2.理解文中对比手法的运用。,3.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修辞手法在文中的抒情作用。二.自主学习。亲爱的同学,请按照自学指导完成下面的学习任务,只要你细心的去思考,就一定能成功!加油孩子!1.结合资料掌握有关作者的知识。鲁迅(原名,代表作品,小说集,散文集,及学过的作品等。也可补充有关作者的其他知识。)2.(1)文章中有些需要识记的字词,请你在文中画出来。(生字,优美字词等)(2)亲爱的孩子,在你初步识记字词的基础上,老师认为还有些易写错易读错的字是重点,你关注他们了吗?(请注意加点的字音字形,把加点字的拼音在空白处写一遍,之后同桌互相诵读,指正。)磬.口脂粉奁.胭脂..模.样目光灼灼..朔.方凛冽..蓬.勃弥.漫褪.尽消释3.亲爱的同学,鲁迅先生的这篇散文诗极具画面美,请大声朗诵,通过诵读来体会文章的画面美。(出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语句的节奏,由此体会作者的情感。加油吧孩子!)4.体会文本,亲爱的孩子,作者在文中描绘了朔方的雪和南方的雪两幅图,你认为作者更喜欢哪一幅?分别从哪些语句中看出?(请在文中画出,之后同桌交流。)5.写作特色:(下面两个小题同桌交流也可以参考教材全解。)(1).对两种雪的描写,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作者什么情感?答案:(2).在文中,作者用了象征手法,即用具体的事物表现某种特殊的含义。比如:江南的雪象征:北方的雪象征:6.品味语言。(亲爱的同学,回想咱们以前赏析句子的方法,只要细心,你一定能很好的完成,把你的评点写在语文书上哦)“我是小小评论家”请从用词、修辞、内涵等方面找出文中富有表现力的语句进行评点。要求至少再找出两句。【导学】合作交流1.1到2题在组长带领下交流完善。2.第3题在组长带领下创意朗读。(二)精彩展示:星多夜空亮,人多智慧广。合作怎么样?展示知弱强!(三)探究质疑:同学们,你还有什么疑问吗?可以向老师和同学质疑。【测学】1.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单瓣滋润灼灼B,朔方弥漫粘连C,精魂篷勃消释D,通红包藏闪烁2.结合全文理解下列语句,解决括号里的问题。(1)暖国的雨,向来没有变过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雪花。(“冰冷的”、“坚硬的”“灿烂的”,强调了什么?)(2)那是还在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隐约着的青春的消息”“极壮健的处子的皮肤”分别形容江南的雪的什么特点?)(3)是的,那是孤独的雪,是死掉的雨,是雨的精魂。(“孤独的雪”“死掉的雨”“雨的精魂”是什么意思?)3.根据课文内容,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①从对南北两处的雪的描写来看,作者更为欣赏“江南的雪”。()②北方的雪似乎也有点儿振臂一呼却应者寥寥的寂寞,但正是这种寂寞,更凸现出坚守自身的可贵。()③《雪》是鲁迅小说集《野草》中最为明朗的一篇。它的景物描写细致生动,用词准确。()④雪罗汉是江南的雪天中最值得珍藏的记忆,对塑罗汉的生动描写融进了作者对于南方冬天的美好回忆。()7、雷电颂郭沫若主备人:毕洁审核人:孙红亮【导入】:【自学】(10分钟)一、学习目标:1、了解《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作者情况,以及《雷电颂》在《屈原》中的地位;背诵课文前六段;有感情朗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理解作品深刻的思想内涵。2、体会本文用象征手法表现时代的重大思想主题;体会课文抓住事物特征展开的丰富想象;理解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及其表达效果。3、学习屈原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二、自主学习(一)、知识盘点(检查预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积累下列字词。玄.衣()徘徊.()脚镣.()载.着()眩.目()雷霆.()景仰.()迸.射()木梗.()押.着()铿锵..()伫.立()睥睨..()咆哮..()波澜.()污秽.()驰骋.()踌躇..()犀.利()劈.开()稽.首()虐.待()发泄.()暗无天日2、解释下列词语:睥睨:污秽:犀利:播弄:虐待:拖泥带水咆哮:稽首:3、作者档案和背景介绍。(1)、了解《屈原》创作的时代背景、简单介绍作者及屈原,以及《雷电颂》在《屈原》中的地位。(二)、美点寻踪4、(情感美)大声朗读课文,联系写作背景,体会作者表达了什么感情?5、(语言美)大声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或段落,举说说你喜欢的原因(表达效果)。(每人至少找三处)6、(写法美)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中作者将很多事物都赋予了其他的含义。归纳一下,作者究竟赋予了这些事物什么特殊的含义?这又是一种什么手法?手法:a.风雷电:b.洞庭湖、东海、长江:c.有形的长剑、无形的长剑:d.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e.“土偶木梗”的群像:其中河伯有二义:其一是指,其二是指7、(形象美)你认为屈原是一个怎样的人?【导学】(30分钟)一、合作交流(小组组员交流,组长总结。)二、精彩展示(老师用课件补充作者简介及背景)三、你还有什么疑问?【测学】(10分钟)1、本文作者是,原名,四川人,家、、家、学家、学家、学家、家。代表作有诗集《》、《》、《》,历史剧《》、《》、《》,论著《》等。2给加点字注音雷霆.()稽.首()脚镣.()迸.射()睥睨..()污秽.()驰骋.()3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A.发泄出广袤无垠....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B.我要看那滚滚的波涛,我要听那前赴后继....的咆哮……C.我们只有雷霆,只有闪电,只有风暴,我们没有一气呵成....的雨!D.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与邪恶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的作用。4联系课文,指出下列事物各象征了什么。⑴风、雷、电:⑵无形的长剑:5、指出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说明其表达作用。⑴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⑵虽然你劈它如劈水一样,你抽掉了,它又合拢了来,但至少你能使那光明得到暂时的一瞬的显现,哦,那多么灿烂的,多么眩目的光明呀!⑶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⑷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8、短文两篇编稿人:张全胜审稿人:徐丽娟【导入】【自学】一.自学目标:1.理解作者对人生、对生活的一种希望和信念。2.学习散文诗优美的语言,蕴涵的哲理。3.了解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的时代性和目的性,理解象征手法的运用。二.自主学习1.结合资料了解作者的相关常识(名、时、地、评、作,以及与作者有关的趣闻轶事。)2.利用工具书给下列划线字注音。浸()一瞬间()夸父()旸谷()皓月()露台()侵入()姮娥()3.学生自由朗读,画出文中的关键性词语并思考其含义。4.合作探究:(学生可根据四人小组,对下列问题分任务自学。)(1)作者写“日”,却用主要篇幅来赞美飞蛾扑火,这是为什么?(2)在叙述完夸父、飞蛾之后,为什么作者忽然先锋一转,说起了“为着追求光和热,人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3)如何理解“没有了光和热,这人间不是会成为黑暗的寒冷世界吗”?(4)文中写道:“生命是可爱的。但这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联系特定的时代背景,你如何理解作者的这种人生追求?(5)月亮在文中带给作者的突出感觉是什么?你是通过哪些描写体会出来的?(6)“月的光是死的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7)为什么作者在《月》末尾引用“姮娥奔月”的传说?(8)在《日》中,作者主要写光和热,同时提到了冷;在《月》中,作者主要写冷,却同样提到了光和热;把两文贯通起来,你对作品的主题有什么深一层的理解?5.自由诵读,进行美点寻踪将班内分成两大组分别欣赏《日》《月》。分别摘读两文中你认为最具美感的句子、极富诗意的句子、情感丰富的句子、含意深刻的句子、最能引起你联想的句子、使你感触最深的句子,以诵读方式推荐全班,并简述推荐理由,体会两文的语言特色。看哪一组寻到的美点多。Let’sgo!【导学】一、合作交流:由组长负责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组长提问成员,回答作者相关常识。2.小组成员大声朗诵生字两遍。3.按照小组内编号及刚才的分工,分别讲出对问题的理解,另外三人认真倾听,讲完后由另外三人其中之一轮流形成答案,用以班内交流。4.小组代表发言。5.自由诵读,美点寻踪。二、精彩展示星多夜空亮,人多智慧广。合作怎么样,展示知弱强。三、质疑探究你还有哪些疑惑的地方?【测学】1.作者介绍:巴金:原名,四川成都人,现当代著名,主要作品有,《激流三部曲》;《爱情三部曲》;散文集。2.运用象征的手法,写出以下词语可以寄寓的象征义。例:灯光——象征光明、希望和胜利。绿色——白色——玫瑰——风帆——4.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读下列文字写出自己的见解,200字左右。在特殊的年代,作者提出“但寒冷的、寂寞的生,却不如轰轰烈烈的死”,在今天,人们提倡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奉献,你怎样看待这个问题?9海燕第一课时编写人:武海涛审稿人:毕洁【导入】【自学】一、自学目标:1、掌握本课生字生词。2、了解本文作者及背景。3、有感情创意朗读课文。4、理清思路文章。亲爱的同学们,聪明的你一定能按下面的指导完成今天的学习目标。那就赶快开始今天的自学吧!二、自主学习:1你认为本课重要生字生词:2,了解高尔基的相关文学常识(名、时、地、评、作)。3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4,小组成员创意美读课文。5,按“暴风雨”到来的过程,把文章分成三个画面并分别为每一幅画面取一个名字。6,根据三幅画面,理出本文行文线索。【导学】一、合作交流:组长带领组员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小组成员交流自己发现的生字生词,强调易错的字音字形,然后齐读两遍。2、小组成员交流高尔基的文学常识及《海燕》写作背景,并相互补充,然后再齐读一遍。3、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完成对课文的创意美读,然后小组演示一遍。4、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合作交流本文所描绘的三幅画面及所起的画名,及文章行文线索。二、精彩展示星多夜空亮,人多智慧广。合作怎么样,展示知弱强。三、质疑探究你还有哪些疑惑的地方?【测学】1、下列加点的字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胆怯(qiè)怒吼(hǒu);B.蜿蜒(wān)飞翔(xiánɡ)C.火焰(yán)呻吟(yīn);D.悬崖(yá)深渊(yuān)2.《海燕》是_________在1901年3月写的《_________》的结尾部分,原题是《_________》。高尔基,_______国作家。自传体三部曲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判断下列句子所使用的修辞手法。(1)、海燕像黑色的闪电。()(2)、波浪在愤怒的飞沫中呼叫,跟狂风争鸣。()(3)、它深信,乌云是遮不住太阳的,——是的,遮不住的!()(4)、大海抓住闪电的箭光,把它们熄灭在自己的深渊里。()4、朗诵,是欣赏诗歌的一个重要途径。诗中炽烈的感情,动人的形象,明快的节奏,和谐的韵律,凝炼的语言,正是在富有感情的反复朗诵中,使我们逐步加深体会,象甘露滴滴浸润着心田。根据下列朗诵要求,选填例句。(1).速度放慢,稳,语气较舒缓,带有叙述性,抒情性的句子:(2).速度仍慢,语气平缓,含嘲讽意味,鄙夷的句子:(3).速度快,语气重而急促,表现反动派的疯狂、凶残而又色厉内荏的本质特征。体现出斗争的激烈、艰苦,环境的险恶,气氛的紧张的句子:(4).速度中快,情绪高昂,语气庄严而有力度,感情热情奔放、豪迈的句子:9海燕第二课时编写人:武海涛审稿人:毕洁【导入】【自学】一、自学目标:1、理解“海燕”的特殊含义。2,体会象征,对比,烘托的写作手法。3,培养学生勇敢、顽强、乐观、自信的品质,培养积极的情感态度。亲爱的同学们,聪明的你一定能按下面的指导完成今天的学习目标。那就赶快开始今天的自学吧!二、自学问题:1,文章的主角是什么?除了主角外文章还描绘了哪些事物?2,联系背景谈谈这些事物分别有什么深层含义?3,从这些事物与主角的联系角度,谈谈本文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有何作用?4,中国五千年的历史长河当中涌现出很多个性鲜明的英雄人物,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位运用象征手法写一段话。:【导学】一、合作交流:组长带领组员完成以下学习任务1,组长带领小组成员自学环节的
本文标题:第二单元学生用导学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529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