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主备人:潘光娣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目标:1、经历圆柱和圆锥特征的探索过程,了解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2、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经验,增强空间观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重难点: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深刻感知圆柱和圆锥的特征。集体备课部分个人再备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复习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有哪些?长方体和正方体有什么特征?2、预习(1)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形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锥形的?请举一两个实例。(2)自己动手制作一个圆柱和圆锥的模型。(3)结合模型,认识圆柱的底面、侧面和高。(4)结合模型,认识圆锥的顶点、底面和高。3、质疑通过预习,我还有一些疑问:。二、合作交流1、观察圆柱和圆锥的模型,探讨圆柱和圆锥的特征,完成表格。图形底面侧面高圆柱圆锥2、怎样测量圆柱和圆锥的高?你能演示一下吗?3、圆柱和圆锥有什么不同之处?三、展示激励1、完成书中第19页“练一练”。书中第1、4、5、6号物体为什么不是圆柱?能说出你的理由吗?四、巩固提升21、完成练习二第1、2题。五、当堂检测1、填空。(1)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它们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形。围成圆柱的曲面叫做圆柱的(),展开后可以得到一个()形。()叫做圆柱的高,圆柱有()条高。(2)圆锥有()个顶点,圆锥的底面是()形,圆锥的侧面是一个()。从()到()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圆锥有()条高。教后反思:3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主备人:潘光娣课题:圆柱的表面积教学目标:1、理解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含义,探索圆柱侧面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2、培养观察、分析和推理等思维能力,发展空间观念。重难点:正确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和表面积。集体备课部分个人再备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复习(1)、圆柱的上、下两个底面是()形,两底面完全()。圆柱的侧面是一个()面,展开后是一个()形。圆柱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圆柱的()。(2)、一个圆柱的底面半径是5厘米,它的底面周长是()厘米,底面积是()平方厘米。2、预习(1)圆柱的侧面沿着高展开可以得到一个什么图形?这个图形的长和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你是怎么知道的?(2)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3)什么叫做圆柱的表面积?如何计算圆柱的表面积?二、合作探究(一)1、出示例题2,指名读题。2、提问:要求的商标纸的面积实质就是求圆柱的什么?圆柱的侧面是什么样的?你有什么办法求圆柱的侧面积?3、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想到将商标纸的侧面沿着高剪开。发现是一个长方形,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底面周长,宽就是圆柱的高。追问:有没有可能得到正方形?得出:当底面周长与高相等时,侧面的展开图是正方形。4、如果不将圆柱的侧面剪开,怎样求圆柱的侧面积?引导学生想到圆柱侧面积的计算方法:底面周长乘高5、求圆柱的侧面积。(只列算式,不计算,并说明计算方法。)①底面周长是4.2厘米,高是2厘米;4②底面直径是3厘米,高是4厘米;③底面半径是1厘米,高是3.5厘米。6、测量计算自制圆柱的侧面积。(二)教学例题3,学习圆柱表面积:1、提问:想想圆柱的表面积应计算哪几个面?通过讨论得出:圆柱的表面积=侧面积+2个底面积2、请在书上第22的方格纸上画出这个圆柱的展开图3、提问:圆柱的底面积应该怎样求?得出:S=4、请你计算这个圆柱的表面积,独立计算,指名板演。5、组织校对分析。师:为什么底面积要乘2?说明:一般情况下,计算圆柱的表面积是侧面积加2个底面积,但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要根据实际情况下来确定。三、展示激励练一练第1、2题三、巩固提升1、完成练习二第6题。自做、互改、互帮、反馈、订正。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和表面积?3、第7题要求“至少需要白铁皮多少平方米?”实际就是求什么?可以怎样计算?试着算一算。2、完成练习二第8题。在灯笼的哪几个面上糊彩纸?要求糊的彩纸的面积实际就是求圆柱哪几个面的面积?4、第10题,一顶“博士帽”由几部分组成?怎样计算每部分的面积?要求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解题思路,再尝试练习。四、当堂检测课堂作业:练习二的4、5、9题课后作业:练习二的11、12及思考题教后反思:5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主备人:潘光娣课题:圆柱的体积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圆柱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计算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亲身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3、通过圆柱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运用的过程,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和数学结论的确定性,获得成功的喜悦。重难点:经历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掌握并灵活运用圆柱体积计算公式。集体备课部分个人再备教学过程:一、复习尝试1、圆柱的侧面积如何计算?可以根据哪些条件求出?2、圆柱的表面积如何计算?3、在学习圆面积时,我们是怎样把圆变成已经学过的图形的?4、要求圆柱的体积,我们能不能把圆柱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来计算呢?二、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利用课堂5分钟时间,小组交流讨论复习的内容,互相解疑答惑,各个小组展示答案,其它小组质疑,完善答案。2、全班交流(1)例4中的三个几何体,它们的体积相等吗?(2)小组合作研究怎样将圆柱体转化成一个长方体,验证猜想(3)小组代表汇报,全班交流(大家按照自己的方式来转化,可能会有多种转化方法。)(4)思考:这是一个标准的长方体吗?为什么?如果分割得份数越多,你会有什么发现?3、观察比较,推导公式(1)圆柱体转化成长方体后,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2)你的猜想正确吗?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可以怎样推导?(3)要想求一个圆柱的体积,需要知道什么条件?(4)归纳圆柱体积公式三、展示激励6第16页上试一试:学生独立解答,一人板演。集体校对,说明计算方法。四、巩固提升:1、做书上第16页“练一练”第1、2题2、完成练习三第1题二、当堂检测:完成练习三第2、3题教后反思:7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主备人:潘光娣课题:圆柱的体积练习教学目标:1、能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并正确计算圆柱体积或圆柱形容器的容积;2、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激发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重难点:熟练掌握圆柱的体积公式,能根据实际情况正确、灵活计算圆柱体积或圆柱形容器的容积。集体备课部分个人再备教学过程:一、复习尝试1、复习我们是怎样得到圆柱的体积公式的?圆柱的体积公式是什么?二、合作探究1、完成书上练习三第4题仔细看图,小组内先猜一猜哪个杯子里的饮料最多?根据图中所给的条件进行计算,验证小组中谁的猜想更正确。2、完成书上练习三第5题为什么题中的数据要强调是从里面量的?小组内讨论一下。怎样计算一个容器的容积?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讨论,全班反馈并评议。三、展示激励完成书上练习三第11题自做、互改、互帮、反馈、订正。怎样计算圆柱的侧面积、底面积、表面积和体积?四、巩固提升1、做书上练习三第6题独立思考:怎样计算1元硬币的体积?有没有什么不同的方法?小组内交流探讨全班汇报交流(先算50枚1元硬币组成的圆柱体积或者先算出1枚1元硬币的厚度。)2、做书上练习三第7题3、做书上练习三第11题学生独立练习小组交流讨论:怎样算这个油桶的容积?要注意什么?8怎样算这个油桶装多少千克柴油?为什么?全班汇报交流。4、做书上练习三第14题学生独立审题小组讨论:塑料薄膜的面积相当于什么?大棚内的空间相当于什么?独立计算,全班集体交流并订正。4、做书上练习三第16题五、当堂检测:做书上练习三第8、13、15题教后反思:9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主备人:潘光娣课题:圆锥的体积教学目标:1、能在实验的基础上,运用转化的思想理解并掌握圆锥体积公式;2、能运用圆锥体积公式正确地计算圆锥的体积;3、培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重难点:运用转化的思想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的计算公式,以及圆柱、圆锥等底等高时体积间的倍数关系。集体备课部分个人再备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复习(1)圆柱体的体积是什么?用字母怎样表示?我们是如何推导的?(2)计算下列各圆柱的体积①底面积是6平方厘米,高是8厘米;②底面半径5分米,高是10分米;③底面周长18.84米,高是4米。3、测量自制的圆柱和圆锥的半径和高,看看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4、预习书上第20页例5,并利用自制的圆锥学具装满沙子(或大米),倒入学具圆柱中,看看几次正好倒满。二、合作探究1、小组讨论:请同学们利用课堂5分钟时间,小组交流讨论预习和复习的内容,互相解疑答惑,依次由各个小组展示答案,其它小组质疑,完善答案。2、全班交流(1)怎样转化圆柱体和圆锥体之间的关系?(2)如果有很多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给你选择,你打算选择两个什么样的圆柱体和圆锥体,为什么这样选?(3)有这样关系的圆柱和圆锥的体积之间存在什么样的关系?(4)结合预习时所做的实验进行猜想。3、分组实验A、底面积相等,高也相等圆柱和圆锥;B、底面积相等,高不相等的圆柱和圆锥;10C、底面积不相等,高相等的圆柱和圆锥。4、总结发现:等底等高的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之间有什么样的倍数关系?三、展示激励1、有什么办法得出结论?引导学生想到用操作的方法来验证。2、你们准备怎样来操作?3、教师实验操作,学生观察思考:在空圆锥中装水,然后倒入圆柱,看看倒了几次正好倒满?4、交流:从中你发现了什么?板书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圆锥的体积=圆柱体积×1/35、是不是所有的圆柱和圆锥都有这样的关系?教师出示不等底登高的圆柱和圆锥,从而使学生体会到:只有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才是圆柱体积的1/3。(补充完整圆锥体积计算公式,圆锥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1/36、启发学生用字母表达式来表达。7、阅读第36页上的“你知道吗?”四、巩固提升1、做书上第21页“试一试”和“练一练”2、做书上第22页练习四第2题五、当堂检测做书上第22页练习四第1、3、4题教后反思:11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主备人:潘光娣课题:圆锥体的体积练习课教学目标:1、通过练习,理解和掌握圆锥体积公式,并能正确运用公式迅速地计算圆锥的体积。2、通过练习,进一步深刻理解圆柱和圆锥体积之间的关系。3、进一步提高将所学知识运用和服务于生活的能力。重难点:灵活运用圆柱圆锥的有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集体备课部分个人再备教学过程:一、预习导学1、填空:(1)一个圆柱体积是1.8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立方分米。(2)一个圆锥的体积是1.8立方分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立方分米。二、合作探究2、做书上第22页练习四第6题小组讨论:(1)圆柱和圆锥体积相等、底面积也相等,圆柱的高和圆锥的高有什么关系?(2)圆柱和圆锥体积相等、高也相等,圆柱的底面积和圆锥的底面积有什么关系?(3)圆柱的底面半径是圆锥的2倍,圆锥的高是圆柱高的2倍,圆柱的体积和圆锥的体积之间有什么倍数关系?三、展示激励1、做书上第23页练习四第8题(1)小组讨论:用什么方法可以测量出沙堆的体积。(2)每小组准备一小袋大米。小组合作在桌子上堆成一个近似的圆锥体,分工测量所需要数据,并求出它的体积。三、巩固提升1、做书上第23页练习四第11题(1)全班讨论:蒙古包是由哪几个部分组成的?上部的圆锥和下部的圆柱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2)独立地计算蒙古包所占空间的大小。12四、当堂检测做书上第31页练习八第7、9、10题教后反思:13第二单元圆柱和圆锥主备人:潘光娣课题:整理与练习教学目标:1、复习圆柱和圆锥的有关知识,掌握其特点,能借助图形说出公式的推导过程;2、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熟练、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重难点:系统掌握圆柱、圆锥体积公式的转化与推导过程,形成牢固的知识网络,并能灵活地运用相关知识解决实际问题。集体备课部分个人再备教学过程:一、自主复习1、把圆柱的侧面沿高展开后通常得到一个(),这个长方形的长就是圆柱的(),这个长方形的宽就是圆柱的(),这个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所以圆柱的侧面积等于()。当圆柱的()和()相等时,圆柱的侧面展开后是一个正方
本文标题:第二四单元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556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