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1节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二)基础知识达标1.振动2.振动停止3.介质固液气4.不能传播声音5.声波6.3407.气态液态固态8.回声0.1二、课堂探究通(一)重难点探究探究一声音的产生变式训练:1.(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解析:水花被锣溅出,说明发声的锣正在振动,可见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锣不再发声时,没有水花溅出,说明锣停止振动。2.发声体在振动(或发声的纸盆在振动)解析:扬声器发声时小纸片在纸盆上跳动,说明发声的纸盆在振动,即发声体在振动.探究二声音的传播1.减小不能2.介质不能传播声音3.气体固体液体4.固体5.液体变式训练:3.空气振动解析:敲击右边的音叉发声,声音通过空气传递给了左边的音叉,说明空气可以传播声音;紧挨音叉的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音叉正在振动,可见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4.C解析:大型游泳池,水下都有大型防水音箱,播放音乐时,花样游泳运动员在水中也能听见音乐,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选项A、B、D均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产生的。探究三声速变式训练:5.大地大解析:大地是固体固体传声速度比空气大6.680m解析:闪电传播时间不计,可以近似的认为看到闪电的同时,声音开始向小明传播,所以2s传播680m。这就是小明距打雷处的距离。(二)当堂达标训练1.B2.A3.C4.固体5.C6.振动空气7.1700解析:由于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远大于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故光传播到人眼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根据公式s=vt可求出距离.s=340m/s×5s=1700m。三、课后能力通能力拓展提升(一)综合提升1.A2.C解析:听到雷声是因为空气将声音传到我们耳中,但声音在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最慢;因此敲击水管最后听到的声音是由水传出的;水能够传播声音,因此鱼听到声音后会被吓跑;真空不能传声,因此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3.D解析:回声个原声的传播速度相同;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速为零;声音的传播速度与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与物体振动得快慢无关。4.产生传播(可以对换)5.振动停止6.振动7.小温度(二)横向拓展1.B解析:敲击鼓面,会引起鼓面的振动,产生的声音通过空气传到人耳中来,剧场内混响设计能够增加音质效果。2.A(三)纵向提升1.小空气解析:当向外拉动活塞时,注射器内空气变得稀薄,接近于真空,因此听到的声音么会变小,声音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中的。2.4.7s解析:需要的时间70004.71500/smtsvms挑战自我潜能1.空气可以传声、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发声体在振动等2.(1)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可以发声)或者振动停止发声看也停止(2)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或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解析:(1)泡沫跳动,说明鼓面正在振动,用手按住鼓面,泡沫停止振动,同时鼓面也不会发出声音,这说明振动停止发声也会停止;(2)手机乙接收到信号说明被接通,但听不到声音说明其周围没有传播声音的介质(空气),可见声音传播需呀介质。第2节声音的特性(二)基础知识达标1.A解析:用硬纸片划木梳,硬纸片振动,发出声音,快滑时振动快,频率大,音调高,慢滑时振动慢,频率小,音调低,故选A。2.“5”解析:从“1”到“7”,频率越来越大,音调越来越高,因此“4”比“5”的频率小,音调低。3.音调慢解析:相比女同学,男同学发声时声带振动较慢,音调比较低。4.B解析:调节音量旋钮,实际上改变了声音的大小,即改变了响度,故选B。5.A解析:老师发出的口令远处的同学听不清,是因为离声源较远,听到的声音越来发散,所以听不清楚,故选A。6.C解析:不同的人发声性质是不同的,可以用音色来区分。(一)重难点探究探究一影响音调的因素变式训练:1.A解析:调节琴弦的松紧能够改变琴弦振动的频率,即改变琴弦振动时的音调。2.A解析:发声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叫频率,栽花蜜飞行的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是300次/s,不栽花蜜飞行的蜜蜂,翅膀振动的频率是400次/s,频率不同发声的音调就不同。探究二影响响度的因素变式训练:3.B解析:用不同的力度敲击鼓面,会改变鼓面装振动的幅度,即改变了鼓面振动的响度。4.响度反射解析:“震耳欲聋”是指声音的响度大。在狭窄的空间燃放鞭炮时,声波传播到两边的墙壁上被反射回来,形成回声,使回声跟原来的声音混在一起造成的.(二)当堂达标训练]1.A解析:噪声监测仪是用来测定噪声强弱的,即是用来测定响度的。2.B解析:鼓面绷得越紧,振动时的频率越大,音调就越高。3.D解析:“闻其声而知其人”是根据音色来判断的;“不敢高声语”中的“高”是指响度;“长啸一声,山鸣谷应”是指声波的传播,不是次声波的传播;“隔墙有耳”说明声音通过墙传播,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4.A解析:声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鼓声就是鼓面振动发出的;鼓面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响度还与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离鼓越远,感觉声音越小;观众听到的鼓声主要是靠空气传人耳朵的.5.D6.响度5.甲、乙甲、丙三、课后能力通能力拓展提升(一)综合提升1.D2.C3.A4.B5.振动音调6.大低解析:声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音调与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音色与发声体的特性有关。发声体的振幅决定声音响度的大小,老牛的叫声振幅大,响度大;发声体振动的频率越快,音调越高,所以蚊子的叫声频率快,音调高,那么老牛的叫声与蚊子相比就是频率慢,音调低。7.300能解析:昆虫每秒钟振动的次数是300次,即300Hz;人耳的听觉范围是20Hz~20000Hz,所以人类能听得见这种声音。(二)横向拓展1.A解析:低速播放时,相当于降低了发声体的振动频率,使录放机发出声音的音调降低.当正常录频率较低的声音再低速播放时,有可能录放机发出的声音低于人的听觉范围的时候,人就听不到了,所以选A;正常录频率较高的声音后再低速播放降低频率后,依然可以被人听到,故B有可能;振动强弱决定声音的响度的大小,与音调无关,所以C、D不受影响.2.B解析:同一架钢琴弹奏的音色一定相同,用力的大小不同,则响度不一定相同,而C调“3(mi)”和“1(dou)”弹奏出来的音调一定不同。(三)纵向提升1.D解析:齿轮的振动快慢、刻度尺的伸出长短及以不同速度划动梳齿都能影响物体的振动频率,即影响声音的音调,而用不同的力吹动笔帽,是改变振幅,影响的是声音的响度,故D不能达到探究影响音调的因素。挑战自我潜能1.B解析:敲击甲杯,甲杯发出的声音,此时用手捏住杯边,甲杯停止振动,但发出的声音已经被空气传播,会引起乙杯的振动。2.(1)0.0220(2)7500m8700m(3)不能,因为月球是真空,而真空不能传播声音第3节声音的利用(二)基础知识达标1.C解析:“B”超主要是为了准确的地获得人体内部的疾病信息,超声波反射时,反射波就带有人体内部的信息。2.B解析:发生地震时,震源会产生次声波,通过岩层传到地面,这种频率的声波人耳听不到,蜻蜓能接收到次声波,产生一些异样的举动,人们根据动物在地震前的异常举动就可以做好地震的预报和预防工作。3.A解析:玻璃杯震碎主要可能是杰米·温德拉曾“吼”出的声音响度太大造成的,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4.B解析:超声波的频率不在人耳的听力范围内,因此人听不到超声波;由于超声波有一定的攻击力,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二、课堂探究通(一)重难点探究变式训练:1.信息2.C解析:超声波洁牙利用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3.B4.空气能量解析:,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为介质,声是以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声波即可以传播信息也可以传播能量。同学们听到老师说话的声音,是通过空气来传播的;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蜡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二)当堂达标训练1.A2.D3.A4.B5.B解析:大象的“声音”交流是大象靠发出和接收次声波实现的;对结核病人的“超声”排石是利用了超声波传递能量;站在天坛中央说话,感到声音特别洪亮,是由于回声使声音加强;只有B项蝙蝠的回声定位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来获取信息。6.A7.超声波能量三、课后能力通能力拓展提升(一)综合提升1.D2.C解析:物体振动产生声音,但只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才能听到声源发出的声音;能够发出声音的物体一定在振动;超声波可击碎体内结石,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速为零。3.D4.D解析: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慢得多,所以在雷雨天,总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声音的音调是由声音振动的频率决定的,声音的频率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快慢,跟介质的种类无关;奏吉他时,在不同位置按压吉他弦是要改变弹奏产生声音的音调。5.振动能量6.信息响度(二)横向拓展1.D解析:超声波可以传递能量,可以用来对坚硬物体进行切割;回声有事鞥呗人们利用,有时又会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建造大厅堂时要充分考虑回声的影响;采用人工地震的方式勘测石油,属于回声测距的利用;地震等自然灾害发生时会伴随着次声波的产生,因此可以利用次声波能够尽享相关的预报。(三)纵向提升1.D解析:太空中没有空气,声音不能传播,宇航员是利用无线电波交流的;手按住小提琴弦的不同位置改变了振动的频率,即改变了音调;道路两旁的隔音墙是用来减弱噪声的;超声波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子啊医学上有着比较重要的应用。2.A挑战自我潜能1.D2.C第4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二)基础知识达标1.A解析:从环保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在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到的声音起干扰作用的声音都是噪声。上课时喇叭里传出优美的歌声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因此属于噪声。交响乐和口技演员的模仿的风雨声从物理学的角度看都是发声体规则振动引起的,不属于噪声。2.(1)乙(2)甲(3)不规则解析:图乙声波规则,图甲杂乱无章,声波图不规则,发出的声音是噪声。3.B解析:分贝时划分声音强弱等级的单位,分贝值越大,报名响度越大,与频率无关。.0dB是人刚好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4.0505.C解析:噪声有大小之分,不是所有的噪声都会对人体造成伤害,但是对环境造成影响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即:在声源处、人耳处、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6.声源处解析:减弱噪声的途径有三条: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在人耳处减弱.答案:声源处二、课堂探究通(一)重难点探究探究一噪声的来源变式训练:1.D2.B解析:喷气式飞机的声音和人们吵闹的声音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和学习。都属于噪声;大声朗读课文相对学生学习来说不是噪声,但相对人们正常休息则是噪声;警笛声起警示作用,不是噪声,但它同样会影响人们的工作、学习,从这个角度看也属于噪声。探究二减弱噪声的方法3.B解析:汽车行驶时发出的声音通过空气转到公路两侧的单位和居民区,在高速公路两侧立隔声板可以有效的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4.声源传播过程中(二)当堂达标训练1.C2.A3.B4.A解析:在校园周围种树可以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学生戴噪声耳罩虽然可以减弱噪声,但会影响学生正常听课;将教室的窗户打开,噪声对学生的干扰会更明显;在教室内安装噪声监控装置,对于减弱噪声起不到任何作用。5..解析:禁止鸣笛是减小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6.振动音色声源(噪声产生)三、课后能力通能力拓展提升(一)综合提升1.C2.A3.D解析:振幅与响度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噪声监测仪是用来显示噪声大小的,对于减弱噪声起不到任何作用;超声波和次声波的频率都不在人耳的听力范围内,这种声音人听不到4.B5.A解析:选项A属于在声源处减弱噪声;选项B属于在人耳处减弱噪声;选项C、D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6.乙甲(二)横向拓展1.C解析:敲鼓时用力越大,鼓面振动的幅度越大,响度就越大;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当广口瓶内的空气比较稀薄时,声音几乎无法传播,手机声音几乎听不到;纸板划动的越慢,其频率越小,音调越低;噪声监测仪是用来显示噪声大小的,不是用来减弱噪声的。2.C解析:声音在真空中无法传播;听诊器的作用是用来会聚体内脏器发
本文标题:第二章声现象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638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