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哲学与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课程教案第二章社会课程名称:社会学授课导师:毕天云职称:教授2第二章社会第一节社会概述一、社会概念(一)我国历史上的社会观(二)西方学者的社会观1.社会唯实论社会唯实论因与中世纪经院哲学的正统派理论唯实论有相相通之处而得名。在唯实论看来,除个别的东西之外,还存在着一般的东西。较为严格的唯实论认为,一般先于个别,个别是有由一般分化而来的;较为温和的唯实论认为,一般存在与思维之中,它是对十事物的共性(相似性、普遍性)的抽象。社会唯实论是唯实论观点在社会理论中的贯彻或体现。它认为社会是一个由各种制度和规范构成的有机整体,社会外在于个人,并对个人具有强制性。社会唯实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国的孔德、迪尔凯姆,英国的斯宾塞,美国的斯莫尔、帕森斯。2.社会唯名论社会唯名论因渊源于中世纪经院哲学的非正统派的理论唯名论而得名。在唯名论看来,只有个别的东西(特殊、特相)才是实际存在的,而一般(概念、共相)不过是人们用来表示个别的东西的名称;个别才是科学的对象,一般则是逻辑的对象。社会唯名论认为,个人是实际存在的,社会则是各个个人的行动的产物或互动的形式;对社会的认识是以对个人的认识为基础的,而认识社会最终也是为了认识个人。社会唯名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卢梭、塔尔德,英国的洛克,美国的吉丁斯和德国的韦伯。3.社会过程论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既不赞成社会唯名论也不同意社会维实论的社会观,他从对社会唯名论和社会维实论的批评中提出自己独特的社会观。齐美尔认为,仅仅承认个体的存在,如同仅仅承认树木、水滴的存在一样,是远远不够的,社会也不是一个实体。在齐美尔的心目中,社会是一个过程,是一种具有意识的个体之间互动的过程,正是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他通常称之“交往”,构成了社会。齐美尔认为,社会的本质存在于人与人的交往和互动中,社会是一个由单个人所构成的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网络,是各种关系形式的总合。4.社会关系论关系主义方法论是当代法国著名社会学家布迪厄分析社会现象的基本方法,他的社会观就是关系论的。在他看来,社会学视野里的社会世界,其本质就是各种关系。他指出:“概念的真正意涵来自于各种关系。只有在各种关系系统中,这些概念才获得了它们的意涵”。“我可以对黑格尔那个著名的公式稍加改动,指出‘现实的就是关系’:在社会世界中存在的都是各种各样的关系——不是行动之间的互动或者个人之间交互主体性的纽带,而是各种马克思所谓的‘独立于个人意识和个人意志’而存在的客观关系”(《实践与反思》1998:133)。(三)马克思的社会观马克思:“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构成为所谓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社会,并且是构成为3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特征的社会”。“社会——不管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这一界定主要包括了两层意思:一是社会的本质,及社会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社会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关系体系。二是社会形成的基本途径。社会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即社会是在人们的相互交往和互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因为只有通过相互交往和互动,才能形成社会关系,各种社会关系结合起来才能形成关系体系即构成社会。(四)社会学的社会涵义理解社会概念需要三个结合:一是形象思维能力与抽象思维能力的结合,二是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结合,三是现象分析与本质分析的结合。在社会学中,我们从两个角度界定社会的涵义:第一、从外在形态上看,社会是指享有共同地域和共同文化的相互交往的人口有机结合而成的人类共同体。这一界定实际上是从形象思维、感性认识和外在现象等综合角度认识社会,分析的是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A.主体要素B.地域要素C.结合要素D.文化要素第二,从内在本质看,社会是以生产关系为基础的各种社会关系的总和,是一个社会关系体系或系统。这一界定实际上是从抽象思维、理性认识和内在本质的角度认识社会,分析的是社会的实质。主体角度:个人之间的关系,个人与群体的关系、群体之间的关系(家庭之间、家族之间、民族之间、阶层之间、阶级之间等等)静态角度:社会结构的关系——上下关系、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等。动态角度:社会互动中的关系——冲突、合作、竞争、同化、模仿、暗示生活领域:家庭关系、政治关系、经济关系、职业或事业关系等等。方法论意义:(1)个人在社会中的位置:个人是社会关系网络中一个个纽结(2)个人社会性的获得(参与广泛的社会交往和互动)(3)个人的社会作用(不应该无所为,也不能无所不为)(4)个人要调适各种社会关系的作用方向,减少内心冲突。(5)个人成长的关系网络(社会资本)(五)社会与国家的关系1.发生学意义上的关系。从发生学的角度看,先有社会,后有国家,社会的历史比国家的历史长,国家是一个历史概念,社会则与人类共始终。2.从范围上讲,社会应该大于国家。在当代社会学的研究中,人们通常把一个民族国家等同于一个社会。4二、中西社会关系结构的差异(一)中国社会——差序格局“我们的社会结构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到水面上所发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纹所推及的就发生联系。每个人在某一时间某一地点所动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1998:26)“以‘己’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别人所联系成的社会关系,不像团体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像水的波纹一般,一圈圈推出去,愈推愈远,愈推愈薄。”(1998:27)“在差序格局中,社会关系是逐渐从一个一个人推出去的,是私人联系的增加,社会范围是一根根私人联系所构成的网络”。(1998:30)“在这种富于弹性的网络里,随时随地是有一个‘己’作中心的。这并不是个人主义,而是自我主义”(1998:28)。在自我主义下,“我常常觉得:‘中国传统社会里一个人为了自己可以牺牲家,为了家可以牺牲党,为了党可以牺牲国,为了国可以牺牲天下。”(1998:29)“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对而言的,站在任何一圈里,向内看也可以说是公的。当他牺牲国家为他的小团体谋利益、争权利时,他也是为了公,为了小团体的公。”(30)(二)西方社会——团体格局“西洋的社会有些像我们在田里捆柴,几根稻草束成一把,几把束成一扎,几扎束成一捆,几捆束成一挑。每一根柴在整个挑里都属于一定的捆、扎、把。每一根柴也都可以找到同把、同扎、同捆的柴,分扎得清楚不会乱的。在社会里,这些单位就是团体。我说西洋社会像捆柴就是想指明:他们常常由若干人组成一个个团体。团体是有一定界限的,谁是团体里的人,谁是团体外的人,不能模糊,一定得分清楚。在团体里得人是一伙,对于团体得关系是相同的,如果团体中有组别或等级的分别,那也是事先规定的。”(25)在团体格局里,“他们把国家看成了一个超过一切小组织的团体,为了这个团体,上下两方都可以牺牲,但不能牺牲它来成全别种团体。这是现代国家观念,乡土社会中是没有的。……在西洋社会里,国家这个团体是一个明显的也是唯一特出的群己界线。在国家里做人民的无所逃于这个团体之外,像一根柴捆在一束里,他们不能不把国家弄成个为每个分子谋利益的机构,于是他们有革命、有宪法、有法律、有国会等。”(1998:30)“社会结构格局的差别引起了不同的道德观念。……在‘团体格局’中,道德的基本观念建筑在团体和个人的关系上。团体是个超越个人的‘实在’;,不是有形的东西。我们不能具体地拿出一个有形体的东西来说这是团体。它是一束人和人的关系,是一个控制各个人行为的力量,是一种组成分子生活所依赖的对象,是先于任何个人而又不能脱离个人的共同意志……这种‘实在’只5能用有形的东西去象征它、表示它。在‘团体格局’的社会中才发生笼罩万有的神的观念。团体对个人的关系,就象征在神对于信徒的关系,是个有赏罚的裁判者,是个公正的维持者,是个全能的保护者。”(1998:33-34)三、社会的特点1.社会由人群组成2.社会以人与人的交往为纽带3.社会是有文化、有组织的系统4.社会以人们的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5.社会系统具有心理的精神的联系6.社会是一个具有主动性、创造性和改造能力的活的肌体四、社会的功能1.整合功能(文化、观念、规范、功能整合)2.交流功能(交往工具、交往场所、交往规范)3.导向功能(思想导向与行为导向)4.继承和发展功能第二节社会类型一、五类型论美国社会学家伊恩·罗伯逊(IanRobertson)在其所著的《社会学》(上下)一书中,根据人类的谋生方式和谋生手段的不同,把人类社会分为五种类型。表2-1罗伯逊的五种社会类型狩猎采集社会游牧社会园艺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时间12000年以前10000年前10000年前6000年前260年前人口规模以及居住方式规模不大,居住分散、地点流动数百人或上千人,流浪式的生活方式数千或上万长期定居的生活方式数百万人,完全定居,城市开始出现几千万或几亿,完全定居,城市化水平提高谋生方式狩猎和采集驯养动物刀耕火种犁耕人挖机器生产战争状况很少战争争夺牧场之战战争频繁战争频繁、出现常备军战争次数减少,战争规模扩大社会结构以及文化结构简单,家庭是唯一制度出现政治、经济制度,结构和文化复杂文化更复杂,出现商人和手工业者等职业文化更发达,出现国家和宗教、专业化分工文化丰富多彩次属关系比首属关系重要权力模式部落首领制酋长世袭制世袭君主制民主分权制当代典型澳大利亚荒漠中的阿兰达人非洲和中近东的游牧社会非洲,亚洲,南美洲、大洋洲不发达国家和社会发达国家和社会材料来源:伊恩·罗伯逊著,黄育馥译,《社会学》(上),124-134。6二、两类型论表2-2传统社会与现代社会的区别传统社会(前工业社会)现代社会(工业社会)经济特征1.生产力水平低,主要依靠人力和畜力;2.社会分工简单,主要是自然分工;3.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不发达,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1.生产力水平高,主要依靠机器和电能;2.社会分工复杂,职业高度专业化;3.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发达,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占主导地位。社会结构1.社会的结构规模小,主要是村落;2.社会结构相对简单,封闭型的分层结构占主导;出家庭外,发展完善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制度较少。1.社会结构的规模大,主要是城市;2.社会结构较为复杂,开放型的分层结构占主导;多种发达的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制度(如政治、经济、教育等)。社会关系1.血缘和地缘关系是最重要的社会关系,社会群体多为关系密切的初级群体;2.社会关系多为个人和私人之间的关系,具有持久性和浓厚的感情色彩。“熟人社会”1.业缘关系是最主要的社会关系,社会群体多为关系疏远的次级群体;2.社会关系多为非个人性的、暂时的和不带感情色彩的。“陌生人社会”社会控制1.控制方式主要属于非正式的软性控制,依靠社会成员的自发反应和道德、习俗;2.社会治理方式具有浓厚的“人治”色彩,传统权威和魅力权威占主导1.控制方式主要属于硬性控制,依靠法律、法规;2.社会治理方式属于“法治”,法理权威占主导地位;社会地位1.代际之间的社会流动少,社会地位比较稳定;2.个人社会地位的获得主要是既定的或先赋的(血统论比较盛行)。1.代际之间的社会流动大,社会地位的变动性大;2.个人社会地位的获得主要依靠自致途径,较少血统论的影响。价值标准1.文化同质性突出,多数人持有共同的规范和价值标准,亚文化较少;2.注重传统的、宗教的价值取向(老人地位高,嘴上无毛,办事不牢)。1.文化的异质性显著,有多种持有不同规范和价值标准的亚文化;2.注重创新与适应未来的价值取向,非宗教的和世俗的价值标准。三、三类型论美国社会学家和未来学家丹尼尔·贝尔在1973年出版的《后工业社会的来临》一书中,结合当代西方发达社会的发展现状,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已经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7表2-3丹尼尔·贝尔的三种社会类型特点类型前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经济部门的性质以消耗自然资源为主以第一产业农业为主的社会以利用能源技术和机械技术的制造业为主第二产业为主的社会以第三产业和第四产业为主的社会主要劳动职业农民、矿工、渔民、非熟练工人主要职业是半熟练工人和工程师专业性、技术性和科学研究
本文标题:第二章社会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697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