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二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2
第一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一个政党、一个国家总要有一种思想作为指导,用以规定政党和国家的性质、用以指明政党的奋斗目标和国家的发展方向。马克思主义是各国共产主义政党和各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指导思想。“社会主义”一词源于拉丁文,一说由socialis(同伴的、同伙的)一词引出,一说由socius(喜欢社交的)一词引出,原有社会的、共同的、集体的生活之意。关于“社会主义”一词的最早使用,通常有三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最早使用的是德国神学家、天主教本笃派教士安塞尔姆·德辛在1753年与人论战时把遵循自然规律的人称为社会主义者。第二种说法认为,“社会主义”一词,最先使用的是意大利传教士,表示一种上帝安排的传说制度。后来与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相联系而获得了政治意义。第三种说法认为,“社会主义”一词最初出现于19世纪20至30年代欧文主义的刊物《合作》杂志和圣西门主义的刊物《环球》杂志上。空想社会主义者用这个词来表达他们不满资本主义社会中盛行的个人主义而期望实现的集体主义理想。19世纪30至40年代,“社会主义”一词在西欧广为流传。起初,这个词含有为提高劳动群众的福利和保障社会和平而改造社会制度的意思,容许财产不平等存在。而当时的“共产主义”一词,则一般是指通过生产资料(有时也包括生活资料)公有的办法来建立社会平等,主张取消财产不平等。所以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对于科学社会主义以前的空想社会主义和空想共产主义理论,有时统称为“社会主义”,有时则加以区别。马克思、恩格斯使用了“社会主义”一词,并作了科学解释,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无产阶级开始独立的政治斗争以后,资产阶级经常利用“社会主义”来反对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革命。恩格斯曾指出:“在1847年,社会主义是资产阶级的运动,而共产主义则是工人阶级的运动。”马克思在1842年10月15日写的《共产主义和奥格斯堡〈总汇报〉》一文中,恩格斯在1843年写的《大陆上社会改革运动的进展》一文中,分别首次使用了“社会主义”一词,并赋予了科学的含义。不过在当时,马克思、恩格斯是把社会主义作为共产主义的同义语来使用的。从此以后,作为思潮的名称,“社会主义”通常是指科学社会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即关于消灭一切阶级实现共产主义的一般规律的科学。但是,“社会主义”仍有各种各样的含义和用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把除了科学社会主义以外的19世纪中叶在欧洲流行的社会主义思潮归纳为反动的社会主义(包括封建社会主义、小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真正”社会主义、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和批判的空想的社会主义)。19世纪70年代,西学东渐,“社会主义”一词才开始在日本、中国书刊中出现。日本学者加藤弘之于1870年在《真政大意》中用日文片假名音译西方“社会主义”一词,西周于1871年在《百学连环》中意译为“会社之说”,福地源一郎于1878年6月《东京每日新闻》上第一次用汉字意译为“社会主义”。中国的《西洋杂志》于1878年音译为“索昔阿利司”,《万国公报》于1899年意译为“安民新学”、“养民学”,康有为、梁启超从1901年至1902年意译为“人群之说”、“人群主义”。梁启超从1902年9月25日出版的《新民丛报》第18期开始,把当时日本人通用的“社会主义”一词移植过来。从此,“社会主义”一词在中国书刊中逐步得到使用。梁启超是最先把社会主义学说介绍到中国来的人,李大钊是第一位在中国传播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人社会主义作为一种批判和否定资本主义、描绘未来理想社会的思潮,早在欧洲刚刚进入资本主义的16世纪初就开始出现,这就是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以后经过300多年的发展,空想社会主义成为社会主义理论的初级形态,它反映了早期无产阶级要求解放的呼声。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它又不可能为无产阶级的解放指明真正的出路。随着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开始激化,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日益高涨,科学社会主义应运而生。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理论的高级形态,它使社会主义思想由空想发展为科学,是人类对社会主义认识的第一次飞跃。从此以后,无产阶级有了解放自己的强大理论武器,社会主义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代。第一节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渊源甚至可以追溯到古代。西方有些学者认为,社会主义思想起源于公元前8世纪的约旦、巴勒斯坦一带,他们把消除剥削、消除贫富对立看成是社会主义,因而把古代原始社会末期的原始公有制看成是社会主义理想的体现。有的学者则认为是古希腊的思想家柏拉图(公元前427~347)最早在《理想国》一书中提出社会主义思想的,柏拉图柏拉图(前427?前347年),柏拉图出身于雅典一个大贵族家庭。是古希腊最著名的唯心论哲学家和思想家,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个使唯心论哲学体系化的人。他的著作和思想对后世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柏拉图到雅典后,开办了一所学园。一边教学,一边著作,他的学园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不懂几何学者免进”。从中可知,没有几何学的知识是不能登上柏拉图的哲学殿堂的。这个学园成为古希腊重要的哲学研究机构,开设四门课程:数学、天文、音乐、哲学。柏拉图要求学生不能生活在现实世界里,而要生活在头脑所形成的观念世界里。他形象地说:“划在沙子上的三角形可以抹去,可是,三角形的观念,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而留存下来。”柏拉图深知学以致用的道理,在他的学园里按照他的政治哲学培养了各方面的从政人士。他的学园又被形象地称为“政治训练班”。对柏拉图一生影响最大的是苏格拉底。柏拉图20岁拜苏格拉底为师,跟他学习了10年,直到苏格拉底被雅典民主派处死。老师的死给柏拉图以沉重的打击柏拉图不想在雅典呆下去了。28岁至40岁,他都在海外漫游,先后到过埃及、意大利、西西里等地,他边考察、边宣传他的政治主张。柏拉图留下了许多著作,多数以对话体写成,常被后人引用的有:《辩诉篇》、《曼诺篇》、《理想国》、《智者篇》、《法律篇》等。《理想国》是其中的代表作。柏拉图的《理想国》向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理想的乌托邦的画面,柏拉图认为,国家应当由哲学家来统治。柏拉图的理想国中的公民划分为卫国者、士兵和普通人民三个阶级。卫国者是少部分管理国家的精英。他们可以被继承,但是其他阶级的优秀儿童也可以被培养成卫国者,而卫国者中的后代也有可能被降到普通人民的阶级。卫国者的任务是监督法典的制定和执行情况。为达到该目的柏拉图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论。他的理想国要求每一个人在社会上都有其特殊功能,以满足社会的整体需要。但是在这个国家中,女人和男人有着同样的权利,存在着完全的性平等。政府可以在为了公众利益时撒谎。每一个人应该去做自己份内的事而不应该打扰到别人。在今天看来,柏拉图描绘的理想国是一个可怕的极权主义国家。但是“理想国其实是用正确的方式管理国家的科学家的观点”,柏拉图本人并没有试图实现理想国中的国家机器。其实,柏拉图心中至善的城邦,不过是空想的乌托邦。他认为:理想的国家纵然还不能真实存在,但它却是唯一真实的国家,现存各类国家都应向它看齐,即使不能完全相同,也应争取相似。这就是柏拉图对他的理想国家所持的态度。柏拉图在文艺、美学等方面,也有成套的理论主张。他的“对话”妙趣横生、想象丰富,依此他完全有资格被列入古代文学大师之列。其实柏拉图是要实现贵族的公有制。真正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思想,是在近代资本主义兴起以后才产生的,其目的是要批判资本主义,建立高于资本主义的理想社会。从16世纪初到19世纪初的300年间,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空想社会主义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16~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18世纪的空想平均共产主义;19世纪初的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尤其是19世纪初的批判的空想社会主义,是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思想来源。二,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一、17世纪的早期空想社会主义在14~15世纪,由于城市手工业和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已在欧洲封建制度内部逐渐形成。14~15世纪的文艺复兴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运动,它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思想障碍,并带来了科学文化的复兴。新的生产技术的发展,扩大了社会劳动分工,促进了商品生产。海外殖民地的扩张,航海的新发现,形成了世界市场。这些因素加速了家庭手工业者和农民的两极分化,开始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在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中,充满了雇主(资产者)对雇工(无产者)的残酷剥削和掠夺。空想社会主义就是对这种不平等现象的批判,对未来美好社会的种种设想与描写。英国是当时资本主义发展最早、最快的国家,意大利和德国也较早有了资本主义的萌芽。与此相应地是在这些国家出现了早期的空想社会主义者,其代表人物是英国的莫尔、意大利的康帕内拉和德国的闵采尔等人。他们采用乌托邦的形式来表述自己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早期无产者要求解放的呼声。1.莫尔(1478~1535)托马斯·莫尔是近代空想社会主义的创始人。托马斯·莫尔(ThomnasMore,1478-1535年)约于1478年2月7日出在英国伦敦一个不太显赫的富有家庭。他的代表作《乌托邦》,使他成为社会主义思想史的先躯。柏拉图的思想对莫尔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后来的评论家中有人干脆将《乌托邦》称为柏拉图《理想国》的续篇。老莫尔认为儿子从事古典创作没有什么前途,便逼他改学法学。莫尔踏入社会是从一个律师起步的。毕业后当过律师、伦敦下议院议员、下议院议长、国家大法官等要职,后因得罪于国王亨利八世而被处斩首。十六世纪初期的英国,虽然表面上相对平静,实则蕴含着矛盾与危机。此时,王权已经对贵族(无论是新贵族,还是那些旧贵族)和教会势力取得了绝对的控制权,农民和新兴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并没有什么明确的目标,从一定意义上讲,他们的确是宁可要秩序,也不愿意要自由,自觉或不自觉地成为了王权的维护者。而且当时的资产阶级正处于原始资本积累阶段,有着属于本阶级的特殊利益,从十五世纪开始的圈地运动正是由他们发起的。在欧洲大陆上,由马丁·路德发动的代表着下等阶级利益的宗教改革,以及由此而激发起来的各阶级反抗压迫剥削的斗争风起云涌,虽然也波及到了英伦三岛,但宗教改革在这儿却完全改变了方向。尽管如此,不同阶级之间,乃至统治阶级内部的磨擦和斗争却几乎一直没有停止过。同时与罗马教廷和其他一些国家也有一系列纠纷。这便是莫尔所处的英国的历史背景。1516年,他的代表作《乌托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空想社会主义的产生。《乌托邦》的全名是《关于最完美的国家制度和乌托邦新岛的既有益又有趣的金书》。这是一本最早揭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罪恶的著作。在该书第一部分,他着重批判了英国资本原始积累过程中的“圈地运动”。从15世纪末开始,由于毛纺织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扩大,使羊毛价格上涨。英国资产阶级化的贵族为了养羊赚钱,采用暴力手段剥夺农民的土地,把耕地变为牧羊场,使大批农民破产,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流浪,被迫成为雇佣劳动者。圈地运动遭到了农民的激烈反抗,还爆发了多次农民起义。莫尔将圈地运动称之为“羊吃人”,“羊是温顺的动物,在英国这个奇异的国度里,羊能吃人”。这是无产阶级的先驱者对残暴的圈地运动的控诉。莫尔痛斥那些强制农民失去土地的血腥立法的不合理性,揭露资本原始积累加深了贫富两极的对立。他第一次提出私有制是万恶之源,认为贫富对立的根源是私有制,只要私有制存在一天,产品就不可能公平分配,人类中绝大部分就会陷入贫困灾难而不可能获得幸福。因此,他坚决主张彻底废除私有制。莫尔对于圈地运动的深刻批判,受到了马克思的重视,在《资本论》中分析资本原始积累时曾多次作了引证。(苏格兰,萨特伦德女公爵,794000)在《乌托邦》的第二部分,莫尔通过对乌托邦的描述,阐明了他关于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理想社会的方案。(乌托邦是南半球的一个岛屿,岛上一切事都做得尽善尽美。曾经有个叫拉斐尔·希斯洛德(RaphaelHythloday)的航海人偶然来到这个岛上,度过五年,为让人知道该岛的贤明制度才返回欧洲。)在他虚构的乌托邦海外仙岛上,一切财产归全民所有,有计划地组织生产,实行普遍的义务劳动制度;取消商品、货币和市场,社
本文标题:第二章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697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