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二章第一节个体心理咨询技能
第二章心理咨询技能第一节个体心理咨询技能本章一共介绍了八种技术,其中行为疗法五种,认知行为疗法两种,此外还有基于人本主义哲学观的求助者中心疗法。本章的团体心理咨询技能基本不考。一、行为疗法:敏-厌-仿-反-击-强1.阳性强化法2.系统脱敏法3.冲击疗法(满灌疗法)4.厌恶疗法5.模仿法6.生物反馈法二、认知行为疗法1.合理情绪疗法2.认知疗法3.认知行为矫正技术三、求助者中心疗法四、远期疗效评估第一单元系统脱敏疗法系统脱敏法,可用于治疗求助者对特定事件、人、物体或泛化对象的恐惧和焦虑。基本方法是让求助者用放松取代焦虑。一、工作程序1.学习放松技巧(每天1次,每次20-30分钟,一般6-8次可学会,强调面部肌肉放松。)2.建构焦虑等级(0-100之间,级差要均匀,每一级刺激因素引起的焦虑应小到能被全身松弛所拮抗的程度。主要取决于求助者本人。如果有实际刺激物,则不需要想象。)3.系统脱敏(由小到大依次。如果焦虑分数超过25分则需要继续放松。反复次数不限,直至这一情境不再引发焦虑。)拮抗-----简单说就是抵抗的意思。拮抗作用是指不同激素对某一生理效应发挥相反的作用从而稳定身体内环境。二、基本原理让一个原可引起微弱焦虑的刺激,在求助者面前重复暴露,同时求助者以全身放松予以对抗,从而使这一刺激逐渐失去了引起焦虑的作用。(交互抑制)-----交互抑制:当支配一肌肉的运动神经元受到传入冲动的兴奋,而支配其拮抗肌的神经元则受到这种冲动的抑制,此种生理活动现象称为交互抑制。例如,当某一肢体的屈肌收缩时,同肢的伸肌则松弛,这是由于同一刺激所引起的传入冲动一方面使屈肌中枢发生兴奋,另一方面却使伸肌中枢发生抑制。人行走时,左右脚交替行动,相应的中枢就存在着交互抑制的协调关系。沃尔普的经典案例:1.放松2.焦虑等级建构三、注意事项1.如果引发求助者焦虑或恐惧的情境不止一种,可以针对不同情境建立几个不同的焦虑等级表。然后对每个焦虑等级表实施脱敏训练。2.系统脱敏时求助者想象的次数多少,依个体不同和情境不同而不同。3.在系统脱敏过程中,当一开始焦虑分数超过50分,仅靠重复放松就很难降低。表明焦虑等级设计得不够合理,应将焦虑等级划分得细一些,使每个等级之间跨度不要太大。4.有的求助者不能用想象和放松的方法降低焦虑水平,可考虑改用其他方法。系统脱敏疗法一般不单独使用。单独使用的缺点是缺乏“人情味”。第二单元冲击疗法冲击疗法即满灌疗法是暴露疗法之一。暴露疗法是用来治疗恐惧和其他负性情绪反应的一类行为治疗方法,它是通过细心地控制环境,引导求助者进入有助于问题解决的那些情境中。现实冲击疗法是指持续一段时间暴露在现实的恐惧刺激中而不采取任何缓解焦虑的行为,让焦虑自行降低。一般来说,高恐惧的求助者倾向于通过采取一些不适应的行为来控制他们的焦虑。在冲击疗法中,不允许求助者采取不适应的行为去应对唤起焦虑的情境。在现实冲击疗法中焦虑可以得到迅速减轻。想象冲击疗法:基于相似的原理并遵循相同的程序,不同之处是暴露在想象的恐惧之中而不是现实生活中。想象冲击疗法优于现实冲击疗法的一点是,它对能被治疗的产生焦虑情境的性质无限制。冲击疗法能有效治疗恐惧症、强迫症、创作后应激等。一、学习目标掌握冲击疗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二、工作程序(一)筛选确定治疗对象冲击疗法是一种较为剧烈的治疗方法,应做详细体格检查及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心电图、脑电图等。必须排除以下情况:(1)严重心血管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瓣膜病等。(2)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瘤、癫痫、脑血管病等。(3)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如支气管哮喘等。(4)内分泌疾患,如甲状腺疾病等。(5)老人、儿童、孕妇及各种原因所致的身体虚弱者。(6)各种精神病性障碍。(二)签订治疗协议仔细地向求助者介绍治疗的原理、过程和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对求助者在治疗中可能承受的痛苦不能隐瞒和淡化。同时也告之疗效之迅速可能是其他任何心理治疗所不及的。如有成功的先例,请来现身说法是最好不过的。当求助者及其亲属经慎重考虑下定决心接受治疗之后,可拟定协约。《行为治疗协约》1.咨询师已反复讲解了冲击疗法的原理、过程及其效果。求助者和家属已充分了解并愿意接受冲击疗法。2.咨询过程中求助者将受到强烈的精神冲击,经历不快甚至是超乎寻常的痛苦体验。为了确保治疗顺利完成,必要时咨询师可以强行执行治疗计划。这些治疗计划,包括所有细节应该都是经求助者及家属事前明确认可的。3.咨询师应本着严肃认真的态度对治疗全过程负责,对求助者求治的最终目的负责。4.如求助者及家属在治疗的任何阶段执意要求停止治疗,治疗均应立即终止。求助者、家属、咨询师(签字)年月日(三)治疗准备工作首先确定刺激物。它应该是求助者最害怕和最忌讳的事物。有时刺激物并非某种具体的物件,它可能是一种气氛、一个特定的环境。这时治疗应在某一个特定的现场进行。比如一位恐癌症求助者的治疗是安排在肿瘤医院的候诊室进行的。为了防止意外,应准备安定、心得安、肾上腺素等应急药品若干。(四)实施冲击治疗在现场实施冲击疗法时,因客观条件不好控制、调度,难度更大,更要求事前做好求助者的疏导工作,得到求助者的配合。现场治疗更具有真实性、自然性,这是它的独到之处。冲击疗法一般实施2~4次,1日1次或间日1次。少数求助者只需治疗1次即可痊愈。如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未出现应激反应由强到弱的逆转趋势,原因之一是刺激物的刺激强度不够,应设法增强刺激效果;另一个原因是,该求助者不适合冲击疗法,应停止冲击治疗,改用其它治疗方法。每次治疗时间应根据求助者应激反应的情况而定。其情绪反应要求超过求助者以往任何一次焦虑紧张的程度,力求达到极限,其生理反应要求出现明显的植物神经功能变化。所谓极限,以情绪的逆转为其标志治疗中求助者若出现以下情况时,也应停止治疗,并对症处理。(1)通气过度综合症。(2)晕厥或休克。三、基本原理:只要持久地让被试暴露在刺激因素面前,惊恐反应终究将自行耗尽。(消退性抑制)。--------消退性抑制:当一个条件刺激物不再被强化时,就会失去信号意义;这时条件反射到的大脑皮层部位就产生了一种内抑制;这种内抑制的产生,抑制了大脑皮层部位已有的暂时联系,因而使条件刺激物不能引起原有的条件反射;故不被强化的条件反射就会逐渐消退,这种内抑制就叫做消退抑制四、注意事项从伦理的角度来说,要让求助者对冲击疗法有足够的了解,理解这种用于减轻焦虑的方法在治疗过程中会引起焦虑。经求助者同意,签订协议,方可采用此法。在冲击疗法实施过程中,求助者因无法忍受而提出中止治疗是十分普遍的现象。咨询师若有求必应则会一事无成。尽管如此,如果求助者反复要求退出治疗,或者是家属提出取消治疗,经咨询师劝说无效时,治疗应立即停止。咨询师切不可以协议为凭,一意孤行。治疗中求助者若出现以下情况时,也应停止治疗,并对症处理。(1)通气过度综合症(2)晕厥或休克第三单元厌恶疗法厌恶疗法是通过附加某种刺激的方法,使求助者在进行不适行为时,同时产生令人厌恶的心理或生理反应。如此反复实施,结果使不适行为与厌恶反应建立了条件联系。用于戒烟戒酒,以及治疗强迫症,各种性变态行为和精神分裂症等适应不良行为。一、工作程序(一)确定靶症状厌恶疗法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因而必须首先确定打算弃除的是什么行为,即确定靶症状。求助者或许有不止一种不良行为或习惯,但是只能选择一个最主要的或是求助者迫切要求弃除的不良行为作为靶症状。(二)选用厌恶刺激1.电刺激:电极一般采用同心电极,通常安放在前臂,取被试难以忍受电流的1/4值作为治疗的基本电流。因为此处较为安全。2.药物刺激:3.想象刺激:——内隐致敏法4.其他刺激:如憋气、羞辱、强烈的光线、尖锐的噪音以及针刺等(三)把握时机施加厌恶刺激要想尽快地形成条件反射,必须将厌恶体验与不适行为紧密联系起来。在实施不适行为或欲施不适行为冲动产生之前,即使求助者出现厌恶体验,肯定无益于两者的条件联系。同样,在不适行为停止以后才出现厌恶体验,也达不到建立条件反射的目的,充其量只能算一个小小的惩罚。厌恶体验与不良行为应该是同步的。但不是每种刺激都能立即产生厌恶体验的,时间要控制准确。二、基本原理厌恶疗法的原理是经典条件反射。厌恶体验和不良行为是同时的。通过附加某种刺激的方法,使求助者在进行不适行为时同时产生令人厌恶的或生理反应,如此反复使求助者不得不终止或放弃原来不适行为。三、注意事项1.不具备使用条件的咨询机构或个人,不可采用厌恶疗法。厌恶刺激应该具有足够的强度,但是作为一种医疗措施,它又必须是无害的,起码是安全的。所以厌恶疗法必须在严格控制下使用。2.如果采用厌恶疗法,求助者与咨询师一定要签订知情同意书。3.靶症状要单一而且具体。第四单元模仿法模仿法又称示范法,是向求助者呈现某种行为榜样,让其观察示范者如何行为以及他们行为得到了什么样后果,以引起他从事相似行为的治疗方法。主要用于各种行为障碍,适应障碍。一、工作程序(一)选择合适的治疗对象(二)设计示范行为(三)强化正确的模仿行为模仿法具体方式:(1)生活示范(2)象征性的示范(3)角色扮演(4)参与示范(5)内隐示范二、基本原理向求助者呈现某种榜样,以引起他从事相似行为。(社会学习论)三、注意事项1.影响模仿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年龄,通常认为学龄期是模仿能力最强的年龄段。一般来说,模仿法更加适用于年轻的求助者。2.要强调示范者的作用。示范者的表现是治疗成败的关键,通常情况下,示范者的感染力越强,模仿者的动机也就越强,成绩越好。另外,示范者与模仿者的共同之处越多,模仿的信心越足,成绩越好。如果示范者高高在上,非同寻常,即使有杰出的示范表现,也只能让模仿者自叹不如。3.对正确模仿行为的强化,应当适时和恰当。强化最关键。第五单元生物反馈法生物反馈疗法是通过现代电子仪器,将个体在通常情况下不能意识到的体内生理功能予以描记,并转换为数据、图形或声、光等反馈信号,让求助者根据反馈信号的变化了解并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机能及其他躯体机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一、学习目标二、工作程序(一)治疗前准备1.设立专门治疗室。要求环境整洁安静,光线柔和,不应有噪音和其他外来干扰,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让求助者感到轻松、舒适。2.咨询师熟练掌握反馈仪的使用方法。3.向求助者讲解生物反馈疗法的原理、方法、特点和功效。求助者主动参与治疗,是治疗成功的必要条件。(二)诊室训练1.求助者在进餐后30分钟方可开始训练。2.求助者取仰卧位,两手臂自然平放于身体两侧,枕头的高低应利于颈部肌肉的放松。3.安放电极。4.测肌电水平的基线值。5.反馈训练。6.再次进行诊室治疗前,增强求助者通过非药物治疗战胜疾病的信心。7.待求助者初步掌握放松技巧后,咨询师可让求助者变换体位,进行双向训练,以增强求助者的自我控制能力。8.疗程安排:每次训练30分钟,第一周:1~2天1次,第二周起:可每周2次,共4~8周。(三)家庭训练每日的练习次数增加而练习的时间缩短。三、基本原理让求助者根据反馈信号的变化了解并学习调节自己体内不随意的内脏机能及其他躯体机能,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植物神经通过训练也能被个体随意控制)内脏条件反应和生物医学电子技术。临床常用的生物反馈仪的分类1.肌电生物反馈仪。2.皮肤电反馈仪。3.皮肤温度(皮温)生物反馈仪。4.脑电生物反馈仪。5.其它反馈仪。“磁带录像反馈仪”,以直接的声、像反馈形式帮助求助者调控自己的行为,主要用于矫正口吃、习惯性抽动症等。四、注意事项适应症:①各种睡眠障碍②各类伴紧张、焦虑、恐惧的神经症,心因性精神障碍③某些心身疾病:如原发性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经前期紧张症、紧张性头痛、书写痉挛④儿童多动症、慢性精神分裂症(伴社会功能受损)。禁忌症:①各类急性期精神病求助者②有自伤、自杀观念、冲动、毁物、兴奋不合作的求助者③训练过程中出现头晕、头痛、恶心、血压升高、失眠、幻觉、妄想等症状的求助者。生物反馈治疗有别于普通的医学治疗。生物反馈治疗是一个求助者主动参与的过程。生物反馈仪本身对求助者没有任何治疗作用.第六单元认知行为疗法认知行为治疗是一组
本文标题:第二章第一节个体心理咨询技能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706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