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工程监理 > 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课时2010-5-27检教学设计题目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总课时1课时学校榆林一中教者孙洪雨年级八年级学科生物设计来源集体备课,网络教学时间2010年月日—月日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人教版生物八年级下册第二章《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中的第二节,主要讨论亲代的基因如何传给子代的问题,使学生了解基因的位置和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途径。本节即是上一节《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的自然延续,又是下一节《基因的显性和隐性》的基础,是学生认识遗传的核心问题,体现了知识的内在逻辑学情分析对于本节内容,学生有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但在整个认知过程中,学生在思维能力方面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困难,因为基因这类问题比较抽象,学生没有一定的感性思维。如何突破这一困难,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过一些有效途径善于化抽象为具体,从创设的情景中提出问题,激发学生主动探究,自主获取知识、技能和情感体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1)知道基因主要分布在细胞核内的染色体上(2)了解染色体、DNA和基因之间的关系;描述生殖过程中染色体的变化;(3)明确基因经生殖细胞在亲子代间的传递。(4)理解基因的传递规律2、能力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图片资料、录像资料,引导学生理解性状的遗传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结果。教给学生把基因传递的复杂问题转化成研究染色体传递的简单问题,把抽象的问题具体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科学史的介绍,学习科学家们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重点1、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难点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规律。课前准备学生课前准备:画图笔。教学器材:(1)准备人的生殖过程示意图,做成ppt文件。(2)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录像,受精过程录像。(3)人的正常染色体图、异常染色体图图片资料4)果蝇、果蝇有性生殖过程中染色体变化图。(5)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动画课件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1课时2010-5-27检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资源准备□评价○反思第一课时一导入二基因主要在细胞核里三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照片:回忆蔡依林母女的照片思考:(1)有人错把蔡母当蔡依林,为什么?(2)父母在生殖过程中是把形状直接遗传给子女了吗?(3)父母在生殖过程中传递给子女的是什么?(4)基因是通过什么途径,又是怎样传递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板书)提出问题:基因在哪里?出示多莉羊的诞生过程的实验图片回忆:(1)多莉有几个母亲?(2)多莉跟哪个母亲的形状相似?(3)A样提供的是什么?(4)性状是由什么决定的?(5)由此你能得出什么结论图片:人体口腔上皮细胞注意:染色后的人体口腔上皮细胞什么结构最明显?为什么?将细胞核放大,示染色体引导:通过刚才的观察思考与学习,你能试着归纳出基因与染色体的关系吗?继续引导:介绍摩尔根发现基因与染色体关系过程:从1910年起,摩尔根(美)致力于研究果蝇的遗传问题,并由此证实了基因在染色体上.1933年,摩尔根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在回忆中回答问题通过回忆多莉羊的诞生过程,得出基因主要在细胞核里的结论认真观察、思考回答问题有难度得出结论: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观看视频动手绘图:尝试用各种方式归纳三者之间的关系观看视频回答问题活动:数染色体的数目观察图片,找关系染色体都是偶数,都成对存在成对的染色体大小、形态差不多◇图片资料动画课件○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1课时2010-5-27检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资源准备□评价○反思四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基因经生殖细胞传递的五染色体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基因经生殖细胞的传递根据上学期学过的知识我们知道: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看书第29页,染色体是由什么构成的?(DNA和蛋白质)你在这张图上找到基因了吗?那么基因、DNA和染色体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视频]基因、DNA和染色体的关系。请你用图解、表解或漫画的形式表示出来。基因是怎样传递的呢?[回忆]: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是什么细胞充当了亲子代之间桥梁作用的?基因太小了,在光学显微镜下根本看不到,研究起来不方便[视频]:受精过程而染色体是可以看到的,这样的话,我们研究的“基因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问题是不是可以转化为研究“染色体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的问题啊?[图片]示人体细胞中所有的染色体数不清楚,原因:杂乱无章[观察]染色体彼此间有无关系[结论]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学生思考,回答问题,不足之处互相补充做画图练习,先画一对染色体的传递规律图,再画两染色体的传递规律图本节课能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倡导探究性学习,分析资料,创新设计,并结合录像、课件的展示,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步步推理,层层深入,思路清晰,逻辑性强,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总体要求:1.“统一”设计“分段”教学;2.围绕“三维”落实“三问”;3.充实“心案”活化“形案”。1课时2010-5-27检教学流程分课时环节与时间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资源准备□评价○反思六小结基因也是成对存在的观看多种生物的染色体数的表格,找出特点。同种生物的染色体数一定一样,不一样就会出现性状差异。出示正常人的和多或少一条染色体的患者的染色体图片,让学生明白染色体在生殖过程中必须保持稳定。那它是怎样保持染色体稳定的呢?在生殖过程中,亲代的染色体是全部传给子代还是传一部分?[假设]:在生殖过程中,如果父母的染色体全部进入精子和卵细胞,结果会怎样呢?染色体增加了一倍,显然与事实不符,假设不成立。真实情况是怎样的呢?[资料一]:1883年,比利时学者比耐登(E.vanBeneden)以马蛔虫为材料研究受精作用。他发现,马蛔虫的体细胞里有两对染色体,而精子和卵细胞中都含有两条染色体,这些染色体通过受精作用传给子代,子代细胞中又恢复到两对染色体。推测: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资料二]:1890年德国细胞学家鲍维里,1891年德国动物学家亨金,通过对多种生物的观察研究,证实了在形成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都要减少一半。[提示]:染色体数目减少一半,是任意的一半呢?还是有规律的一半?[强调]: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对染色体中各有一条进入生殖细胞搞清楚了染色体在亲子代之间的传递,谁能说说基因是怎样传递的?基因在染色体上,所以,基因的行为变化与染色体同步进行。在体细胞中基因成对,在生殖细胞中基因成单,减少了一半,受精卵中又恢复了原数,并且成对[提出新问题]:子代的细胞里既有父方的基因,又有母方的基因,但与父母双方都不完全一样,那么,子代性状的表现会是怎样的呢?下节课我们将继续讨论遗传的有关问题学生讨论交流,最终表述出来。学生自己得出结论1课时2010-5-27检
本文标题:第二章第二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71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