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商务礼仪 > 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教案)
1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学时:6学时第二章教案内容分配学时1:.第一节一、(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二、(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学时2第一节二、(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三、(一)从实践到认识(二)从认识到实践(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学时3第二节一、(一)真理的客观性(二)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三)真理与谬误学时4:第二节二、(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标准的确定性与不确定性学时5:第二节三、(一)价值及其特性(二)价值评价及其特点(三)价值评价的功能与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意义(四)价值和真理在实践中的辩证关系学时6:第三节认识与实践的统一2第二章第一学时教案授课内容第一节一、(一)实践和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二)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二、(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重点和难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实践观点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3.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授课思路:1.突出重点——实践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地位。手段:充分讲解实践概念的涵义、主体和客体的实践关系、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2.通过案例解剖具体的认识现象,说明认识的要素及其要素间的关系,讲清实践是联系认识的主体和客体的桥梁,具体实践决定着认识的内容和水平。问题导入:我们每天都在思考,都在进行着具体的认识活动,但我们对有关认识的来源和要素,认识的过程、认识的规律等问题的了解并不一定很清楚。实际上,诸如人的认识是怎样来的?人的认识的具体过程是怎样的?怎样证明我们思维的内容与客观现实的一致性等问题早就被人们注意到了,且思想家们对上述问题的不同回答构成了反映论和先验论、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分野。在这一章里,我们将对人的认识发展的历史、认识的要素、认识的本质和规律、认识的真理性性等问题进行探讨,并着重介绍在上述问题上的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主要概念和原理:3主要概念:认识的主体、客体、认识、实践主要原理:1.认识的主体与客体及其关系认识主体是指具有思维能力、从事社会实践和认识活动的人。认识的主体具有自然性、社会性、意识性等特点。认识客体是指实践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对象。认识的客体具有对象性、多样性等特点。认识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关系:主体和客体的关系从根本上说认识关系和实践关系,主体和客体间还有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过程包括的主要环节第一,确立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第二,实践主体按照实践目的和实践方案实际地作用于实践客体,通过一定的实践手段把实践方案变成实际的实践活动。第三,通过反馈和调节,使实践目的、手段和结果按一定方向运行。总之,实践活动过程在主体的自觉意识支配下,既能动地变革着客观世界,也能动地改造着自身的实践能力。2.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认识中起决定性作用,认识对实践又有能动作用。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的表现是:(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4)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认识一经形成,又对实践有能动的反作用。43.两条不同的认识路线在认识的本质问题上,存在着两条根本的认识路线——唯物主义反映论的路线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路线。唯物主义反映论路线,是指“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认识论路线。反映论认为,先有物质世界的存在,然后有人对物质世界的感觉,再有人对感觉进行抽象概括而来的思想。被反映者先于反映者而存在。物先于感觉和思想,那感觉和思想就只能来源于物了,这样就必然得出认识是反映的看法。唯心主义先验论路线,是指“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论路线。先验论认为先有人的思想,然后有感觉,再有物质世界。这里的“思想”主要指认识形式。唯心主义由此必然得出先验论的结论。思考题1.恩格斯的哲学基本问题和列宁关于两条路线的论述在理论上有什么内在联系?2.为什么说实践是连接主体和客体的桥梁?理论联系实际的建议结合近年出现的非典、禽流感、猪流感等新疾病,说明实践给认识提出新课题。相关资料和案例:1.马克思于1845年春提出了主体和客体范畴: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2.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的直观性时说:“他周围的感性世界绝不是某种开天辟地以来就已存在的、始终如一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况的产物,是历史的产物,是世世代代活动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53.在中国哲学中,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表述为知与行的关系。其主要观点有:行先知后说、知先行后说和知行合一说。这些学说本质上都属于朴素认识论的范畴,带有历史的局限性。附:案例:敲酒桶的启示在奥地利南端,有一个名叫格拉兹的旅游小镇,小镇上有个男孩,名叫奥廷布里加。他的父亲是镇上的一个店主,酒店的位置好,生意特别兴隆。小奥廷布里加为了店里能接待更多的客人,经常帮忙干一些事情。1722年的一天,奥廷布里加又同小佣人一起去库房抬酒桶。佣人和往常一样,拿一根小木棒在桶上敲打一阵,并且一边敲打一边侧耳细听。奥廷布里加问他,为什么每次搬酒桶时都要敲打酒桶?小佣人告诉他,这样敲敲听听,能知道哪只酒桶里有酒,有多少酒。敲起来声音低沉的,说明桶里有酒,越低沉酒越满;声音比较响亮的,说明桶里没有酒。奥廷布里加试了一试,果真如此。他把这件事牢牢地记在了心里。几年后,奥廷布里加大学毕业了,他成为当地的一名医生,那时,医生只能凭经验替病人诊断。有一天,一个中年男子背着病重的女儿,来到奥廷布里加的病房,请求他抢救病重的女儿。奥廷布里加怀疑小女孩患的是肺结核,但不知怎样才能证实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忽然,他想起了小佣人敲打酒桶的情景,心想:“病人的胸部和健康人的胸部敲起来会不会一样呢?”于是,他边用手指在小女孩的胸部轻轻敲打,边侧耳细听。接着,他又对其家人的胸部进行敲打,经过对比发现:健康人和病人的胸部敲起来声音截然不同。通过敲打胸部,他判断小女孩确实患了肺结核,于是对症下药,医好了小女孩。后来,他对每一个来求诊的人都进行一番胸部和腹部的叩打,这对他诊断病情带来了很多帮助。经过多年的探索和研究,奥廷布里加撰写了《最新诊断法》一书,从此,叩诊法便问世了。6可是,这本书出版以后,一些保守医院对其进行抵制,称这种方法没有科学依据,说用这种方法叩打女士的胸部不道德等等,因此,这种有益的医学诊断方法在当时便被埋没了。1808年,法国的一位颇具威名的医生用叩诊法去诊断一些病人,非常成功,于是他极力倡导推广叩诊法,《最新诊断法》才得到医学界的广泛认同。案例点评:认识归根结底来源于实践又在实践中发展。第二章第二学时教案授课内容第一节二、(二)辩证唯物主义和旧唯物主义对认识的不同回答三、(一)从实践到认识(二)从认识到实践(三)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重点和难点:1.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缺陷2.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反映论3.人的认识的本质及发展规律授课思路:1.突出重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手段:通过比较,说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消极、直观性的缺陷,讲清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以实践为基础把认识看成是能动的辩证发展过程。2.结合案例说明人类认识在实践中从低级向高级发展。学理导入:7哲学认识论就是以对人的认识的要素、本质和规律进行研究和探讨的理论。古代的一些思想家就开始了对认识论问题的探讨,但那时的探讨总的来说是笼统的、不深入的。近代自然科学的快速发展,凸显了人的力量和人的认识的重要作用,从而认识论取代了古代的本体论成为哲学研究的中心。近代认识论取得了许多积极的成果,但从总体来说,唯物主义认识论具有机械性和形而上学的缺陷,认识的能动性方面在唯心主义的前提下得到发展,缺乏现实基础。马克思主义以实践作为认识的基础,将辩证法引入认识论,创立了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划清了界限。主要概念和原理:主要概念:认识论、反映论、先验论、唯理论、经验论主要原理:1.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缺陷旧唯物主义认识论即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认识论,把人的认识看成是消极地、被动地反映和接受外界对象的过程。旧唯物主义认识论有两个缺陷:(1)离开实践考察认识问题,因而不了解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2)不了解认识的辩证性质,离开辩证法来考察认识问题,不能把认识看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二认为认识是一次完成的。这种直观的消极被动的反映论是不科学的。2.辨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对旧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超越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继承了旧唯物主义的反映论的合理前提的同时,又克服了它的严重缺陷。首先,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把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科学地规定了认识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关系,认为主体与客体的关系首先是一种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产生了它们之间的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就是说,主体是为了实现一定认识目的而自觉地、主动地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反映世界的,人对世界的反映能力也是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历史地变化发展着的。这8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客体主体化和主体客体化的双向互动过程,是一个认识主体能动地创造的过程。其次,辩证唯物主义把辩证法应用于反映论,应用于考察认识的发展过程,科学地揭示了认识过程中的多方面的辩证关系。例如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感性和理性、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等。因而,它全面地揭示了认识过程的辩证性质,把认识看成一个由不知到知、由浅入深的充满矛盾的能动的认识过程。辩证唯物主义以实践观点和辩证观点为特征的反映论,不仅驳倒了唯心主义先验论和不可知主义怀疑论,而且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直观反映论的缺陷,创立了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的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实现了人类认识史上的变革。3.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作为认识发展的总过程,不只是实践到认识和认识到实践多次飞跃的综合,而且表现了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过程的反复性和无限性是指人们的认识过程既不是封闭式的循环,也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而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这个运动,从形式上看,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从内容上看,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正是认识运动中实践和认识的这种循环往复和无限发展,体现了认识的本质和一般发展规律。造成认识过程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原因是:第一,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从主观方面说,人们总是受到自己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范围的限制。从客观方面说,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客观过程的发展和表现程度的限制。客观事物的本质有一个显露的过程,人的认识也就需要一个过程。第二,从人们具体的认识过程看,当某一思想、理论、计划、方案等,经过多次反复,在实践中达到了预想的结果,就算完成了。然而,对于认识过程的推移而言,人们的认识运动还没有完成,并且也永远不会完成。因为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所以,人的认识的任务,就在于不断地克服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矛盾,求得它们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而不是企图去发现所谓的“永恒真理”、“终极真理”。94.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认识的辩证运动过程体现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它们的统一是具体的,是指主观认识与客观实际相符合,是在一定具体历史条件下的符合,是在实践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上的符合。它们的统一是历史的,是指主观认识应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发展,与不断发展着的社会实践相适应。人们的认识落后于或超越于社会实践发展的阶段,都是割裂了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之间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都是错误的。毛泽东指出:“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和右的错误思想。”思考题1.为什么说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2.为什么说认识是一个过程?理论联系实际的建议从地心说——日心说——现代关于宇宙的认识,说明认识是一个过程。相关资料和案例:唯理论和经验论唯理论:唯理论也称为理
本文标题: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教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738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