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二节人体废物的排出
课题第二节人体废物的排出(1)一、教学目标:1.知识性目标: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和排出过程。2.技能目标:通过资料分析活动,培养学生根据实验数据过行科学推测的能力。3.情感目标:形成人体结构与生理功能相适应的基本观点。二、教学内容与重、难点分析:1.教学内容:《人体废物的排出(1)》一课所处的章节是苏教版生物教材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的第二节的第一课时。《人体废物的排出(1)》教学内容包括:比较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描述尿液的形成过程。其中,尿液的形成过程是这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这节课的学习主要有两块:一个是:比较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并讨论血浆、原尿和尿液成分的不同说明了什么?目的是为了引出尿液的形成。另一个是尿液的形成。我想尿液形成的知识本身就比较的抽象,如果只是单纯的老师说,学生的理解一定是不到位的,也不能体现新课标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如何既能达成这节课的教学目标,又能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理解这部分知识呢?我决定设计两个动画,让学生通过观察动画思考几个小问题进而理解这些抽象知识—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2.教学重点:①尿的形成过程;②对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变化资料的分析。3.教学难点:①尿的形成过程;②对血浆、原尿和尿液的成分变化资料的分析。三、教学准备:1.学生准备:⑴预习本节课的内容。⑵收集有关人体形成的相关资料。教师准备:⑴设计肾小球滤过、肾小管重吸收以及尿液形成全过程的动画。⑵与学生共同收集有关人体形成的相关资料。⑶利用多媒体制作flash课件。四、教学对象的分析:初一下学期,学生经过一个学期的训练,整体的生物学科学素质有所提高,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小组讨论、分析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进行独立探究、自主及合作学习的能力。然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效率还不是很高,还需要教师的积极有效的引导,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五、教学媒体选择和设计:利用CAI课件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微观的内容宏观化,复杂的内容简单化。《人体废物的排出(1)》这节课的课件全是利用FLASH技术制作的,其中引用了苏教版发行的光盘中的一个有关尿液形成过程的动画。此课件无论图片还是动画都十分精美,而且具有一定的交互性。整个课件全是本人精心设计的原创性内容。本节课以自主探究学习为主,结合讲述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法,具体来说,就是运用CAI课件加强直观教学,采用边自主学习、边讲述,边探究、边讨论的方法,并在课堂教学中贯穿愉快教育。对于抽象难理解的内容即教学难点—尿液形成过程,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中动画来攻克。我设计的CAI课件集图、文、声于一体,形象直观地将以上教学难点迎刃而解。六、教学过程:教师:【讲述】人体在生命活动中也会产生许多废物,这些废物要通过各种途径及时排出体外。而泌尿系统以尿液形式排出大部分代谢终产物,是排泄的主要途径。教师:【点击】引言按钮,【出示】据科学测定,成年人一昼夜产生的原尿约为150升,而每天的尿液量仅为1-1.5升,为什么会出现如此大的差别?什么是原尿?它和尿液又有什么关系呢?那我们就从尿液形成的过程中来寻找答案。教师:【讲述】请大家把课本翻开到71页,讨论尿液的形成。哪位同学来读一下讨论中的短文。请大家四人一组进行讨论,解读表格。共同回答屏幕上三个问题。教师:【出示】1、比较原尿和血浆成分有什么不同?2、比较原尿和尿液成分有什么不同?3、比较血浆和尿液成分有什么不同?教师:【讲述】首先,我们比较血浆和原尿的区别,请一个小组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学生1:血浆中蛋白质为70克/升,而原尿中仅为微量;血浆中水为920克/升,而原尿中为980克/升。教师:【讲述】他回答得很好,血浆中有蛋白质而原尿中没有。教师:【点击】血浆与原尿按钮,【出示】血浆和原尿成分表,强调两者的不同。教师:【提问并出示】这说明了什么?请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回顾一下肾的结构。教师:【点击】这说明了什么?的右边按钮。【提问并出示】肾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什么?学生2:肾单位。教师:【出示】肾单位。教师:【提问并出示】肾单位包括哪几个部分?学生3:肾小球、肾小囊和肾小管。肾小球教师:【出示】肾单位包括肾小囊肾小管教师:【点击】肾单位下方的按钮【出示】肾单位结构模式图。教师:【提问】图中各个标号名称分别是什么?(依次点击各个标号)学生4:入球小动脉。学生5:出球小动脉。学生6:肾小囊。学生7:毛细血管。学生8:肾小管。学生9:肾小球。教师:【讲述】同学们不清楚标号7,现在我告诉大家标号7是原尿。教师:【提问并出示】原尿是怎么形成的?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看一个动画,并思考: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哪些物质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中?(提示: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球分别代表血液中不同的物质。)教师:【播放】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画。学生10:当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小分子物质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中。教师:【讲述】对,血液中的小分子物质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中,形成肾小囊内液,肾小囊内液叫做原尿。这个过程叫肾小球滤过作用。教师:【出示】肾小球滤过作用。教师:【出示】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教师:【讲述】血液流经肾小球时,血液中一部分小分子物质经过肾小球滤过到肾小囊中形成原尿。教师:【出示】血液和原尿。教师:【提问】血液包括哪几个部分?学生11:血液包括血细胞和血浆。教师:【提问】血浆又包括哪些物质?学生12:血浆又包括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和蛋白质。教师:【归纳并出示】血液包括水、葡萄糖、无机盐、蛋白质、血细胞和尿素。教师:【提问】原尿的成分包括哪些?学生13:原尿包括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教师:【出示】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教师:【提问】肾小球是如何过滤血液的?我们不妨以实验来模拟一下。介绍实验用品及实验步骤,指导学生完成实验。学生:完成模拟实验,观察思考:那些物质通过了滤纸,那些没通过?说出模拟实验中滤纸、液体、滤出物质分别代表肾过滤过程中那些器官或物质。试述血液经肾小球的滤过后成分有何变化。教师:【提问】什么叫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学生14:血液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小分子物质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内形成原尿的过程叫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教师:【归纳并出示】血液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等小分子物质透过毛细血管壁和肾小囊壁进入肾小囊内形成原尿的过程叫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教师:返回到小组讨论尿液形成的页面。教师:【提问】血浆和原尿的不同说明了什么?学生15:血浆和原尿的不同说明了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教师:【点击】这说明了什么?的右边按钮。【出示】肾小球的滤过作用。教师:【讲述】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50L(输液用的大葡萄糖瓶子约300瓶),我们每天排出的尿液大概只有1~1.5L(3瓶)。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来比较一下原尿与尿液的成分。下面请一个小组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学生16:原尿中葡萄糖为1.0克/升,而尿液中葡萄糖为0克/升;原尿中氨基酸为0.5克/升,而尿液中氨基酸为0克/升;原尿中水为980克/升,而尿液水中为960克/升;原尿中无机盐为7克/升,而尿液水中为15克/升;原尿中尿素为0.3克/升,而尿液尿素中为20克/升。教师:【讲述】他回答得很好,由表格看葡萄糖和氨基酸明显不同—原尿中有葡萄糖、氨基酸,而原尿中没有。有一点大家需要注意原尿和尿液的量几乎是100:1。教师:【点击】原尿与尿液按钮,【出示】原尿和尿液成分表,强调两者的不同。教师:【提问】原尿在肾小囊中,尿液是在肾小管末端。可以看出尿液来源于原尿,而尿液仅仅是原尿的1%,还有99%的液体跑到哪里去了呢?那么,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发生了什么呢?肾小管有什么作用?原尿与尿液成分的不同说明了什么?请我们带着这些问题下面的动画。并思考:当血液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哪些物质又透过肾小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毛细血管中?(提示:不同颜色,不同大小的球分别代表血液中不同的物质。)教师:【出示】这说明了什么?教师:【点击】这说明了什么?的右边按钮。【出示】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教师:【点击】肾小管上的按钮。【出示】肾小管重吸收的图片。教师:【播放】肾小管重吸收作用的动画。学生17: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透过肾小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毛细血管中。教师:【提问】原尿中的水、无机盐、葡萄糖全部透过肾小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毛细血管吗?学生18:原尿中的水大部分透过肾小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毛细血管。教师:【提问】无机盐呢?学生19:原尿中的无机盐一部分透过肾小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毛细血管。教师:【提问】葡萄糖呢?学生20:原尿中的葡萄糖全部透过肾小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毛细血管。教师:【讲述】对,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的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全部葡萄糖透过肾小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毛细血管中。这个过程叫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教师:【出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教师:【出示】肾单位的结构模式图。教师:【出示】大部分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进入毛细血管的图片。教师:【提问】什么叫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学生21: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被重新吸收回血液的过程叫做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教师:【归纳并出示】在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被重新吸收回血液的过程叫做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教师:【讲述】当原尿流经肾小管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和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毛细血管中。而剩下的水、无机盐和尿素则形成了尿液。教师:【提问】尿液究竟怎样形成?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观看一段视频。教师:【播放】有关尿液形成的视频。教师:【提问】人体每天形成的原尿大约有150L,每天排出的尿液大概只有1~1.5L.为什么有这么大的差别?学生22: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将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全部葡萄糖等被肾小管吸收造成的。教师:【归纳并出示】由于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将原尿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部分无机盐、全部葡萄糖等被肾小管吸收造成的。教师:【提问】原尿和尿液的不同说明了什么?学生23:原尿和尿液的不同说明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教师:【点击】这说明了什么?的右边按钮。【出示】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教师:【讲述】最后,我们比较血浆和尿液的区别,请一个小组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学生24:血浆中蛋白质为70克/升,而尿液中蛋白质为0克/升;血浆中葡萄糖为1.0克/升,而尿液中葡萄糖为0克/升;血浆中氨基酸为0.5克/升,而尿液中氨基酸为0克/升;血浆中水为920克/升,而尿液水中为960克/升;血浆中无机盐为7克/升,而尿液水中为15克/升;血浆中尿素为0.3克/升,而尿液尿素中为20克/升。教师:【讲述】他回答得很好,由表格看蛋白质、葡萄糖和氨基酸明显不同—原尿中有蛋白质、葡萄糖、氨基酸,而原尿中没有。教师:【点击】血浆与尿液按钮,【出示】血浆和尿液成分表,强调两者的不同。教师:【提问】这说明排尿主要排出哪些物质?教师:【出示】水、无机盐和尿素。教师:【提问】尿液形成与肾的什么结构有关?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观看一段动画。教师:【播放】有关尿液形成的动画。学生25:尿液形成与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有关。教师:【归纳并出示】肾小球的滤过和肾小管的重吸收。师生:【归纳并出示】血液经过肾小球的滤过形成原尿,再经过肾小管的重吸收形成尿液。教师:【提问】血液中有什么?学生26:血液中有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教师:【归纳出示】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大分子蛋白质和血细胞。教师:【提问】原尿中有什么?学生27:原尿中有水、无机盐、尿素和葡萄糖。教师:【归纳出示】水、无机盐、尿素、葡萄糖。教师:【提问】尿液中有什么?学生27:尿液中有水、无机盐和尿素。教师:【归纳出示】水、无机盐、尿素。教师:【提问】尿液形成过程如何?教师:【播放】另一个有关尿液形成的动画。师生:进行课堂小结。教师:【讲述】同学们学得如何?接下来,我们共同做几道题来检测一下
本文标题:第二节人体废物的排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77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