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一课时
1第二节土地资源(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的土地类型及其特点;知道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2、使学生了解我国土地资源在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对策。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分析,联系地形,气候等知识,指导学生要充分利用图表获取信息,要善于用联系的观点综合归纳出我国土地资源的特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正确认识土地资源与人类的关系,以及治理、开发、利用与保护土地资源的意义,从而初步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教学重点】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教学难点】土地资源利用中产生的问题及对策。【教学方法】通过观看一系列的投影片,使学生弄清楚我国耕地、草地、林地的分布,意识到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与学生进行讨论,寻找解决土地问题的对策。【教学准备】学案、中国地形图、中国气候图、中国干湿地区图、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相关资料图片等【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方案一:教师提问:“我国有哪些主要的自然资源?可更新的自然资源有哪些?我们脚下的土地可更新吗?”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略作总结并引入课题。方案二:由教材的诗句来引入“什么是土地”,启发学生来解释这几句话的涵义。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回答有关问题,思考土地资源的属性。★解释诗句的涵义。2二、学导达标学习任务一:土地资源的利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出示导学提纲,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完成自主学习提纲。1、我国的土地资源从利用类型来看可以分为农业用地如、、,和非农业用地如。2、我国土地资源总量,利用类型。但是人均土地资源;各类土地所占比例,地、地少,土地多,土地资源不足。特别是人与耕地矛盾突出。合作展示1、土地利用类型教师:我们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知道“土地是人类生存的空间和活动的场所”、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那么我国的土地资源状况又如何呢?引导学生读P66图3.6来分析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2、土地利用的构成特点教师:我国土地利用的构成又有什么特点呢?这种构成特点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引导学生读图3.8思考总结。学生活动一:1、读教材P66图文资料,找出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有哪几种类型?自己家乡的土地主要有哪些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等)学生活动二:1、读图3.8,思考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各类土地所占比例不尽合理,耕地、林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2、联系前面的地形和气候知识,从有利和不利方面来评价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分A组和B组讨论)(A组讨论有利条件:国土辽阔,地形复杂多样,气候复杂多样;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上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B组讨论不利条件: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3小,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且破坏严重等。)巩固训练教师:本框题的考点有:土地的利用类型、土地利用类型的构成特点及我国土地资源的优劣。例1、目前,我国最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是()A.耕地B.林地C.草场D.未开发土地解析: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而在农业中占有主导地位的是种植业。因此,在几种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如草地、耕地、林地中,耕地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土地利用类型”和“比重最大的土地利用类型”切勿混浠。答案:A完成探究P63“即时巩固”1-3题,互助订正答案。学习任务二:土地资源分布不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自主学习出示导学提纲,并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完成自主学习提纲。1、我国的土地资源不仅比例构成不合理,而且。2、填写下表土地资源类型名称主要分布地区季风区或非季风区干湿地区主要地形类型耕地林地草地未利用土地合作1、土地资源的分布教师:我国土地资源不仅构成不合理,1、结合图3.9和已学过的地形、气候知识找出我国耕地、林地、草地及未利用土地的4展示而且分布不均。引导学生读图3.9找出主要利用类型的分布。2、耕地的南北差异教师:引导学生读图3.10-3.12,总结造成我国耕地南北差异的原因。分布。(完成教材P69活动1)2、读图3.9,说说旱地和水田的分布大致以什么地方为界?与哪条年降水量线的分布比较接近?北方的旱地和南方的水田种植的农作物有何不同?为什么?(旱地和水田大致以秦岭——淮河一线为界;与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分布比较接近;北方旱地以小麦种植为主,南方水田以水稻种植为主,这主要是由气候条件决定的。)3、我国南北方水土构成是否合理?为什么?(不合理,南方水多地少而北方水少地多)巩固训练教师:本框题的考点有:土地利用类型的分布及原因、耕地的南北差异及原因、南北方的水土搭配等。例1、有关我国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耕地利用上,北方以水田为主,南方以旱地为主B、草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平原地区C、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D、林地主要分布在西北和东南部山区解析:中国的自然资源类型齐全、总量丰富,各类资源的分布具有不均匀的特点。就土地资源而言,主要的利用方式有耕地、草地、林地、建设用地等,耕地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盆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北方以旱地为主,南方以水田为主;草完成探究P65“即时巩固”1-12题,同位互助订正答案。5地主要分布在西部非季风区的干旱、半干旱地区,以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四大牧区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边远山区。答案:C三、归纳总结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谈自己的收获。出示学习结果自我总结提纲:(1)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2)这节课我有什么体会?(3)我对这节的学习经历有什么感受?(4)这节课的问题解决主要采用了什么方法?还有别的方法吗?(5)这节课的学习对我以后的学习有什么启迪?学生对照提纲认真反思。学生向其他同学谈谈自己的想法四、迁移提升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引导学生读教材图3.9思考我国的林地按方位可以分为几大林区?习惯上把我国的草地划分为几大牧区?读教材图3.9思考我国的林区和牧区。(三大林区:东北林区、西南林区、东南林区;四大牧区:内蒙古牧区、新疆牧区、宁夏牧区、青藏牧区)五、智能测评教师出示测评题,提出具体的方法、时间等要求,学生独立规范完成后,师生共同矫正、补偿。1.关于土地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土地资源等于耕地、草地、林地、滩涂和沼泽的总和B.土地资源是人类可居住和利用的陆地表层部分C.土地资源无限,可大量填海造田D.土地资源属可再生资源,应不加限制地开发利用2.根据“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的原则,下列搭配合理的是()A.我国西北地区一发展林业为主B.我国南方丘陵、山地一开辟梯田,发展种植业为主C.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围湖造田、扩大商品粮基地D.内蒙古高原一退耕还牧63.下面每一幅表示我国一种土地利用状况的分布情况,下列选项中图序与内容全部正确的是()A.a水田b旱地c林地d荒地B.a水田b旱地c草地d林地C.a水田b旱地c林地d草地D.a水田b林地c草地d荒地4.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耕地、草地比重小B.后备土地资源充足C.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较大D.土地资源类型多样,利用合理5.我国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区主要的土地类型是()A.旱地B.水田C.草地D.林地6.有关我国耕地分布的叙述,其中组合正确的是()①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山地和低缓的丘陵地区;②主要分布在秦岭一淮河一线以南;③主要分布在湿润的平原地区;④南方以水田为主;⑤北方以旱地为主。A.①③⑤B.③④⑤C.②④⑤D.①②③7.下列土地利用类型中,我国面积最大的是()A.建筑用地B.林地C.草地D.耕地8.下列地区中,主要土地利用类型以耕地为主的是()A.长白山地B.内蒙古高原C.塔里木盆地D.四川盆地9.以下土地利用类型为非农业用地的有()A.耕地B.林地C.建筑用地D.草地10.我国草地主要分布在()A.年平均降水量不足4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B.气候湿润的东部季风区C.年平均降水量不足200毫米的西部内陆地区D.气候于燥的东部季风区的平原及低缓的丘陵地区11、读“我国土地利用类型的百分比示意图(如图3.2-4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由图可知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现实状况是:。(2)我国已利用土地资源中比重最大的是,主要分布于,林地主要分布于。耕地主要分布于。7【要点突破】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类型的优劣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类型多样,但是构成不尽合理。国土辽阔,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地形、气候复杂多样,土地利用类型齐全,有利于在农业生产上因地制宜,开展多种经营。但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土地资源构成比例不合理,各类土地资源分布不均且破坏严重等,导致人与耕地的矛盾突出。例1、结合漫画、材料、地图,分析说明土地利用中出现的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1)该图反映了什么现象?(2)设想将来会产生什么后果?(3)你认为下列哪种做法切实可行()A.建设人工草场,培植优良牧草B.退牧还草,牧民调整经济结构,从事牧业以外的行业C.划区轮牧,规定合理载畜量D.禁止放牧,保护草场,保护环境解析:该题考查的是我国土地资源利用中出现的问题,过度放牧(草场资源超载)。长此以行,地面裸露,缺少植被保护,会造成水土流失,土地沙化,耕地减少,因此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建设人工草场,培植优良牧草,划区轮牧,规定合理载畜量。答案:(1)过度放牧(草场资源超载)(2)草场被破坏,土地沙化,春秋季沙尘加剧,影响畜牧业的发展(3)AC【网络构建】土地类型:耕地、林地、草地和建设用地资源的构成特点:林地、耕地比重小,难利用土地比重大,后备土地资源不足。利用评价:有利方面,不利方面。土地的分布:耕地分布在东部平原和低缓的丘陵地区,林地分布在山地,草地分布在西部内陆地区。
本文标题:第二节土地资源第一课时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781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