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二讲中国古代的经济
第二讲中国古代的经济课标要求(名师p6)1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的基本特点。2列举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认识古代中国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征。3概述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概貌。了解古代中国商业发展的特点。4了解“重农抑商”与“海禁”等政策及其影响,分析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原因。一.古代中国农业1、早期农业生产的出现=原始社会的农业+商西周(奴隶社会)的农业2、精耕细作的传统农业=封建社会(春秋战国—清朝前期即1840年以前)的农业二、耕作方式=生产工具+耕作技术+灌溉工具、水利工程+农作物+生产组织方式123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的变化(从生产方式角度看)原始社会:刀耕火种石器锄耕(耜耕)时代奴隶社会:石器锄耕为主,使用少量青铜农具封建社会:春秋战国时期开始使用铁农具和牛耕汉朝以后,铁犁牛耕逐渐成为中国传统农业主要耕作方式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的变化的根本原因:生产工具的变革,生产力的进步时间耕作技术及制度生产工具灌溉工具\水利工程4农作物(种)及5著作农业形态原始社会1石刀、石斧、耒耜×南方:北方:游耕商、西周开沟排水、沤肥、除草、除虫及灌溉技术木石、少量青铜农具×粟、稻、稷、麦、桑、麻等(五谷)定居·春秋战国垄作法铁具、,使用范围扩大×个体经营:的传统农业技术形成过程7?两汉代田法一年一熟普及2藕犁、犁壁耧车漕渠、白渠、龙首渠《氾胜之书》魏晋南北朝北方:耕耙耱技术南方:耕耙技术×5隋唐×3、犁评筒车×宋元一年两熟、一年三熟×高转筒车元:《农书》《授时历》,棉花的推广明清××风力水车61的特点?2的发展和概念?3的历史地位?4为首的水利工程的主要功能5、6分别有何特点及反映?7的发展过程及概念及地理发展趋势?1.落后,简单,粗放2.出现:春秋战国;普及:耦犁,犁壁;唐:曲”完善定型3.标志着我国耕犁已相当完善,一直为后世沿用4.灌溉,防洪,减灾,旅游文化5.特:区域性,反映:民族融合6.特:实践性总结性,反应:外来优良农物品种7.精耕细作技术目的:在有限的土地提高_________途径:改进农具,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兴修水利,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引进良种,提高农作物产量发展过程(试找出精耕细作技术各发展阶段的史实)萌芽:商西周春秋至秦汉:开始魏晋南北朝:黄河流域已经日臻成熟隋唐:南方水田的精耕细作技术逐步成熟宋元:精耕细作技术进入全面成熟时期明清:精耕细作农业继续发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1、时间:①产生:春秋战国②破产:鸦片战争后(1840)开始解体2、地位:①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封建经济中主导地位②近代中国:逐步瓦解,仍处主导3、条件:①生产力: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②生产关系: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4、特点:①生产单位: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商鞅变法)②生产技术: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的精耕细作③生产结构:男耕女织④生产目的:自给自足+缴纳赋税+少量剩余市场交换(商品经济是补充)⑤有一定土地,五谷六畜5、弱点:①分散性:一家一户②封闭性:自给自足③落后性:技术6.影响;(1)积极影响(4个是):①是我国封建社会农业生产的基本模式,②是推动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主要动力;③是两千多年里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④是古代中国一切文明的基础。(2)消极影响:①社会化程度不高:易形成宗族家族关系,②社会分工:简单性别分工,阻碍社会分工③社会心理:容易满足、虚骄自大、因循守旧、缺乏冒险④社会进步:1.技术长期不变,不利革新;2.封建社会后期不利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3.社会发展缓慢停滞不前的原因7、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与不利条件(1)有利:(2)不利:①规模小难以抵御天灾人祸和扩大生产规模;①生产力因素:铁犁牛耕的普及②土地兼并,②生产关系因素:生产积极性③封建政府统治的腐朽、沉重的剥削,③自身发展动力④社会的动荡④政府政策因素:重农抑商政策8、思考:影响农业发展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地理、气候条件;人为因素:生产力:工具、技术;水利建设;生产关系:土地制度、赋役制度;社会政局;政府政策;劳动者素质根据小农经济的特点和弱点,思考这对中华民族的社会心理有什么影响?保守,安土重迁,重男轻女,容易满足1978年以来中国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有哪些?袁隆平杂交水稻改革开放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规律:农业发展一靠科技二靠政策)概念辨析:自然经济、小农经济、自耕农经济、租佃经济存在时间: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生产单位:原始社会(氏族公社)、奴隶社会(集体耕作)、封建社会(庄园(集体耕作)+一家一户(个体耕作))生产目的:自给自足对立的经济形态:商品经济存在时间: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早期资本主义社会、1956被农业合作社所代替。生产单位:一家一户,生产目的:自给自足对立的经济形态:大规模的机械化生产拥有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生产单位:一家一户,生产目的:自给自足+缴纳国家赋役对立的经济形态:租佃经济只有土地使用权生产单位:一家一户,生产目的:自给自足+缴纳地主赋税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产生后,我国依然实行的还是小农经济。”这又如何理解?同:生产规模、生产目的、本质。异:土地所有权、性质。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历史地位与未来发展前景?地位: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开端。未来发展前景:一家一户不适应农业生产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造成人力资源浪费,必须走向土地规模化经营规律:任何一项政策都有历史性、阶段性。这是由当时当地的生产力水平和经济发展状况所决定的。三、古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土地所有权土地使用权分配方式古代赋税制度延伸:近代中国的土地制度(农民阶级的《天朝田亩制度》、资产阶级的平均地权、无产阶级的土地革命)新中国的土地制度(土地改革、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人民公社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土地制度名称土地所有制(氏族公社所有制)土地国有制井田制以_______为主体的多种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国家土地所有制(均田制)君主土地所有制地主土地所有制自耕农土地所有制所有权国王代表奴隶主阶级占有,君主使用权大小奴隶主贵族地主、农民君主产品分配君主的私人开支性质国王所有的贵族土地所有制(土地国有制)奴隶社会:井田制1、发展过程①出现:②盛行:②开始瓦解:③正式废除2、特点①一切土地属于____;国王把土地授给____,②____又将土地授给_____、______;(井田制是分封制的经济基础)③受田者不得____和_____土地,④井田=公田+私田,公田:由_____耕种,全部收获物都要缴纳给贵族,贵族向国王交纳_____,私田收获物不用上缴。3、瓦解的表现(现象):“公田不治”,“私田增多”、贵族争田4、瓦解的实质:______________发生质变5、瓦解的原因:①根因: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②直因:税制改革促使土地由国有向私有的转化③战争频繁,井田上耕作的劳动力不断减少;封建社会:以私有制为主体的多种封建土地所有制1、确立时间:战国(商鞅变法)2、确立方式:变法3、种类:①土地国有制——均田制②土地私有制:Ⅰ君主土地所有制Ⅱ自耕农土地所有制Ⅲ地主土地所有制(主要地位):ⅰ公田转化为私田ⅱ赏赐ⅲ土地兼并(主要途径)4、封建土地私有制发展过程:①封建社会:主导地位②近代:不断受到冲击,仍处于主导地位农民’:《天’》: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农民土地私有制资产’:平均地权,没有明确反对改变封建地主所有制,实行资本主义土地国有制,无产’: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变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为农民土地私有制,③新中国成立后:消失(正式废除)1950-1952土地改革,彻底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1953-1954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变农民土地私有制为社会主义土地公有制★土地改革和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了土地所有权是属于生产关系的变革(质变)5、特征:土地___有、土地买卖____化(土地成为_____)、__________现象一直存在土地兼并现象实质:地主与封建国家争夺财源新中国的土地制度:1958-1983年人民公社化,在公有制的基础上提高____程度,扩大____规模,_____分配1978年以来家庭联产’,不改变土地___制,改变土地____,_____分配★人民公社’和家庭联产’都是土地公有,没有改变土地所有权,生产关系的调整(量变)。延伸:封建社会出现土地兼并现象的原因、影响、统治者的应对措施原因:①根因:封建土地私有制存在和土地买卖合法,②阶级:地主阶级是封建统治的阶级基础。影响:①政治:削弱中央集权,形成地方豪强割据,②阶级:地主与农民的矛盾(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封建国家与地主的矛盾(统治阶级内部)③经济:地主庄园经济发展,大量自耕农破产→国家财政收入减少,租佃关系出现并日趋普遍化农民购买力下降影响市场扩大④思想:影响人们的观念,将财富购买土地,不利于手工业商业扩大生产规模所需的资本,明清时期阻碍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统治者的应对措施:①保证农民有一定土地(北魏至唐朝前期的均田制)②限制官民占有土地的最高限额(董仲舒新儒学,西晋的占田制)③清查全国土地数目、保证国家财政收入(明朝鱼鳞图册+按人丁和田亩多寡收税)(拓展)外国土地制度\土地政策1、英国:圈地运动①土地所有制变,②生产目的变,③经营方式变:个体→资’大农场,④阶级关系变:农民与旧贵族→农民工人与新贵族(农场主)⑤本质:封建土地所有制变为________土地所有制(质变).⑥结果:为工业革命提供________、_______.2、日本:明治维新,土地改革和地税改革(选修1)①土地所有制变: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承认地主土地____,②允许土地买卖,③统一征收地税,货币地税,促进农村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④资本主义小农经济(质变)3、美国:罗斯福新政(必修2p85)①政府成立农业调整署,用______手段调整农业政策,②要求农民减产,政府补偿损失,③以调整农产品结构,防止农产品过剩,从而稳定农产品价格,④保证农业资本家的利益⑤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_______调整(量变)(5)俄国:①1861年改革:土地仍归地主所有,农奴必须以高价赎买份地;②1917年十月革命后,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分配给农民耕种;③1918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不允许私人买卖④1921新经济政策:粮食税,纳税后剩下的余粮归农民自己支配,⑤1927年联共(布)“十五大”确立农业集体化方针,规定把个体小农经济联合改造为大规模集体经济(集体农庄);⑥20c50s赫鲁晓夫的经济改革从农业开始,实行减税提价卖机械、大量垦荒种玉米,很快以失败告终。均田制1、时间:①开始实施:485北魏孝文帝改革②最终瓦解:780年唐朝中后期两税法(按资产和土地多寡分两季)的实行2、施行根因:土地兼并3、施行前提:国家掌握一定土地(实质:封建土地国有制)4、内容:国家按年龄和性别把土地分给农民,农民成为国家佃农,这些土地主要部分只准使用,不准买卖,农民按土地和人丁多少纳税(地租丁庸制)5、影响:→一定程度使农民拥有少量土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土地兼并,→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加强中央集权6、结果:随着土地兼并的日益严重逐渐瓦解。思考:有人说井田制就是均田制。这种说法对吗?(性质、经营模式、产品支配方式等)古代中国赋税制度一、发展过程:1春秋:齐国相地衰征,鲁国初税亩;土地和财产;实物地租。2北魏:租调制;人丁;实物地租。3唐前期:租庸调制;人丁;实物地租。4唐中后期:两税法;土地和财产;实物地租。5明朝后期:一条鞭法;土地和财产;货币地租。6清朝前期:地丁银(摊丁入亩);土地和财产;货币地租。二、发展趋势:1、标准:人丁为主→土地和财产为主;2、形式:实物→货币;3、种类:繁→简;4、时间:不定时→定时三、基本原则:1、赋税制度的变化取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土地制度);2、保证劳动者的生存条件和社会的稳定。思考:古代赋税制度对1978年以来的农村税费改革有何启示?耕作方
本文标题:第二讲中国古代的经济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815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