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靠:甲衣。军中最庄严的战斗服装,高级将领所穿。一,构成:全身共有绣片30余块。靠领:靠的两个袖口是收紧的瘦袖。靠身:分前后两片,上衣(甲衣)下裳相连。靠肚子:肚子处,是一块比腰围要宽,长方形的,叫靠肚子。靠肚子绣有凸出来的虎头或二龙戏珠等图案,现在有的经过改良也有例外。一般说武生或武老生用“双龙戏珠”或“独龙”。武花脸角色,性格粗扩豪放,一般用大虎头。吊鱼:靠肚下边垂着的一扇,叫作“吊鱼”。下甲:在大腿的两侧,系有两片长方形绣有鱼鳞图案的甲叶子,名为下甲,或靠腿。演员经常把两片下甲提起来,进行一些舞蹈动作。另外,靠腿和靠领可移作它用。穿蟒或穿箭衣者围靠领,象征武将;单用两块靠腿者,象征丢盔卸甲的败将,具有符号意义。三,源于清代将官之绵甲戎服。此种戎服,以锦料为面,绸料为里,内衬丝棉。它不象古代铠甲那样以甲片为主,仅在前后心及肩部等处缀有金属饰片,从总体看并无实战护身作用,而更象是一种礼仪用服,比起古代铠甲来具有很大装饰性。“靠”即是在此基础上经过美化后形成的。四,质料:大缎。五,纹样:多为鱼鳞形或丁字形,也有龙和江牙等图案。二,靠一般可分以下几种:男靠、女靠硬靠(又称大靠)、软靠和改良靠。靠的颜色和蟒一样,也是十分复杂的。在一般剧团里有这么一句话:“十蟒”、“十靠”,这就是说有10种颜色的蟒,有10种颜色的靠。在一般设备比较完备齐全的剧团里,都备有十蟒、十靠。以近代来说,甚至比十蟒、十靠还多一些,那就更完备了。一般能够备全十蟒、十靠的,就相当不错了。穿什么颜色的靠,与角色的扮相、脸谱、身分、年龄、性格都有一定的联系。有的是根据年龄和性格的,比如扮演年龄较轻,英武俊秀的一些武将,像周瑜、吕布、赵云、马超等这样角色都穿白靠。还有的是一些智勇双全,清秀潇洒的儒将,像岳飞、杨延昭、伍子胥等也都穿白靠。还有一些特别要突出表现角色的年轻,表示他风流倜傥而穿粉红色靠的角色,如《银空山》的高思继。有的戏里周瑜、吕布也穿粉靠。按照人物的脸色,即脸谱的颜色来穿相同颜色的靠,也有不少。像黑脸的张飞、牛皋、焦赞、项羽等人物都穿黑靠;蓝脸的或主色是蓝色的如夏侯渊,就穿蓝靠;紫脸的魏延,则穿紫靠。按照演义小说秦琼的脸是发黄的,因此他穿的靠就是杏黄色的。然而,关羽算是典型的红脸了,可他却穿绿靠。这是因为绿色靠象征着威武、刚毅。因为红脸的关羽穿绿靠或绿蟒,所以许多红脸的角色,如《收关胜》里的关胜、《铁笼山》里的姜维、《伐子都》里的颖考叔,都穿绿靠,还有《挑华车》里的高宠,因为他的性格勇猛绝伦,刚毅不屈,最后英勇牺牲,所以也穿绿靠。也有高宠穿蓝靠的,这是一种变格。穿红靠的,大都是有身分,有威望,或者是忠义正直的一些大将,像《战太平》里的花云,《将相和》里的廉颇等。还有一种是很特别的情况,人物姓什么,就穿什么颜色的靠,例如黄忠姓黄;还有的是按照国号,例如金朝的兀术,俗称金冗术,因金子是黄色的,所以他们都穿黄靠。当然,这种黄靠是深黄色,杏黄色的。这种把姓氏、国号和靠色或蟒色联系起来的穿法,显然没有什么性格上的意义了。当然,以上这些穿法基本上是由于习惯或按当时的设计沿袭下来的,并不是绝对一成不变的规定。硬靠:硬靠,又叫作大靠。在靠背的背后绑着一个皮鞘,皮鞘里插着四面三角形的靠旗子。这种带靠旗的靠叫作大靠,或叫作硬靠。一般武将都穿大靠,再衬上四面靠旗,看上去特别显得威武、勇猛。如果舞台上站着四名或八名披着大靠的武将,每个人都张着胳膊把下边两片下甲提溜起来,昂首挺胸、威风凛凛,那么,给人的感觉就有千军万马之势了。这就是京剧服装所起的特殊作用。靠的形状采取这样的设计,主要为的是渲染气氛,便于舞蹈。靠旗,又叫护背旗,旗上有各种彩线绣的龙纹。每面旗上附有一条彩色飘带。动作时,旗子连同飘带飞扬招展,潇洒优美。靠旗在实际生活中是没有的。很难想象穿着铁叶子做的铠甲,背后插着四面靠旗,那样怎么能够进行战斗呢?有人认为靠旗是从古代传令旗变化而来的,这只不过是一种猜想,没有任何根据。在舞台上我们可以看到,这四面旗子与发号施令没有任何联系。而且令旗只有一面,怎么发展也不会发展成四面。再说靠旗是插在背后,不是插在脖子里,也不能随时拔下来。因此,靠旗只是一种装饰性的舞蹈工具,是为了渲染武将的威风,显示表演者的技巧,增加舞蹈时的动态美,以此来帮助塑造人物的一种专用舞蹈工具。后来,由于一些京剧表演艺术家运用靠旗设计了一些高难度的技巧动作,把靠旗从一般的舞蹈服装装饰又发展了一步,变成了高难度技巧的一种辅助工具。比如,云南的表演艺术家关肃霜,在打出手的时候,就运用靠旗杆的弹力,把对方的兵器弹回去。我们知道,通常打出手用手、用脚、用腿来进行一些动作。可是,关肃霜却利用靠旗杆的弹力来进行表演,这就加强了紧张、惊险的效果。又如,天津表演艺术家厉慧良,他在《金沙滩》这出戏中的一次下场以前,就把兵器——鞭,抛在半空中,然后,一转身恰好鞭就落在四面靠旗的夹缝里边,同时显示一个很威武的亮相,构成了一个很优美、又很刚劲的造型。图为《长坂坡》之赵云行当:武生之长靠武生软靠穿靠而不扎靠旗称“软靠”,用于非战斗场合的武将。图为《佘赛花》之崔子健,头戴侯帽。霸王靠西楚霸王项羽专用。黑色平金绣,最显著特点是靠肚下端缀有黄“网子穗”。此乃近世霸王靠的形制,远从金少山、近至袁世海均用此制。清代宫廷演剧,“霸王靠”绣象鼻,甲片为方形,那种古老形制已被淘汰。图为《霸王别姬》之项羽行当:净行之架子花脸关羽靠京剧舞台上关羽专用。绿色(《水淹七军》、《走麦城》等剧用淡黄色)。平金绣。周身的甲片均缀有黄色“排穗”。过去有些名家的私人行头,对此靠极为美化:鳞甲缘饰为孔雀翎纹样,还有缀真孔雀翎的,极为富丽华贵。图为《华容道》之关羽行当:生行之红生改良靠“改良靠”为周信芳所创。原是专为演《献地图》之刘备时,为适应“内穿靠外袭官衣”的特殊要求而设计的:将靠改为上下两部分,束腰使用(去掉靠肚),紧身合体。这实际上是又回到了“上衣下裳制”,更趋于历史真实。“改良靠”后经不断加工,遂成定式。靠腿分前后左右共四块,软带上及肩部有半立体虎头。甲片缀排穗(不扎靠旗)。这种服装造型具有简洁轻便的特点,当然,不及传统靠的样式威武,所以一般用于普通将官,更多的是用于“番邦”将官(番将用时需加“狐尾”)。图为《铁弓缘》之武将女硬靠女式靠的靠肚较小,绣双凤牡丹。靠肚下缀二或三层飘带。虎头肩(肩部甲片)下另衬荷叶袖,绣凤及牡丹。用时加用云肩。其服装造型比男式靠更具有装饰性,色彩纹样都更为绚丽,完美地衬托出女将英武和阴柔之美的形象气质。图为《佘赛花》之佘赛花行当:旦行之刀马旦女改良靠与男改良靠形制基本相同,一般用于绿林女杰。因其简洁轻便,更便于高难度的武打、舞蹈动作。图为《扈家庄》之扈三娘行当:旦行之刀马旦
本文标题:第二讲戏曲服装之靠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823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