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我国原始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文化和黄河流域的半坡文化特征,了解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概况,从工具制造使用、农业、畜牧业、手工业、居住等多方面了解河姆渡和半坡文化的概况并比较两者,找出异同。了解大汶口文化晚期出现的贫富分化现象,理解这是人类进入文明时期的开始。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发掘出的原始农耕时代具有典型代表的考古文物的观察、分析,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能力,使学生增强从历史遗迹、遗物中分析出历史事实的能力,并会简单的归纳,得出结论;通过对河姆渡、半坡文化的特征分析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不同地域对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影响。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我国原始农耕时代文化遗存的典型代表——河姆渡、半坡遗址特征的学习,使学生认同创造出我国原始农耕文化的先民们在劳动成果中体现出的智慧与淳朴的情感,以及他们对人类社会物质与精神进步做出的贡献;进而激发或增强学生对祖国历史文化的认同感和对中华民族祖先的崇敬之情。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河姆渡、半坡农耕文化的特征难点:从考古发现中得出有关信息的能力,以及怎样理解大汶口文化晚期出现的贫富分化现象。三、教学方法讲述法、历史读图法、讨论法、对比法四、教学手段多媒体五、课时一课时六、教学过程导课: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祖国境内早期的人类,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都学习了哪些原始居民?生: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师:对,这三个原始人群的典型代表都处于旧石器时代,所谓的旧石器时代主要是指使用打制石器。在长达上百万年的时间里,人类通过自身的不断劳动一点点地实现了从猿到人的蜕变,一步步地走向文明社会。然而,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旧石器时代会经历上百万年的时间?生:讨论师:因为在原始社会,原始人主要靠采集、狩猎为生,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并且原始人的生存环境相当恶劣,因此进化很慢。那么人类是从什么时候起加速了进化过程?这一过程又得益于什么因素呢?下面我们一起从本节课中来寻找答案。师:PPT展示标题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师:同学们都知道我国是个农业大国,我们的祖先在很早的时候就会种植农作物了,在上古的神话传说中,有伏羲教民熟食、结网捕鱼以及神农氏教民播种五谷的故事。我们来看一下相关史书的记载。PPT师:……说的就是伏羲、神农教民结网捕鱼、播种五谷的故事。师:神话传说只是人类对于自己最初状态的一种美好想象,不具有历史的真实性,然而这些神话传说并非对我们研究历史没有帮助,但从传说当中我们也能看到原始农业产生的一些迹象。师:例如神农氏的故事,我们可以想象,在漫长的原始社会当中,原始人在采集植物果实的过程中也逐渐发现,有些植物的种子落在地上,是可以发芽结果的,于是,原始人开始尝试将植物的种子种在地里,这就是原始农业的开始。师:在大约距今1万年的时候,人类进入了新石器时代,我们上节课所学的山顶洞人就是处于新旧石器时代过渡的时期,我们知道,山顶洞人时期,氏族已经产生了,但是人们的食物来源还主要依靠采集和狩猎,那么从什么时候开始,我们的祖先开始了农耕定居的生活了呢?据史学家的研究,我国原始的农耕时代开始于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我们的课本中就选取了这一时期我们两大流域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河姆渡文化和半坡文化。我们首先来看一下,距今约7000年产生于长江流域的河姆渡的农耕文明。师:(板书)一、河姆渡的原始农耕师:请同学们快速浏览第一自然段,找出与河姆渡农耕文化有关的信息。生:距今约7000年,长江流域,磨制石器,耒耜,种植水稻。师:对。从课本中我们得知了河姆渡农耕文化出现的时间、地域、工具的使用以及种植的农作物。下面我们来看一下河姆渡的原始居民所使用的主要耕作工具——耒耜。师:PPT师:首先来看一下工具的外形,是什么形状?生:讨论师:从正面看成梯形,有点类似我们今天的铁铲的形状,下宽上窄,上端厚而窄,是柄部;下端薄而宽,是刃部。从外形上看便于翻整土地,大家再看它的材质是什么的?生:骨制的。师:对,是用动物的肩肿骨制成的。师:大家再来看加了木柄的骨耜复原图,它是怎样制成的呢?我们一起来看,其柄部凿一横孔,刃部凿两竖孔。横孔插入一根横木,用藤条捆绑固定。两竖孔中间安上木柄(即来),再用藤条捆绑固定。这样,一件骨耜就制造出来了。使用时,手持骨耜上的木柄,用脚踏插入横孔的木棍,推耜入土,然后手腕一翻,就能掀起土来。是不是很像我们今天用的铁锹啊?骨耜比石器轻便灵巧,而且表面光滑,不容易沾泥,很适宜在江南的水田里使用。骨耜的制造和使用,充分地显示了河姆渡人的聪明智慧。师:除了骨耜,河姆渡人还会自己搭建房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河姆渡人的房子。师:PPT师: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被称为干栏式房屋。我们从这幅复原图中可以看出,房子底部是用一根根的木桩做支撑,上面搭上板材,建造房屋,人住在上面,下面还可以养牲畜,这样的房子由于距地面有一定的高度,所以,能够通风防潮,并且还能防止一些蛇虫鼠蚁的困扰。很具有科学性。适合南方湿热的天气。师:河姆渡人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哪些进步?生:讨论。师:看完了河姆渡人的食物、住房外,我们来看看河姆渡人生活当中的副业。除了种植水稻,河姆渡人还饲养家畜,当时饲养的家畜种类也很多,有猪、狗、鸡、牛、羊等,以养猪最为发达,这些饲养的家畜,可以作为原始人食物的补充,用以取代原先狩猎获得的食物。师:此外,河姆渡人还会制造陶器。在河姆渡遗址中出土了许多原始的陶器。原始人在制造石器的过程中还分离出了玉器的制造。师:看完长江流域的原始农耕文明,我们再看一下距今约五六千年的黄河流域的原始农耕文明代表——半坡遗址,看看半坡居民的生活与河姆渡人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地方。PPT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师:大家快速阅读这一目下的第一自然段,找出半坡居民生活的相关信息。生:阅读师:距今约五六千年,陕西西安附件半坡村,磨制石器,木制耒耜,种植粟。饲养动物,捕鱼,还种植蔬菜。师:我们来看一下,这是河姆渡人与半坡人生活状况的对比。我们首先来看她们所使用的工具,河姆渡人使用用动物的骨头制成的骨耜多一些,而半坡人使用的是石器和木制的耒耜。河姆渡人种植水稻,半坡人种植粟,在畜牧业方面,基本相同,都饲养家畜,特别是养猪最发达,在手工业方面,河姆渡人会制造陶器和玉器,半坡人比河姆渡人更进一步,他们会制造彩陶,我们来看一下半坡人制造的彩陶。PPT师:在居住方面,半坡人的房屋也很有特色。PPT这是半坡人制造的房屋及其剖面图。可以看出,半坡人的房屋是半地穴式的,这与河姆渡人的干栏式房屋有很大的不同,大家想想这是为什么?生:南北方气候环境不同。南方湿热,而北方干冷,半地穴式的房屋冬暖夏凉。(河姆渡人生活的地区多雨潮湿,夏季高温,冬季气温在零度以上,干栏式房屋既可防潮,又便于通风降温;半坡人居住的黄土高原干旱少雨,夏季炎热,冬季寒冷,而半地穴式房屋具有冬暖夏凉的功能。)师:(总结)河姆渡人和半坡人都是处于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时期的原始氏族,随着时代的发展,人类的生产力水平逐渐提高,农业畜牧业的发达,使人的寿命也延长了,并且人的体制增强,部落人口逐渐增多,社会上出现了剩余的产品,随着剩余产品的出现,原始人逐渐产生了私有财产,这样,一部分的氏族部落首领就利用手中的特权成为了最早的有产阶级。下面要讲到的距今四五千年的山东大汶口文化就逐渐出现了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的现象。师:(板书)三、大汶口原始居民师:(简要介绍大汶口文化成就,黑陶白陶)师:这是大汶口晚期的墓葬群,考古学家从墓葬当中发现:墓中的陪葬品出现了多寡的区别,大家想一想,这是为什么?生:讨论师:PPT总结原始居民时间地区原始农耕原始家畜饲养业原始手工业河姆渡原始居民半坡原始居民大汶口原始居民师:今天我们这节课主要学习了原始的农耕生活。大家主要掌握河姆渡、半坡居民的生产和生活状态,包括他们使用的工具、种植的农作物、居住的房子以及原始的畜牧业和手工业,最后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大汶口文化晚期出现的贫富分化现象。师:好了,最后我们一起来练习一下,巩固一下今天所学。师:1.(2008年,宜昌市)元谋人、长阳人和河姆渡遗址都分布在()A.黄河流域B.长江流域C.珠江流域D.辽河流域解析:本题考查了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由历史知识可知:元谋人发现于云南元谋,河姆渡遗址发现于浙江余姚,都位于长江流域,长阳人虽然没有学习过,但判断出元谋人、河姆渡人生活的长江流域后,根据题意,可以断定长阳人也生活在长江流域,做此题时要注意排除“长阳人”这一干扰项。答案:B2.(2008年,福州市)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是()A.元谋人B.北京人C.半坡原始居民D.河姆渡原始居民解析:本题主要是对历史基础知识识记能力的考查。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是河姆渡原始居民。答案:D3.(2008年,苏州市)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农业出现后,远古人类开始建造房屋,过着定居的生活。右图是下列哪一个远古人类的房屋样式?()A.元谋人B.北京人C.河姆渡人D.半坡人解析:此题主要是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和识图能力的考查。解题时,首先抓住图中的有效信息──干栏式房屋。答案:C4.(2008年,盐城市)黄河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生活在该流域的半坡原始居民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A.水稻B.玉米C.粟D.占城稻解析:本题主要是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的考查。分析各项可知: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地区气候干燥,不适宜稻类作物生长,故首先排除A、D两项;依据其他学科知识,玉米原产于美洲,也可以排除。答案:C5.(2008年,山东省)北京2008年第29届奥运会吉祥物是5个具有民族特色的福娃,其中福娃贝贝的头部文饰,借鉴了中国古代彩陶中的鱼纹装饰图案。看到这个可爱的福娃,我们应该感谢制造这种彩陶的()A.北京人B.河姆渡原始居民C.半坡原始居民D.大汶口原始居民解析:本题由现实生活创设情景,来考查对历史基础知识的识记能力和运用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中的有效信息——彩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半坡原始居民能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上面绘有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答案:C
本文标题: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教学设计)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8340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