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二轮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活动实施方案
第二轮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活动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推动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师职业教育的课程教学能力,结合课程标准制订工作,决定开展“第二轮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活动”,具体实施方案如下:一、测评目标用两学年的时间,对所有任课教师的教学进行以“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和“课程单元教学设计”为项目的能力测评。通过该活动的实施,促进教师把先进的职业教学理念落实到课程教学中去,提高教师职业教育课程教学能力,推动课程教学改革,促进学院内涵建设再上新台阶。二、测评对象所有任课教师(含校内兼课教师、校外兼职教师)。三、测评过程测评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完成对院部测评工作小组全体成员的测评。每名成员根据本学期和下学期任课情况选择一门课程完成“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在完成“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自选一教学单元,完成“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课程设计实施后,每名教师必须写一篇教学反思。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在2011年11月15日前完成;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在2011年12月30日前完成;教学反思在2012年5月10日前完成。第二阶段。其他教师以课程组为团队,结合课程标准或教学大纲的制订,在独完成课程的整体教学设计基础上,经研讨后集体完成“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在完成“课程整体教学设计”的基础上,课程团队成员自选一教学单元,完成“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课程设计实施后,每名教师必须写一篇教学反思。课程整体教学设计在2012年9月30日前完成;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在2012年12月30日前完成;教学反思在2013年5月10日前完成。测评评分。测评评分由三部分组成,课程教学整体设计和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各占40%,课程设计实施情况占20%(实施情况以教案为准)。其中课程教学整体设计评分,个人完成的和课程组集体完成的各占20%。课程设计未实施者测评不合格。四、测评工作的组织学院成立测测工作领导小组。组长:袁全汉副组长:李立勇、徐国洪组员:许高振、涂旭东、程远斌、刘立栋、罗功宇、田文丰、肖庆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测评的日常工作。办公室设在教务处。五、其他要求1.学院领导按对口联系的院(部),指导测评工作,并亲自参加不少于10位教师的测评。2.各院部要认真评选优秀的“课程单元教学设计”,开展交流研讨活动。测评结果报教务处,将在全院进行公布。3.教务处将对院部推荐的优秀“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案例汇编成册,并择时开展全院性的交流活动。4.各院部于2011年9月16日前将第一阶段参加测评的人员及课程名单报教务处,2011年9月21日前将第一阶段测评组织实施计划报教务处,联系人:刘莉。附件:1.院部开展测评工作要求2.第一阶段测评名单3.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要求4.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要求说明:附件请各院部到教学群共享里下载。仙桃职业学院教务处二○一一年九月十四日附件1院部开展测评工作的要求一、各院部要成立以院(部)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测评工作小组。院部工作小组负责院部测评工作的组织、实施,小组成员同时作为院部测评工作的评委,负责所在院部参加测评教师成绩的评定。院部测评小组的成员应首先参加第一阶段测评工作。二、各院部要做好宣传动员和组织工作,保证每一位教师(特别是校内兼课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都参加测评;各院部、教研室要结合测评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各院部要加强对测评工作的督查和指导,确保测评工作取得实效。三、各院部要把“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作为课程教学文件来制订、管理和执行,分阶段集结成册。四、原则上一位老师只能担任一门课程的课程负责人。五、各院部要推荐一门课程作为学院测评的案例。推荐课程的所有研讨和测评活动都需报教务处备案,教务处将织人员参加研讨活动。推荐课程的研讨活动至少有2次要组织所属专业的学生参加(学生人数不少于10人,尽可能是学过该课程的学生)。六、每个专业都要推荐一门课程作为所在院部测评的案例。各院部分管教学的领导要亲自抓各专业所推荐的课程的测评,组织好研讨活动,活动安排报教务处,教务处将派人督查。七、学院对各院部的测评结果进行复查。复查人数每个院部6-10人,复查对象为测评得分排名在前和在后的人员各占一半(院部测评不合格的必须参加复查)。复查结果的相符度将作为对院部测评工作质量的重要考核依据。八、测评不合格人员将降低课酬标准并限制其教学工作量。附件2第一阶段测评名单院部(盖章):序号专业名称课程名称姓名附件3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要求一、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模板《**》课程整体教学设计一、管理信息课程名称:批准人:课程代码:所属学院:制定人:制定时间:二、基本信息学分:课程类型:学时:先修课:授课对象:后续课:三、课程设计1.课程目标设计(1)知识目标(2)能力目标(3)素质目标2.课程内容设计模块(项目、任务)名称或学习情景学时3.能力训练项目设计编号能力训练项目名称拟实现的能力目标相关支撑知识训练方式手段及步骤结果(可展示)项目1.1……4.教学进度表序号学时教学目标和主要内容单元标题能力目标能力训练项目编号知识目标其他内容(课程主要内容5.第一节课设计梗概四、考核方案设计五、教材、资料二、基本要求1.教学设计必须认真研究学生的学习需求,要体现:工学结合、职业行动导向;突出能力目标;项目任务载体;能力实训;学生主体;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教学。2.公共基础课要体现为专业培养目标服务,课程教学设计要有针对性,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的特色。3.对于学生素质培养,如自学能力、与人交流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等要渗透到所有的课程教学活动中。4.课程的能力目标不是来自课本,而是以职业岗位需求为准。用具体、可检验的语言,准确描述课程的能力目标:“能用××做××”。5.课程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工作过程为导向。课程的实例、实训和主要的课堂活动,都要紧紧围绕职业能力目标的实现,尽可能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以此改造课程的内容和顺序,从“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转变成“以职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6.以项目为课程能力训练载体。项目选择要综合考虑实用性、典型性、覆盖性、综合性、趣味性、挑战性、可行性。7.知识、理论、能力训练和实践应当尽可能一体化进行:时间、地点、教师尽可能不是分离的。8.课程考核设计要突出突出能力目标,考核要全面和综合评价,要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考核项目涵盖学生能力、知识、态度。各考核项目分值合理,比例适当。在能力考核中体现单项能力与综合能力考核。知识考核以对知识运用的考核为主。三、说明1.批准人一般为教研室主任,制定人一般为课程负责人。2.课程类型。表述为**专业的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或公共课。3.授课对象应表述为**专业*年级学生。公共课可表述某大类专业的*年级学生,也可为全院*年级学生。四、课程整体教学设计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权重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定位准确,能体现工学结合6课程基本信息清晰,明确。5课程目标明确、具体,以能力目标为核心,可观测、可检验。8体现能力本位思想,课程实践性教学内容比例合理,理论部分必需、够用;6课程内容融入行业企业标准或职业资格证书标准。6教学内容模块选取符合高职学生认知规律和能力培养规律。项目设计顺序遵循由简单到复杂。6课程内容由职业活动为导向,取材于职业岗位活动和实际工作流程。7教学组织形式体现学生的主体性,能实现教学做一体。8能根据学习内容创设以学生实践为主线的学习活动。6项目设计能激动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6根据职业岗位任职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学时分配合理。6能力训练项目或任务,符合教学目标,项目选取与安排合理。6项目实施效果可检验。6第一堂课的设计能提高学生对课程学习兴趣和期待,使学生对课程有整体印象。6建立了体现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考核标准6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6注:此标准仅适用专业课,公共基础课供参考。附件4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要求一、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模板《**》课程单元教学设计——《**》(注,填单元名称)一、教案头本次课标题:**授课班级课时上课地点教学目标能力(技能)目标知识目标能力训练任务及案例、器材准备参考资料二、教学设计步骤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学生活动时间分配告知(教学内容、目的)引入(项目任务)操练(一)(二)……训练深化(一)(二)……归纳总结作业教学反思注:操练、训练、深化的顺序应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而定。二、课程单元教学设计评价标准评价标准权重单元教学目标体现能力目标,更细化,更具体,可检验。15训练任务设计合理,知识围绕应用展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20根据课程性质,能教学做一体化,课程活动以学生为主体,参与度合理。20内容选取科学,信息量适当,课时分配合理。20课程内容和设计上实用性、趣味性、挑战性、可行性结合较好,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15教学方法运用合理。10
本文标题:第二轮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测评活动实施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843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