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单元周长单元教学计划一、单元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2)过程与方法目标: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形象思维。经历观察、操作、测量、比较等数学活动,发展合情推理能力和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能有条理地、清晰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能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发展应用意识。了解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有伴合作解决问题的体验,并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积极参与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的学习活动,培养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活动中能够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感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以及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二、单元教学建议:本单元内容包括:周长的认识,周长的测量与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交通与数学。教科书先结合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与操作认识周长;然后在生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最后安排运用已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在整个小学阶段,大部分概念没有下严格的定义,而是从学生所了解的实际事例或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帮助他们感悟概念的本质属性。本单元教科书的编排也是如此,对周长并没有下严格意义上的定义,只要学生能结合具体的物体或图形说明周长的含义即可。对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教科书也没有分别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长+宽)×2和边长×4。目的是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计算的方法有一个独立思考、不断感悟和比较的过程,避免死套公式的现象。三、本单元教学应注意:1、注重数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具体事物出发展开教学,通过观察、操作、探索、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获得对空间与图形知识的直观经验,并逐步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让学生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2、让学生亲历“做数学”的过程。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在生动、有趣的具体情境中呈现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的机会,如观察、估计、测量、比较等一系列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充分交流的过程中理解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教学中要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应肯定不同的探究过程和不尽相同的探究结果。3、关注学生对测量的体验。组织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测量。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测量工具和方式,并交流各自的测量结果和体会。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让学生对一个量进行估计不仅要关注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是否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去,是否愿意相互合作,相互交流,是否能针对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估测方法。四、单元课时安排:8课时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45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2、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难点: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认识理解周长。教法:启发法直观演示法学法:动手操作法教学准备:线、绳子、直尺、皮尺、多媒体课件、小棒。教学过程:教师教学设计课堂反馈一、画一画1、老师有一种本领,可以一笔画出一个美丽的图案,同学们想见识一下吗?2、师示范用一笔画出:树叶、花朵、小动物等物体的外部形状。3、同学们想学老师这样画一笔画吗?从起点开始用一笔画出图形的外部形状,再回到起点为止,不间断,不重复。4、学生尝试用一笔画出简单的图案。二、描一描,量一量1、将自己采集的、喜欢的树叶放在纸上,描出它的外形。2、你有没有办法量出你所画的那片树叶边线的长度?请试一试。(培养动手能力。)3、学生单独测量或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学会与人合作交流。)4、学生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肯定不同的探究过程和不尽相同的探究结果。)5、小结:同学们刚才测量的是一片树叶一周的长度,也就是树叶的周长。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三、摸一摸1、摸一摸课桌桌面的周长。(注意:怎样才是“一周的长度”。)2、找一些身边的事物,摸一摸它们面的周长。(如:课本、黑板、文具盒、橡皮、窗户、门等物体)四、算一算,比一比1、教科书第45页第2题: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学生独立测量,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三角形要量几条边?四边形要量几条边?为什么?”(了解求一般三角形、四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2、教科书第45页第3题: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1)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图形,并通过测量、移动等方法,作出自己的判断。2)在小组内交流讨论。3)班级集中发言,教师结合学生的想法,借助多媒体(或小棒)展示边线的移动过程,直观地说明每组题中两个图形的周长为什么一样或不一样。五、课堂回顾六、课后活动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适当的测量方法,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将测量方法和结果记录下来,并与同伴说一说。第二课时游园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五册P46教学目标:4、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5、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6、学会合作交流.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教法:启发法实践法学法:动手实践法教学准备:挂图、灯片。教学设计课堂反馈1、活动一:游园(1)出示挂图,创设情境:笑笑想参观这座小公园,有一条小路环绕着它,你们能算出这座小公园的周长吗?(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说说是怎样想的。(4)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充分说出自己不同的解法,对于学生的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给予充分的肯定。(5)总结计算多边形周长的方法。2、活动二:算一算(1)用灯片出示46页的算一算独立完成(2)小组内交流算法(3)全班交流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特别是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方法。3、课后练习练习六第1题前两个图。第三课时花边有多长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2、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3、能运用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的周长。教学难点:掌握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教法:启发法探索法学法:动手操作法教学设计课堂反馈一、复习导入,做好铺垫1、指出下面图形的周长。(1)(2)(3)(4)(5)(6)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周长。3、你能算出下面三角形的周长吗?学生独立思考,列出算式:第①图:4+5+6=15(cm)第②图:5+5+4=14(cm)5×2+4=14(cm)第③图:6+6+6=18(cm)6×3=18(cm)讨论:都是求三角形的周长,为什么有的只能用一种方法计算,有的可以用多种不同的方法计算?二、创设情境,学习新知探索长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①出示情境:新年快到了,三年级同学准备举行一场迎新年联欢会,同学们要把教室好好打扮了一番。你看,他们沿黑板的边框围上了一条美丽的花边。②学生看图,整理数学信息:黑板长34分米,宽12分米,花边至少长多少分米?(理解题中“至少”的含义:即要算出黑板的周长)③学生独立思考,计算黑板的周长。④交流讨论各种计算方法:把四条边的长加起来:34+12+34+12=92(分米)把两个长和两个宽加起来:34+34+12+12=92(分米)34×2+12×2=92(分米)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相加,再乘2:(34+12)×2=92(分米)(说出算式中每个数34、12、2所表示的含义)⑤回答问题:花边至少长92分米。⑥小结:你发现了什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长方形的周长?为什么?三、巩固练习1、做一做:学生独立算出长方形的周长。2、思考练习六第一题的平行四边形的周长如何计算?学生思考后回答,并说出自己的想法。3、P493学生独立完成四、作业:练习六第5题第四课时地砖的周长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2、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学重点: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教学难点: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教法:启发法知识迁移法学法:实践法知识迁移法教学准备:教师自制各教具,准备实物及挂图;学生准备小棒。学习过程:教学设计课堂反馈一、活动一:运用现实物体引入新知。谈话:我们已学过求长方形的周长,下面,我们一起讨论怎样求正方形的周长?(出示地砖一块)二、探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①出示情境:同学们又在教室的地板上铺上了许多鲜艳的泡沫地板,你们看,每块地板都是什么形状的呢?(正方形)②出示数学信息:“每边的长都是60厘米”,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③学生独立思考:怎样计算每块正方形地板的周长?④讨论交流:60+60+60+60=240(厘米)(60+60)×2=240(厘米)60×4=240(厘米)⑤回答问题:每块地板的周长是240厘米。⑥小结:你最喜欢用哪种方法计算正方形的周长?(有时间的话,可以解决学生提出的其他问题,不能解决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三、练习反馈,巩固提高1、先测量,再计算各图形的周长。(让学生通过思考,找到计算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必要条件,再准确测量,正确计算。)2、淘气将两块泡沫地板拼在了一起(如图),你能算出这个图形的周长吗?60cm60cm60cm可以用多种方法解决:(60×2+60)=360(cm)60×3×2=360(cm)60×4×2―60×2=360(cm)60×6=360(cm)3、用16根小棒摆出不同的长方形,能摆出几种?写出它们的长和宽。(以小棒根数为单位)(四人一组,把各种形状的图形都摆出来)长有几根小棒宽有几根小棒提问:这些图形的周长哪个长一些?(一样长)为什么?(都是用16根小棒摆成的)4、游戏:找朋友(周长相等的图形是朋友)老师依次出示(a)、(b)、(c)号图形,学生从(1)~(7)号图形中找到和老师出示的图形周长相等的图形,用手势表示图形的编号。(a)2cm10cm(b)6cm8cm(c)2cm2cm6cm10cm(1)(2)6cm4cm9cm8cm(3)(4)10cm6cm6cm2cm2cm6cm(5)2cm(6)2cm4cm6cm8cm10cm(7)8cm6cm(a)——(3)(6)(b)——(1)(7)(c)——(4)(5)五、课堂总结,课后延伸1、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如何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2、教科书51页实践活动:先估计,再测量黑板面、数学书封面、自己鞋底等周围学习生活用品各面的周长。3、课后分组测量并计算学校一个篮球场的周长。(可以使用目测、步测、工具测量等各种方法。)第五课时拼桌子教学内容:教科书第50~51页教学目标:1、能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2、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教学准备:米尺、小棒、细铁丝。学习过程:教学设计课堂反馈一、拼一拼、想一想。1、拿出准备的几张正方形纸片,模拟拼桌子活动:每张桌子的桌面是正方形,它的周长是32分米。2张桌子拼成的长方形桌面的周长是多少分米?2、师:看到“正方形的周长是32分米”这句话,你联想到了什么?生:我想到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32÷4=8(分米)。3、师:将两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你能算出它的周长吗?(学生操作并计算,小组交流并汇报。)(1)8×6=48(分米)。(2)32×2-2×8=48(分米)(3)(8×2+8)×2=48(分米)4、师:如果是3张桌子这样拼起来呢?
本文标题:第五单元周长电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860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