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五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复习课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人体内废物的排出》。下面我从四个方面来说这节课的设计思路.一、说教材(一)《人体内废物的排出》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五章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是第六章《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教学内容的基础,同时也为学生学习高中生物必修三《稳态与环境》的教学内容作铺垫。(二)复习目标的确定根据本章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知识掌握的实际情况,拟定本节课的复习目标。(见教案)(三)重点和难点的确定根据主干知识及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确定了重点及难点。(见教案)二、教法与学法及学生(一)学情分析1.从学生的知识结构上看:学生已基本掌握了血液循环的基础知识,为学习这章《人体内废物的排出》做好了铺垫。同时在生活中他们也知道了一些有关尿液的常识,但非常肤浅,且遇到的问题也很多。所以侧重了培养学生利用本章知识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2.从学生年龄特征上看:七年级下学期的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求知欲高,好问好动,但形象思维优于抽象思维,感性认识优于理性认识,自控能力较差,自主探究能力还不够强,尤其是对构建知识网络的能力比较弱。这些特征对教者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采取何种教法是我重点思考的问题(二)教法本章的知识内容规律性较强,难度较大,有些教学内容学生不容易掌握,所以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与教师的指导相结合的方法,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适当给予一些提示和补充,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和思考全面性。最后讲清习题答案过程中,对相关知识能连则连,能穿则穿,能总结则总结,及时提醒学生补充完善自己的知识网络。(三)学法对于复习课,主要采取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学会复习,通过检测题,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知识点的漏洞,然后通过小组内同学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去弄清楚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从而巩固自己的知识网络,达到学生动脑去思考、分析、记忆的目的。三、教学过程1、出示复习目标2、简要介绍了复习要求和复习方法3、检测及讲评首先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测的内容,然后对从中反映出来的不清、易错、易混的知识点,先以小组内讨论的形式解决,再进行小组间交流,最后教师再针对学生没弄清楚或解决不了的问题做适当的引导,得出标准答案。4、知识网络的建立我采取了在教师引导下,各小组以自己的方式构建知识网络。教师点评,从中理清知识的内在联系,为进一步应用这些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打下基础。5、辅以习题,以巩固知识网络。6、进行小结,让学生展示自我风采。7、布置作业。四、教学反思对于复习课,教与学相结合,教学看作是一个动态发展的并相互影响的教与学的过程。学法:学生主要运用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式四、教学反思本节课的设计具有许多特色,比如1.生物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培养学生以生物学的视角去审视问题,大胆猜想,并且以科学的方法去验证,这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是个重点也是难点。而本节课的设计思路正是基于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为前提来设置的。由排尿的这一现象,追根溯源至泌尿系统结构功能,并由肾脏结构入手了解尿液产生的全过程进而使学生能够进一步理解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特点。这充分体现了生物学教学特色。2.本节课的设置是在深挖教材的基础上,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利用导学案,创设问题情境,通过降低问题难度,层层深入,将各知识点有机的串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突显教师的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此同时,每一个知识点都是大家一起猜想验证出来的,也更加容易记忆。而本节课带给我的更多的是教学中的问题,例如:1.本节课的设计方式,要求学生对已有知识掌握程度较高,否则在观察、推理时会受限于自身知识而打不开思路,从而使得该探究方式失败。所以在授课时应及时引导,需要层层深入,避免过大的跳跃性。2.本节课知识量较大,学生掌握起来相对难度较大,很难做到面面俱到,需要突出重点。在时间上也需要注意分配把握,否则可能很难按时完成学习任务。3.学生的小组学习讨论中,需要确保学习的高效性,讨论的有效性和课堂的有序性,避免过多意外因素。例如我们有一组同学在讨论肾脏内部结构第4问时,“分别”的含义理解不清;在数据分析时,过于依赖课本的结果,而忽略了对数据自身的分析,这样都使得讨论缺乏有效性。总体来说,这是一节难度较大的课,在实际教学中像这样难度的课该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进行,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并达到我们的教育目的,对很多教师来说都是一个难点,选择这节课作为参赛课的目的也是为了向各位专家求教,类似于这样的课,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授课方式更能实现我们的课程标准要求。一、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已有的实际水平,我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订为如下:1.知识与技能通过教学,学生能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还能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2.过程和方法利用多媒体的现代教育手段,通过观察.思考和资料分析的方法,使学生了解泌尿系统的组成,掌握尿液形成的大致过程。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同合作学习是重要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善于合作的意识。(2)认识到肾脏对生命的重要作用,渗透学生自愿向某些患者捐献器官的情感二、下面我说说教材:(一)首先,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本节是人教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第五章第一节的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人体的营养、消化、物质的运输之后,针对人体内废物如何排出而安排的。它在本册书中是一个教学的重点,也是一个难点,与前面所学知识联系紧密,因此解决好尿的形成和排出,有利于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贯穿起来,并为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所以本节课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根据以上的分析,本节课的重点与难点是:(二)重点和难点的确立重点:尿的形成过程。难点: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三、下面我说说教法和学法及学生(一)通过问题,导入新课为了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在这节课的一开始会组织学生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在复习的基础上设置一个他们熟悉而又感兴趣的话题:你每天需要饮用大量的水,它被你的身体全吸收了吗?根据学生的回答,自然的引出“人体的尿液是怎样形成的呢?”这一问题,从而导入新课,这样的引入比较自然,也能很快的切入主题。在此我想说的是:为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除让学生分析课本提供的资料外。课前准备了课件、新鲜的已解剖好的羊的肾脏和学生一起制作的肾单位模型。对于泌尿系统的组成,引导学生观看课件并且讨论回答三个问题,最后让学生总结泌尿系统的组成。在观察已解剖好的羊的肾脏时,引导学生观察其形态和颜色,帮助学生理解由于在大众传媒中经常将粪便、尿液都称为排泄物,使学生对排泄的概念常常有不确切的认识。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排泄的概念,并且承接已学知识,构成完整知识体系,我设计了这样的导入:生物都需要获得营养物质,我们人类是通过摄取食物的方式来获得的,有人做过估算,人的一生中大约要摄入60吨(即60000千克)食物,而我们人体自身的体重平均不足100千克,我们所摄取的食物都哪去了?很多同学都回答“排出来了”,由此进入到我们的新课内容。区分排泄和排遗。(二)新课讲授:1、排泄、排遗(未消化吸收部分)排便———————————————排遗(消化吸收部分,人体利用后产生的废物)_______排泄排泄实际上就是排出人体内产生的代谢废物,如何排出这些废物?我们以排尿为例来进行学习。要了解排尿的过程,我们就需要先知道与排尿相关的结构。由此引到2、泌尿系统的组成(可以说是肾脏的外部结构或是外部环境)请同学们仔细观察80页泌尿系统的结构图和肾脏的图形然后回答下面问题:①、尿液的排出相关的器官有哪些?各有什么样的功能?这里我们用追根溯源的方法,沿着尿液排出的通道逆向寻找器官名称,由于这些器官是按照一定顺序完成尿的形成和排出功能,所以我们把他们加起来叫做泌尿系统。②、请观察肾脏的颜色,你能根据颜色推测出肾脏里有什么结构?血液流动的方向如何?由此推断一下尿液与血液有什么关系?该问的设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推理能力,引导学生在观察中结合已有知识做出合理的猜想.预设目的是得出猜想一:静脉血动脉血尿液或为:动脉血量=静脉血量+尿液量猜想不等于事实,我们需要进行验证,所以我们需要从肾脏的内部结构来寻找验证的证据。于是我们进入到了我们的第三个环节——肾脏的内部结构。3、肾脏的内部结构肾脏的内部结构肾单位是尿液形成的基础,学生只有在充分了解该结构的基础上,才能充分理解尿液的形成过程。所以我们需要学生细致观察肾单位的结构,在观察过程中,我们通过设置一系列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的合作学习中获取答案,为猜想一找到判断正误的依据,同时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猜想。问题设置如下:请观察教材第81页的肾的内部结构示意图,根据课本相关内容,分组讨论如下问题并做出回答:1、肾脏中形成尿液的结构单位是什么?2、每一个肾单位主要是由哪些部分组成的?3、肾小球的实质是什么“球”?两边连接的是什么血管?他们的管径有什么不同?流经的血液的量可能有什么不同?4、在肾单位中,尿液的通道与血管有几次紧密接触?接触部位分别是什么?有何共同点?问题1和2的设置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问题3和4的设置是让学生更深入的了解肾单位的内部特点,并由这些特点来推导尿液形成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变化。对于猜想一的验证则是通过对肾单位的整体观察来判断出它在一定程度上正确,因为还有氧气的变化。从问题3我们知道入球小动脉比出球小动脉管径大,可推知进入肾小球的血液量多,流出肾小球的血液量少,由此判断出在肾小球和肾小囊处发生了变化,可能有一部分物质进入了肾小囊中。由问题4我们知道尿液的通道与血管有两处较为紧密的接触,两处都有丰富的毛细血管,我们可以得出猜想二,这两处都发生有物质的变化。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通过对比肾小球中的血浆、肾小囊中液体(原尿)和尿液中的成分来获得。4、尿液形成的过程请根据下表中的数据来完成1~3的讨论。1、比较血浆与肾小囊液中成分含量的差异,说明肾小球和肾小囊壁有什么作用?不允许哪些物质通过?差异:作用:主要成分血浆中(克/100毫升)肾小囊中(原尿)(克/100毫升)尿液中(终尿)(克/100毫升)水909898蛋白质8.000.030.00葡萄糖0.100.100.00无机盐0.720.721.10尿素0.050.051.08物质:2、比较尿液和肾小囊液中成分的差异,说明肾小管有什么作用?使哪些物质从新进入到周围的毛细血管中?差异:作用:物质:3、比较尿液和血浆中的成分,说出排尿是排出了哪些物质?我们通过表格中数据的对比分析,很容易得出过滤作用的特点,但在这里需要给学生解释一下滤过与过滤的差异,课本中的过滤作用是针对血液来说的,而尿液的形成我们更多强调的是过的部分,所以我们更准确的说法是滤过作用。这是一个常常容易出错的地方。第2小问难度相对较大,因为从数据中我们容易得出葡萄糖和蛋白质被重新吸收,但是无机盐的重吸收和尿素的问题则很难从数据中得出正确的结论,需要通过浓度和总量的多少来解释,同时还要回避尿素的吸收问题,这是学生分析推测的难点,也是老师讲课的难点。在数据结束过后,我们让学生来归纳尿液的形成过程。知识目标:1、描述人体内废物的排出途径。2、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3.概述尿的形成、排出过程。4.了解人类粪尿的资源价值,关注人类粪尿对环境的影响,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资源保护意识。能力目标:通过知识点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情感态度价值目标:1.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究精神。2.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1.本章的重点是肾脏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2.同时肾单位的结构和尿液的形成过程也是难点。(四)课时安排:由于复习课的知识量较大,计划为1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学习排泄和排遗概念,泌尿系统的组成,肾脏的结构和尿的形成知识方面的探究。尿的排出和相关巩固练习放在0.5课时与第二节人粪尿的处理一起学习。教法:主要采用教师引导的方式。第二章烃和卤代烃复习课说课稿一、说教材1、地位和功能烃和卤代烃是学习有机
本文标题:第五章复习课说课稿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919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