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五章第1节随堂自测
1.下列各组合中,依次属于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一组是()①香山公园中的全部乔木②一块棉田中的所有幼年棉蚜及有翅和无翅的成年棉蚜③一块农田中的所有小麦、小黑麦及其无机环境④一片原始森林中的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⑤昆明湖中的全部生物⑥密云水库中的全部生物及其无机环境A.①④⑥B.②⑤⑥C.②④③D.①⑤③解析:选B。单从范围上看:生态系统是一定地域内的所有生物和非生物的总和,所有生物既包括动物、植物也包括微生物。乔木包含多个物种。农田中的所有小麦、小黑麦并不是所有生物。同理一片森林中全部动物和绿色植物也不是所有生物,还缺少微生物,因此也不能构成群落。2.下图为生态系统结构的关系图,a代表的成分是()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不能确定解析:选B。生态系统包括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生物群落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从箭头的方向上分析,a的能量和物质来自b,并可传递给c,所以a是消费者。3.关于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①凡是细菌、真菌都是分解者②凡是自养型生物都是生产者③植物都是生产者④动物都是消费者⑤异养型生物都是消费者A.②B.②③C.③④D.②⑤解析:选A。生产者是自养型生物,而有些植物如菟丝子等一些寄生植物,营养方式为异养,在生态系统中应属于消费者。绿色植物是生产者,除了绿色植物以处,一些进行化能合成作用的细菌,如硝化细菌、硫细菌、铁细菌等,以及含有菌绿素的光合细菌,如紫硫细菌、绿硫细菌等,还有蓝藻,它们都是自养型生物,所以也是生产者。消费者是异养类型中的捕食或寄生类型,不包括腐生类型。如以上所述的菟丝子等一些寄生植物,还有营寄生生活的细菌或真菌,如大肠杆菌、炭疽杆菌等,都属于消费者。分解者是异养型中的腐生类型,除了营腐生生活的各种细菌、真菌外,还有以枯木、粪便等腐败物质为食的甲虫、白蚁、金龟子、蚯蚓、蜣螂及软体动物等。秃鹰以腐肉为食,撕咬后的食物碎屑也便于分解者分解,所以,人们也将它归入分解者的行列。4.如图所示的食物网中,鹰同时占有的消费级和营养级分别是()A.次级、三级消费者,第二、三营养级B.次级、四级消费者,第三、四营养级C.三级、四级消费者,第三、五营养级D.次级、四级消费者,第三、五营养级答案:D5.(2012·南京金陵中学高二检测)森林中一棵树死了,倒在地上,苔藓、藻类、蘑菇、白蚁、蠕虫、蜘蛛和老鼠均以这棵朽木为生,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A.种群B.群落C.生态系统D.生物圈解析:选C。种群是指一定空间和时间内,同种生物个体的总和;群落是生活在一定自然区域内,相互之间具有直接或间接关系的不同种生物种群的总和;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与群落的包容关系是显而易见的。该题中既包含苔藓、藻类等植物,又包括白蚁、蠕虫、蜘蛛、老鼠等动物,还包括它们共同生存的环境:朽木、阳光、温度、水分、土壤、空气等,故它们共同构成了一个由生物群落及其无机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统一整体,即一个生态系统。5.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结构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每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只能处在一个营养级上B.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其中食草动物处于第二营养级C.自养生物都是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其异化作用类型有需氧型和厌氧型解析:选C。一种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可以处于不同的营养级,如杂食性动物可以处于2个或2个以上营养级。对于营腐生生活的动物(如蚯蚓)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细菌并不都是分解者,如营寄生生活的细菌属于消费者,自养型细菌属于生产者。6.(2011·高考新课标全国卷)某岛屿栖息着狐和野兔,生态系统相对稳定,后来有人登岛牧羊、捕食野兔和狐,狐也捕食羊羔。第5年,岛上狐濒临灭绝,但野兔数量大大超过人登岛前的数量。第6年,野兔种群暴发了由兔瘟热病毒引起的瘟疫,其数量骤减。回答问题:(1)人与狐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兔瘟热病毒与野兔的种间关系是__________。(2)画出由人、羊、狐、野兔和牧草组成的食物网。(3)人登岛后的第5年,与登岛前相比,野兔种内竞争强度__________(增加、减小、不变)。(4)一般情况下,被捕食者传染病的流行程度将随捕食者种群密度的增加而__________(增强、减弱、不变)。解析:(1)因人捕食狐,故两者之间是捕食关系;又因人牧羊,从而获得羊肉或羊奶,狐捕食羊羔,故人和狐之间又存在竞争关系。所有的病毒都是营寄生生活的。(2)绘制食物网时,注意只包含生产者和消费者,生产者为牧草,羊和野兔以牧草为食,狐捕食羊和野兔,而人可从羊、野兔和狐三者获得食物。(3)因第5年野兔数量大大增加,故在岛上资源有限的条件下,野兔种群内为争夺资源和空间而使种内竞争强度增加。(4)被捕食者数量很多时,种群内体质较弱的个体容易被病毒感染而患传染病,因而容易被捕食,随着捕食者的种群密度增加,被捕食者中体质较弱的个体容易被捕食而被淘汰,剩下的被捕食者大多为体质较强的个体,不容易被病毒感染。答案:(1)竞争和捕食寄生(2)(3)增加(4)减弱1.以下可称为生态系统的是()A.一个湖泊中的浮游生物和所有分解者B.烧杯中取自池塘的水、泥土和浮游生物C.一个池塘中的所有水蚤和分解者D.一个鱼缸中的所有金鱼和水草解析:选B。生态系统是指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生态系统的成分是按照它们的营养功能来区分的,一般包括四种成分: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其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相当于生态系统概念中的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的总和是生态系统的生物成分,也就是概念中的生物群落。只要具备生态系统的四种成分,就可以看成一个生态系统来研究对待。由此可见A、C、D三个选项中所描述的内容,与生物群落的概念都不相符。2.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的是()A.仅限于绿色植物B.仅限于自养生物C.全部植物及细菌和真菌D.全部自养生物及部分异养生物解析:选B。生产者是指直接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的生物成分,同化类型应为自养型,而自养型生物除光合自养型的植物及光合细菌外,还应包括各种化能合成作用的自养型生物,如硝化细菌、铁细菌、硫细菌等。题中A项仅指绿色植物,C项中细菌、真菌可能为异养生物,不应归为生产者,D项包含部分异养生物,因而不符合生产者的概念。3.(2012·黄冈一中高二检测)从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看硝化细菌和蚯蚓属于()A.生产者和消费者B.生产者和分解者C.消费者D.分解者答案:B4.连接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两个重要环节是()A.生产者和非生物成分B.消费者和非生物成分C.生产者和消费者D.生产者和分解者解析:选D。从生态系统的三类生物成分的作用考虑,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只有通过生产者才能进入生物群落;而构成生物体的各种矿质元素除通过生产者、消费者的呼吸作用归还到无机环境外,最重要的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它能将动植物遗体残骸分解成无机物归还到无机环境,解答此题重在理解生产者、分解者在生态系统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它们与无机环境的重要联系。5.不同的生态系统中枯枝落叶分解的速率不同(如下表):生态系统热带雨林温带草原北方森林冻原分解达95%所需时间(年)0.5214100造成这种分解率差异的非主要影响因素是()A.光B.微生物C.湿度D.温度解析:选A。枯枝落叶中含有丰富的有机质,被微生物通过细胞呼吸氧化分解。分解率的大小与微生物的种类、温度和湿度有着直接的关系。答案为A。6.对“小麦→粘虫→蛙”这条食物链的叙述,错误的是()A.小麦是生产者B.粘虫是第一营养级C.蛙是次级消费者D.保护蛙能提高小麦产量解析:选B。第一营养级是绿色植物(生产者),不能是消费者。7.下列四项中的圆分别表示:a——生产者、b——分解者、c——原核生物、d——蓝藻、e——腐生细菌。能正确表示它们之间相互关系的是()解析:选A。原核生物中有生产者(如硝化细菌、蓝藻等)、消费者(如根瘤菌)和分解者(如乳酸菌、圆褐固氮菌等)。8.如果一个生态系统中有四种生物,并构成一条食物链。在某一时间分别测得这四种生物(甲、乙、丙、丁)所含有机物的总量,如下图所示。在一段时间内,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会引起()A.甲、丁的种群数量增加,丙的种群数量下降B.甲、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C.甲、丁的种群数量下降,丙的种群数量增加D.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解析:选D。在该生态系统中,这四种生物之间形成的食物链是:丙→甲→乙→丁。如果乙的种群数量增加,则甲的种群数量下降,丙、丁的种群数量增加。9.关于生态系统成分内生物部分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生产者中有真核生物,也有原核生物,但都是自养型B.消费者全是异养型真核生物C.分解者只包括腐生细菌和真菌D.消费者可有可无,在生态系统中不起作用解析:选A。生产者大多数是光能自养型的真核生物——绿色植物,但也有化能自养型的原核生物——硝化细菌。消费者都是异养型生物,但并不都是真核生物,比如根瘤菌,它以活的生物体豆科植物制造的有机物为食,属于消费者,但属于原核生物。分解者除了有腐生细菌和真菌细菌外,还有腐生动物,如蚯蚓、蜣螂等。消费者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能将有机物转化为无机物,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此外,还能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10.如图是某池塘生态系统中的两条食物链,大量捕捞花鲢后,种群将有所变化,下列能正确反映短期内种群总重量增长率变化趋势的是()A.绿藻上升B.白鲢下降C.水蚤下降D.乌鱼上升解析:选B。本题考查食物网中的种间联系。花鲢减少,水蚤数量上升,水蚤捕食绿藻使其下降。乌鱼缺少食物,数量下降,又大量捕食白鲢,使白鲢数量下降。11.某生态系统中含有鹿、蛇、猫头鹰、草、兔、鼠等生物,能使猫头鹰增多的因子是()A.蛇增多、鹿增多、草减少B.鹿减少、蛇增多、鼠减少C.兔减少、草减少、鼠减少D.蛇减少、草增多、鹿减少解析:选D。猫头鹰数量增多的条件是流入猫头鹰体内的能量要增加。食物网中蛇减少,减少了与猫头鹰的竞争,对增加猫头鹰的数量是有利的。鹿少了,草就多了,草多了鼠和兔也增加,这对猫头鹰数量的增加是有利的。草的增加对猫头鹰的增加也是有利的。12.在下图所示食物网的生态系统中,能正确描述各种成分和彼此间关系的选项是()A.因为老鼠是蚂蚁的天敌,所以老鹰也是蚂蚁的天敌B.蚱蜢的数量显著减少时,蜥蜴种群较老鼠种群所受的影响大C.老鹰可以吃蛇,但是蛇无法吃老鹰,因此蛇与鹰是共生关系D.仙人掌是生产者,老鹰是消费者,蚂蚁是分解者解析:选B。老鹰捕食老鼠但不捕食蚂蚁,所以不是蚂蚁的天敌。因为老鼠的食物来源除了蚱蜢之外还有蚂蚁、矮灌木,而蜥蜴只有蚱蜢一种食物,所以蚱蜢的数量显著减少时,蜥蜴种群较老鼠种群所受的影响大。老鹰可以吃蛇,两者是捕食关系。蚂蚁以矮灌木等植物为食,属于消费者。13.(2012·西安铁一中高二检测)如图为一生态系统示意图,请据图回答:(1)从生态学观点看,图中的光、CO2、H2O、N2和各种生物共同构成__________。(2)图中有__________条捕食关系的食物链。(3)细菌在生态系统中属于__________,其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蛇属于第__________营养级。(5)次级消费者是__________。解析:(1)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图中光、CO2、H2O、N2属于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2)食物链的起点是生产者,终点是最高级消费者,细菌不参与食物链的组成,不占据营养级。(3)细菌多数属于分解者,主要作用是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4)蛇在此食物链中属于第五营养级。(5)初级消费者为植食性动物,次级消费者为小型肉食性动物。答案:(1)生态系统(2)1(3)分解者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4)五(5)螳螂14.如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的部分成分,请回答:(1)此生态系统中共有__________条食物链。(2)此生态系统中属于第三营养级的动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淡水虾与小鱼的关系是__________,大鱼
本文标题:第五章第1节随堂自测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966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