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 第五章营养与营养相关疾
第五章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一、填空题l.目前认为动脉粥样硬化除了遗传、年龄、肥胖、吸烟和缺乏体力活动等危险因素外,(营养膳食)因素极为重要。2.(控制饮食)和(改善营养状况)已成为防治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重要途径。3.在将植物油氢化成人造黄油的生产过程中可产生(反式脂肪酸),能使血中(LDL胆固)含量增加,同时引起HDL降低。4.膳食中补充叶酸、维生素B12和维生素B6可降低血浆中高浓度的(同型半胱氨酸)对血管的损伤。5.检验总热能摄入量是否合理控制的简便有效的指标是(体重)。6.糖尿病营养治疗的首要原则是(合理控制总能量)。7.肥胖治疗原则是达到(能量负平衡),促进(脂肪分解)。8.各类癌细胞生长的共同特点是以(葡萄糖)作为能量的主要来源。二、单项选择题·1.膳食摄入总量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率呈(C.正相关)2.不同种类的脂肪酸对血脂水平的影响是(B.不同的)3.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应增加摄入的是(B.不饱和脂肪酸)4.摄入过多容易引起血清甘油三酯含量升高的是(D.蔗糖、果糖)5.能够降低胆固醇和腰酸的吸收,具有降低血脂作用的是(A.膳食纤维)6.加快冠状动脉血流量,保护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有利于防治心血管疾病的是大剂量的(D.维生素C)7.具有抗氧化作用和降低胆固醇在动脉壁聚集作用的是(A.茶多酚)8.营养素可在(A.所有水平)水平上调节基因表达9.骨密度与钙的摄入量呈剂量反应关系的基因型是(C.Bb基因型)10.叶酸摄入不足只对携带有(A.T/T基因型)的人群影响较大,使血中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三、多项选择题1.使血胆固醇升高的脂肪酸有()A.豆蔻酸C.月桂酸D.棕榈酸·2.能降低血清总胆固醇和LDL,且不降低HDL的是()中的油脂B.橄榄油C.茶油3.动脉粥样硬化的独立危险因素主要有()A.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B.甘油三酯D.血浆同型半胱氨酸·4.具有降低血压作用的膳食矿物质有()A.钾B.钙C.镁四、名词解释1.血糖指数(GI):GI指分别摄入某种食物与等量葡萄糖2小时后血浆葡萄糖曲线下面积之比,反映不同种类含等量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在人体内引起血糖值的不同。2.肥胖:是指人体脂肪的过量贮存,表现为脂肪细胞增多和(或)细胞体积增大,即全身脂肪组织块增大,与其他组织失去正常比例的一种状态。3.BMI:体质指数,BMI=体重(kg)/[身高(m)]2,单位为kg/m2。主要用于衡量肥胖程度。4.遗传性肥胖:主要指遗传物质(染色体、DNA)发生改变而导致的肥胖,罕见并常有家族性肥胖倾向。5.分子营养学:主要研究营养素与基因之间的相互作用。一方面研究营养索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另一方面研究遗传因素对营养素消化、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决定作用。五、简答题1.简述膳食能量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人体长期摄入的能量超过消耗量时,多余的能量则转化为脂肪组织,贮存于皮下或身体的各种组织中,形成肥胖。肥胖者脂肪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葡萄糖的吸收和利用受限,继而引起代谢紊乱,血浆甘油三酯升高,增加患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2.简述肥胖发生的原因及肥胖的种类。肥胖发生的原因大体上可分为内因和外因。肥胖发生的内因主要是指肥胖发生的遗传生物学基础。遗传因素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遗传因素起决定性作用,从而导致一种罕见的畸形肥胖;其二是遗传物质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而导致肥胖。与人类肥胖有关的基因主要有4种:神经肽Y、黑色素皮质激素、瘦索和解偶联蛋白。肥胖发生的外因,主要是指影响肥胖发生的因素,包括:社会因素、饮食因素、行为心理因素。肥胖按发生的原因可分为三类,即遗传性肥胖、继发性肥胖、单纯性肥胖。3.简述肥胖的治疗原则及方法。肥胖治疗原则是达到能量负平衡,促进脂肪分解。目前常采用的方法有:①控制总热能的摄入量,限制每日的食物摄入量和摄入食物的种类,以便减少摄入的热能;②运动法;③药物疗法;④非药物疗法。4.简答维生素E预防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维生素E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机制可能与其抗氧化作用有关,即减少脂质过氧化物质的形成。除了氧化-还原特性外,维生素E还可能通过抑制炎症因子的形成和分泌,以及抑制血小板凝集而发挥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5.哪些膳食结构与癌症的发生有关?与癌症有关的膳食结构主要有:高脂肪膳食、高胆固醇膳食、高能量与高碳水化合物、高蛋白膳食。6.食物中的主要抗癌因素有哪些?膳食纤维;维生素A、维生素E、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钙、硒、锗及锌和铝等矿物质;植物化学物。7.分子营养学的主要内容是什么?①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作用及调节机制,对营养索的生理功能进行更全面、更深入的认识;②利用营养素促进对健康有益基因的表达和抑制对健康有害基因的表达;③遗传变异或基因多态性对营养素消化、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影响;④营养素需要量存在个体差异的遗传学基础;⑤营养素与基因相互作用导致营养缺乏病、营养相关疾病和先天代谢性缺陷的机制及膳食干预研究。8.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作用特点是什么?几乎所有的营养素对基因的表达都有调节作用。作用特点是:一种营养素可调节多种基因的表达;一种基因表达又受多种营养素的调节;一种营养素不仅可对其本身代谢途径所涉及的基因表达进行调节,还可影响其他营养素代谢途径所涉及的基因表达;营养素不仅影响细胞增殖、分化及与机体生长发育有关的基因表达,还可对致病基因的表达产生重要的调节作用。9.维生素D受体(VDR)有哪三种基因型?它们与钙吸收的关系如何?维生素D受体基因由于碱基突变,形成三种基因型,即bb基因型、BB基因型和Bb基因型。携带有BB基因型的绝经妇女,在摄入低钙膳食时,其钙吸收量要比携带有bb基因型绝经期妇女明显减少;当每日钙摄入量在300mg(低)至1500mg(高)之间进行变化时,bb基因型的个体始终比BB基因个体钙吸收率高。认为bb基因型是钙吸收率高基因型;而BB基因型是钙吸收率低基因型,这种基因型不能适应低钙膳食摄人的情况,针对BB基因型人群,钙的RDA要适当高一些。10.简答营养素对基因表达调控的主要途径。营养素对基因表达的调控主要是以其本身或代谢产物作为信号分子,作用于细胞表面受体或直接作用于细胞内受体,激活细胞信号转导系统,并与转录因子相互作用激活基因表达,或直接激活基因表达。主要途径有:cAMP或cGMP蛋白激酶途径;酪氨酸激酶系统;离子通道;磷酸肌苷酸介导的途径;细胞内受体途径。六、论述题1.论述动脉粥样硬化的膳食调整和控制原则。在平衡膳食的基础上控制总能量和总脂肪,限制膳食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和多种维生素,补充适量的矿物质和抗氧化营养素。①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理想体重。②限制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膳食中脂肪摄入量以占总热能20%~25%为宜,饱和脂肪酸摄入量应少于总热能的10%,适当增加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适当多吃鱼,少吃高胆固醇的猪脑和动物内脏等。③提高植物性蛋白的摄入,少吃甜食。蛋白质摄入应占总能量的15%,提高大豆及大豆制品的摄入。碳水化合物应占总能量的60%左右,限制单糖和双糖的摄入,少吃甜食和含糖饮料。④保证充足的膳食纤维摄入。应多摄入含膳食纤维高的燕麦、玉米、蔬菜等。⑤应多食用新鲜蔬菜和水果,供给充足的维生素和矿物质。⑥饮食清淡,少盐和少饮酒,每日盐的摄入应限制在6g以下,少量饮酒,严禁酗酒。⑦适当多吃保护性食品,鼓励多吃富含植物化学物的黑色、绿色食品和洋葱、香菇等。2.如何对原发性高血压进行营养防治?(1)控制体重。控制体重可使高血压的发生率减低28%~40%,采取的措施一般是限制能量的摄入,增加体力活动。(2)改善膳食结构。①限盐:建议正常人每日摄盐量应该在5g以内。高血压患者盐的摄入量应在1.5~3.0g;②增加钾的摄人:摄入含钾高的新鲜绿色叶菜、豆类和根茎类、香蕉、杏、梅等;③增加钙的摄入:多摄入富含钙的牛奶、豆类等食品;④保持良好的脂肪酸比例:高血压患者脂肪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的25%或更低,限制饱和脂肪酸提供的能量,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应为l:l:l;⑤增加优质蛋白。(3)限制饮酒。建议高血压患者应限制酒量在25g/d以下,必要时完全戒酒。3.试述糖尿病营养治疗目标。糖尿病营养治疗的总目标是帮助患者制定营养计划和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以达到并保持较好的代谢控制,减少急性和慢性并发症的危险,通过良好的营养来改进一般健康状况。具体目标为:①Ⅰ型糖尿病患者的营养治疗目标是提供一种含有适当能量和营养组成的健康膳食,必须把食物摄入,尤其是把碳水化合物的摄入与胰岛素注射量和体力活动相协调,使血糖保持在一个可以接受的范围,以免发生严重的低血糖或血糖过高;②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营养治疗的目标是达到良好的血糖、血脂、血压和体重控制,适当的减重以改善血糖、血脂和血压的升高状况。建议Ⅱ型糖尿病患者应适当限制能量摄入,同时减少饮食中脂肪(尤其是饱和脂肪酸)摄入水平,并要有规律地增强体力活动。4.试述营养素、基因和疾病三者之间的关系。DA基因行BEC①模型A描述了基因型决定某种营养素是危险因素,然后该种营养素才导致疾病,如苯丙酮尿症;②模型B中营养素可直接导致疾病,基因型不直接导致疾病,但可在营养素导致疾病过程中起促进或加重作用;③在模型C中,基因型可直接导致疾病,营养素不直接导致疾病,但可在基因型导致疾病过程中起促进或加重作用;④在模型D中,营养素与基因型相互作用,共同导致疾病,而且二者均是导致疾病危险性升高所必需的,如葡萄糖-6-磷酸-1脱氢酶缺乏所导致的疾病;⑤在模型E中,营养索和基因型均可单独影响疾病的危险性,若两者同时存在,与单一因素存在相比可明显增加疾病危险性。基因型危险因素疾病基因型危险因素疾病基因型疾病危险因素基因型危险因素疾病基因型危险因素疾病
本文标题:第五章营养与营养相关疾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981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