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教学目的]通过对本章内容的学习,帮助学生能正确认识公共生活和公共秩序的本质、基本特点和要求;在公共生活中正确履行道德和法律义务,强化公德意识,遵守公共生活的法律规范,能运用法律知识和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自觉维护公共秩序。[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2、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3、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4、公共生活中的主要法律规范。难点公共生活中道德规范和法律规范意识的培养。[教学时数]3[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案例教学、课堂讨论。教学引入:第一节公共生活与公共秩序一、公共生活及其特点1.公共生活与私人生活的区别与联系:2.人类社会的公共生活的发展历程:★原始社会(以血缘为纽带):社会公共生活开始萌芽★自给自足的农业社会(以家族内部交往为基础):公共生活领域得到了较大的扩展★资本主义现代化大工业(大工业基础之上的生产和交往方式):人类交往由偶然交往进入普遍交往阶段。“过去那种地方的和民族的自给自足和闭关自守状态,被各民族的各方面的互相往来和各方面的互相依赖所代替了。”[1]★经济全球化:20世纪末以来,信息技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正在把地球变成一个“村落”,人类公共生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3.当代社会公共生活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活动范围的广泛性。交往对象的复杂性。活动方式的多样性。二、公共生活需要公共秩序公共秩序通常是指为维护社会公共生活所必需的秩序,主要包括工作秩序、教学秩序、营业秩序、交通秩序、娱乐秩序、网络秩序等。在当代社会,公共生活有序化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愈加突出。(一)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二)有序的公共生活是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必要前提(三)有序的公共生活是提高社会成员生活质量的基本保证(四)有序的公共生活是国家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三、维护公共秩序的基本手段★在原始社会,主要以图腾、禁忌、风俗等形式作为共同生活中必须遵守的规则。★进入阶级社会以后,道德和法律逐渐成为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力量。法律中包含有道德,道德规范中也具有法律内容。案例链接一:《道德也出竞争力》(见教案附录一)第二节公共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一、社会公德及其特点“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荀子·礼论》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76页。社会公德是指在社会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文明礼貌、助人为乐人与社会的关系→爱护公物、遵纪守法人与自然的关系→保护环境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继承性、基础性、广泛性、简明性二、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一)文明礼貌(二)助人为乐(三)爱护公物(四)保护环境(五)遵纪守法社会公德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越来越突出:第一,社会公共生活的空间越来越扩大第二,在现代条件下,社会公德是社会文明与进步的外部标志之一。第三,社会公德是社会正常运行的保证三、社会公德的实践与养成(一)我国当前社会公德的基本现状(二)弘扬社会公德社会公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国家的社会秩序、社会风气、社会凝聚力,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弘扬社会公德是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培养有道德的社会主义公民的有效途径。大力弘扬社会公德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案例链接二:不买票想白坐地铁(见教案附录二)案例链接三:东周刊停刊事件(见教案附录三)案例链接四:十几万口香糖留在天安门广场(见教案附录四)“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以养人之欲,给人之求,使欲必不穷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荀子·礼论》“我们必须时时记住:我们统治自然界,决不像征服者统治异民族一样,决不像站在自然界以外的人一样──相反地,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都是属于自然界,存在于自然界的。”——恩格斯“公德者何?人群之所以为群,国家之所以为国,赖此德焉以成立者也。”——梁启超视频链接——《文明的呼唤》(30分钟)思考与讨论:在我国社会公德领域主要存在的哪些问题?这些问题给社会和个人生活带来了哪些困难?并试着分析其原因。如何提高人们的社会公德水平?(三)在实践中增强公德意识,践行公德规范从小事做起,从小节改起,带头践行社会公德规范。古人云“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四、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视频——《上网也需讲公德》(3分钟)讨论:网络生活中是否需要道德规范?应遵循哪些道德规范(五要五不要)要善于网上学习,不浏览不良信息。要诚实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诈他人。要增强自护意识,不随意约会网友。要维护网络安全,不破坏网络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虚拟时空。第三节公共生活中的法律规范一、公共生活与法律规范法的基本特征:法的国家意志性、法的普遍约束力、法的国家强制性、法的明确公开性、法的权利义务性根据法的规范作用的指向和侧重,可以将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分为:(一)指引作用:“法律制定出来并不是为了恐吓人,正如自然界设下堤岸并不是要阻止河水的流动,而是要指导它的流向。”(二)预测作用:预先自觉、主动调整自己的行为,使之符合法律的有关规定。(三)评价作用:为人们判断他人行为的正误提供普遍的准则或尺度。评价的应该是行为人的行为。(四)强制作用:指法能够运用国家强制力保障自己得以充分实现的功用和效能。(五)教育作用:影响人们的思想,培养和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二、公共生活中的相关法律规范治安管理处罚法案例链接五:球迷“强行进入场内”被拘留罚款(见教案附录五)案例链接六:不听劝阻纵狗扰民半夜狗叫主人挨罚(见教案附录六)(一)《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治安管理处罚法》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七次会议于2005年8月28日通过,自2006年3月1日起施行。该法包括总则、处罚的种类和适用、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和处罚、处罚程序、执法监督、附则,共6章119条。1.《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基本精神2.《治安管理处罚法》的主要内容(二)《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1989年10月31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集会游行示威法》,包括总则、集会游行示威的申请和许可、集会游行示威的举行、法律责任、附则,共5章36条。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的集会游行示威法律。国务院1992年颁布的《集会游行示威法实施细则》,是关于集会游行示威的行政法规。1.《集会游行示威法》的基本精神2.《集会游行示威法》的主要内容(三)《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1989年12月26日由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的《环境保护法》,包括总则、环境监督管理、保护和改善环境、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法律责任、附则,共6章47条。此外,我国还制定了《海洋环境保护法》、《水污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水土保持法》、《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等法律以及有关的法规和规章。1.《环境保护法》的基本精神2.《环境保护法》的主要内容(四)《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道路交通安全法》由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于2003年10月28日通过,自2004年5月1日起施行。该法包括总则、车辆和驾驶人、道路通行条件、道路通行规定、交通事故处理、执法监督、法律责任和附则,共8章124条。国务院配套出台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同时生效。1.《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基本精神2.《道路交通安全法》的主要内容(五)《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精神和主要内容2000年12月28日九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的《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从保障互联网的运行安全、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和社会管理秩序及保护个人、法人和其他组织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利等方面,规定了网络违法和犯罪行为的法律责任。案例链接七:北京市批捕首位犯“盗窃罪”的黑客1.《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基本精神2.《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的主要内容案例附录一:《道德也出竞争力》世界经济论坛和哈佛国际发展研究中心每年都要对全球近半数国家的经济竞争力进行评估,其发表的全球竞争力报告在国际上颇具权威性和影响力。在日前发表的《2001年全球竞争力报告》中,北欧小国芬兰再次名列第一,将美国等经济科技实力超群的大国甩在了后面。一直关注这项评估的人都不会对今年的结果感到意外。芬兰1995年名列第18位,1998年飚升到第5位,1999年提升到第3位,2000年已跃居第一。气候寒冷、人口稀少、资源贫乏到几乎只有森林的一个北欧小国,其竞争力何以能把美国这样的大国甩在后面?概要地说,第一靠重视发展教育,提高全民素质;第二靠重视创新,大力增加科技投入,发展新技术;第三,设立技术发展中心、国家研究与发展基金等机构,建立了政府牵头引导、以诺基亚等一批大企业为主体的现代创新体系;第四,抓住20世纪末世界信息技术大发展的机遇,及时调整产业结构,提升传统产业的科技含量,催生出像诺基亚这样的世界级公司。芬兰竞争力的提高说到底是其经济高度市场化、国际化的结果。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芬兰有着良好的社会环境。大凡在芬兰生活一段时间的人,无不强烈感受到芬兰人普遍非常遵法守纪。走遍芬兰,基本上看不到站在街头指挥的交通警察。即使在深更半夜的空旷街头,芬兰人也不会闯红灯。这在某些人看来,可能是迂腐之极。然而这种自觉遵法守纪的理念,正是法治的必备基础,是市场经济健康成长的必需土壤。芬兰人有很强的道德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爱管“闲事”者特多。只要你做了有违道德法规的事,总有人出面提醒或指责你。学驾驶,教练总要反复叮咛勿忘礼让,对别人的礼让必须举手致谢,甚至减速刹车都必须先看后视镜,为后面的车着想。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芬兰人较高的道德素质和责任意识。如果没有这样的全民素质,芬兰也不会有今天的成就。芬兰人诚实守信。二战后,芬兰是世界上唯一履行承诺、支付全部战争赔款的国家。在芬兰,不诚实的人在社会犹如眼中之沙,会被周围的人看不起。靠欺诈行骗取得的成功,不会被认为是“精明能干”,而会被人们唾弃。芬兰和其他北欧国家一样,在世界上腐败程度较低。严惩腐败为社会切除了毒瘤,为发展清除了障碍。如果我们将眼光放宽到芬兰所处的北欧地区,就会更加清楚地看到:这些国家的成功,不仅有制度建设的原因,更有社会环境建设的功劳。良好的道德也能产生效益,也能提高一国的综合竞争力,这是芬兰给我们的启示。案例附录二:不买票想白坐地铁一大学生逃票还砸售票机不买票就想白坐城铁,被人识破后恼羞成怒抄起椅子就砸售票机,带到派出所拒不认错还百般狡辩,这就是在北京某大学读书的何某的所作所为。昨天上午10点,何某来到城铁西二旗站准备用交通卡刷卡进站乘车。当他发现走在前面的一个人用磁卡通过自动售票机时,会有几秒钟短暂的通过时间后,就想钻个空子白坐城铁。于是,他快速跟上前面的人,没刷卡就通过了售票机。可当他到达目的地西直门站的时候,麻烦来了——因为他的交通卡里没有进站记录所以无法出站。“请你补刷一下交通卡。”服务员对他说。“我刷了,是你们的售票机有问题!”何某跟服务员狡辩道。服务员坚持让他补刷交通卡,小何一下子就急了,非要强行出站。再次遭到拒绝后,恼羞成怒的他抄起椅子砸向自动售票机。最后当他被带到派出所写检查时,他还挺不服气。在检查中,他将自己用椅子砸售票机的行为说成是“举起椅子碰到了机器”,还对自己的行为归结为“家里有急事,自己身体不适”。最后还没忘补上一句:造成这种后果我认为情有可原。案例附录三:东周刊停刊事件一直以来,新闻传媒的社会公德意识总是作为一种道德规范而提出,并作为一种高尚的情操所倡导的。但是,在众多新闻职业道德里面,相对于具有阶级威严的“党性原则”和被视为新闻生命的“真实性原则”,“社会公德意识
本文标题:第五章遵守社会公德维护公共秩序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8993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