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电子/通信 > 数据通信与网络 > 第六册小学语文素养训练序列设计第四单元
第六册小学语文素养训练序列设计第四单元素养培养目标1.学习本单元24个生字,11个二会字。2.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学习根据语境从字典、词典中选择合适的意思;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初步体会语气词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积累练习中的成语,在初步理解这些成语意思的基础上,能比较熟练地运用这些成语。3.结合课文学习认识设问句并了解主要特点;结合课文学习继续认识了解比喻,大致知道比喻的特点(不同事物相同特点),并能学习写比喻句;初步认识排比这种修辞手法;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赶海》、《荷花》,《古诗两首》。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对文句、内容等提问);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归纳文章内容的方法:在读懂每句话意思的基础上读懂每个自然段意思;在读懂每个自然段意思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6.认识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事,使文章层次清楚。并模仿练习写段,尤其学习发挥想象,把看到的和想到的表达出来。7.读懂例文,了解其主要内容,知道什么是对话,对话描写要注意语言的衔接、提示语的构成,并明白引号等标点的用法。课题11.赶海本课素养培养目标1.学习本课10个生字,9个二会字和1个多音字。2.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束手就擒”、“俘虏”、“赶海”等词的意思。3.抓住语气词、人物动作感受“我”赶海的情趣,并能有感情地朗读,产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情感。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主动质疑,自主寻求答案。5.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老师指导下抓住关键的词、句感受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6.学习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的方法,并仿照课文的写法,写写自己童年记忆中有趣的活动,使文章有层次清楚。语言特色1.语言活泼、趣味横生,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流露出作者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真挚情怀。2.拟人手法的运用,语气词的运用使文章凝生动、形象,充满童趣。3.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引用歌词,前后照应,使全文浑然一体。教学重点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品读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感受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品读语言文字,体会赶海的“有趣”;引导学生了解语气词所表达的情趣。学习本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的方法,并模仿课文的叙述方法,进行片段练习。教学时间两课时第第一课时素养培养目标1.学习本课10个生字,9个二会字和1个多音字。2.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束手就擒”、“俘虏”、“赶海”等词的意思。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主动质疑,自主寻求答案。4.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老师指导下抓住关键的词、句感受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老师指导下抓住关键的词、句感受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品读语言文字,感悟赶海的乐趣,理解“束手就擒”、“俘虏”、“赶海”等词的意思。。主要问题设计一、听着《大海呀,故乡》这首歌,你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情景?(凭借生活经验,谈谈大海给你的印象,激发探究兴趣)二、舅舅带我去赶海,我在海边看到了什么?(抓住拟人句和语气词,感受赶海的乐趣;理解“赶海”的意思)三、理清思路: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赶海的经过?赶海中有哪些有趣的事?(抓住赶海中的几件趣事,理解“束手就擒”、“俘虏”)问题突破举例三、理清思路: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赶海的经过?赶海中有哪些有趣的事?1.学生自读,思考,划出有关词句,读读,想想。2.交流、讨论,教师随机归纳。追赶浪花、抓海星、捉螃蟹、逮大虾(1)刚来到海边,我看到了什么?(抓住拟人句浪花“回过头”,我去追赶浪花)(2)沙滩上的人们在干什么?(抓住“捉螃蟹、捞海鱼、捡贝壳……”理解这些活动就是赶海。)(3)我在赶海时做了哪些趣事呀?(指名读有关句子,理解“束手就擒”、“俘虏”)(4)练读带语气词的句子。3.再读课文,说说课文每个自然段说了什么?(教师总结: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讲了“我”赶海的经过。)课堂作业设计1.完成《习字册》的部分生字。回家作业设计1.用“”选择正确的读音。似(sishi)乎兴(xingxing)奋逃窜(cuanchuan)喧(xuanxvan)闹2.根据意思写出文中相应的词语。(1)趁退潮时到海滩去捕捉、拾取各种海洋生物。()(2)到处逃跑乱窜。()(3)形容因无法逃脱或无力反抗而甘愿被擒获。()第第二课时素养培养目标1.抓住语气词、人物动作感受“我”赶海的情趣,并能有感情地朗读,产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情感。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初步学会默读,能主动质疑,自主寻求答案。3.能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老师指导下抓住关键的词、句感受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4.学习课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的方法,并仿照课文的写法,写写自己童年记忆中有趣的活动,使文章有层次清楚。教学重点1.读好带语气词的句子,体会句子所表达的情趣。2.品读语言文字,引导学生感受赶海的乐趣,激发学生热爱大海、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品读语言文字,体会赶海的“有趣”;引导学生了解语气词所表达的情趣。学习本文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叙述的方法,并模仿课文的叙述方法,进行片段练习。主要问题设计一、第二自然段讲了哪几层意思?我为什么我为什么“闹”?会怎样“闹”?(抓住“闹”字进行想象说话,体会“我”想去赶海的急切心情)二、赶海中哪些地方很有趣?(引导学生抓住“不甘束手就擒”、“东逃西窜”想象螃蟹逃生时有趣的样子;从“小伙伴努努嘴儿,不作声……”体会小伙帮抓蟹是有趣的样子;从“原来大虾在逗我”、“摇摆着两条长须,活像戏台上的一员武将”、“轻轻伸过手去,只一捏……”感受我逮大虾的乐趣)三、在你的童年记忆里发生过哪些有趣的事?课堂作业设计1.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出自己童年的趣事。回家作业设计完成《补充习题》。课题12.荷花本课素养培养目标1.学习本课10生字,读准多音字“挨”“骨”,通过观察字形和辨析字义来识记“挤”、“蓬”、“幅”等生字2.依托图画、结合生活理解“挨埃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意思。3.潜心品读美的语言,借助图片、多媒体感受荷花的美,体会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4.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照“闻花香、品花姿、成荷花”的顺序背诵课文。5.观赏一种花发挥想象把其不同姿态写下来,尝试用上比喻、排比等方法。语言特色1.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文章,语言细腻、真切。由初闻花香,到再赏花姿,再到幻化荷花,层层推进,脉络清晰。2.比喻手法、排比手法的运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荷花的美丽。教学重点1.初步认识了解排比句,大致知道排比句的特点,并能学习写排比句;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借助图片、多媒体感受荷花的美,体会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教学潜心品读美的语言,借助图片、多媒体感受荷花的美,多元解读,理解“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冒”字。观赏一种花发挥想象把其不同姿态写下来,尝试用上比喻、排比等方法。难点教学时间两课时第第一课时素养培养目标1.学习本课10生字,读准多音字“挨”“骨”,通过观察字形和辨析字义来识记“挤”、“蓬”、“幅”等生字2.依托图画、结合生活理解“挨埃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意思。3.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借助图片、多媒体感受荷花的美,体会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4.学习课文排比句的用法,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造句。教学重点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认识排比句,知道排比句的作用。3.能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归纳文章每个自然段的意思。4.感受荷花的美,体会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品读语言文字,依托图画、结合生活理解“挨埃挤挤、饱胀、翩翩起舞”等词语意思。初步认识排比句,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练习造句。主要问题设计一、看图,说说荷花池中的荷花是什么样的?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看图说话导入课文,激发自主探究的兴趣)二、读读第一自然段,想想为什么作者一进公园就往荷花池跑去?(通过品读,感受荷花的清香和作者看荷花的急切心情)课堂作业设计1.完成《习字册》的部分生字。回家作业设计1.组词。蓬()蹈()裂()翩()逢()滔()袭()编()(区别形近字,复习巩固生字)2.练习用“有的……有的……有的……”写话。第第二课时素养培养目标1.潜心品读美的语言,借助图片、多媒体感受荷花的美,体会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2.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按照“闻花香、品花姿、成荷花”的顺序背诵课文。3.观赏一种花发挥想象把其不同姿态写下来,尝试用上比喻、排比等方法。教学重点1.初步认识了解排比句,大致知道排比句的特点,并能学习写排比句;2.借助图片、多媒体感受荷花的美,体会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教学难点潜心品读美的语言,借助图片、多媒体感受荷花的美,多元解读,理解“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冒”字。观赏一种花发挥想象把其不同姿态写下来,尝试用上比喻、排比等方法。主要问题一、自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你为什么喜欢它或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什么?(通过品读理解,感悟荷花之美)设计二、“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的“冒”字还可以换成别的什么字?怎样长出来才可以叫做冒出来?(多元的解读,体会荷花长出来那使劲地、不停地、急切地……的样子)三、如果你们现在就是荷花,刚才看到什么,听到什么,想到什么了?(引领学生走进美的境界,想象说话,与文章产生共鸣)四、作者写的荷花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你们也来学学作者,想想有什么办法可以把花写美。(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在听说读写中进行美的熏陶)问题突破举例一、自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段中哪个句子写得特别美?你为什么喜欢它或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什么?1.(出示荷花图片)瞧,这就是叶圣陶爷爷看到的荷花开放的样子。放眼望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碧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白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让我们一起走入第二、三自然段细细地观赏吧!2.请学生自由读第二、三自然段,细细欣赏荷花的美。3、看同学们读得这么认真,老师也忍不住想读一读,同学们同意吗?师范读,请学生边听边划出自己认为写得特别美的句子。4.把你划出来的句子读一读,再想想你为什么喜欢它或从这个句子中体会到什么?(1)学生自己默读、静思。(2)同桌学习、交流。(3)全班交流,结合指导学生有感情、个性化地朗读。5.“这么多的白荷花,一朵有一朵的姿势”有什么姿势呢?(1)让学生创造性地描述,不拘泥于课文中的几种。(2)多么千姿百态的荷花呀,一朵有一朵的姿势,看看这一朵,,看看那一朵,。(指导朗读)(3)大自然可真神奇!让我们再来赞叹地说一说:如果把这一大池荷花比作一大幅活的画,那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结合指导个性化朗读。)6.让学生有滋有味地把二、三自然段读一读。课堂作业设计写话练习。回家作业设计1.摘抄文中精彩的句子。2..完成《补充习题》课题13.古诗两首本课素养培养目标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4个生字,2个二会字和1个多音字,读准平翘舌音的字。2.通过联系上下文、查字典或根据自学提示,理解“疑”、“含”、“泊”等关键词的意思,大体了解诗句的意思,读懂诗歌的基本内容。3.结合诗句学习认识夸张的写作手法,体会瀑布的壮丽景象。4.借助图片,通过想象再现诗歌情景,抓住关键字词理解诗意,感受两首诗中描绘的优美景色,受到美的熏陶,产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能用合适的语调朗读古诗。5.感知《望庐山瀑布》的想象奇特,《绝句》的对仗工整描摹细致,补充阅读一些写名山大川的古诗,丰厚积累。语言特色1.这
本文标题:第六册小学语文素养训练序列设计第四单元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15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