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 2017上海嘉定中考化学一模Word版含答案
1嘉定区2017届初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部分考生注意:答题时务必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做答,在草稿纸、本试卷上答题一律无效。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C—12O—16六.单项选择题(共20分)27.一架超音速飞机约由70%的铝及其铝合金构成,铝的元素符号是A.AlB.ClC.AgD.Hg28.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燃放烟花爆竹B.牛奶变酸C.光合作用D.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29.青花瓷上的着色剂是氧化钴(CoO),在CoO中Co元素的化合价为A.+1B.+2C.-1D.-230.物质的名称与化学式一致的是A.干冰:H2OB.氧化铁:Fe2O3C.氯化钠:NaCl2D.碳酸钠:NaCO331.属于同素异形体的是A.CO和CO2B.金刚石与石墨C.镁条和镁粉D.冰和干冰32.能证明水分子可以再分的是A.水结冰B.水蒸发C.冰融化D.水通电33.实验室利用分解反应制取氧气,一定不能用作反应物的是A.H2O2B.NaClC.KClO3D.KMnO434.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A.2CO+O2点燃CO2B.2H2O2二氧化锰2H2O+O2↑C.4P+5O2点燃2P2O5D.C+2CuO高温2Cu+CO2↑35.实验操作错误的是A.添加酒精B.倾倒液体C.吸取溶液D.将铁钉放入试管36.物质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A.天然气用作燃料B.干冰用作人工降雨剂2C.活性炭除去冰箱中的异味D.金刚石切割玻璃37.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不同的原子,则表示物质是化合物的图示是38.对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A.碳在氧气中燃烧放出白烟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D.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39.高炉炼铁的主要反应是3CO+Fe2O3高温2Fe+3CO2,该反应的氧化剂是A.COB.Fe2O3C.FeD.CO240.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相关实验过程中无明显现象的是ABCD41.化学实验须关注操作过程的先后顺序。下列实验先后顺序错误的是A.蒸发食盐水时,先在铁圈上放置蒸发皿,后放酒精灯。B.实验室制取气体,先检查装置气密性,后加入药品C.用CO与氧化铜反应制取铜结束时,先停止加热,要继续通入CO至玻璃管冷却。D.木炭还原氧化铜结束时,先把导管从盛有石灰水的烧杯中取出,后停止加热。42.有关分子、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一种微粒B.物体有热胀冷缩现象,主要是因为物体中的微粒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C.分子、原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在电解水的过程中,分子和原子种类均改变43.除杂(括号内为杂质)方法错误的是A.N2(O2)通过灼热的铜网B.CO2(CO)通过灼热的氧化铜C.CaO(CaCO3)高温煅烧D.KNO3(NaCl)溶解、过滤、蒸发44.有关物质的量的说法中正确的是3A.物质的量的单位是nB.摩尔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C.1mol二氧化碳分子中含有1mol碳原子和2mol氧原子D.水的摩尔质量是18g45.下列图像关系合理的是ABCDA.向pH=10的NaOH溶液中加入水B.加热KClO3和MnO2固体混合物制取O2C.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氧气D.从冰箱里拿出汽水打开瓶盖后有大量气泡冒出46.根据实验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溶液a和溶液b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同,但均小于溶液cB.溶液c可能是饱和溶液C.溶液d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溶液e的溶质质量分数D.该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二、填空题(20分)47.化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①通常用于灭火的物质有(1)、二氧化碳等;②活性炭除异味,是因为它具有(2)性;③用双氧水消毒伤口会产生大量气泡,该气体是(3);48.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①每个氧分子是由二个氧原子构成的,可用符号(4)表示;②酒精(C2H5OH)是一种常用消毒剂,酒精由(5)种元素组成,其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溶液中水的质量0反应时间剩余固体质量0加水的体积pH0温度CO2的溶解度70反应时间4量比为(6);1molC2H5OH中含(7)个氧原子。③水煤气是一种重要的气体燃料,以下是生产水煤气的微观过程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8)。49.多角度认识溶液,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其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一)溶液的形成①将适量调味品加入水中,充分搅拌后不能形成溶液的是(9)(填标号)。A.食盐B.蔗糖C.花生油D.味精②将生石灰和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后静置,取上层清液即为澄清石灰水。写出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0)。(二)溶液的性质①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有(11)(填标号)。A.溶液是纯净物B.溶液是均一、稳定的C.溶液的酸碱度可用石蕊溶液测定D.饱和溶液不一定是浓溶液②实验测得下列四种溶液的pH如图所示,其中溶液呈碱性的是(12)(三)物质的溶解性①右图是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a.t1℃时溶解等质量的X、Y、Z三种物质,所消耗的水最多的是(13);b.将t2℃时X、Y、Z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3℃,所得溶液仍是饱和溶液的是(14)②常温下,将某固态物质A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I(如下图),进行以下实验。回答下列问题:+高温+(其中“”表示碳原子,“”表示氧原子,“”表示氢原子)5a.物质A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15)(填“增大”或“减小”)。b.往溶液Ⅱ中加入少量高锰酸钾完全溶解,溶液呈紫红色。据此现象说明在某物质的饱和溶液中(16)(“能”或“不能”)继续溶解其他物质。③常温时,某物质在不同质量的水中溶解达到饱和状态,溶质的质量与水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a.常温时,该物质的溶解度是(17)。b.A点时,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8)。C.图中A、B、C、D四个点表示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从大到小的关系是(19)。八、简答题:(共20分)50.同学们总结归纳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并利用下列装置进行练习和拓展。(一)、知识总结:【实验仪器】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1)【反应原理】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2)。【气体制备】①用不同的药品制取气体,发生装置可能不同。确定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3)。A.反应是否需要加热B.反应物的密度C.反应物是固体还是液体D.反应物的纯度②用大理石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装置C较装置B的优点是(4)。③装置B和装置C中的长颈漏斗(5)(填编号字母)改成分液漏斗。A.都能B.都不能C.装置B能,装置C不能D.装置B不能,装置C能【气体收集】实验室收集CO2的装置是(6)(填装置图序号)。【气体验满】检验CO2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7)。(二)、知识拓展:请仔细观察下列装置图的特点并回答相关问题:a6①实验室若用图1装置收集CO2,则CO2应从(8)口进入(填“a”或“b”)②用图2装置可收集一定体积的CO2,植物油的作用是(9)。51.在浓硫酸的催化作用下,固体草酸(H2C2O4)受热分解生成碳的氧化物和水。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对碳的氧化物的成分进行了实验探究。【提出问题】如何通过实验确定碳的氧化物的成分。【收集资料】a.浓硫酸有吸水性,可用于干燥某些气体;b.氢氧化钠溶液能与CO2反应,可除去CO2气体。【猜想】猜想1猜想2猜想3只有CO只有(10)CO和CO2都有【设计实验】基于猜想3,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实验探究】①实验过程中观察到(11)装置(填字母)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2气体。②实验过程中还观察到以下实验现象:Ⅰ.C装置中澄清石灰水不变浑浊;Ⅱ.E装置中(12);Ⅲ.(13)装置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有CO气体。【实验结论】通过实验探究证明:猜想3成立。【问题讨论】①有同学想验证草酸分解是否有氢气生成,则需在上述装置中的合适位置添加适当的仪器ab图1图27和药品,具体做法是(14)。②C装置的作用是(15);③该实验装置还需完善之处是(16)。【计算】若有4.4g的二氧化碳通入到足量的澄清石灰水中,则理论上可以得到沉淀的物质的量为多少摩尔?(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17)化学部分参考答案2017.1六、单项选择题:题号27282930313233343536选项ADBBBDBCDA题号37383940414243444546选项CBBAACDCCC七、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47.(1)水(H2O)(2)吸附(错别字不得分)(3)氧气(O2)48.(4)O2(5)3(三)(6)3:8(7)6.02×1023(8)H2O+C高温CO+H249.(9)C(10)CaO+H2O→Ca(OH)2(11)BD(2分,错一个扣1分,扣完为止)(12)碳酸钠(13)X(14)Z(15)减小(16)能(17)40g/100g水(18)20%(1/5)(19)C=DAB八、简答题:每空1分,共20分50.(1)锥形瓶(2)CaCO3+2HCl→CaCl2+H2O+CO2↑(3)A、C(全对得1分)(4)C装置能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5)C(6)E(7)点燃的木条放在瓶口熄灭(8)a(9)防止二氧化碳溶于水(和与水反应)51.(10)CO2(11)A(12)黑色固体变红色(13)F8(14)在E和F之间连接一装有无水硫酸铜的U型管(15)检验二氧化碳是否被完全吸收(16)酒精灯点燃F装置中的尾气(17)n(CO2)=4.4/44=0.1mol(1分)设可以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为xmolCO2+Ca(OH)2=CaCO3↓+H2O(1分)110.1molx,(1分)x=0.1mol(1分)答:可以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为0.1mol.
本文标题:2017上海嘉定中考化学一模Word版含答案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156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