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现代武器装备概论论文
21世纪电子战装备发展概括电子战,是指敌对双方争夺电磁频谱使用和控制权的军事斗争,包括电子侦察与反侦察、电子干扰与反干扰、电子欺骗与反欺骗、电子隐身与反隐身、电子摧毁与反摧毁等。由于军队电子化程度的迅速提高,电子战被作为直接用于攻防的作战手段,形成了“陆、海、空、天、电”多维立体战。电子战的攻击重点是敌C4I系统。渡海战争中,在多国部队连续高强度电子战软/硬打击下,75%的伊军电子系统无法正常工作,使伊军成了聋子、哑巴、瞎子。保证己使用电磁频谱,防止敌方使用电磁频谱的斗争成为现代战争的第四维战场,大规模电子战将贯穿于战争的始终。未来的高技术战争,电子战将发挥巨大作用,没有制电磁权就谈不上“制天、制空、制海、制陆”权。电磁对抗或电子对抗在不同军兵种中的具体表现形式不同,主要包括:雷达对抗、通信对抗和声呐对抗。电子战的发展分为四个重要的阶段,从一百多年前的萌芽阶段开始到现在的成熟,每个过程对电子战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1837-1918年———萌芽早在1837年,美国科学家莫尔斯发明了有线电报。十九世纪末,科学家们又发明了无线电报。最早的电子战在二十世纪初的日俄海战中出现了,此时无线电电报是通信和侦察的重要手段。1905年5月,日本联合舰队与沙俄太平洋舰队在日本海域展开了一场大规模海战,日方先利用无线电侦察设备截获了俄方舰队的无线电电报,掌握了俄舰的作战动向,然后日军舰队在俄军舰队的航路上进行伏击,使俄军舰队全军覆没,日军大获全胜。自那场海战以后,电子战如“幽灵”般很快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应用起来。1919-1945年———形成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雷达和无线电导航设备先后应用于战场,无线电通信也发展到了一个比较高的层次,逐步成为战役、战斗的重要保障手段。在这种情况下,正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电子欺骗、电子对抗等一些新型电子战样式随即出现。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时,一方面采取严格的电磁管制,一方面命令海军电台向相反方向上的海军基地、舰艇拍发大量电报,这使美军无线电侦听人员产生了错觉,从而使日军成功偷袭珍珠港,美国太平洋舰队遭受重创,电子欺骗首次出现便发挥出巨大的威力。1944年6月,德军依靠无线电导航引导轰炸机在夜间袭击伦敦,导致英德之间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无线电导航对抗。此后,雷达投入使用,成为防空探测和火炮定位的有力武器,雷达对抗便成为当时电子战的重点。诺曼底登陆战役中,电子战第一次被大规模、多手段、全方位的运用,英美盟军一方面用电子信号进行目标欺骗,一方面对德军的雷达、通信设施实施强电子干扰,取得了战役的胜利。1945-1990年———飞速发展二战后,电子计算机技术、导弹技术、航空航天技术等促进了电子战技术的全面发展,专用电子战飞机开始出现,以前利用电波进行固定小范围欺骗或干扰的方式转变成覆盖范围更广泛的移动式欺骗与干扰。同时,除了“软杀伤”外,“硬摧毁”性电子战武器,如反辐射导弹也被运用于战场,从而引发了电子战领域的大变革。1982年6月9日,叙以贝卡谷地之战,专用电子战飞机、预警机和反辐射导弹珠联璧合,创造了又一经典的电子战作战样式。以军一方面用RC-707电子战飞机实施强电子干扰,用E-2“鹰眼”空中预警机实施空中指挥,用F-15、F-16战机发射反辐射导弹将叙军苦心经营10年的19个防空导弹基地全部摧毁。1991年至今———走向成熟海湾战争开启了高技术战争的时代,电子战方面,新型电子战装备大量涌现,电子战作战样式也更加丰富多彩。可以说电子战直接影响着战争的形式和进程。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正在催生电子战装备发生一场革命:从防御性的自卫、监控装备,发展成为进攻性的软、硬结合的毁伤性武器;突破通信、雷达对抗的范畴,扩展到指挥、控制以及光电、水声等领域。电磁战场主动权的争夺将更加激烈,从而极大地刺激电子技术和战术的发展,使电子战装备发展到更高层次。高强度全频谱电子干扰系统:电子软杀伤的骄子未来作战,以高强度全频谱的电子干扰源,形成陆海空一体化的干扰网,广泛地对敌实施电子“软杀伤”,无疑是瘫痪和摧毁敌方作战指挥控制系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海湾战争,多国部队正是凭借有效的电子干扰、压制,使伊军的预警、雷达、通信等指挥控制系统变成了“瞎子”、“聋子”。所谓高强度,是指增强干扰功率,发展强功率的干扰设备;全频谱,是指拓宽干扰源的干扰频带,向低端的声频和高端的光频扩展,使其包括射频对抗在内的光学对抗和声学对抗的较大范围。目前,美国海军已成功研制了世界上功率最大的电子干扰系统,它可以成功地实施大功率杂波干扰和跟踪遮断欺骗性干扰。此外,一种可覆盖低频、短波、微波、毫米波、红外光和可见光等全部频谱的电子干扰机也正在研制中,它的研制成功,将能对雷达、无线电导航、红外光制导、无线电通信和激光制导等实施有效的干扰、压制,极大地限制敌方指挥、通信等系统发挥应有的作战效能,进而达到制约敌方作战行动的目的。反隐身技术装备:让“无影遁形”不再神秘隐身技术的发展,大大降低了侦察探测系统的威力,并对传统电子战手段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有效对付隐身技术所带来的威胁。目前,世界一些国家正在积极研制反隐身技术装备:一是扩展雷达工作频率,发展长波和毫米波雷达。如采用30千兆赫或94兆赫的毫米波雷达,就可跳出目前隐身技术所能对抗的波段,使现有隐身技术的效能大大降低或失效。二是采用先进的信号处理技术,充分利用目标的相位信息和极化信息,提高雷达探测性能;采用功率合成技术和大压缩比脉冲压缩技术,增大雷达发射功率,提高雷达的作用距离。如美国研制的FPS-108大型相控雷达,峰值功率为15.4兆瓦,平均功率为1兆瓦,作用距离为3600公里。在观测雷达散射截面积为0.1平方米的目标时,作用距离达1500公里,可有效对付B-2隐身战略轰炸机。三是研制和使用双基地和多基地雷达,通过利用隐身飞机散射雷达波信号的空间特征,接收其侧向或前向散射的雷达波信号,达到探测的目的。四是发展可接收金属目标散射的谐波能量信号的谐波雷达。隐身武器尽管采用雷达吸波材料,但其仍属于人造金属物,也会产生谐波再辐射。因此,研制能接收隐身武器散射的谐波能量作为目标回波信号的谐波雷达,将成为探测隐身武器的一种新体制雷达。蓝绿光通信装备:穿透海水障碍的新秀由于海水对普通无线电波有着极强的吸收能力,一直以来,深海被视为是无线电通信的“禁区”。而如今,随着科学家对蓝绿光通信装备研究的深入,这一禁区可望在不久的将来既被突破。蓝绿光通信,是激光通信的一种,是采用光波波长为450-570毫微米的蓝绿激光束通信。与普通无线电波相比,蓝绿光通信穿透能力强,能穿透海水直至海洋深处;耗能极少,以498毫微米的蓝绿光穿透2000•米深度的海水为例,其透光程度平均可达90%-95%;不易被敌测向和侦察,潜艇采用蓝绿光通信,在深海处不用上浮就能够与地面进行通信,这样就避免了敌方无线电测向船、侦察飞机或监视卫星的测向、侦察和监视,更便于隐蔽作战企图。八十年代初期,美国用532毫微米的蓝绿光进行通信试验,成功地将一束在4万英尺高空发出的输出功率值为1瓦的光脉冲传递到了一艘巡航在实战深度的导弹核潜艇上。目前,这一技术正在进展中。蓝绿光通信装备的研制成功,将为实现深海通信开辟一条高技术化的新途径。可以想见,在未来的作战中,潜艇完全可以在海底的任何位置实时地与地面和空中保持通信联系,从而摆脱敌方的侦察、干扰和摧毁,为进行有效的电子战行动奠定基础。流星余迹通信系统:遮挡电子“耳目”的高手所谓流星余迹通信,简单地说就是利用流星通过大气层时留下的“尾巴”进行通信。这种通信方式,能够缩短无线电波在空间的暴露时间,属于瞬间通信的一种新形式。科学研究证明,具有波动的物质都可以反射无线电信号,并用来传递信息。由于流星余迹也是一种波动物质,当将无线电电波对准其发射时,即会产生前向反射和后向反射。前向反射可用于流星余迹通信,而后向反射则可用于对流星的雷达观测。流星余迹通信的突出特点:一是保密性好,抗干扰能力强。流星余迹稍纵即逝,且对无线电电波反射具有明显的方向性,不易遭敌方侦察、截获和干扰。二是传输距离远,通信稳定性好。试验表明,利用普通的八木天线,当发射机输出功率为千瓦时,通信距离可达2000余公里,且不会因时空、气候等变化影响通信质量。三是随机性强,可有效地抵御敌方的电子攻击。目前,一些国家的军队已经初步建立了用于军事目的的流星余迹通信系统。随着军事高技术的发展,流星余迹通信将成为电子对抗的一种有效手段。定向能武器:电磁战场上的“撒手锏”据军事专家预测,不久的将来,定向能武器将成为电磁战场上最致命的“杀手”。定向能武器,是一种利用高热、电离、辐射等综合效应的激光束、微波束和粒子束等能量对目标实施杀伤的武器。同其它武器相比,定向能武器对电子设备有着更独特的杀伤优势:具有强大的“聚能”功能,将能量聚集成密集束流,击中目标时,可在瞬息之间就将目标内部的电子器件击穿,并使目标的表面迅速气化;具有接近光速的射速,射击3公里处的目标,仅需要十万分之一秒。特别是其利用电磁能代替爆炸能的特性,几乎是在射击的同时,对方的电子设备就在无声无息中被摧毁。此外,由于定向能武器的射速极快,对方的电子设备无法对其实施干扰,而这些电子设备一旦被发现,就难逃被摧毁的厄运。目前,定向能武器尽管仍处在开发和研制中,但其巨大的军事潜力和诱人的发展前景,已引起越来越多国家军队的重视。世界战争形势使电子战成为战争的必要形式。当前世界战争形势有几个特点:一是表面缓和,实际紧张。各国都在紧张的进行着军备竞赛,试图借助第三次技术革命的浪潮,加强国防军队建设,成为军事强国。二是大战少有,局部战争常见。随着经济的发展,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为了各自的经济利益,各国间进行破坏性的大规模的战争的可能性减小。但同样是为了经济利益,局部地区的战争将会越演越烈。中国现阶段电子战力远远落后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战术层面,首先,中国空军拥有的预警机数量不足,目前只有4架空警-2000和5架空警-200,由于在重点地区(海疆和边疆)对于情报与预警指挥飞机的需求极大,数量上明显是不够的。作为系统作战的关键节点,空中预警指挥飞机是整合并发挥其他作战飞机作战效能倍增器。其次,运-8系列电子侦察机、电子干扰机、合成孔径雷达战场监视机的生产装备速度太慢。在运-8量产之前,只有靠飞豹或老旧的歼-7电子战机实施防空压制作战,以“软干扰”与“硬杀伤”方式进行电子战对抗。与世界强国比较起来,虽然在某些领域中,中国的电子战建设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总体上与美国相比,中国的差距依然是2-30年。(一)陆上我国早在前几年就已经研制成功了三维立体探地雷达等尖端武器,可装备部队。这些装备接近甚至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目前我国陆军电子战装备达到相当于美国80年代的水平。随着装备的不断更新,中国陆军的电子战能力在质与量上会有所增强。(二)海上我国80年代后开始引进西方电子战设备。目前中国的驱逐舰实现了电子设备国产化。中国海上电子战体系格局确立。(三)空中我国电子战空中力量发展比较迅速。“空警-2000”预警机于2003年11月完成首飞。目前已完成列装。机载天线为三部固态有源相控阵天线,雷达为多功能三坐标多普勒脉冲雷达。天线和雷达技术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空警-200型预警机2005年首次试飞,2006年试飞定型。空警-200型预警机的“平衡木”雷达为我国自主研发。空警-200型可用于战术预警。(四)太空我国在太空具有战略优势。我国的卫星技术发达。近期我国又将第三颗北斗卫星发射升空。自2007年起至2020年,我国将完成整个北斗计划。中国的北斗卫星系统可以与GPS系统分庭抗争。北斗卫星系统可提供导航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另外,我国还拥有可提供各种服务的卫星。如气象卫星、间谍卫星和卫星炸弹等。纵观电子战装备发展历程及现状,可以得到以下启示:一是电子战装备须国产化。谁掌握核心技术,谁就有发言权。目前,美国掌握着高频电子器件生产的核心技术。中国在发展自己的电子战装备时,需要从美国引进技术和设备,因此经常受到美国的刁难和制裁。不能实现装备国产化,一方面在引进技术时会
本文标题:现代武器装备概论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174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