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任务三简答题第一次作业一、简答题(共2道试题,共10分。本课程入门学习要求)1.浏览本课程各个部分的学习内容并简要介绍。答:第一章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解读,主要介绍了语言文字法的基本内容与实施;第二章是语音,主要介绍了一些实用性的知识,如普通话的达标测试等;第三章为词汇,主要介绍了语素问题,合成词,汉语语汇与汉文化的关系和词汇的运用;第四章为语法,介绍了词类,短语,句子和句子的分类、意义,还有常见的语病;第五章为汉字,主要介绍了汉字的结构,汉字的现代化,和汉字的文化;第六章是网络语言,详细的介绍了网络语言及其形成的原因,网络语言的特点和网络语言的发展和规范。2.本课程的六个专题,你对哪个专题最感兴趣?对哪个专题最不感兴趣?谈谈原因。答:我对第六个专题最感兴趣。因为这个专题讲的是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一种新兴的语言,我们比较陌生但又必须了解,才能在网络上进行交流。比如:“沙发”、“杯具”、“我爸是李刚”、“反正我是信了”……而此专题详细的介绍了网络语言及其形成的原因,网络语言的特点和网络语言的发展和规范。学习后,总觉得受益匪浅。对第二个专题最不感兴趣。因为这个专题讲的是通用语言—普通话,当中涉及到的一些实用性的知识很难在短期内掌握,我觉得有点“复杂”。二、简答题(共5道试题,共30分。问答题)1、颁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有什么样的意义?第一,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有利于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任务三简答题社会的进步;第二,有利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第三,有利于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而实现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和标准化,对于促进民族间交往、普及文化教育、发展科学技术、适应现代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工作效率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颁行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国语文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正式步入法制化的轨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2、普通话为什么要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我国北方各省方言,虽有不同,但都可听懂,言语意思表达方式也比较接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与开展,对外交流的不断扩大,规范语言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根据语言表达方式语音语调难易程度,以北京话为基础而产生出标准的普通话。大力推进普通话的学习,有助于团结我国各民族凝聚力,可以更多的去学习理解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与信仰。也可以使得原本是一奶同胞的港澳地区、台湾地区,感受到语言的重要性与政治性。3、“普通话要以典范的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这种说法对不对?为什么?答:不对。因为普通话的概念中就是这样规定的:普通话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普通话的语法规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它应当促进现代汉语按照其内部发展规律健康地发展,它应当肯定并推行现代汉语中那些正确的、有生命力的,能促使现代汉语更加精密化、准确化、更富有表现力。促使使用汉语的人们能够交际得很好。因此语法标准就是要随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但是这个句子里面的问题是漏掉了一个“现代”。而白话文有古代的白话文和现代的白话任务三简答题文,比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也是白话文,当然不能用来作为标准。4、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有哪些差异?简要分析。答: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不同,它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上的分支。地域方言在汉语中俗称“话”,如“江浙话”“福建话”“广东话”通常指的就是吴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汉语不同方言的词语,用汉字写下来,差别不算大,各方言区的人大体上能看得懂,如果念出来,语音差别很大,相互之间就难以听懂了。“方言”是一个总的概念,在它下面还可以分出各种“次方言”,在“次方言”下面又可以分出各种“土语”。究竟多大的差别才算不同的方言,这没有统一的标准,要看各种语言的具体情况而定。研究方言,找出方言与普通话的异同和对应规律,不但对推广普通话有重要意义,对在方言区工作的外地人掌握方言,密切与当地群众的联系也有重要意义。方言材料也为研究语言的历史提供可靠的宝贵资料。方言是古代的同一种语言分化的结果,古语里的成分在各种方言里的变化有快有慢,有时又呈现不同的发展趋向,因而把各种方言里的有关成分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往往可以找出语言发展的线索。例如,有些方言保留浊声母和入声,在这些方面显然比北京话“古老”,把有关的现象加以比较,可以看出语音发展的痕迹。“收秋”(河北)、“割禾”(江西)、“食饭”(广东),反映了“秋、禾、食”的古义。所以地域方言的研究在语言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5、如何认识共同语与方言的关系?第一,要认识到的是方言不是单只北方的方言,还要包括南方方言;其次,共同语就是普通话,是一种通用语,它跟地方方言的关系就像是英语跟其他国家语言的关系一样。英语只是促进交流,减少民族隔阂的工具,普通话也是;第二,虽然说都是中华民族的语言,但是普通话跟方言之间没有什么十分必然的联系(除了北方方言外)。普通话的历史很短连500年都不到,形成于清朝,是满族语碰撞汉语的结果,中国的方言少则1000年多则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任务三简答题所以不能说普通话是中华民族语言的标准、典范,也不能说中国方言演变自普通话。三、简答题(共3道试题,共30分。社会实践题)1.结合汉语拼音知识到所在市镇街头观察了解汉语拼音的运用规范情况。答:《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颁行之后,各地运用汉语拼音的规范化程度有所提高。但到市镇街头观察,我还是发现存在一些问题。如:1、地名中的数词一般用拼音书写,“五指山”的拼音应该是“WǔzhǐShān”;而地名中的代码和街巷名称中的序数词用阿拉伯数字书写,“二环路”的拼音应该是“2Huánlù”。可是二者往往混淆。2、凡以B、o、e开头的非第一音节,在B、o、e前用隔音符号'隔开,并且地名拼写按普通话语音标调,特殊情况可不标调。3、能够区分专、通名的,专名与通名分写。修饰、限定单音节通名的成分与其通名连写。由此可见,规范汉语拼音,我们还有许多工作要做。首先,要宣传国家的有关规定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熟悉相关标准,强化语言文化意识,增强使用和传播民族语言文化的自信心。第二,在涉及中国人名、地名的翻译和拼写时,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使用汉语拼音。第三,了解《汉语拼音方案》和国家的语言文字法规,从而促进汉语拼音的正确运用。2.到市镇街头、单位、学校,了解当地使用普通话的情况。答:严格执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大力推广普通话,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经过到街头、单位、学校的深入调查,我们欣喜地发现:现在城市各单位在开会等庄重场所,领导讲话都在使用普通话;不管是城市还是农村学校,上课、集会,教师和学校领导都在使用普通话;学生上课回答问题一般都很自觉地使用普通话。任务三1.定位语素就是词缀。这个说法对不对?为什么?答:不对。因为语素有两类,成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不成词语素又分两类:定位不成词任务三简答题语素和不定位不成词语素。不定位不成词语素和成词语素一起构成了词的词根,而定位不成词语素就是词缀了。不过,附加式的构词方法所构成的词在汉语中所占比例很小,真正的词缀也没几个。前缀只有“老-”“第-”“初-”;后缀,典型的只有“-子”“-儿”。2.举例说明什么是单纯词、合成词、复合词、派生词,并说明复合词和派生词的异同。答:单纯词:由一个语素单独构成的词叫做单纯词。这种语素是自由的不定位语素,其中以单音节为主,也有双音节的和多音节的。例如:马、崎岖、橄榄、蝴蝶、咖啡、扑通、姥姥。单纯词整个词只能表示一个意思,不能拆开。合成词: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也有称作词素)组成的词叫合成词。现代汉语词汇中,合成词占了绝大多数。合成词中,多数由两个语素构成,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是少数。组合的基本形式可分为两类:由词根和词根组合成的称为复合词,如书本、草木、机器等;由词根和词缀合成的称为派生词,如车子、花儿、阿姨等复合词:由两个以上的词根语素组合构成合成词的方式叫做复合词。如:喜悦、少女、改正等派生词:是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组合起来构成的词。如:老师、老鼠、读者和记者等。复合词与派生词的区别:复合词的所有构成语素都是词根,例如“农民、机器、结果、书籍”等等;派生词的构成语素,一部分是词根,一部分是词缀,例如汉语的“老师、阿爸、棍子、作者”,英语的“hanginginception”等等。3.词义理据是不是词义?为什么?答:不是,因为词义分析是分析词义解释中的构成项目,理据分析是分析这个词的构成依据。例如小人书:装订成册的连环画。其中“装订成册”是词义特征,“连环画”是词义类别。这是词义分析。适合小孩子阅读的书,这是理据分析。理据分析主要是看一个词字面的意思,例如“轮船”的理据就是有轮子的船。4.为什么说地名与汉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任务三简答题答:因为1.地名反映我国古代历史;2.地名反映地理环境;3.地名反映宗族观念;4.地名反映祈福观念;5.地名反映地理人文观念;6.地名反映宗教文化;7.地名反映传说故事;8.地名反映历史上的人物、事件;所以说汉语中的地名与汉民族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5.划分词类的标准是什么?请举例说明。答:标准是:意义标准和功能标准当时学者虽然在词的类别上颇多相似,但运用的标准却各不相同,归纳起来有两条:一条是意义标准;一条是句子成分标准(或曰功能标准)。例如:马建忠在划分词类时强调:“义不同而其类亦别焉。故字类者,亦类其义焉耳。”(《文通》第23页)亦即从意义角度出发,与之相同的有杨树达等。他们拿意义作划分词类的唯一标准,而根本忽略了词的语法功能。这样做极易滑向“词无定类”的歧途,因为“一词数义”现象在汉语中是屡见不鲜的。黎锦熙、陈承泽、金兆梓等则反对以意义为标准来区分词类。黎先生主张“依句辨品”,陈承泽强调以“字”在句中“所居之文位”来定其类,金兆梓也认为“中国文字的字形上,不能表词性的区别,是全靠位置区别的”(《国文法之研究》第52页)。三者说法不一,但意思是一个,即都赞成以词在句子中的功能来决定词类。这种标准较之意义标准确实要进步,其优点有二:(1)从语法角度出发划定词类,可给任何一个在句中的成分归类;(2)词类和句子成分关系单纯化、明朗化,使人一目了然,便于讲清问题。缺点在于把词义和功能割裂,将句子成分和词类合二为一,也极易坠入“词无定类”的泥潭中去。这一时期在理论上贡献最大的要首推《中国文法论》的作者何容先生。何先生在该书第三部分“论词类区分”中对汉语词类划分的原则问题作了探讨。认为:“单从意义方面说明各类词的分别,是不容易说明的”(第58页)、“各类词都有其共同的形式上的特征以别于他类词”(同上)、“所谓某一类词的形式上的特征,也就是从语言的表意方法上表现出来的它们的共同之点。”(第57页)任务三简答题可见,何先生是主张以语言自身的表意方法即形式上的特征作为区分的标准的,即以词的语法特征(语法功能,不仅仅是指充当句子成分的能力)来作为区分词类的标准。6.什么是表述性?为什么只有句子具有表述性?答:表述性的句子有两方面含义:表指表达客观事实,与客观现实有特定的联系;述是陈述主观意图表达说话人的目的。表述性是句子与非句子相区别的重要特征,因为句子是语言的使用单位,是传递信息、交流思想的语言单位,所以只有句子具有表述性。五、简答题(共1道试题,共10分。)1.近期你参加了哪些形式的网上学习?有什么样的收获?请简要介绍。答:本人近期参加了现代汉语的面授课和同学间的小组讨论。在面授课上,老师帮我们解决了我们在学习中的困难,并且对作业中的难点有所讲解和分析;在同学间的小组讨论中,我们对未来的学习计划进行了探讨,并且把学习中遇到的不明白的地方共同的进行了分析。任务4。1答:字符是组成汉字的符号。跟文字所代表的意义有联系的字符是义符,与文字代表的读音有联系的的字符是声符,与文字代表的意义和读音都没有联系的字符是记号。如“打、椅”中的字符“手、木”就与字义联系比较直接、具体,就是义符,“湖、镐”中偏旁的胡、高,与字的读音有联系,就是声符,“鸡
本文标题:现代汉语专题2-6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178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