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咨询培训 > 班主任工作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1
《班主任工作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工作报告我校是一所地处偏僻农村乡镇初中,近几年经济又有所发达,外来务工人员很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经验不足,一次,一位成绩比较优异的初二女生离家出走,当班主任老师听到这一消息后,大为震惊,平时比较听话的孩子又怎么会有如此反常的举动呢?再一次,一位文静的初一男生,在家不听母亲的唠叨,把母亲摁倒在地,最后惊动了110……这几起事件的发生引起了学校教师、领导的极大关注。通过进一步的调查发现,我校部分学生均存在种种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具体问题表现在:①不诚实,不守纪律,意志薄弱,自制力差,自卑不接受批评等。②对学习不感兴趣,学习不专心,学习成绩差等。这类学生缺乏学习兴趣,有时兴趣极不稳定,因而在学习行为上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不愿动脑筋,由此导致学习成绩不好,基础差,进而形成“恶性循环”,使其智力发展受阻,学习成绩长期偏差。③自制能力差,依赖性强,不善应变,不善独立分析。④早恋的现象。这些问题的出现,将严重制约着我校的教育教学影响着学校发展。因此,为进一步提高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有必要解决这些问题,加强农村初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2002年10月,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学校要逐步建立在校长领导下,以班主任和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可见,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离不开班主任的参与,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主要承担者,因为学校的教育活动主要是通过班级实施,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管理者和教育者。班主任的角色决定了她与学生交往最频繁、最能敏锐地把握学生的思想心理脉搏。而且班主任是整个学校、家庭、社区多方面教育力量的最佳人选,能够并应该承担起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一、成立了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机构,并确定了课题研究小组的主要研究人员,使课题研究的完成有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为了使得本课题研究得以顺利开展和进行,我们成立了以校长于恩涛同志为组长,教导主任唐明伟为课题研究小组长,研究小组的成员包括威海名师伯秀丽老师,威海名班主任曲金秀老师,高级教师周爱君老师,一级教师汤媛媛老师、赵文明老师、陈宁老师,以及青年骨干教师孙明志。课题研究小组的成员都具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和扎实的教育科研能力,使得本课题研究能得到强有力的理论支持、教学支持和技术支持。二、制定了课题研究的研究方案并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完善根据课题的申报计划,在对课题进行充分论证的基础上,我们制定课题研究的研究方案,并对研究方案进行了多次的修改完善,使得课题研究有了明确的指导思想和清晰的研究思路,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三、理论学习1、多次参加了市、区课题培训和研讨会,学习了与课题研究有关的理论知识课题小组通过学习和交流,对课题研究中常常存在的一些错误倾向进行了辨析,使得我们对课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有了一个更为清晰的认识和了解,为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并克服课题研究中的错误倾向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配合学校教科室组织,课题组教师外出参观学习。3、组织课题组教师理论培训、学习。2011年9月学习《中小学教育科研的任务》,《中小学教育科研的意义》,《中学“科研兴校”面临的问题》,《科研兴校的核心》,2011年10月学习《创新教育与课程改革》,《教师与新课程的实施》,《新课程标准》11月学习《选择研究课题的基本原则》,《教师法》《义务教育法》《劳动法》《禁止使用童工》……通过学习培训,统一了研究小组对课题中的相关概念的认识和理解,并进行具体职责的分工安排,使得课题研究既有分工又有协作,既相互支持又独立工作,为保证课题研究工作的科学性,克服研究的主观性和任意性提供了保证,使得课题研究既保证了科学合理又能锻炼一批教师,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4、收集与课题研究内容相关的资料,时刻关注国内外现代教育理论的最新动态和课题研究实验方面的最新进展,力图掌握最新的信息,为课题研究提供方向上的导向。四、研究过程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按原订方案开展。2011年9月举行了开题仪式。全校教师参加,校长主持,会议首先由于恩涛校长简单地介绍了该课题的重大意义;主持人宣读了课题的实施方案;最后校长就经费、时间、人员等表了态。会后课题教师又与领导座谈,这解决了开始时的一些问题。2011年10月,课题组成员学习实施研究方案,各成员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想法和建议。自2011年11月-2012年11月,课题组坚持每月至少进行一次课题组会议,或理论学习,或集体备课,或课堂研讨,或安排外出培训学习,使课题组教师的素质明显提高.每学期初,收集整理全校各班级特殊生心理档案,与上学期进行比较,总结学生各方面发展变化,展开社会调查,家庭访谈,在校生问卷调查和教师访谈,然后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研究,把成因按难易程度、复杂程度进行归类总结。五、本课题研究分为三个阶段:1、2011年5月——2011年10月是实验研究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主要是查阅有关文献资料;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拟定、完善课题方案;确定实验对象;培训实验研究教师。2、2011年11月——2013年8月实验研究阶段。进一步加强实验老师的培训工作,提高他们的课题实验能力;根据总课题组方案的总体布置,全面实施课题研究,探索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途径和方法以及班主任如何整合各种心理健康教育的力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开发班主任工作的潜能,提高班主任工作的水平。3、2014年1月——2014年5月,实验总结阶段。测查实验结果,搜集完善各种资料,撰写论文及研究报告,形成论文专著,进行结题评审。具体实施过程:(一)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5月——2011年10月)1、提出课题申请。(由课题负责人完成)2、撰写课题实施方案。(由课题负责人完成)3、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充分利用校园广播,板报、墙报、手抄报、印发《心理园地》等方式,大力宣传心理健康教育,普及心理健康常识,使心理健康教育深入人心,人人重视心理健康,形成心理健康新观念。(二)、课题实验阶段的具体措施及成效(2011年10月——2014年8月)1、组织开题大会。2011年9月15日,我校隆重举办了市级以上重点课题开题论证会,校长做了重要的指导性讲话,老师们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提出的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本次开题大会标志着课题工作全面正式启动。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认识,提高专业化水平,学校确立了“普遍学习、班主任培训、骨干研修”的三级培训机制。(1)我校已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校本培训内容和教师继续教育要求之中,掀起人人重视心理健康的热潮,树立新的教育教学观念。(2)在全员学习的基础上,通过集中或分散、长期或短期等培训,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加强对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3)重视对心理骨干教师的培训。校长经常参加市有关心理教育的各类研讨活动,并推荐青年教师参加市里的心理教育培训,奖励参加心理咨询师考试,如卞晓梅老师、唐良富老师和曲金秀老师参加心理咨询师培训,卞晓梅已经取得全国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唐良富老师取得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通过这些系统的专业培训,提高了我校心理教师的业务能力,提高心理咨询工作的科学化和规范化,促进我校心理健康的进一步深入有效地开展。3、加强课题科研方面的培训。⑴请进来,走出去,开拓全校教师的视野。a.邀请专家作报告。我们先后邀请了市教科所的领导、专家来校作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报告,向教师介绍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理论和学校心理辅导的途径、方法等知识,以达到全员培训,人人提高的目的。b.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外出参加专业培训,培养心理骨干教师。我校专职心理辅导教师参加各种心理辅导中心举办的辅导员资格培训和中心组织的各种公开课、观摩课和研讨课等活动。并多次赴外地参加心理辅导骨干教师培训班,或者利用网络视频学习北京师大许燕教授、博导,华中师大江光荣教授,金一贵理事长,福师大叶一舵教授、程利国教授、王东宇副教授、程灵副教授等所作的报告,接受专业的心理知识技能培训。C、班主任积极参加市教科所组织的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技能培训,积极参加全国心理咨询师的考试,我校每年都委派班主任积极参加培训,提高心育意识。4、开设心理辅导课,加强心理辅导课的观摩、学习、交流活动。参与课题研究的班主任每周必须带动年级班主任召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并上交优秀心理健康主题班会课活动设计(或教案)一篇。年级教导主任、课题组成员组织课题实验老师及班主任老师观摩、学习、交流活动,不断提高实验老师团体辅导的能力。如汤媛媛老师《男生、女生》卞晓梅《感恩父母、拥抱亲情》等,目前我校已汇编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课《优秀教案集》。5、开展专题心理辅导讲座。课题实验成员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心理需求,开展有针对性的心理辅导讲座,每学期由年级主任亲自主持,如针对新入学的女生开展《青春期女生心理》、《青春期性教育》、《做一个受欢迎的人》、《做情绪的主人》《适应新环境》等专题讲座。我校尤其关注毕业班的心理问题,每年都举行中考考前的心理辅导和毕业生如何就业辅导讲座。为即将走向社会的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让那些参加高考的毕业生克服考试焦虑,以一种健康的心态迎接高考。6、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个体辅导。班主任工作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开设心理辅导课和开展专题心理辅导辅导讲座,对学生进行预防性的团体辅导,又立足于学生个体成才,积极开展个体心理辅导或咨询活动。我校于2011年开心理辅导室,由课题组业务指导成员心理学专业教师轮流值班,为同学们进行心理辅导、咨询、排忧解难。心理个别辅导遵循“尊重、同感、保密”原则,倡导“理解、接纳、疏导、启发”的思路,每年接待了400多人次的咨询,每个个案均有记录。7、设立心语信箱,心理咨询热线电话,校广播站开设“心灵之声”专栏,定期出版心理小报《心理园地》。心语信箱、心理咨询热线电话是专门为那些有心理困惑又不敢面对心理辅导老师的学生设置的;校广播站“心灵之声”每周定点时间播放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学校心理小报《心理园地》每月一期,每期8开纸,内容丰富多彩,深受学生的喜爱。8、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板报和学生电脑制作小报的评比展览活动。参加课题实验的班级每学期出两期“心理健康专题”板报和一期由学生自行撰写、编辑、设计和制作的电脑小报,参加评比展览。同学们通过参与撰写、编辑、设计和制作过程,不仅获得了更多心理健康方面的知识,而且培养了同学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又给了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目前已收集电脑小报优秀作品并汇编成《心灵雨露》。9、与家长、社区通力合作。课题实验老师利用家长家长会机会,介绍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科学的亲子互动方法,介绍为孩子创造良好家庭环境的技巧,并为社区开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得到了学生的热烈欢迎,受到了上级领导的高度评价。学校还经常请校外辅导员,向学生宣传法制安全知识,介绍成才经验,进行理想信念教育。10、课题实验班主任开展“八个一”工程。包括:①、建一份特殊生档案。包括特殊生类别、特殊生转化前的基本情况和转化工作及学生转化细节记录。②、结一个对子。校领导、班主任、任课老师与特殊生结成对子,责任到人,并订出转化工作计划。班主任是结对子的总协调,这样特殊生的转化工作才会落到实处。③、给一次温暖。要求教师或同学每周有意识地在生活、思想、学习等各方面给予特殊生一次温暖,以提高学生内心的转化热度。④、做一次谈话。承包人每周至少同转化对象谈一次话,了解其思想动态,鼓励其不断进步。⑤、展一次长处。每月给特殊生一次表现自己长处的机会,以满足其表现欲,树立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培养集体荣誉感,调动其内驱力,给转化工作加速加温。⑥、每月做一次全面的总结。⑦、要求特殊生本人每周做一件好事。⑧、要求特殊生本人每周写一篇周记,周记的内容可以是记身边的好人好事、记对班内某件事的认识、批评班内的不良现象、记自己做的有益于他人的事,以提高他知、情、意、行能力。通过以上活动,班主任加深了与学生的沟通,加强了对特殊生的理解,温暖了特殊生的心灵,树立了特殊生的信心,
本文标题:班主任工作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1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4516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