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第4章国际贸易理论发展
CHPR4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差别产品与国际贸易规模经济的国际贸易需求相似与国际贸易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之新新国际贸易理论发展专题:运10与2008年中国大飞机公司在上海成立?第1节、差别产品与国际贸易产业间贸易:指不同产业的产品在两国交换的状况。产业内贸易:指同一产业内差别产品在两国间互相进口和出口的状况。差别产品:指同一产业或同一商品系列中具有差别性产品。差别产品包括:同质性产品:指产品间可以完全替代,但市场区位不同和市场时间不同;异质性产品:指产品间不能完全替代,但要素投入具有相似性。产品异质性是产业内贸易的基础。两种情况都会产生国际贸易一、同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包括:1)国家大宗产品贸易;2)有关合作与技术因素的贸易,如银行、保险业;3)转口贸易;4)政府干预产生的价格扭曲使同种产品同时进出口;5)季节性商品贸易;二、异质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主要体现为产品牌号、规格、服务等特点的不同,需求不同而产生即进口又出口的现象;三、产业内贸易的数学衡量行业内贸易指数:产业内贸易占总贸易的比重(度量方法:等于1-BalasaIndex)BalasaIndex=Σ|Xi-Mi|/Σ(Xi+Mi)G-Lindex:T=1-[Σ|Xi-Mi|/Σ(Xi+Mi)]0≤T≤1评价:强调了“产品多样性”所带来的消费者福利,为衡量产业内贸易动机与所得提供了工具。第2节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在现代化大工业生产中,许多产品的生产具有规模报酬递增的特点,即扩大生产规模,每单位生产要素的投入会有更多的产出。一、规模经济的含义规模经济: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产量的增加,每单位投入的产出会增加,产品的平均成本会下降。内部规模经济:源于企业本身生产规模的扩大而形成平均成本下降。外部规模经济:源于行业内企业数量的增加所引起的产业规模的扩大导致企业平均成本下降。企业可通过规模经济降低成本从而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价格上的优势二、外部经济与国际贸易外部规模经济为什么会导致国际贸易?假设图4-1所示的是中国玩具行业的市场供求和一个典型玩具生产企业的成本收益曲线。生产玩具的每个厂商的规模都很小,生产的是同质产品,该行业是完全竞争的。图形说明:1,由于存在外部规模经济,行业的长期平均成本曲线是向下倾斜的。(左图)2,玩具生产企业在没有贸易时或行业扩大前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曲线决定产出q1和价格P1;(右图)3,假设该行业的规模扩大,有更多的企业进入这一行业生产,行业的供给曲线移到S1*,行业内每个企业的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下降,企业面临国际需求而市场扩大,需求曲线右移,价格下降P2。评价:1、贸易原因:行业规模扩大和产品平均成本的下跌,企业就有动力出口,从而产生国际贸易。2、贸易所得:企业在短期内可能由于成本下降先于价格下降而出现利润,但长期回到经济利润等于零的状况。3、某一行业的外部规模经济在一个国家确立,可能完全由偶然或历史因素决定。三、内部规模经济与国际贸易(一)垄断竞争企业:行业内虽然仍有许多企业,但企业的规模一般要大得多。每个企业生产相互之间有一定替代性的差异产品,各企业都对自己的产品有一定的垄断力量。企业面临的是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垄断竞争企业的长期竞争会造成该行业企业的平均经济利润为零。如图:(二)垄断竞争与国际贸易垄断竞争企业如何参与国际贸易,国际贸易又带来什么影响?以图4-3来说明。说明与结论:1、贸易前厂商生产与定价:P1,Q1垄断利润为0;P1=AC12、贸易发生后短期内Q2:出现垄断利润(P2-AC2)*Q23、长期影响Q1,Q3:P2=LAC3,垄断利润为0;可见:厂商追求垄断利润可以成为国际贸易的动机;并且,贸易使消费者获得剩余例如,假设某厂商目前国内销售某商品1000单位,Pd=20;国外100单位,Pf=15;如果厂商每增加1单位的销售量,国内外市场都要降价1美分,问扩大国内还是国外销售更为有利?MR=P+Q(dP/dQ)MRD=20+1000*(-0.01)=10MRF=15+100*(-0.01)=14显然,扩大出口边际收益更高;评价1、垄断竞争企业可以通过国际贸易扩大市场增加消费来扩大生产获得规模经济,降低平均成本和产品价格。2、能够较好解释发达工业国家之间的贸易和行业内贸易的原因,补充和发展了国际贸易的理论。3、认为贸易国际贸易只是厂商追求超额利润的结果过于绝对;也没有解释规模经济的真正原因。第3节、需求偏好与国际贸易瑞典经济学家林德于1961年在《论贸易和转变》一书中提出的偏好相似论,正是从需求的角度解释了要素禀赋相似条件下工业发达国家之间贸易产生的原因。一、需求偏好相似说基本观点:产品的出口结构、流向及贸易量的大小决定于本国的需求偏好,而一国的需求偏好又决定于该国的平均收入水平。一国工业生产扩大初期的生产是以满足国内需要为目的的,一旦具备了国际市场上的竞争能力,这种工业品才可能出口。两国收入越接近,两国需求偏好越相似,两国发生贸易的可能性越大。二、需求偏好相似说图解OYaYbY(收入)说明与结论(1)B国率先在Q3达到规模经济,在满足国内需求的前提下可供出口,收入相近的A国必然存在对Q3产品的需求;(2)A国在Q2达到规模经济,满足国内需求后尚可出口,B国也有对Q2产品的需求。(3)A、B两国需求在Q2-Q3区域重合,即贸易潜力区,最可能实现的贸易区为Q2-Q3。由此产生产业内贸易。结论:A、B两国贸易产品是两国需求偏好相似的档次产品,由此产生产业内贸易。第4节国家竞争优势理论20世纪90年代,波特在其竞争优势三部曲之一《国家竞争优势》中,把国内竞争优势理论运用到国际竞争领域,提出了著名的波特菱形体系理论,即国家竞争优势理论。一、国家竞争优势的内涵波特认为,在国际市场上竞争的是企业,而不是国家。在国际竞争中,企业的竞争优势来自改善、创新和升级。国家竞争优势实质上指一国产业的国际竞争优势。国家竞争优势理论要解决的的核心问题是为什么一国会出现那些拥有国际竞争优势的产业并保持住这种优势。二、国家竞争优势菱形体系波特总结出一国能在某种产业取得国家竞争优势四项关键因素,加之两项辅助要素,它们之间彼此互动形成完整的菱形体系。国家竞争优势,是菱形体系中的各个要素互相牵动,彼此长时间强化而衍生出来的。图4-8国家竞争优势“钻石”图(一)菱形体系的关键要素1.生产要素条件:它是指影响竞争力的各种资源状况,包括自然的与后天的、物质的与精神的。波特将生产要素细分为人力资源、天然资源、知识资源、资本资源和基础设施。研究生产要素在竞争优势中所占的重要性,可以两种方式对其进行分类:第一种方式是根据生产要素的等级,分为初级生产要素和高级生产要素。第二种方式是根据生产要素的专业程度,分为一般性生产要素和专业性生产要素。一个国家想要经由生产要素建立起产业强大而持久的竞争优势,则必须发展高级生产要素和专业性生产要素。2.国内需求条件内需市场借着它对规模经济的影响力而提高了效率,但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它是产业发展的动力,会刺激企业改进和创新。国家竞争优势在需求方面的条件主要包括三方面:(1)国内需求市场的性质。(2)需求规模及成长模式。(3)国内市场的国际化。3、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在很多产业中,一个企业的潜在优势是因为它的相关产业具有竞争优势,因为相关产业的表现与能力,自然会带动上、下游的创新和国际化。要想成功培养一项产业的国家竞争优势,最好能先在国内培养相关产业的竞争力。4、企业战略、结构与竞争企业在一个国家的战略及组织管理形态,以及国内市场竞争对手的表现。国家发展目标,企业目标,个人事业目标,民族荣耀与使命感对提升国家竞争优势是重要的。此外,同业竞争能促使企业彼此竞相降低成本,是提供竞争优势升级的一条新途径。(二)菱形体系的辅助要素在国家环境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上,还有机会和政府两个变数,构成国家竞争优势菱形体系中的辅助要素。1、机会条件机会是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有利状态。基础科技的发明创新;传统技术出现断层,如生物科技;生产成本突然提高,如能源危机;全球金融市场或汇率的重大变化;全球或区域市场需求激增;外国政府的重大决策;战争。这些“机会”因素可能为调整产业结构,提供一国的企业超越另一国企业的机会。2、政府角色政府与其他关键要素之间的关系及非正面,也非负面。例如,政府的补贴,教育和资金市场等政策会影响到生产要素,对国内市场的影响也很微妙。政府被定位于平衡干预与放任之间的角色。政府在有些方面(比如贸易壁垒,定价等)应该尽量不干预,而在另外一些方面(诸如确保强有力的竞争,提供高质量的教育与培训),政府则要扮演积极的角色。基本要素和辅助要素,它们之间相互依赖,形成一个动态系统。任一要素的效果都是建立在其他条件的配合之上的三、国家竞争优势动力系统菱形体系中的各关键要素交互作用,形成系统动力、自我强化的体系,进而带动国家竞争优势。这种动力系统会使竞争优势诞生、进化、升级并持续发展。例如,关键要素的影响力和强化力也会导致产业集群的出现,并带动国内各产业集群之间互动的机制。(一)菱形体系内提升动力1.生产要素的提升动力国家竞争优势须借由高级、专业型的生产要素才能达成,而创造、提升该种要素的动力来自于菱形体系中的其他关键要素对国家竞争优势的影响程度。2.国内需求条件的提升动力激烈的国内市场竞争会提升国内市场水平,产生教育客户的效果。客户因此要求更高,它们的角色也更加明显。3.相关与支持性产业的发展动力下游客户的竞争激烈,会施加压力在上游供应商身上,所以供应商必须不断创新、发展和升级,这也就带动了上游产业的竞争。4.国内同业竞争形成的动力企业卷入竞争大战之后,会自然而然被刺激去创造像挑剔型客户、精致型供应商等关键要素,也唯有如此,才可能建立竞争优势。(二)基于产业集群的国家竞争优势提升菱形体系的基本目的就是推动一国的产业竞争优势趋向集群式分布,呈现由客户到供应商的垂直关系,或由市场、技术到营销网络的水平关联。产业集群是指经营同一种产业的一群公司在地理上集中在一起。它是国际竞争优势产业的一个共同特征。国家竞争优势的关键要素会组成一个完整的系统,是形成产业集群现象的主要原因。四、国家竞争优势发展阶段每个国家可以根据产业表现,分成几个不同的竞争优势阶段,分别是要素导向、投资导向、创新导向和富裕导向阶段。前三个阶段是国家竞争优势发展的主要力量,通常会带来经济上的繁荣。第四个阶段则是经济上的拐点,有可能因此而走向衰落。(一)要素导向阶段在经济发展的最初阶段,几乎所有成功的产业都依赖基本生产要素。这个阶段的菱形体系,只有生产要素具有优势。(二)投资导向阶段投资导向阶段,国家竞争优势基于从政府到企业之间积极投资的意愿和能力。这一阶段的企业投资行动频繁,它们会大量投资兴建现代化、高效率与大量生产的机器设备厂房(三)创新导向阶段许多产业已出现完整的菱形体系,该体系内的关键要素不但发挥自己的功能,交互作用的效应也最强。各种产业和产业环节中的竞争开始深化与扩大,重要的产业集群开始出现世界级的支持性产业,具有竞争力的新产业也由相关产业中产生。(四)富裕导向阶段主导这个时期的力量是前三个阶段积累下来的财富。这一阶段国家经济目标与过去不同,重心放在社会价值上面,企业也开始丧失它们在国际间的竞争优势。经济体系创新速度减慢,产业投资利益降低。富裕导向阶段会导致经济衰退,加重社会两极分化。五、评价:1、获得竞争优势和保持竞争优势是企业发展的动力;国家竞争优势来源于各种因素的综合。2、具有国家竞争优势与产品竞争力的企业将推动国际贸易。3、竞争优势的取得需要根据经济环境和经济发展的情况循序渐进地进行。但研究方法是综述性的;第5节新新国际贸易理论发展国际贸易理论最新进展主要体现为异质企业贸易模型(trademodelswithheterogeneousfirms,简称HFFM)和企业内生边界模型(endogenousboundarymodelofthefirm)。Baldwin(2005)、LarryQiu(2006)等将关于异质企业贸易模型和企业内生边界模型的理论称为“新新贸易理论”(New-NewTradeTheory)。一、
本文标题:第4章国际贸易理论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48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