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销售管理 > 璪都镇农家乐调研报告
璪都镇农家乐调研报告“农家乐”将城市人从钢筋水泥的都市里解放出来,伴随着短假期的增多,郊区游越来越受到城市人的青睐,“农家乐”成为农业旅游和乡村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生旅游产品中的一朵奇葩。现阶段我镇“农家乐”虽处于起步阶段,许多政策设施仍不完善,存在许多不可预见的困难和问题,但市场空间和发展潜力巨大,可以说机遇与挑战并存。一、璪都镇农家乐优势分析(一)全县发展氛围浓厚。靖安县全面启动全国生态县创建,立足“白云深处,靖安人家”与“中国顶级生态县”建设,展开了大规模的生态建设,为生态旅游夯实了坚实的基础。随着南昌-靖安的轻轨、南昌-靖安-修水的城际铁路、靖安-高安高铁站的一级公路等一批交通项目的有效推进,靖安以“一产助推旅游、二产服从生态、三产激活全局”的大视角,逐步对接融入大南昌都市圈,靖安的旅游业进入了快车道,而旅游热必将带“热”农家乐。(二)度假养生优势显著。一是璪都镇内白崖山天成景观,巍峨秀丽,最高山峰海拔1520米,自然风光几近原始,四处遍布国家一级保护树楠方红豆杉,樟树以及多棵参天大树,空气中负离子含量每立方厘米达数十万个,实为养生度假、避暑休闲之理想圣地。二是璪都镇农业基础好,特色农产品多样,神仙菜、蕨菜、黄花菜、山芹菜、冬笋、香菇、茶叶等各类蔬果资源丰富,为农家乐的餐饮提供了丰富材料的同时也成为璪都的名片。现开展的农家乐所有的蔬菜大米均是自家种植,绿色环保,深受住客喜爱,他们离开时往往会购买当地的大米、笋干、土鸡等农副产品。三是气候宜人,大片原始森林调节着温湿度,使这里空气清新、天高云淡、阳光明媚、鲜花常开,夏季更是避暑胜地,且没有城市的喧闹,适合老年人修生养性。(三)区位交通方便快捷。璪都镇位于江西省靖安县西北部,距县城37公里,距省城南昌118公里。东临三爪仑国家AAAA级森林公园、水口乡,南接高湖镇,西毗罗湾乡,北与三爪仑乡和武宁县严阳乡接壤,属于连接山上片和山下片的枢纽。衔接景观点十分丰富,距离金罗湾峡谷漂流12.2公里,途经S222省道,约二十分钟车程;距离茂御泉谷国际度假山庄14.6公里,途经S222省道,约二十分钟车程;距离观音岩19.7公里,途经宝璪线,约半小时的车程。(四)卫生整洁服务周到。农家乐是一个熟人生意,从最早的朋友、亲戚的客源介绍,汇涓成流,熟人带熟人,慢慢形成稳定的客源,因而客户的体验感和满意度成为发展农家乐的关键。经调研,现璪都存有的几家农家乐,房间和院子都收拾的干净整洁,吃饭采用分餐的方法,同时备有消毒碗筷,让住户吃的放心,住的安心。同时以住户的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用真诚对待每一个消费者,关心住户的生活起居,经常组织住户爬山、去罗湾水库钓鱼、九仙泡温泉等活动,广受好评,所以分流了部分中源的客流量。二、璪都镇农家乐存在“四缺乏四不够”问题(一)缺乏政府主导,旅游开发力度不够。辖区内有景区白崖山,属于未开发的自然景观,周边配套较为缺乏,景区发展并不成熟,同时兼具季节性。如何加大投资开发力度,将四五月的“季节游”转变成常态化的“四季游”是首要解决的问题。政府在引导“农家乐”自筹、自建、自营的同时,在基础设施完善、资金引导投入等方面作用发挥的还不充分,在规范经营、市场监管上还存在着脱节现象。(二)缺乏统一规划,群众参与兴趣不够。目前我镇对“农家乐”为主的乡村旅游没有制定统一规划,存在着盲目性和无序性开发,层次低下,品位不高,现存农家乐都属于各干各的,零零散散,每个村子就三两家,完全没有形成规模,遇到客流量大时不能够有效地接待,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农家乐的进一步发展。(三)缺乏文化内涵,地方特色创新不够。由于对乡村文化传统和民风民俗资源的挖掘不够,加之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我镇“农家乐”存在功能单一,缺少特色。经营项目同质雷同,绝大多数是停留在提供餐饮和住宿的低层次上,仅限于“几间房子、几张桌子、喝喝茶、吃吃饭、打打牌”的经营模式,真正由“农家乐”提供的具有我镇浓郁民俗文化特色旅游项目和参与性强、健身绿色休闲项目极少。(四)缺乏投资建设,基础设施总量不够。目前我镇“农家乐”旅游大多是以农民投资为主体,投资能力有限,造成农家乐缺乏自身必要的配套设施,项目单一、滞后。在可进入性、村舍环境、食品卫生、安全用电等方面都没有进行统一管理,一些“农家乐”外部交通较差;一些农村电线电路得不到改造和检修,消防设施缺少,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三、方向和对策根据靖安生态立县的总方向,立足我镇实际情况,针对“农家乐”旅游建设我们要着重打好“三张牌”:(一)提高认识,打好“规划牌”。借助全县旅游发展的东风,依托我镇现有资源,大力开发白崖山景区,同时把“农家乐”发展作为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城乡统筹和建设新农村的一条有效途径,纳入到旅游发展和农村经济整体布局之中,积极向上争取规划、扶贫、环保、基建等专项支持政策。根据土地利用规划、村镇建设规划,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协调发展”的原则,编制“农家乐”规划,发展一批“一村一品”、“一户一物”的“农家乐”特色村(点),形成区域特色明显、功能布局合理、内涵丰富的发展格局。(二)加强基础,打好“创新牌”。一是加强以改路、改水、改电、改厕、垃圾排放等基础设施建设。把“农家乐”开发项目和各种支农资金挂钩,争取小额贷款用于农民旅游经营户。二是做好农家民居建设。要按照突出创新特色的要求,因地制宜地对各地“农家乐”进行策划、设计,使其建筑的外观、色彩、装饰等与周边环境相协调。三是吸引多元投资。鼓励集体、企业、社会资本、农户、个人一起上,逐步形成村办旅游公司型、“公司+农户”型、“公司+旅行社+农户”型等多种发展模式,建立“农家乐”服务中心,不断提高“农家乐”经营户的组织化和市场化程度,集群发展,错位经营,多模式、多层次发展“农家乐”旅游,适应不同的消费需要。四是着力挖掘、整理当地的人文、生态、民俗资源,把民间文化活动和农事活动、健身活动、民间文艺等有机结合到“农家乐”进行开发。通过推出旅游上山下乡、市民小菜(果)园、假日做农夫、做农家饭、教你编织和使用农具等专题旅游活动,让游客亲自参与,亲身体验,增强互动性和趣味性,丰富“农家乐”的内涵。(三)规范管理,打好“质量牌”。制订出台我镇“农家乐”质量标准和管理办法,加强卫生防疫、消防安全、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管理,努力构建完善的服务质量保证体系。广泛开展“农家乐”相关知识培、服务规范培训、职业道德培训,提高农民烹饪农家菜的技艺,教育从业人员掌握规范的服务技能,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牢固的安全观念,诚实守信,讲求信誉,以优质服务和独具风格的农家特色来吸引广大游客。适时成立“农家乐”旅游协会,对内加强统一服务和行业自律,对外树立品牌形象,统一参与市场竞争。
本文标题:璪都镇农家乐调研报告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6002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