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项目/工程管理 > 第5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1第五章生态系统及其稳定性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知识点一能量流动的概念和过程活动一:读教材(P93-P94)活动二:思考讨论下列问题(结合教材P54页图5-6)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辐射到该地区太阳能的总能量吗?2.初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是其同化量的一部分吗?为什么?3.初级消费者摄入的量是其同化量吗?它们之间存在什么关系4.整个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会因散失而减少,它主要是指哪个生理过程?以什么形式散失?知识点二能量流动的特点活动三:读教材(P95-P96)1.能量流动的特点:(1)单向流动:沿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不可,也不能。(2)逐级递减:①能量传递效率:相邻两个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②营养级数量: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所经过的营养级一般不超过个。2.能量金字塔:(据教材图5-9回答:)①由A至D,营养级次逐渐。②由A至D,能量逐渐。活动四: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设食物链为ABCD(1)若D增重n,则至少需要A多少?至多需要A多少?(2)若A提供重量m,则至少可以使D增重多少?至多可以使D增重多少?2.下面是某一食物网的示意图:(1)如果A增重100千克,①C最多增重千克。②C最少增重千克。(2)如果C增重1千克,①至少需消耗A千克。②最多需消耗A千克。(3)如果C从B、F中获得的能量比为3∶1,C增重1千克,则最少需要消耗A千克。23.如图是处于平衡状态的简单淡水生态系统,请回答:(1)含能量最多的生物类群是____________,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若所有海鸟迁徙到别处,则大鱼的数目________,水藻的数目________,淡水虾数目________。(3)海鸟获得能量最多的食物链是_________________。海鸟每增加1千克,需消耗生产者生产的有机物至少______千克。(4)若a表示海鸟食物中甲壳类食物所占的比例,若要使海鸟的体重增加x,至少需要生产者的量为y,那么x与y的关系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5)若此生态系统中水绵大量减少,则下列哪一项会随着发生()A.水藻大量增加B.小鱼的数目增多C.海鸟的数目增多D.甲壳类的数目增多知识点三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活动五:思考讨论下列问题(结合教材P96)1.某市在落实“禁烧秸秆”工作的过程中,化“堵”为“疏”,引导农民设计建立了如下生态系统模式图,阅读教材思考如下问题:(1)相比农作物秸秆直接燃烧,上述生态系统实现了农作物中能量的,提高了。这说明:研究能量流动可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的利用。(2)有人说:“由于上述生态系统是人工设计,所以其中营养级之间能量的传递效率可由人类任意控制。”你认为对吗?。(3)在上述生态系统中,人们为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要经常到田间除草、灭虫、灭鼠。这样做的目的是合理调整生态系统中的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2.据上一题的图判断:(1)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以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率()(2)该生态系统的建立,提高了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3)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肥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4)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习题部分【基础过关】知识点一能量流动的过程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指()①能量输入②能量传递③能量储存④能量转化⑤能量散失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④⑤D.①②③⑤2.在一个草原生态系统中,如果要研究被第二营养级羊同化的能量去向,不应包括下列选项中的()A.羊的呼吸消耗量B.羊的粪便量C.羊的生长量D.部分死亡羊的重量3.如图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叙述不正确()A.生物之间捕食与被捕食的关系不能逆转,所以能量流动具有单向性B.①表示流经生态系统内部的总能量C.一般情况下,②为①的10%~20%D.从能量关系看:①②+③知识点二能量流动的特点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已知初级消费者与次级消费者的个体数分别为N1、N2,个体平均重量分别为M1、M2,则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A.N1·M1>N2·M2B.N1·M1<N2·M2C.N1·M1=N2·M2D.N1·M1≥N2·M25.下图表示某生态系统中,四种生物所同化的有机物的量占该生态系统有机物总量的比例,则这四种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最可能的是()36.以下关于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的叙述中,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能量流动是单向的、不循环的B.食物链越短,可供最高营养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多C.初级消费者越多,次级消费者获得的能量越少D.营养级越多,散失的能量越多知识点三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7.2009年我国各地粮食蔬菜价格不断攀升,导致肉、蛋类食物价格不断上涨,并且后者价格一直远高于前者价格。从生态学观点来看,这主要是因为()A.动物饲养麻烦、投资大B.动物性食品营养价值高C.食物链延长,能量流失多,成本高D.植物栽培比较容易8.运用生态系统能量流动规律分析下列四项中,能量不利于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的是()A.在森林中,使能量多储存在木材里B.在草原牧场,使能量多流向牛和羊C.能量流经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人的食物)D.在养鱼池,让有机肥料以腐屑形式被鱼类或饵料动物直接摄食【能力提升】9.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食用菌也利用了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每一级生产环节都获得产品,提高了生态经济效益C.由于食物链延长,能量逐级损耗,系统总能量利用效率降低D.由于各级产物都可以利用,减少了废物和污染10.如图表示一般生态系统的结构模式图,在不考虑物质的输入和输出情况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量主要是以太阳能的形式输入生态系统B.组分1、2、3分别代表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C.在一个幼苗茁壮成长的农田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出量和输入量相等D.如果组分1是生产者,那么组分1代表的是绿色植物1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示意图[单位:J/(cm2·a)],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A.甲的数值是1250J/(cm2·a)B.乙到丙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C.每一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用于呼吸作用和被丁利用D.乙的个体数目一定比甲少12.下表是对某水生生态系统营养级和能量流动情况的调查结果。表中的A、B、C、D分别表示不同的营养级,E为分解者;Pg表示生物同化作用固定的能量;Pn表示生物贮存的能量,R表示生物呼吸消耗的能量;能量单位为102kJ/(m2·a)。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BCDEPg15.9870.70.9141.0211.5Pn2.8369.40.361.920.1R13.1501.30.679.1191.4A.流经该系统的总能量是植物所固定的太阳能,即五个Pg之和B.该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可表示为B→D→A→CC.第三营养级到第四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约为5.7%D.流入各营养级的能量大部分被生物的呼吸作用所消耗13.下图表示在生态系统中,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1)图中A表示____________;B表_____________。除4了图中所示,第二营养级同化的能量还有一部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从图中可以总结出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人类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进行调查研究,其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如图为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图解,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箭头________是不应存在的(填序号)。(2)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__________,初级消费者自身生命活动所消耗的能量是________(填序号)。(3)食草动物排出的粪便中仍含有部分能量,这部分能量被分解者所利用的过程应属于箭头________。(4)图中生物构成的食物链有________个营养级。属于第三营养级的是________。(5)图中⑬所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E代表的成分是________。(6)④中的能量大约只有③中能量的________。(7)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个性拓展】15.非洲某草原生态系统有如下食物网:(1)当这个草原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时,输入系统的能量______________输出系统的能量;生态系统输出的能量形式是____________。(2)已知在人类干预作用前,这个草原生态系统处于平衡状态,此时这块草原的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为300万千焦。按10%的传递效率进行能量流动,设一种生物被下一个营养级各种生物平均摄食,此时狮群获得的能量正好维持一个种群的生存。这时狮群获得的能量是________万千焦。(3)后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鼠类大量繁殖,种群密度大增。此时鼠类摄取的能量占本营养级的2/3。其仍按10%能量流动,其他生物量被下一个营养级各种生物平均摄食,计算人类干预后,狮群能够获得的能量为__________万千焦。如果狮群维持原有的种群数量继续生存,狮子的捕食区域的面积应是原来的______倍。如果草原的面积有限,则预测狮子种群的密度将会____________。第5章第1节生态系统的结构课后练习答案1—5BACDD6—9BDDB10.(1)生态系统(2)1(3)分解者将动植物遗体及排遗物中的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4)5(5)螳螂11.(1)捕食和竞争寄生(2)略(3)增加(4)减弱12.(1)1号2号瓶中金鱼藻因缺乏光照,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O2(2)不能,4号瓶应加入灭菌的河泥(3)1号1号瓶中生态系统成分齐全,能维持较长时间(4)在一个生态系统中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生产者、分解者缺一不可。
本文标题:第5章第2节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65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