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的思想的起源
1班级姓名层次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的思想的起源编写:胡开宏审核:高二历史组时间:2012.08.17寄语:背靠大树的人,被以为你就是大树了;做真实进步的你自己!一、学习目标:掌握智者学派兴起的背景,探讨智者学派的思想主张和意义;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历史发展轨迹,理解西方人文精神的内涵;二、重难点【学习重点】智者学派、苏格拉底思想主张,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学习难点】分析智者学派的观点及其作用三、知识链接人文精神1、含义:西方人文精神与人文主义有一定的联系,它和人文主义一样是发源于古希腊哲学,发展于文艺复兴,但是人文精神最后还经过了启蒙运动理性精神的滋养,对人和人性有着比人文主义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一、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二、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三、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反对神学的灵肉对立、用天国生活否定尘世生活。广义则指欧洲始于古希腊的一种文化传统。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2、人文精神的产生、复兴和发展成熟的过程西方奴隶制时代(公元前5世纪中叶以后)人文精神的萌芽——古希腊思想家们(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的思想。14---17世纪人文主义的兴起与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所体现的思想17---18世纪人文主义思想的进一步弘扬——启蒙运动。苏格拉底,前469年—前399年,古希腊著名哲学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他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2出身于雅典城不远的一个石匠兼雕刻匠家庭,曾经自幼随父学艺,后来,当过兵,曾经三次参战。大约在40岁左右苏格拉底出了名,并进人五百人会议。大约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不敬国家所奉的神,并且宣传其他的新神,败坏青年”的罪名被判有死罪。在收监期间,他的朋友买通了狱卒,劝他逃走,但他拒绝了,他认为自己必须遵守雅典的法律,因为他和国家之间有神圣的契约,他不能违背。这体现了捍卫人的理性尊严和思想自由的原则。后来在狱中服毒受死,终年7O岁。四、问题导学一、“人是万物的尺度”——人文主义的最初体现1、智者学派的出现(背景)是什么?2、什么叫智者学派?智者学派研究的主题?研究的范围?3、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的思想主张?①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价值;【学思之窗】这句话在当时有什么积极意义?它的局限性是什么?积极意义是肯定人的价值,树立人的权威,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本质。局限性是过于强调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们认识的共性,容易导致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否定了制度、法律和道德对人行为的约束力,不利于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和社会公德。②③二、“美德即知识”——人文主义的升华4、苏格拉底的思想主张及其意义?思想主张:3(1)(2)(3)意义:①②崇尚真、善、美。鼓舞人们追求真理和知识。对西方哲学和科学教育起了重要的启蒙作用。【合作探究】3:本课测评: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以人为研究对象,肯定人的价值。不同点:智者学派否定一切对人的约束,认为人个人所有的需要都是正确的;强调个人自由,忽视社会道德。苏格拉底强调个人的要求必须满足一定的道德规范,也就是“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美德对人的重要性。三、人文主义的进一步发展1、柏拉图:(1)代表作:(2)思想主张:2、亚里士多德:思想主张:①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②真理高于一切。“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③强调理性,但也承认感觉是认识的起源,认为如果没有感觉,人们就不能理解任何东西。④关注自然界和人类生活:他以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系统,充分体现了人类不断追求真理、了解未知的人文精神。【本课小结】一、智者学派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充分肯定了人的尊严和权威;苏格拉底关注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二、柏拉图、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依据课文,归纳概括古希腊人文主义者的主张4重要主张普罗泰格拉强调人的价值,肯定人的感觉,否定神的意志,树立人的尊严。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反对迷信,强调自由,不强求道德一律。苏格拉底“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柏拉图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理想国”学说)亚里士多德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苏格拉底与孔子的比较有人说,苏格拉底和我国的孔子有若干相似的地方,甚至有人将他比作希腊的孔子,将他的学生柏拉图比作希腊的孟子。因为从若干的事实对照起来看,苏氏和孔子确有多少类似之处。第一,他们俩出生的时代很接近。苏格拉底生于公元前469年(我国周元王七年),正是中国孔子死后十年的光景,两人活的岁数几乎相同,孔子享年七十三岁,死于周敬王四十一年(公元前479年);苏格拉底于公元前399年(周安王三年),七十岁的时候被迫服毒而死。第二,他们的容貌都谈不上好看。据说孔子名丘,因为他生来就有一个高耸突出的前额而得名,这一个不大相称的面庞,谈不上英俊和潇洒;至于苏格拉底的相貌,据威尔杜兰在其所著《西洋哲学史话》里的记载,说他有光秃秃的头,大大的圆脸,深陷的眼眶,宽阔而朝天的鼻子,活像一个挑夫。有的书上更说他有一个便便的大腹,如此这般的一幅古怪相,再配上蹒跚的脚步,自然是够难看的了。第三,他们生的时代也很相似。孔子适在周室衰微的春秋时代,五霸跋扈,诸侯兼并,动乱频仍,民不聊生,他寝不安席,栖栖遑遑,周游列国,思索以行其道。苏格拉底出生在雅典,当时的希腊半岛,也是城邦纷立的时代,较强的是雅典和斯巴达,如果没有外侮的入侵,各城邦间的纷争总是接连不断。第四,他们都是伟大教师的典型。孔子那种忧道不忧贫的精神,和正人心辟邪说的毅力,深印在每个中国人的心中。苏格拉底在世时,经常批评政治,攻击诡辩学派,那种至死不屈的精神,同样深为世人所景仰。孔子的“学不厌,教不倦”的精神,苏格拉底终日苦口婆心教导雅典青年的热忱,都不愧是古今教师的楷模!第五,他们本身都未曾留下著作,其理论皆散见于学生的著作中。不同之处都关注人,人与社会,因此都具有早期人文主义色彩。但是,目标上,孔子从君主统治出发,根本上是压制了人的个性发展。而苏格拉底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权利责任,有利于个性发展。【自我反思】5第二单元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的思想的起源检测卡【当堂检测】一、基础知识(A级)1.中国古代类似于苏格拉底的思想家有谁?①孔子②孟子③老子④庄子]A.①③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2.西方的人文精神萌芽于A.古希腊文明B.古罗马文明C.秦汉文明D.古印度文明3.“以人的需求作为衡量一切的标准,所有的人都是平等的,在一种共同的习俗和法律下,实现人的价值与尊严,大家公平自由地生活。”主张这一观点的有:①普罗泰戈拉②苏格拉底③柏拉图④安提丰A.①②B.②③C.①④D.②④4.下列属于智者学派的是A.普罗泰戈拉B.苏格拉底C.柏拉图D.亚里士多德5.智者运动兴起的基本条件是A.古代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B.资本主义的萌芽C.工业革命的开始D.反封建运动的广泛开展6.智者学派研究的主题是A.自然界的各种现象B.研究事物客观的本质C.研究“神”的本质D.研究人类社会7、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判处死刑。学生为拯救他,买通狱卒,他却婉言谢绝,以“公民应服从法律”为由,从容赴死。他把装有毒酒的杯子举到胸口,平静地说:“分手的时候到了,我将死,你们活下来,是谁的选择好,只有天知道。”他的最后遗言是:克力同,我欠了阿斯克勒庇俄斯一只鸡,记得替我还上这笔债。”下列内容不属于苏格拉底关于道德方面的主张是A.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B.道德就是知识C.知识就是道德D.知德合一8.下列关于智者学派兴起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突出是其原因之一B.研究重点是“人”本身C.智者学派并非统一的流派D.他们在人与法律关系上是一致的。9.“人是万物的尺度”是谁的名言A.普罗泰戈拉B.苏格拉底C.柏拉图D.安提丰10.下列关于智者学派的影响,不正确的是:A.是希腊社会发展,是民主政治发展的产物B.开始了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的有益尝试C.启蒙作用在于对自然.社会.道德等以及人的地位的认识明显合理化了D.同奴隶主民主派有联系,有退步的倾向[11.在西文中,“人文精神”一词应该是humanism,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狭义是指文艺复兴时期的一种思潮,其核心思想为:6①关心人,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价值,反对神学对人性的压抑②张扬人的理性,反对神学对理性的贬低③主张灵肉和谐.立足于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精神追求④认为人生来就是自由的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2.“我不想变成上帝,或居住在永恒中,或者把天地抱在怀里,属于人的那种光荣就够了。我自己是凡人,我只要求凡人的幸福”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A.禁欲主义B.蒙昧主义C.人文主义D.理性主义13.中世纪,西欧知识界强调:“人具有高贵的理性,人具有伟大的力量……”。它体现了A.希腊罗马古典文化的传统B.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C.成熟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D.“主权在民”的原则14.对人文主义精神的表述,最准确的一项是A.强调人性至上,反对宗教信仰B.肯定人的价值,强调发展个性[C.提倡个人奋斗,鼓励发展私有D.要求自由平等,反对神学世界观二、非选择题(B级)15.智者学派的代表人物普罗泰戈拉指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这一主张的核心内容是什么?分析其积极意义和消极影响。16.拓展延伸语言文学家克雷洛夫的寓言故事《熊和隐士》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栖息于山林的隐士同一头熊成为极要好的朋友。有一天,隐士在林间睡着了,他的熊朋友坐在一旁守护着他,挥舞着巨大的熊掌为他驱赶着蚊蝇。这时有一只苍蝇不停地在隐士的头上叮落,任凭熊怎样驱赶也不肯离去,熊被激怒了,它拿起一块大石头想狠狠惩罚这只苍蝇。当这只苍蝇再一次落在隐士的头上时,熊高高举起了石头,狠狠地向这只苍蝇砸下去……。”这则寓言充分说明了知识与美德的关系。结合所学,谈谈你的认识。7答案15.心内容:智者学派认为世间没有客观的评判标准和永恒的真理,开始主张用人的眼光去观察世界,用人的主观感觉作为评判世间万物的客观标准。积极意义:强调了人作为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的意义,否定了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具有高度的自信;提倡怀疑精神,反对迷神,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决定作用;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为人文主义的产生打下了思想基础。消极影响:过分强调个人的主观的感受,忽视了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认为没有是非之别,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16.这则寓言说明了“知识即美德”、“邪恶即无知”的含义。熊本来是出于好意,帮助朋友但由于无知,却酿成了恶果。这件事说明了知识的重要性。
本文标题:第5课西方人文主义的思想的起源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701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