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6章全面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1第六章全面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第一节一场关于党的理论基础的大论战一、关于党的理论基础的大论战的历史背景《反杜林论》是恩格斯于1876年5月底至1878年7月初为批判杜林而写的著作。杜林(1833~1912)出生于德国一个大官僚家庭。他是柏林大学讲师,小资产阶级思想家。早在1867年,马克思的《资本论》第一卷出版后,他就写文章“批判”《资本论》。可是,在1875年前后,他却摇身一变,宣布他改信社会主义,并以社会主义“改革家”自居,扬言要在科学中实行一次全面的“改革”。他著书立说,发表了一系列著作,以假乱真,毒害群众,疯狂地反对马克思主义。由于杜林的错误理论是打着“社会主义”这块金字招牌,并以“科学”的伪装出现,因此在德国党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在德国党面前,提出一个十分严肃的问题:是以杜林主义作为党的理论基础,还是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党的指导思想?这不仅是关系德国党能否作为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而存在的根本问题,也是关系到整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沿着什么方向前进的根本问题。为了捍卫科学社会主义的学说,使刚刚统一起来的德国党沿着正确道路前进,必须批驳杜林主义。为此,在马克思的大力支持下,恩格斯花了两年多的时间,写下了一系列批判杜林的文章,在德国党的机关报——《前进报》上陆续发表。1878年7月印成单行本,这就是著名的理论巨著——《反杜林论》。这部著作的问世,对于保卫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维护科学社会主义纲领,推动德国工人运动和整个共产主义运动的发展,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二、妄图以杜林主义取代马克思主义德国在1871年实现统一后,资本主义有了迅速的发展。特别是由于欧洲工人运动的中心从法国转移到德国,阶级斗争日益尖锐。资产阶级加紧了向工人阶级的进攻,不仅在经济上进行残酷剥削,在政治上实行暴力镇压,而且在思想上妄图把工人运动引入歧途。面对这一严酷的阶级斗争,在一些知识分子中,流行着一种腐败的风气,动辄“就要创造一个完整的体系”。一时间,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反马克思主义思潮泛滥起来,杜林主义就是这股反动思潮的典型。早在六十年代马克思的《资本论》问世时,杜林就在德国报刊上发表对《资本论》的污蔑性和攻击性的评论。恩格斯当即写信给马克思,指出杜林的“整篇文章显得狼狈不堪,惶恐不安”,这是因为马克思的巨著刺痛了杜林这个“庸俗经济学家”。马克思第二天就回信给恩格斯,指出杜林是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凯里的门徒。马克思还写信给库格曼,愤怒的斥责,杜林并指出杜林是“在进行欺骗”。杜林恶意地把李嘉图的局限性强加到马克思身上,而且把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和黑格尔的辩证法混同起来。到了七十年代,杜林更加猖狂,以“社会主义的行家”兼“社会主义的改革家”自居,他先后抛出了《国民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批判史》(1871年)、《国民经济学和社会经济学教程,兼论财政政策的基本问题》(1873年),以及《哲学教程——严格科学的世界观和人生观》(1875年)等著作。杜林通过这些著作,在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方面建立一个庞杂的体系,而且自吹为“最后的、终极的真理”,妄图取代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的指导地位,破坏马克思和恩格斯花了三十年时间的努力,才在德国党内树立起来的科学社会主义思想。在这种情况下,1874年6一7月间马克思、恩格斯写信给威·李卜克内西和布洛斯、赫普纳等人,警告他们要提防杜林对德国社会民主党的危险性。在马克思、恩格斯一再催促下,威·李卜克内西逐渐觉悟到批判杜林主义的必要,写信给恩格斯,请求恩格斯严厉地清算杜林,必须下决心收拾杜林。2三、恩格斯撰文揭露杜林分子破坏德国社会民主党团结的阴谋恩格斯批判杜林的文章,刚刚在《前进报》上发表了几篇,就在党内外读者中发生了强烈的影响。李卜克内西写信对马克思说,恩格斯反对杜林的文章真出色。列斯纳写信给恩格斯说,你最近这一著作是你所有的著作中最必要的,应当把它译成法文和英文。杜林分子恩斯写文章恶毒攻击恩格斯,他的文章由于没有报纸刊登,就印成小册子。他们指责恩格斯批判杜林的文章言词形式激烈,强烈抗议《前进报》发表恩格斯的文章,甚至要求《前进报》不再刊登批判杜林的文章。杜林却为恩斯的这些活动叫好,称赞恩斯的文章是出色的意见书;而另一个社林分子莫斯特及其同伙对《前进报》施加压力,使它拖延发表恩格斯的文章,迫使《前进报》同杜林分子妥协。1877年5月27日一28日在哥达召开的德国社会民主党第三次代表大会上,杜林分子向党挑战,公然提出不要在党报上发表恩格斯的文章。杜林的信徒们企图利用这次代表大会,强行通过莫斯特的提案,迫使党阻止恩格斯文章的发表。这种罪恶行径,理所当然的受到党的左派领导人威·李卜克内西的坚决回击。他指出,在党报上发表恩格斯的批判杜林的著作,是党的决定,而且是在1876年哥达代表大会上通过的,并指出恩格斯反对杜林的文章,是继马克思的《资本论》问世之后,党内涌现出来的最主要的科学著作。从党的利益来看,这一著作是必需的。事情关系到保卫我党的科学原理,因为杜林攻击了党本身最核心的部分,因此应该保卫党所赖以立足的基地。由于李卜克内西等人的斗争,杜林分子在代表大会上遭到了失败,大会决定恩格斯反对杜林的文章继续在党报《前进报》的附刊上发表。第二节批判杜林唯心主义,系统论证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批判杜林唯心主义,论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1、批判杜林“原则在先”和“世界统一于存在”的观点,论述了世界统一于物质原理按照杜林的说法,人类认识的出发点,不是客观物质世界(自然界和人类社会),而是某些“原则”。而且原则在前,无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都要适应“原则”。恩格斯批判了杜林“原则在先”的观点,指出研究的出发点不是原则,而应当是客观世界。原则只是研究的最终结论,它不存在于自然界和人类历史之外,而是从它们之中抽象出来的。“不是自然界和人类去适应原则,而是原则只有在适合于自然界和历史的情况下才是正确的”。接着,恩格斯论述了意识和自然、思维和存在、思维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同一性、一致性,阐明了意识、思维产生的物质根源。思维和意识“它们都是人脑的产物,而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他们的环境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环言而喻,人脑的产物,归根到底亦即自然界的产物,并不同自然界的其他联系相矛盾,而是相适应的”。恩格斯在这里简明地论述了意识的起源和本质,为坚持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这一唯物主义路线做了科学的论证。杜林认为一切思维的本质都在于把事物综合为一个统一体。既然存在被思考,它就在人的思维中成为统一体。而又因为关于存在的思维,世界概念是统一的,所以现实的世界,现实的存在也就成了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恩格斯指出,世界的统一性,在人们对它思维之前,早已存在了。而且杜林的“世界统一于存在”的命题是一句空话。因为无论物质的或精神的对象都是“存在”着,这是共性,不能说明任何实质性的问题。唯心主义也可以接受这一命题,因为“精神”、“上帝”都可以说成是“存在”的。所以恩格斯强调指出:“世界的存在是它的统一性的前提,因为世界必须先存在,然后才能够是统一的,但是,世界的统一性并不在于它的存在。……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是在于它的物质性”。恩格斯这一光辉命题,深刻地说明了世界上千差万别的事物和现象,都是物质的表现形态,它们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而思维、意识则是高度发展起来的物质——即人脑这种特殊物质的产物。因此,世界上的现象无论怎样千姿百态,都是根源于物质的统一性。32、批判杜林的物质运动时空观,论述了物质运动与时空不可分割的原理杜林提出,世界最初是处在“宇宙介质的状态”,或称谓物质和机械力统一的状态。这种状态是不动的,只有当这种物质和机械力的统—一旦停止,运动才开始,世界进入了可以计数的发展阶段,如此等等。恩格斯说杜林找不到从静止到运动的桥梁,只有依靠上帝的帮忙才使机械力从绝对的不动转到运动。恩格斯在批判杜林这个观点时,进一步论证了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他提出了一个著名论断:“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无论何时何地,都没有也不可能有没有运动的物质”。宇宙空间的物质运动,从各个天体上物体的机械运动到分子的振动,从化学的分解和化合到生命的形成,每一瞬间,宇宙总是处在某一种运动形式,或者同时处在几种运动形式之中。运动是客观存在的,和物质不可分的。恩格斯说:“没有运动的物质和没有物质的运动是同样不可想象的。因此,运动和物质本身一样,是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运动不能创造,只能转移”。恩格斯还批判了杜林割裂运动与静止辩证关系的形而上学观点。对辩证法来说;“绝对的静止、无条件的平衡是不存在的。个别的运动趋向于平衡,总的运动又破坏平衡。因此,出现静止和平衡,这是有限制的运动结果,不言而喻,这种运动可以用自己的结果来计量,在自己的结果中表现出来,并且通过某种形式从自己的结果中重新得出来”。恩格斯这些著名的论述,揭露了世界上一切物体,无论何时何地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静止、平衡是相对的;运动、变化是绝对的。相对的静止和显著的变化是宇宙间一切事物运动、发展、变化的两种状态。二者是对立的统一,是辩证的关系。杜林的绝对静止的观点是彻头彻尾的形而上学。杜林认为时间是有开端的,只是它往后的发展是无限的,空间是有限的,充实在空间之内的具体物体是可以确切计算的。如果认为,无限性没有开端,就会出现计算完无限数列这种不能允许的矛盾。恩格斯揭露出杜林的这种谬论,指出现实的时间、空间的无限性和数的无限序列是根本不同的两回事。恩格斯依据辩证法观点,论述了终点和开端都是相对的,因为前一过程的终点正是后一过程的开端。指出,“正因为无限性是矛盾,所以它是无限的、在时间上和空间上无止境地展开的过程。如果矛盾消灭了,那就是无限性的终结。”科学已经表明:整个客观物质世界,它在时间上和空间上都是无限的。但客观物质世界中的每个具体的个别事物,在时间上和空间上当然是有限的。无限的世界,由有限的事物和现象的总和所组成,无限寓于有限之中。二、驳斥杜林对辩证法的攻击,论述了辩证法的理论及其基本规律恩格斯对人类的认识史进行了总结,指出在人类发展史上从来就有两种对立的思维方法。辩证法是在同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的斗争中发展起来的,它在历史上经历了三种历史形态。整个科学和实践的历史证明,唯物辩证法的产生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性,而杜林则对唯物辩证法极端仇视。恩格斯指出,杜林否定了本来意义的辩证法,攻击它的矛盾规律,恩格斯驳斥了杜林的谬论,捍卫和阐述了辩证法的基本规律。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正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包括同时期的《自然辩证法》)中,第一次把唯物辩证法及其规律作为自然界、人类社会和思维领域的普遍规律加以论证。1、揭露杜林否认矛盾的谬论,论证了辩证法矛盾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杜林在他的《哲学教程》中提出了一个命题:“关于存在的基本逻辑特性的第一个命题,而且是最重要的命题就是矛盾的排除。”他还认为“在事物中没有任何矛盾”。他攻击辩证法的矛盾观点是荒谬的思想,是“背理的顶点”。恩格斯指出,杜林否认矛盾规律的客观性,是有其世界观的根源的,因为他是一个形而上学者。他孤立地、静止地、片面地看待事物,而不是从联系和发展中看问题,因此,只看到事物的表面现象,看不到任何矛盾。同杜林的“矛盾的排除”相反,恩格斯针锋相对地提出了一重要命题:“运动本身就是矛盾”。恩格斯这一著名原理,揭示了矛盾客观存在于一4切运动的过程中,是一切运动、变化、发展的源泉。恩格斯进一步指出,既然简单的机械运动都包含着矛盾,那么在物质运动的其他形态,如物理、化学、生物以及更高级的形态,特别是有机生命及其发展,就更加包含着矛盾。恩格斯以大量科学实例,论证了辩证法矛盾规律的客观性、普遍性。恩格斯还论述了在思维领域也充满着矛盾,它表现在人的认识能力是无限的,但个别人的具体认识又是有限的。总之,世界充满着矛盾,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2、驳斥了杜林对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运用辩证方法的攻击和污蔑,阐述了质量互变规律。恩格斯指出,杜林歪曲了《资本论》的原意。杜林的所谓货币单纯由于量的增加而成为资本的谬论,根本不是马克思的思想,是经杜林“清洗过的”。在《资本论》中,马克思说明了资本并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由货币转
本文标题:第6章全面系统地阐述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725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