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市场营销 > 第6章溶解现象(手写)
第六章溶解现象教学目标:1、了解溶液在自然界、工农业生产、科研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意义;2、了解溶液、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基本概念和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3、掌握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的组成,初步学会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4、学会过滤、结晶等混合物分离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5、掌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技能。教学重点:1、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饱和溶液等概念;2、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课时安排:§6.1物质的溶解2§4.2溶液组成的表示2§6.3物质的溶解性4实验五: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1粗盐的提纯1本章复习与练习2第1课时教学内容:§6.1物质的溶解(一)1、了解溶液的概念,了解溶质、溶剂的概念及其辩证关系;2、能根据溶液的基本特点(均一性、稳定性、混合物)初步认识溶液;3、常识性介绍溶液在工农业、实验、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体验学以致用是学习的目的之一。教学重点:溶液的概念及其组成。教学难点:1、从微观上认识溶液;2、溶质和溶剂的辩证关系。教具准备:仪器:试管、滴管、药品:植物油、蔗糖、高锰酸钾、酒精、汽油、硫酸铜溶液、氯化铁溶液、碘酒等教学过程:提问: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接触过的溶液有哪些?新授课一、溶液(讲解)1、概念: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2、特点:“均一”、“稳定”、“混合物”(分析)“均一”指微观上溶质和溶剂分散得很均匀,处处都一样。“稳定”:只要条件不变,溶质和溶剂就长期不会分离;注意:这里指溶液形成以后而不是指形成过程中。“混合物”(讲解)从微观的角度想象:当溶液达到均一、稳定的状态后,其中的溶质、溶剂的微粒及在作不停的无规则运动。(讨论)溶液中各部分的性质都是一样的。()任何无色透明的液体都是溶液。()3、溶液的应用⑴演示:硝酸汞与碘化钾反应的比较。结论:在溶液中反应最快,解释为什么?⑵溶液的用途:略(学生看书)。4、乳化:不溶的液体物质在其他物质的作用下,以小液滴的形式均匀悬浮在水中形成的乳浊液。二、物质的溶解1、定义:物质以分子或离子的形式均匀地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的过程。2、物质溶解时伴随有热量的变化⑴有些物质溶于水后温度明显升高如氢氧化钠⑵有些物质溶于水后温度明显降低,如硝酸铵⑶有些物质溶于水后温度变化不明显,如氯化钠3、加速物质溶解的措施有⑴溶解时不断搅拌;⑵适当的加热;⑶溶解前将固体物质粉碎。本节小结:1、溶液的概念、2、形成溶液后温度的变化3、加速溶解的措施。布置作业:P91、2、3第2课时教学内容:§6.1物质的溶解(二)教学目标:1、了解一些化合物的水溶液的导电性,通过分析溶液导电的内因和外因,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2、理解化合物的水溶液显电中性的原因;3、形成水溶液后,凝固点、沸点的变化;4、简单介绍酸、碱、盐的概念。教学重点:1、形成水溶液后,凝固点、沸点的变化2、化合物的水溶液显电中性教学难点:溶液导电的内因和外因的分析教学过程:三、水溶液的某些性质(一)凝固点、沸点的变化P6活动与探究结论:少量固体物质溶于水后,使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二)水溶液的导电性(演示)1、几组化合物导电性的测定实验现象:干燥的氯化钠晶体、硝酸钾晶体、氢氧化钠晶体、蔗糖晶体、酒精、蒸馏水都不导电,可以氯化钠溶液、硝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磷酸溶液却能够导电,蔗糖溶液和酒精溶液都不导电。(分析)两种类型化合物水溶液导电的原因。氯化钠晶体氯化钠溶液Na+、Cl-Na+、Cl-水Na+、Cl-通电定向移动形成电流不能自由移动能自由移动不导电导电H3PO4H3PO4溶液H+、PO43-(分子)水H+、PO43-通电定向移动不导电导电(板书)某些化合物的水溶液导电的原因:溶液里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提问)金属导线导电的原因是什么?存在自由移动的电子。2、化合物的水溶液显电中性的原因:(电荷守恒原理)在化合物里,阳离子所带的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的负电荷总数。(强调)“总数”(小结)1、不是所有的化合物溶于水后都能导电如:蔗糖、酒精。2、化合物离解后生成的阳离子个数不一定等于阴离子的个数。(问题讨论)为什么用湿手接触电器设备更容易发生触电事故?注意:引导是否由于水具有导电性。(讲解)水不能导电,但它能让一些不导电的物质发生离解生成自由移动的离子,从而具有导电性。3、思考:⑴为什么氯化钠晶体不导电而它的水溶液导电?⑵为什么氢化氢等不是由离子构成的而是由分子构成的,它们的水溶液也能够导电?⑶为什么蔗糖晶体和它的水溶液都不能导电?讨论:灯泡亮的程度跟哪些因素有关?跟一定体积的溶液里离子的多少有关,离子数目越多,导电能力越强,灯泡越亮。4、酸、碱、盐的概念⑴离解生成的阳离子都是氢离子。(强调)“全部”⑵碱的概念离解生成的阴离子都是氢氧根离子。(强调)“全部”⑶盐的概念离解生成的金属阳离子和酸根离子。(讲解)1、没有“全部”;2、“铵根离子”看成是金属离子但不是金属离子。(讨论)“盐中一定有金属元素”这句话对吗?为什么?不对。本节小结:1、化合物的水溶液的导电的原因;2、化合物水溶液显电中性的原因;3、酸碱盐的概念;4、水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沸点升高。布置作业:P94、5、6、第3课时教学内容:§4.2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一)教学目标:1、掌握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2、初步了解如何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用溶质的质量分数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教具准备:仪器:烧杯、玻璃棒、托盘天平、量筒、药匙等药品:水、食盐等等。教学过程:(引入新课)展示三瓶浓度不同,溶液质量大致相同的硫酸铜溶液。观察:判断哪个最浓?哪个最稀?思考:溶液质量相同的情况下,决定溶液浓稀的因素是什么呢?由溶质、溶剂的质量决定。(讲解)溶液的“浓”、“稀”粗略地表示了溶液中溶质含量的多少?新授课一、溶液的组成(讲解)概念溶质溶剂(提问)1、溶质可以是固体,也可以是液体或气体,请举例说明。2、溶剂可以是多种,请举例说明。(小结)溶液的质量等于溶质的质量加溶剂的质量。(练习)指明下列溶液中溶质、溶剂分别是什么?(1)碘酒、(2)75%的酒精溶液二、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1、概念:溶液中溶质质量与溶液质量之比,叫做~。一般用百分数表示。注意:这里的溶质必须是溶解了的物质。2、定义表达式:0000100100溶剂溶质溶质溶质质量分数溶液溶质3、意义:例如:“5%的食盐溶液”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分析:若说成是“每100g质量的溶液中有5g的食盐,95g的水”对吗?讨论:溶液组成的变化趋势:(1)若溶质不变,溶剂减少,则溶液_________溶液的组成_________;(2)若溶质不变,溶剂增加,则溶液_________溶液的组成_________;(3)若溶剂的量不变,溶质的量增加且全部溶解,则溶液_________溶液的组成_________;(4)若溶剂的量不变,溶质的量减少则溶液_________溶液的组成_________;4、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例如:如何配制100g的10%的硝酸钾溶液(1)计算:(2)称量(量取):“称”——托盘天平(固体质量)“量”——量筒、胶头滴管(3)溶解:烧杯、玻璃棒思考:若出现以下一些情况,则所配制的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会怎么样?(其他操作都正确)(1)若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则(2)若量水时采用仰视,则(3)若量水时采用俯视,则(4)若在烧杯中搅拌时,有部分液体溅到了外面,](5)若在量水时,量筒里原来有一些蒸馏水,(6)若将配制好的溶液转移到试剂瓶时有部分液体溅到了外面,则本节小结:1、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2、配制一定的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布置作业:1、P14-151、2、第4课时教学内容:§4.2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二)教学目标:掌握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1、已知溶剂和溶质的质量,求溶质质量分数;2、计算配制一定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的溶液,所需要溶质、溶剂的质量;3、溶液稀释和配制问题的计算;教学重点、教学难点:溶液的稀释问题。教学过程:新授课例1:将25g食盐放入100g水中,配制成溶液,求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分析:直接根据定义表达式计算。解:略。例2:农业生产中通常用10~20%的食盐水来选种,现配制15%的食盐水200kg,需要食盐和水各多少kg?分析:关系式法质+剂——液解:略。例3:把50g的98%的浓硫酸稀释成20%的稀硫酸。求需要的水的质量。分析:溶液稀释前后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解:设需要水的质量为x,则gxggxgxg1955020985020)50(985000000000答:略。强调:“质量为x”,不要设成是“质量是xg”例4:配制500ml质量分数为20%的稀硫酸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98%的浓硫酸多少ml?水多少ml?(已知稀硫酸的密度为1.14g/ml,浓硫酸的密度为1.84g/ml)分析:m=ρv解:设需要浓硫酸的体积为x,则mlxmlgmlmlgx2.6320/14.150098/84.10000答:略。本节小结: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布置作业:P154、5、思考:1、在100g水溶有20g的食盐,再投入5g的蔗糖后也能全部溶解,食盐的溶质质量分数有何变化?A、不变;B、变小;C、变大;D、无法判断。2、“把50g的10%的食盐溶液和50g的10%的食盐溶液混合,得到100g的20%的食盐溶液”这句话对吗?为什么?3、把12页的例题改为:通电一段时间后,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为10%,试计算得到的氢气的质量是多少?第5课时教学内容:§6.3物质的溶解性(一)教学目标:1、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2、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间的相互转化;3、了解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跟溶液的浓稀之间的关系。教学重点:建立饱和溶液的概念。教具准备:试管、酒精灯、硝酸钾、滴管、烧杯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演示:硝酸钾在一定水中的溶解情况。结论:在一定的温度下,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硝酸钾的质量不能无限制的增加。新授课一、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1、概念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解某种溶质的质量,不能再继续增大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饱和溶液。反之,溶解某种溶质的质量还能继续增大的溶液,叫做这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分析:“一定温度”、“一定量的溶剂”、“溶质的质量不能再继续增加”、“指明溶质的名称”比较:“不能再溶解”跟“溶解的量不能再继续增大”有没有区别?二、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之间的相互转化演示:将一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变成饱和溶液有哪些途径?板书:对大多数物质而言.......:饱和溶液降温蒸发溶剂增加溶质升温增加溶剂不饱和溶液强调:对少数特殊的物质是不适用这个结论的。例如:熟石灰。讨论:饱和溶液一定是浓溶液吗?不饱和溶液一定是稀溶液码?(板书)三、溶液的饱和与否跟溶液的浓、稀之间的关系演示:在10ml水中分别溶解食盐和氢氧化钙,试比较溶解的量的多少?结论:在等量的水中溶解的食盐比氢氧化钙的质量要多得多。板书:在相同的温度下,同一种溶质的饱和溶液要比不饱和溶液浓。本节小结:饱和溶液的概念的理解。布置作业:P231、2、思考:学有余力的同学可以思考“过饱和溶液”的概念。第6课时教学内容:§6.3物质的溶解性(二)教学目标:1、了解物质的溶解性的涵义及其分类(易溶、可溶、微溶、难溶);2、了解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3、了解溶与不溶辩证统一的观点,正确理解“绝对不溶的物质是没有的”。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和应用固体溶解度的概念。教学难点:1、固体溶解度的表示方法;2、正确认识溶解性与溶解度的联系及区别。教具准备:仪器:玻璃粉末、试管、烧杯、玻璃棒药品:蒸馏水、蔗糖、酚酞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演示:比较食盐、蔗糖在10水中溶解情况。结论:不同的物质在同一种溶剂里溶解能力不同;举例说明: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溶解的能力不同。板书:§4.3溶解度一、溶解性1、定义:2、分类:易溶、可溶、微溶、难溶说明:只能粗略地表示物质溶解能力的相对大小。3、影响因素:(讲解
本文标题:第6章溶解现象(手写)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749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