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第6章群体传播组织传播
授课教师:罗兵第一节群体传播群体是什么?(概念、类型、特征、社会功能)群体意识群体规范群体中的趋同行为一、群体是什么?1.概念群体是“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一、群体是什么?2.分类库利根据群体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所起作用的直接和间接程度对群体进行分类:初级群体、次级群体。初级群体包括家庭、朋友、邻里、娱乐伙伴等,这些群体具有亲密的面对面交往和合作等特征,对个人的理想和个性的形成起着基础的作用。次级群体:具有某种共同社会属性的间接社会集合体。如性别、年龄层、职业、阶层、学校、社团等;成员之间不一定直接接触。一、群体是什么?2.分类按群体内联系紧密程度可以分为:联系松散、自发形成的社会群体分工严密、纪律严格的职能群体(组织)按群体内是否存在管理主体可以分为:团体、一般群体按组织性强弱可以分为:组织群体、非组织群体一、群体是什么?3.基本特征目标取向的共同性(共同的利益、关注点、兴趣等)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一、群体是什么?4.社会功能对社会而言:充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纽带和桥梁。有助于维持社会秩序;通过社会分工与协作,将分散的个人力量集结起来。对个人而言: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手段;群体是个人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的提供者;群体是个人表现与自我实现的场所。二、群体意识群体意识,即参加群体的成员所共有的意识。包括: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群体感情;群体归属意识。群体意识形成后对群体成员的个人态度和行为产生制约作用。群体意识的形成是群体传播作用下的结果。三、群体规范群体规范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的规则,在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是非好坏的判断标准。在群体中,群体规范的功能主要体现在:协调成员的活动、规定成员角色和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的形成;通过规范的共有来保证群体的整体合作;通过指示共同的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的自我同一性;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的决策依据。群体规范不仅对群体内的传播活动起着制约作用,且对来自群体外的信息或宣传活动的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1952年美国传播心理学家H.H.凯利和E.H.沃卡尔特的实证研究——对“童子军”的实验。结论:在说服的观点与群体规范一致的场合,可放大传播效果;反之,说服效果衰减。四、群体传播群体意识的形成是群体传播作用下的结果。群体的传播结构可以从信息的流量与流向两个方面来理解:信息的流量大,意味着信息覆盖面广,群体成员间互动和交流频度高,群体意识中的合意基础好。双向性强意味着群体传播中民主讨论成分多,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更统一、群体感情和群体归属意识更稳固。群体意识形成以后,也会对群体传播产生重要的影响。五、群体中的趋同行为群体中的趋同行为产生的原因: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产生压力。一般人在通常情况下会认为多数人提供的信息,其正确性概率要大于少数人。趋同心理。个人希望与群体中多数意见保持一致,避免孤立的心理。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的“线段实验”(1955-1956)。并非群体中所有人都产生趋同行为,有的中坚分子,不仅不被群体意见影响,而且可能改变群体意见。第二节集合行为一、认识集合行为二、集合行为中的传播机制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群体模仿与匿名性三、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讨论:哪些因素促使集合行为走向非理性?延伸阅读:[法]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LeBon)《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1895年.——————————————————————一、认识集合行为集合行为:指的是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的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形成“暂时性群体”(群体性事件)例如火灾、地震后的群众骚乱,出于某种原因的自发集会、游行、种族冲突,物价上涨的流言引起的抢购风潮等等。集合行为多以群集、恐慌、流言、骚动的形态出现,往往会造成对正常的社会秩序的干扰和破坏。《乌合之众》描述的群体特点冲动、多变和急躁;易受暗示和轻信;情绪的夸张与单纯;群体的偏执、专横和保守;道德水平低劣。集合行为的产生条件:1、结构性压力。自然灾害、经济萧条、失业、物价不稳、社会不公、政治动荡、种族关系等危机。2、触发性事件。一个突发事件或一条信息。3、正常的社会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的传播机制活跃化。万州事件:一个典型的群体性事件事件起因:偶然碰撞,“棒棒”被打2004.10.18大约13点,重庆万州区繁华的商业区,距政府办公楼300米。搬运工余继奎和胡权宗、曾庆容夫妇发生碰撞,民众围观,交通堵塞。万州事件:一个典型的群体性事件事件发展:警方介入,调查受阻13时零6分警方介入调查,警车欲将三人带回派出所调查处理。围观民众认为:“天下公务员是一家,棒棒被打不会得到公正处理!”警民对峙几小时,围观人群已累积至数千。围观民众传言:胡权宗是国土局的副局长,因一个小的碰撞,用棒棒打断了搬运工余继奎的腿,前来解决问题的警察还和他握手。常务副区长李世奎等官员前往现场向围观民众表明,政府将依法严肃处置此事,不会包庇任何人,并劝说围观群众离开。下午5点左右,三个当事人最终被警察带离了现场。万州事件:一个典型的群体性事件事件升级:警车被烧、政府大楼被砸下午6点,万州区公安局经侦支队的一辆警车在新城路被砸烂烧毁。民众逐渐向能容纳几万民众的区政府大楼门前的广场集结。晚上8点左右,到市政府门前围观的民众越来越多。有人喊出“交出凶手”、“严惩凶手”等口号。起初数十名官员站在政府大楼门前的平台上用喇叭喊话,呼吁民众冷静,遭到民众投掷石块、花盆等。被砸伤的警察和官员退进大楼,局面失控。晚上9时左右,政府大楼门外的多辆警车、城管车被放火焚烧,一些警察被砸伤后。民众用石块砸毁政府大楼的玻璃大门,冲进政府大楼底层、后院,纵火焚烧建筑、车辆、毁坏办公设备。万州事件:一个典型的群体性事件事件升级:警车被烧、政府大楼被砸晚上11点左右,警方开始使用催泪瓦斯,控制失控的骚乱。冲入大楼的人群,被警方强行从政府大楼里面驱赶出来。19日凌晨,常务副区长李世奎代表政府发表广播电视讲话,再度表明政府一定会查明真相、依法严惩肇事者之后,围观民众开始逐渐离开现场。凌晨3时左右,警方开始清理现场,暴力参与骚乱的人被带离现场,事件初步平息。万州事件:一个典型的群体性事件事件平息:还原真相10月19日凌晨4时许,万州区委、区政府召开了各部门、单位负责人紧急会议。要求各地迅速召开干部职工大会,务必确保事件的真相家喻户晓。自称家里很有钱的曾庆容,只是一个无职业的家庭妇女;其夫胡权宗,是一名昊盛房地产水果批发市场的临时工。而被传被胡权宗用棒棒打断腿的余继奎也称,自己腿部受了伤,并没有断,只是走路较为吃力。19日一早,虽然再度有大量民众聚集到万州区政府广场围观,但随着谣言的澄清,围观者渐渐恢复理性,暴力骚乱没有卷土重来。万州事件:一个典型的群体性事件事后处理19日,万州区警方对外宣布,以涉嫌寻衅滋事罪刑事拘留胡权宗、曾庆容夫妇。对参与暴力事件的犯罪嫌疑人张德成等6人实施刑事拘留。二、集合行为的传播机制(群体心理)群体暗示群体感染群体模仿匿名性群体暗示:指的是一种传播方式,即不是通过直接的说服或强制,而是通过间接的示意使人接受某种观点或从事某种行为。集合行为的参加者通常处于昂奋、激动的精神状态,这种状态使他对周围的信息失去理智的分析批判能力,表现为一味的盲信和盲从。群体感染:指的是某种观念、情绪或行为在暗示机制的作用下以异常的速度在人群中蔓延开来的过程。经过这种群体感染过程,一种情绪、一种观点会迅速支配整个人群,并迅速引发整个人群的激烈行动。万州事件:一种情绪在蔓延【公务员打“棒棒”;打人的是国土局副局长;前来办案的警察与他握手握手。】这些信息暗示着“官官相护,欺压百姓”.快速传染着百姓对抗官府的情绪。另一个案例:平壤儿童悼念金正日(2011-12-23)中的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群体模仿法国社会心理学家J.G.塔尔德1890年出版《模仿的法则》,他认为社会上的一切事物除了发明就是模仿,而“模仿是最基本的社会现象”。模仿又可分为无意识模仿和有意识模仿。集合行为的模仿更多地表现为无意识的、本能的、条件反射的模仿。万州事件:牟伦奎为什么砸车?牟伦奎,待业,梁平县城东乡天星村9组人,2003年因盗窃被梁平县法院判刑1年缓刑2年。10月18日晚9时左右,牟伦奎来到高笋塘地下通道出口处,见有很多人用扁担砸车,就夺过张德成的扁担打砸警车挡风玻璃,并说:“不如用火烧还快些。”于是就去拧开汽车油箱盖,使柴油流到地下给纵火人制造纵火既遂的条件。万州事件:张德成为什么敢烧警车?张德成,梁平县福禄镇大路村3组人,在万州区做搬运工。10月18日晚9时左右,张德成来到高笋塘地下通道出口处,见很多人将一辆警车掀翻,张上前围观,站在旁边的两个人对他说:“把车子烧了。”并给张一个打火机和一张卫生纸,于是张就用卫生纸粘上从汽车油箱溢出的柴油,用打火机点燃丢进汽车的座垫上,引发大火,汽车被焚烧。张德成为什么要烧警车,为什么敢烧警车?匿名,不负责任。匿名性在集合行为中人们处于互不知道姓名和身份、没有社会约束力的“匿名”状态中,失去了社会责任感和自我控制能力。三、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流言在集合行为中,信息的流动也呈现出一种异常状态,其主要形式是流言。流言是一种信源不明、无法得到确认的消息或言论,通常发生在社会环境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而正规的传播渠道(如大众传媒等)不畅通或功能减弱的时期。流言美国心理学家G.W.奥尔波特认为,在一个社会中,“流言的流通量与问题的重要性和涉及该问题的证据暧昧性之乘积成正比。”奥尔波特指出了流言发生的两个特点:1.流言通常是围绕人们比较关心的、涉及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发生的;2.来自正式渠道的有证据的信息不足、状况的暧昧性增加,会推动人们去通过流言渠道寻求信息。流言流通量公式R=I×A流言流通量=问题的重要性×证据的暧昧性进一步完善后的公式:R=I×A×U流言流通量=与问题的关联度×社会成员的不安感×环境的不确定性集合行为中流言的特点:1.信息快速增殖。2.信息奇异回流。同一个流言在经过许多人的传递之后,又重新回到它的发布者那里,这时它已经被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连发布人也很难辨认。3.伴有大量谣言。谣言与流言不同:前者无论是自然产生的还是人为制造的,都有一定的事实作背景;后者则是有人故意凭空捏造出来的。万州事件:谎言、流言“我是公务员”“国土局副局长打人”“棒棒的腿被打断”“打人者与警察握手”……思考:集合行为是否必然走向非理性?群体暗示、群体感染、群体模仿、匿名性在集合行为中普遍存在,是否集合行为一定会走向非理性之路?非理性长沙·保钓反日游行[2012-9-15]非理性西安·保钓反日游行[2012-9-15]非理性青岛·保钓反日游行[2012-9-15]青岛瑞铂丰田、瑞铂本田、日常等三家4S店多辆汽车被掀翻烧毁,场面之惨乱令人不忍。据估计,此次被烧事件损失将超过1亿元。理性美国·占领华尔街2011年9月17日,上千名示威者聚集在美国纽约曼哈顿,随后演变成席卷全美的群众性社会运动。该运动范围广,并持续几个月,虽然也出现警察与示威者之间的冲突,但很少见恶性事件发生。理性美国·占领华尔街当地时间2011年11月20日,占领华尔街示威者在纽约市长布隆伯格住所附近进行24小时示威活动。上周市长布隆伯格命令对祖科蒂公园进行清场,抗议者带着鼓来到市长家门口示威。理性日本·反华游行2012年09月22日,日本就钓鱼岛事件举行千人游行,下午5时左右,游行队伍陆续来到中国大使馆门前。日本警方对游行队伍进行了管制,只允许其5人为一组,轮流在中国大使馆门口进行喊话示威。理性香港·2011年七一大游行几乎每年香港都举行七一反政府游行,抗议中央和特区政府的某些政治和经济政策。多的时候20多万人上街游行,少的时候1万多人,未见打砸抢烧。理性香港·反国
本文标题:第6章群体传播组织传播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767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