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绪论课时:共1学时目的要求1.熟悉生物化学的含义、主要内容和发展。2.了解生物化学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中医学的关系。教学内容1.生物化学的含义、任务和主要内容。2.生物化学的发展及在医学中的地位和作用。3.生物化学在我国的发展及与中医学的关系。4.生物化学的学习方法。思考题1.什么是生物化学?医学生物化学的主要任务?2.生物化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3.生物化学与其他医药各学科的关系?第一章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课时:共6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蛋白质的组成和分子结构;氨基酸及蛋白质的理化性质。2.熟悉蛋白质在生命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性;蛋白质的分离纯化。3.了解蛋白质的分类,分子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及体内重要的活性肽;了解多肽链中氨基酸的序列分析及蛋白质的空间结构测定。教学内容1.蛋白质概述:⑴蛋白质在生命过程中的重要性。⑵蛋白质的分类。2.蛋白质的分子组成:⑴蛋白质的元素组成:含N量占整个分子量16%⑵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结构(除甘氨酸以外,均为L--氨基酸)、分类(酸性、碱性、芳香族氨基酸)和理化性质(两性电离和等电点、紫外吸收特征)。⑶肽键和肽:肽键的形成、肽的概念⑷体内某些重要的活性肽3.蛋白质的分子结构:⑴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多肽链的基本结构。⑵蛋白质的空间结构:二级(二级结构的主要形式和模体概念)、三级(包括结构域与分子伴侣概念)、四级结构(包括亚基概念)。4.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关系⑴一级结构与功能关系⑵空间构象与功能关系5.蛋白质的理化性质及其分离纯化:⑴蛋白质的理化性质两性电离和等电点;胶体性质;蛋白质的变性、沉淀和凝固;紫外吸收特征;呈色反应。⑵蛋白质的分离和纯化透析和超滤法;丙酮沉淀、盐析及免疫沉淀;电泳;层析;超速离心⑶多肽链中氨基酸的序列分析⑷蛋白质空间结构测定思考题1.氨基酸的结构特点。2.何为酸性、碱性、芳香族氨基酸?分别包括哪些?3.什么是氨基酸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4.试比较蛋白质与多肽的区别。5.简述蛋白质的一、二、三、四级结构,常见二级结构有哪些?6.维持蛋白质结构的作用力有哪些?7.蛋白质的紫外吸收有何特点?8.什么是蛋白质的变性与复性?9.简述蛋白质的两性电离和等电点?10.简述引起蛋白质变性的因素第二章核酸的结构与功能课时:共5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核酸的化学组成,DNA的分子结构及其生物学作用。2.熟悉RNA的种类、结构特点及其生物学作用。3.了解体内某些重要核苷酸的结构特点和生理功能及核酸的分子杂交。教学内容1.核酸的概述(分类和生物学意义)。2.核酸的化学组成:戊糖、碱基、核苷和核苷酸;DNA与RNA在组成上的区别3.核酸的分子结构:⑴核酸的一级结构:核酸分子中核苷酸之间连接的方式:3’,5’-磷酸二酯键的形成;核苷酸链的主链骨架(磷酸、戊糖)与侧链(碱基)、3’端(保留3’-OH)与5’端(保留5’-○P)⑵DNA的空间结构与功能:二级结构——双螺旋结构模型;超螺旋结构及其在染色质中的组装(正超螺旋、负超螺旋、核小体);DNA的功能(基因与基因组的概念)。⑶RNA的结构与功能:真核生物mRNA的结构与功能:结构(5’-帽子结构、3’端聚A尾巴、有内含子);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模板;tRNA的结构与功能:一级(分子量小、大约含10%稀有碱基、3’端有-CCA的共有序列)、二级(三叶草型,氨基酸臂、反密码子与反密码子环)、三级结构(倒L型);转运氨基酸,辨认mRNA上的密码子;rRNA的结构与功能: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rRNA的种类;为核糖体(核蛋白体)的组成成分,核蛋白体是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场所其他小分子RNA及RNA组学。4.核酸的理化性质、变性和复性及其应用:一般理化性质(紫外吸收特征);DNA变性概念与特点(增色效应,粘度降低),Tm的概念;DNA复性与分子杂交(复性与退火的概念)。5.核酸酶:DNA酶、RNA酶、核酸外切酶、核酸内切酶、核酶。思考题1.简述核酸一级结构特点。2.简述DNA双螺旋结构的基本内容。3.比较DNA的双螺旋结构与蛋白质的螺旋结构。4.RNA的种类及其生物学作用。5.简述tRNA二级结构的基本特点。6.mRNA的结构特点。7.核酸的变性与复性。8.简述DNA的解链温度。第三章酶课时:共6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酶的分子组成、活性中心、酶促反应的特点与机制、酶促反应动力学。2.熟悉酶的调节、酶的活性测定。3.了解酶的命名与分类、酶与医学的关系。教学内容1.酶的分子结构与功能⑴酶的分子组成(酶、酶蛋白、辅助因子、金属酶、金属激活酶、辅酶、辅基)⑵酶的活性中心:活性中心、必需基团;催化基团与结合基团;活性中心外的必需基团;辅因子为酶活性中心的组成部分,位于酶活性中心内2.酶促反应特点与机制⑴酶促反应的特点:高效性、特异性(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立体异构特异性)、可调节性、不稳定性⑵酶促反应的机制:活化能概念;诱导契合学说、酶促反应的机制3.酶促反应动力学⑴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的影响:米-曼氏方程式(不考推导过程,但可以根据情况讲授)、Km与Vm的意义、Km值与Vmax值的测定⑵酶浓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⑶温度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高温与低温使酶促反应速度降低的机理;最适温度⑷pH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最适pH⑸抑制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不可逆抑制剂(专一性和非专一性)、可逆抑制剂(竞争性、非竞争性、反竞争性、可逆抑制作用表观Km与最大速度的变化)⑹激活剂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⑺酶活性测定与酶活性单位:酶的活性单位的定义4.酶的调节⑴酶活性的调节:酶原与酶原的激活(概念、激活机理与意义)、变构酶(概念)、酶的共价修饰调节(概念与特点)⑵酶含量的调节:酶蛋白合成的诱导与阻遏(诱导剂与诱导作用、辅阻遏剂与阻遏作用)、酶降解的调控⑶同工酶:同工酶的概念与意义5.酶的命名与分类:酶的命名、酶的分类6.酶与医学的关系:⑴酶与疾病的关系。⑵酶在医学上的其他应用。思考题1.简述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与一般化学催化剂的共性及其个性。2.什么是酶原和酶原的激活?3.酶按其分子组成,可分为哪两大类?请分别叙述各类的组成。4.全酶由哪两部分组成?酶促反应的特异性和反应类型分别由哪一部分决定的?5.酶活性中心的必需基团分为哪两类?在酶促反应中其作用是什么?6.Km值与哪些因素有关?与哪些因素无关?有何意义?7.试述在酶促反应中酶蛋白与辅助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8.试比较三种可逆性抑制作用的特点。9.以磺胺药为例说明竞争性抑制作用在临床上的应用。10.简述温度对酶促反应影响的双重性。11.试述酶与医学的关系。12.何谓同工酶?在医学上有何应用?13.酶的催化作用有哪些特点?14.酶的专一性有哪几种类型?第四章糖代谢课时:共7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血糖的来源和去路、血糖水平的调节;掌握糖的氧化分解、糖原的合成与分解、糖异生等主要糖代谢途径及其生理意义、2.熟悉各糖代谢途径的调节3.了解糖的生理功能、糖的消化与吸收、糖代谢紊乱教学内容1.概述⑴糖的生理功能⑵糖的消化与吸收⑶糖代谢的概况2.糖的无氧分解:⑴糖酵解的反应过程:主要过程、关键步骤、关键酶、能量计算⑵糖酵解的调节:调节的关键酶⑶糖酵解的生理意义3.糖的有氧氧化⑴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丙酮酸的氧化脱羧、三羧酸循环过程与特点、三羧酸循环的关键酶、生理意义)⑵有氧氧化生成的ATP⑶有氧氧化的调节(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的调节及三羧酸循环的调节)⑷巴斯德效应4.磷酸戊糖途径⑴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过程⑵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⑶磷酸戊糖途径的生理意义;蚕豆病发病机理5.糖原的合成与分解⑴糖原的合成代谢:部位(肝脏、肌肉)、主要步骤、关键酶⑵糖原的分解代谢:部位(肝脏)、主要步骤、关键酶⑶糖原合成与分解的调节⑷糖原累积症6.糖异生⑴糖异生途径:糖异生的主要部位、参与的主要酶(四种酶)⑵糖异生的调节⑶糖异生的生理意义⑷乳酸循环7.血糖及其调节⑴血糖来源和去路⑵血糖水平的调节:肝脏的调节、激素的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生长素等)⑶血糖水平异常(高血糖及糖尿病、低血糖)。思考题1.糖酵解有何生理意义?2.简述糖酵解的四个主要阶段。3.简述糖的有氧氧化的三个主要阶段。4.论述三羧酸循环的总结果及其主要特点?5.糖的有氧氧化及三羧酸循环有何生理意义?6.试从下列各点比较糖酵解与糖的有氧氧化的不同点。(1)反应条件(2)反应部位(3)终产物(4)产能7.计算1分子葡萄糖在肌肉组织中彻底氧化可净生成多少分子ATP?8.计算从糖原开始的1个葡萄糖单位在肝脏彻底氧化可净生成多少分子ATP?9.磷酸戊糖途径有何生理意义?10.肝糖原和肌糖原的代谢途径有何不同?为什么?11.肝糖原的合成与分解有何生理意义?12.为什么说肌肉活动剧烈时,肌糖原也是补充血糖的途径?13.简述人体内6-磷酸葡萄糖有哪些代谢去向?14.糖异生有何生理意义?15.简述胞液中的草酰乙酸转变为葡萄糖的反应途径,其过程有哪些糖异生的关键酶参与了?16.血糖有哪些来源与去路?17.简述胰岛素的作用机制。18.试论述肝脏对血糖浓度的调节。19.试述耐糖曲线的临床意义。20.从生化角度简述糖尿病的病因。21.试从糖尿病的发病机理,解释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的临床表现。22.糖尿病患者可出现哪些糖代谢紊乱?第五章脂类代谢课时:共6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血脂的组成,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结构特点及主要功能、主要载脂蛋白的功能,甘油三酯的中间代谢。2.熟悉血浆脂蛋白的代谢、磷脂的代谢和胆固醇代谢。3.了解脂类的消化吸收、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教学内容1.不饱和脂肪酸的分类和命名2.脂类的消化和吸收3.甘油三酯的中间代谢⑴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脂肪的动员:动员关键酶(激素敏感型脂肪酶)脂酸的β-氧化:活化成脂酰CoA、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脂酰CoA在线粒体内的-氧化脂酸的其他氧化方式酮体的生成及利用:酮体的概念、代谢特点、生成和利用的主要酶、生理意义⑵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脂肪酸的合成:软脂酸合成的部位、原料、脂酸合成酶系及反应过程、脂酸碳链的加长、不饱和脂肪酸的合成、脂酸合成的调节多不饱和脂酸的重要衍生物:前列腺素、血栓噁烷及白三烯。脂肪的合成:合成的部位、原料、过程4.磷脂的代谢⑴甘油磷脂的代谢:甘油二酯合成途径(参与合成的物质、能量提供)、CDP-甘油二酯合成途径⑵鞘磷脂的代谢5.胆固醇代谢⑴胆固醇的合成:部位、合成原料、基本过程(关键酶、与酮体合成的共同中间产物HMGCoA)、合成的调节⑵胆固醇的酯化:组织细胞中的酯化(ACAT)、血浆中的酯化(LCAT)⑶胆固醇的转化:胆汁酸、7-脱氢胆固醇、类固醇激素(性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6.血浆脂蛋白代谢⑴血脂⑵血浆脂蛋白的分类、组成及结构⑶载脂蛋白(主要载脂蛋白的功能)⑷血浆脂蛋白代谢:来源、主要功能、代谢速度⑸血浆脂蛋白代谢异常:高脂蛋白血症分型、遗传性缺陷思考题1.试述血浆脂蛋白的组成和分类。2.血浆中各类脂蛋白的主要成分和功能。3.试述脂肪酸氧化的过程及所需的酶。4.试述酮体生成的组织、原料及过程。5.试述血脂的成分及运输形式。6.何谓酮体?酮体在何处生成?在何处氧化?7.试述酮体生成和利用的生理意义。8.试述脂肪酸合成的原料来源和合成部位。9.胆固醇能转变成哪些物质。9.胆固醇酯化的过程及所需酶。10.何谓载脂蛋白?其主要功能如何?11.一分子14碳的脂肪酸彻底氧化分解为CO2和H2O时,需经多少次β-氧化?净生成多少分子ATP?12.简述体内糖是如何转变成脂肪的。13.试述乳糜微粒的代谢过程。14.试述极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过程。15.试述低密度脂蛋白的代谢过程。16.试述高密度脂蛋白的代谢过程。17.试述血浆脂蛋白的结构特点。18.试述柠檬酸—丙酮酸循环。第六章生物氧化课时:共3学时目的要求1.掌握生物氧化、呼吸链、氧化磷酸化、P/O比值的概念;呼吸链的组成、氧化磷酸化的偶联部位。2.熟悉呼吸链的排列顺序;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影响氧化磷酸化的因素3.了解其他氧化体系的意义。教学内容1.概述:生物氧化的概念、特点和方式。2.二氧化碳的生成
本文标题:生化复习重点内容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7924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