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1第7章职业计划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在理解职业生涯、职业计划、职业计划管理含义的基础上,了解两种著名的职业选择理论;掌握职业计划的组成因素;了解影响职业选择的主要因素;掌握个人职业计划的制定方法;掌握不同阶段的企业职业计划管理内容。7.1职业计划概述7.1.1职业计划管理的有关概念1)职业。职业一般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从事的以获取报酬为目的的工作。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为人们提供了越来越多的职业,而人们通过职业活动又推动了包括企业组织在内的社会发展。从微观角度看,职业不仅是人们谋生的手段,也是个人在社会的存在意义和价值的证明。人们一生的绝大部分时间是与职业活动密不可分的,选择一个合适的职业,度过一个成功的职业生涯,是每一个人一生理想和追求,而对企业组织而言,组织的目标要靠个人通过职业活动来实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把合适的人排在合适其自己的职业岗位上,才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发挥出其潜能,在其职业上获得成功的同时,企业组织也能获得发展。2)职业生涯。它是指一个人一生在职业岗位上所度过的,与工作活动相关的连续经历。职业生涯是一个动态过程,它一方面反映着人们参加工作时间的长短,同时也霞盖了人们职业的发展,变更的经历和过程。也有人把职业生涯定义为:以心理,生理,智力,技能,伦理开发等人的潜能开发为基础,以工作内容的确定和变化,工作业绩的评价,工资待遇,职称职务的变动为标志,以满足需求为目标的工作经历和内心体验的经历。3)职业计划。是指对人们职业生涯的规划和安排。职业计划包括个人的职业计划与企业的职业计划。前者是指个人为了实现在目前和将来的工作中得到成长,发展和获得满意的愿望和要求,会不断地追求理想的职业,并希望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得到顺利的成长和发展,以此来制定自己成长,发展和不断满意的计划。后者是指企业为了不断地增强员工的满意度并使其能与企业组织的发展和目标统一起来而制定协调有关员工个人成长,发展与组织需要和发展目标相结合的计划。4)职业计划管理。他是指对职业生涯的设计与开发的过程。它同样要从个人和组织两个不同的角度来进行。从个人角度讲,职业生涯管理就是一个对自己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在职业发展上要达到的高度等作出规划和设计,并为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而积累知识,开发技能的过程,它一般通过选择职业,选择组织,选择工作岗位,在工作中技能得提高,职位得晋升,才干得到发挥等来实现。而从组织角度讲,是对员工从事的职业所进行的一系列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管理活动,以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发展的有机结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要求企业组织有义务最大限度地利用员工个人的能力,为每一位员工提供一个不断成长以及挖掘个人最大潜力和建立职业成功的机会。这集中体现为帮助员工个人制定职业生涯计划,建立各种适合员工发展的职业通道,针对员工职业发展的需要进行适合的培训,给予员工必要的职业指导,以促使员工职业生涯和企业目标的双成功。7.1.2职业选择理论人们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一般会从自己的职业期望和理想出发,根据个人的兴趣,能力,特点等自身素质,从社会现有的职业中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从某种意义上说,选择了自己的职业,实际上就等于选择了自己的职业生涯。在人们一生的职业生涯中职2业选择是其中一个相当重要的环节。为此,许多心理学家和职业指导专家对职业选择的问题进行了专门的研究,提出了自己的理论。这里介绍其中两种较有影响的职业选择理论。1)帕森斯的人与职业相匹配的理论人与职业相匹配的职业选择理论是由美国波士顿大学教授帕森斯提出的。在其《选择一个职业》的著作中提出了人与职业相匹配是职业选择的焦点的观点,他认为,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人格模式,每种人格模式的个人都有其相适应的职业类型。所以人们选择职业应寻求与个人特性相一致的职业。他认为有三大因素影响职业选择:第一,要了解个人的能力倾向,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特点和身体状况等个人特征。这可以通过人员素质测评和自我分析等方法获得。第二,分析各种职业对人的要求,以获得有关的职业信息。这包括:职业的性质,工资待遇,工作条件以及晋升的可能性,求职的最低条件如学历要求,身体要求,所需的专业训练以及其他各种能力等,就业的机会等。第三,以上两个因素的平衡,即在了解个人特征和职业要求的基础上,选择确定一种适合个人特点又可获得的职业。利用是这一理论的基本特点,实现人职匹配是该理论的核心。帕森斯的这一理论在职业指导和职业选择实践中有关深刻的指导意义,按这一理论进行职业选择是一个实用和有效的途径。2)霍兰德的人业互择理论人业互择理论是由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心理学教授,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约翰,霍兰德提出的较有影响的职业选择理论。他认为职业选择是个人人格的反映和延伸,职业选择取决于人格与职业的相互作用。他将人格分为六种基本类型,由于不同类型的人的人格特点不同,职业兴趣不同,从而相应地选择的职业类型也不相同,即有六种代表性的职业。见图7-13人格类型人格特点职业兴趣代表性职业现实型真诚坦率重视现实讲求实际有坚持性实践性、稳定性手工技巧机械的农业的电子技术体力员工、机器操作者、飞行员、农民、卡车司机、木工、工程技术人员等调研型分析性、批判性、好奇心、理想的、内向的、有推理能力的科学数学物理学家、人力学家、化学家、数学家、生物学家、各类研究人员等艺术型感情丰富的、理想主义的、富有想象力的、易冲动的、有主见的、直觉的、情绪性的语言艺术、音乐戏剧书法诗人、艺术家、小说家、音乐家、雕刻家、剧作家、作曲家、导演、画家等社会型富有合作精神的、友好的、肯帮助人的、和善的、爱社交和易了解的与人有关的事、人际关系的技巧、教育工作临床心理学家、咨询者、传教士、教师、社交联络员等企业型喜欢冒险的、有雄心壮志的、精神饱满的、乐观的、自信的、健谈的领导人际关系的技巧经理、汽车推销员、政治家、律师、采购员、各级行政领导者等常规型谨慎的、有效的、无灵活性的、服从的、守秩序的、能自我控制的办公室工作、营业系统的工作等出纳员、统计员、图书管理员、行政管理助理、邮局职员等图7-1霍兰德的六种人格类型及相应的职业霍兰德的理论主要是通过人格类型与职业类型的匹配来说明个人职业选择和职业适应问题的,按照这一理论,最为理想的职业选择应是个体能够找到与其人格类型相重合的职业环境,这包括与其人格类型相一致和相接近的职业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即相适应的职业,个人就容易感到内在的满足,最有可能充分发挥其才能。霍兰德的“人业互择”理论与帕森斯关于职业指导“三要素”理论具有一脉相承的内在联系,运用这一理论的关键在于对个人人格类型的分析与评定。显然,根据这一理论,个人的人格特征是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成功的重要因素。7.1.3职业发展观的意义职业发展观是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思想之一。所谓职业发展观,从企业方面来说,就是要为其成员构建职业发展通道,使之与组织的需求相匹配、相协调、相融合,4以达到满足组织及其成员各自需要,同时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目的。职业发展观的核心,是要使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和组织需求在相互作用中实现协调与融合。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企业既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员工的能力,又要为每一位员工都提供一个不断成长以及挖掘个人最大潜力和建立成功职业的机会。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伴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在企业管理的理念上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已由早期的经验管理、科学管理逐渐发展到当今的文化管理,即企业不再把员工看成“经济人”而是“复杂人”、“观念人”;企业经营管理不再“以物为本”而是“以人为本”;领导也不再是“控制型”而是“育才型”。在现代企业管理当中,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不仅利用人力资源去实现企业的经营目标,使企业经济利益最大化,还要在工作中充分地考虑到员工的成长和价值。通过全面的人力资源开发计划和企业文化建设,使得员工在不断提高物质待遇的同时,也能实现其职业发展和事业的成功。在二十一世纪人力资本管理阶段,人本管理思想不断深入人心,职业发展观直接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认为“人是要素”、“人是人事管理的核心”、“人应获得利益”以及“应对人进行开发”四种基本观点,职业发展观恰恰是这些观点的综合体现。坚持职业发展观有利于促进员工的全面发展并增加他们的满意感。当今社会中,仅仅靠物质刺激已经很难满足员工尤其是高层次员工的需求。职业发展观顺应人类社会发杂货内趋势,代表着企业管理的发展方向。企业只有树立了职业发展观,才能在实际管理中真正重视员工的全面发展,采取各种管理措施来增加员工的满意感,并最大限度地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以人为本”的职业发展观充分体现了现代的优秀企业文化。这种企业文化反映了企业组织与员工双赢的现代雇佣观念,它更加强调信任下属、开放交流、职工自主、信息共享等新观念。树立职业发展观,实际上就是肯定和强调人的重要性。在这样一个同时具有优秀企业文化和一大批忠诚于企业的高素质员工的企业里,就一定能够实现组织与员工的共同发展、共同受益。7.2职业计划的组成因素职业计划已远远超过了传统意义上的人力资源计划,开发一个职业计划就是把本企业组织中存在的人力资源职责和结构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从而在人力资源的各个方面的相互强化中产生协同作用。7.2.1确定个人和组织的需要一项职业计划应当能够满足管理者,员工个人和组织的需求。一方面,为了建立目标和完善职业计划,个人需要认识其自己的知识,技能,能力,兴趣和价值观,并寻找有关职业选择的信息。另一方面管理者应在个人业绩和可利用的有关组织,工作和感兴趣的职业机会等方面的信息上,以反馈的形式对员工个人提供帮助,而组织要负责提供有关任务,政策和计划的信息,并支持员工进行自我评估,培训和发展。当个人的动机与企业组织的所提供的机会相融合时,就会极大地促进其职业的发展。1)组织的需要同其他人力资源规划一样,组织的需要是一项职业计划的开始和基础。它所关注的是在未来的一般时期内企业组织的主要战略问题。它包括:(1)在未来一般时期内企业组织将面临最关键的需求和挑战是什么;(2)为了满足这些挑战所需要的关键的技能,知识和经历是什么;(3)企业组织将需要什么水平的人员配置;(4)企业组织是否有必要为满足这些关键性的挑战而提供工作舞台。2)个人职业的需要从个人职业需求看,要确定个人在企业组织内是如何发现机会的。具体包括:(1)5是发挥个人的力量,(2)是提出个人的发展需要,(3)是提供挑战,(4)是满足我的兴趣,(5)是满足我的价值观,(6)还是与个人的风格相匹配。对需要的评价可采用多种方法,如测试,非正式组织的讨论,面试等,并且应该通过不同团体的人员来进行,对从这些方面所确定的要求和问题,为企业组织的职业计划奠定了基础。职业计划的管理就是将组织的需要与个人的职业要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7.2.2创造有利的条件实施职业计划,需要具备一些基本的条件,从而为职业计划开发创造一个有利于的环境。1)管理层的支持职业计划要得以成功,就必须得到企业组织高层管理这的全力支持。高层管理者是企业组织的决策者,他们的思想往往代表着企业组织的文化和政策。试想,一个没有人本观念的领导者,很难会去重视员工的职业生涯,更说不上去制定有利于员工发展的职业计划。所以企业组织应当从上到下共同设计和实施能够反映组织文化和目标的职业发展计划系统,以为员工提供一套有关其自身职业发展的清晰的期望和方向。2)确定组织目标对组织尤其是对员工个人,在开始其职业规划之前,他们不仅需要清楚地认识一个企业的组织文化,而且更重要,更直接的是要求明确地了解组织的近期目标。这样他们才能在知道其自身目标与组织目标相匹配的情况下,为个人的变化和成长做出规划。3)人力资源管理政策的变化情况企业组织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对职业计划有很大的影响。要确保其职业计划有效,企业组织可能需要改变或调整目前的人力资源管理政策。例如,调换职位就可能要求员工改变工作团体,工作场地或组织单位它也能会要求员工做必要的迁移,到外地去工作,对组织来讲,调换职位可以使员工到那些最需要其服
本文标题:第7章职业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86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