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信息化管理 > 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基础1(PPT112)
第一章供应链管理基础福建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刘晓敏前言第一节供应链概述第二节供应链管理概述第三节供应链管理的原则、步骤和方法21世纪的竞争不是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前言一、经济全球化下企业面临的压力和挑战1、压力进一步满足顾客需求的压力平衡售前、售后服务和运作成本的压力企业内部变革面临更多压力2、挑战缩短产品研发周期——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降低库存水平——产品品种数飞速膨胀缩短交货期——对交货期的要求越来越高提供定制化服务产品和服务——对产品和服务的期望越来越高二、传统管理模式的弊端企业为了最大限度地掌握市场份额,必然要牢牢控制用于生产和经营的各种资源。在企业的运作模式上,采用了“高度自制”的策略,一个企业囊括了几乎所有零部件的加工、装配活动。不仅如此,还把分销、甚至零售环节的业务也纳入自己的业务范围之内,最后形成了无所不包的超级组织。这就是人们说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VerticalIntegration)传统“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的主要弊端增加企业投资负担承担丧失市场时机的风险迫使企业从事不擅长的业务活动在每个业务领域都直接面临众多竞争对手增大企业的行业风险管理模式的转变从“纵向一体化”向“横向一体化”转化从“大而全、小而全”向“分散网络化制造”转化从“封闭式”向“开放式”的设计、开发与生产转化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在企业管理中形成了一种“横向一体化”的管理热潮。许多企业将原有的非核心业务外包出去,自己集中资源发展核心能力,通过和相关企业结成战略联盟占据竞争中的主动地位。三、供应链管理的产生1、波特“价值链”理论的启示价值链的概念最初由迈克尔•波特(1985)提出,波特价值链理论的基本内容每一个企业的价值链都是由以独特方式联结在一起的九种基本的活动类别构成。(见下图)价值活动可分为两大类:基本活动和辅助活动。基本活动是涉及产品的物质创造及其销售,转移给买方和售后服务的各种活动。辅助活动是辅助基本活动并通过提供外购投入、技术、人力资源管理以及各种公司范围的职能以相互支持。企业的基础设施虽并不与每种基本活动直接相关但也支持整个价值链。迈克尔•波特是哈佛大学商学研究院著名教授,当今世界上少数最有影响的管理学家之一。他曾在1983年被任命为美国总统里根的产业竞争委员会主席,开创了企业竞争战略理论并引发了美国乃至世界的竞争力讨论。他先后获得过威尔兹经济学奖、亚当•斯密奖、三次获得麦肯锡奖,拥有很多大学的名誉博士学位。到现在为止,波特已有十四本著作,其中最有影响的有《品牌间选择、战略及双边市场力量》(1976)、《竞争战略》(1980)、《竞争优势》(1985)、《国家竞争力》(1990)等。迈克尔•波特(MichaelE.Porter)32岁即获哈佛商学院终身教授之职,是当今世界上竞争战略和竞争力方面公认的第一权威。他毕业于普林斯顿大学,后获哈佛大学商学院企业经济学博士学位。目前,他拥有瑞典、荷兰、法国等国大学的8个名誉博士学位。波特博士获得的崇高地位缘于他所提出的“五种竞争力量”和“三种竞争战略”的理论观点。作为国际商学领域最备受推崇的大师之一,波特博士至今已出版了17本书及70多篇文章。其中,《竞争战略》一书已经再版了53次,并被译为17种文字;另一本著作《竞争优势》,至今也已再版32次。波特对于竞争战略理论做出了非常重要的贡献,“五种竞争力量”——分析产业环境的结构化方法就是他的杰出思想;力量之一:现有竞争者之间的激烈竞争力量之二:潜在进入者的威胁力量之三:替代产品的威胁力量之四:买方的议价能力力量之五:供方的议价能力他更具影响的贡献是在《竞争战略》一书中明确地提出了三种通用战略。波特认为,在与五种竞争力量的抗争中,蕴涵着三类成功型战略思想,这三种思路是:1、总成本领先战略;2、差异化战略;3、专一化战略。企业的基本价值链2、“价值链”理论的启示(1)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很难认清其竞争优势。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在设计、生产、营销、渠道等过程及辅助过程中所进行的许多相互分离的活动。在分析企业的集中优势,即找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时,必须通过对企业的价值链的每一环进行分析,以了解企业在大环境和产业中的地位及优势何在。只有这样,才能有明确的方向和重点制定企业的战略决策。(2)价值链的各个环节的集成程度对企业的竞争优势起着关键的作用。协调一致的价值链,将支持企业在相关行业的竞争中获取竞争优势。企业可以利用内部扩展的方式来加强价值链的每一个环节,也可通过与其他企业形成联盟来进行。联盟包括与结盟伙伴相互协调或共同分享价值链。企业在选择其结盟伙伴时应从价值链的各个环节予以分析,以找出最有利于自身的联盟。价值链的这种特点启发企业的管理者们形成了供应链管理这一企业管理新模式。(3)价值链的一个特点是企业的价值链是体现在一个更广泛的价值系统中。构建供应链以及实施供应链管理其实正是对企业与其供应商、用户的价值链的各个环节重新定位、相互融合的过程。只有通过对企业价值链的分析,才能准确地把握客户的需求和自身的位置,才能合理的构建供应链,实施高效的供应链管理。3、供应链管理模式的产生有鉴于“纵向一体化”管理模式的种种弊端,“横向一体化(HorizontalIntegration)”思想兴起。“横向一体化”形成了一条从供应商到制造商再到分销商的贯穿所有企业的“链”——供应链(SupplyChain)。链上的节点企业必须达到同步、协调运行,才有可能使链上的所有企业都能受益——产生了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简称SCM)。四、供应链管理的发展1、供应链管理能够大大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因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企业。有关数据显示,使企业总成本下降10%;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按时交货率提高15%以上;订货-生产的周期时间缩短25%~35%;供应链上的节点企业生产率提高10%以上。2、供应链管理的发展模式(1)工业采购者的采购与供应观主要集中在生产制造业,这种观点的短期目标主要集中在增加生产率、降低库存量和降低周转时间上,长期战略目标是提升客户满意度、增加市场份额、提高虚拟组织成员的利润。基于这些目标,所有的战略伙伴必须认识到采购功能是供应商与企业之间至关重要的连接,必须加强客户与供应商在生产制造能力上的支持。(2)商业采购者的运输与物流观Lamming首次提出供应链管理的运输与物流观时,就认为供应链管理是物流的理论基础。根据供应链管理的广义定义,物流一体化系统包括流程、功能和组织的集成,它控制着物流从供应商到客户的流动过程。通过信息技术和业务流程重组技术,物流的各项功能之间能够建立有效的协作关系,这对于提高组织绩效是非常必要的。应用供应链管理能够改善日益增长的不确定性、市场的复杂性和激烈的竞争形式,从而有效地降低整个价值链的库存量。(3)供应链管理的集成观供应链管理的集成观点,即包含所有价值增值活动的知识实体集成。在集成过程中,整个业务计划的协作非常重要,提倡生产制造商、供应商和客户之间跨功能领域的一体化集成。集成供应链策略的目标,是在整个供应链中创建生产制造与物流功能的无缝连接,使其成为一个有效的竞争武器,并且不会轻易地被竞争对手模仿。一个完善的供应链,涉及生产制造商、供应商和客户之间的物流与信息流之间的协作、契约机制的建立、供应链延迟策略与大规模定制。3、供应链管理的研究方向(1)供应链建模技术研究如何通过模型来描述供应链系统的运营机制以支持对供应链管理的各种分析和决策活动,如Petri网供应链建模技术。(2)供应链管理技术依据供应链的生命周期,研究供应链的构建方法和运营管理方法。其中包括供应链管理的各种决策,如供应链的关系决策、库存决策和运输决策;供应链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合理分布和流动方式,以及应付不确定因素对供应链的影响等诸多问题。(3)供应链管理的支持技术信息技术对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有效的支持。这方面的研究可分为两方面:一是研究企业内部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多种信息系统的集成,从而形成一个开放的和可伸缩的集成框架;再就是研究企业间或多个企业组成的虚拟企业内部的信息共享和相互协作。第一节供应链概述一、供应链的概念早期的观点认为供应链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内部过程。有些学者把供应链的概念与采购、供应管理相关联,用来表示与供应商之间的关系。后来供应链的概念注意了与其他企业的联系,注意了供应链的外部环境。——更大范围、更为系统的概念到了最近,供应链的概念更加注重围绕核心企业的网链关系,如核心企业与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乃至与一切前向的关系,与用户、用户的用户及一切后向的关系。——对供应链的认识形成了一个网链的概念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物流术语》对供应链的定义:“生产和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或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活动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马士华的定义:“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注:国内有人将SupplyChain翻译为“供需链”,国外也有人使用Supply/DemandChain马士华,男,1956年出生于天津。1995年在华中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曾两度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和蒙特立尔大学做访问学者。现为华中科技大学电子商务中心常务副主任、华中科技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工商管理系系主任、物流与供应链管理研究所所长。被评为湖北省跨世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国家863/CIMS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国家教育部高等教育管理科学与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美国生产与库存管理学会(APICS)会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机械工程学会高级会员。还兼任由上海交通大学与德国施普林格出版社合办的《工业工程与管理》杂志编委会委员,被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认定为“工业工程专家”。此外,还在多家公司担当管理顾问。主要研究领域包括供应链管理(SupplyChainManagement)、生产与运作管理的理论与方法、MRPII/ERP、企业流程重构(BPR)、敏捷制造及Internet/Intranet在企业中的应用等。供应链的结构核心企业源汇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用户用户的用户零件供应商制造商分销零售物流信息流资金流核心企业:制造商、零售商,等等供应链的网链结构模型二、供应链的特征复杂性:供应链结构模式比一般单个企业的结构模式更为复杂。动态性:因企业战略和适应市场需求变化的需要,其中的节点企业需要动态地更新。面向用户需求: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交叉性:节点企业可以是这个供应链的成员,同时又是另一个供应链的成员,众多的供应链形成交叉结构。供应链的特征复杂性节点企业多类型不一多国企业跨度问题动态性节点企业变动企业战略市场需求面向用户需求用户拉动交叉性众多供应链交叉结构三、供应链的基本类型1、供应链的类型2、不同主体的供应链形态结构1、供应链的类型稳定的供应链和动态的供应链基于相对稳定、单一的市场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稳定性较强。基于相对频繁变化、复杂的需求而组成的供应链动态性较高。平衡的供应链和倾斜的供应链当供应链的容量能满足用户需求时,供应链处于平衡状态。当市场变化加剧,造成供应链成本增加、库存增加、浪费增加等现象时,企业不是在最优状态下运作,供应链则处于倾斜状态。有效性供应链和反应性供应链有效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物理功能,即以最低的成本将原材料转化成零部件、半成品、产品,以及在供应链中的运输等。反应性供应链主要体现供应链的市场中介的功能,即把产品分配到满足用户需求的市场,对未预知的需求做出快速反
本文标题:供应链供应链管理基础1(PPT112)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8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