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生态社会主义”述评专业:财务管理姓名:申屠瑶瑶【摘要】本文从生态社会主义的来源发展、派别主张、思潮评价三大方面,作了全面的介绍和分析,并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辩证地分析了生态社会主义的立场观点,指出了其理论的合理性与局限性,从而进行深刻的评析。关键词:发展、派别主张、评价、生态环境、政治运动生态社会主义也称为生态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下半叶西方生态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相结合的产物,是当今世界十大马克思主义流派之一。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K·博尔丁在他1953年出版的《组织革命》一书中,指出“生态革命”是社会存在的客观条件逐步变化的结果,是观念和理想乃至技术手段的革命。此后,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中出现的生态危机等问题进行研究与批判。法兰克福学派前期代表人物霍克海姆和阿多尔诺在《启蒙的辩证法》等著作中,均把人同自然的关系及生态问题当做—个主要的理论主题进行研究。生态社会主义试图把生态学同马克思主义结合在一起,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当代环境危机,从而克服人类生存困境,寻找一条既能消除生态危机又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新道路。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首先强调以人为本原则,同时反对极端人类中心主义与极端生态中心主义。极端人类中心主义制造了严重的人类生存危机;极端生态中心主义却过分强调人类社会必须停止改造自然的活动。生态文明则认为人是价值的中心,但不是自然的主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另外,在可持续发展与公平公正方面,生态文明也与当代社会主义原则基本一致。一、形成及发展生态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同绿色生态运动的发展分不开的,它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代是以70年代的鲁道夫·巴罗和亚当·沙夫为代表,他们是最早介入绿党的共产党人,被看作是“红色”(共产主义运动)的“绿化”,具政治道路的典型特征是“从红到绿”。鲁道夫·巴罗原是冻的统一社会党的党员,后因不同政见出逃到西德,在汉诺威大学任教授,同时开始尝到“社会主义生态运动”,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谋求“绿色”和“红色”政治力量的结合,要求建立一个由“绿党”、生态运动、妇女运动和一切进步的非暴力社会组织组成的群众联盟,他的主要著作有《从红到绿》、《创建绿色运动》等。第二代生态社会主义的典型政治理论特征是“红绿交融”,代表人物,是威廉·莱易斯、本·阿格尔和安德列·高兹,以及苏联的一些学者。本·阿格尔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年轻的社会学教授,是莱易斯学说的追随者和鼓吹者,他在《论幸福和被毁灭的生活》、《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等著作中进一步发展了莱易斯的观点,系统阐述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基本主张。阿格尔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工业资本主义生产领域的危机理论已失去效用,今天危机的趋势已转移到消费领域,亦即生态危机取代了经济危机③。阿格尔认为,尽管如此,我们仍将从马克思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本质的见解出发,努力揭示生产、消费、人的需求、商品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第三代生态社会主义(90年代)的代表人物,有乔治·拉比卡、瑞尼尔·格伦德曼、大卫·佩珀等欧洲学者和左翼社会活动家。瑞尼尔·格仑德曼是德国左翼学者,哲学家,主张以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解决全球生态危机问题。他的主要理论贡献是为马克思的“人类中心主义”正名,捍卫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化自然理论所代表的哲学理性传统。他认为,马克思主义的支配(domination)概念不同于统治(mastery),支配并不意味着征服与破坏,相反,这正是缺乏支配的表现,因为支配意味着人类对自己与自然关系的集体的有意识的控制。④这是实质上的服务而不是破坏。二、派别主张生态社会主义总体上的特征是将生态学理论同马克思主义结合,企图找到一条既能解决生态危机,又能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但是由于其成员的经历、认识不同,在一些具体问题上又有许多不同的观点和主张。当代生态社会主义存在着两种比较明显的倾向:一种是西方所流行的、以批判为主的倾向,这是—支由“西方马克思主义“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派别。它虽源出“西方马克思主义”,但却与之有显著的差别:一是较多地融入现实的社会运动——生态运动(或环境保护运动),打破了“西方马克思主义”的象牙塔式的纯哲学的研究方式,较多地与实践问题相结合。二是较为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问题,并把生存环境问题同政治问题联系起来。这种以批判为主的生态马克思主义派别激烈地批判资产阶级的生产方式和社会制度,形成反对资本主义的一支重要力量。另一种倾向是原苏联和东欧地区所流行的、以改变自身生态环境为目的的生态社会主义派别,这一派别的研究方向和问题大多都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所遇到的,因此,它对于我们建立社会主义环境生态学具有重要的启发价值。不过,在对生态危机的性质、根源、克服生态危机的手段、策略以及未来前景等根本问题上,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家们的意见大体上是一致的。首先,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这种“唯生产力论”和生态危机同样也产生在苏联和东欧的社会主义国家,甚至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加严重,因此,生态社会主义是避免了上述弊病的、最适合人类生存的社会制度。其次,生态社会主义否定生态殖民主义,批判军国主义和霸权主义。第三,生态社会主义主张立足现实,“超越”马克思的经济危机理论。第四,生态社会主义认为,摆脱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是建立“稳态”的社会主义经济模式。第五,在解决全球生态危机的手段和方式上,生态社会主义同生态主义的观点相同,也提倡非暴力和基层民主的原则。第六,生态社会主义主张依靠生态运动、女权运动、民权运动等社会运动的力量,同时也要与马克思主义的工人运动相结合,亦即把“绿色”与“红色”结合起来,如拉比卡所说,这种结合是“工人运动的文化革命阶段”。三、思潮评价生态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是生态马克思主义,致力于生态原则和社会主义的结合,力图超越资本主义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构建一种新型的人与自然和谐的社会主义模式。在此思想基础上,生态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造成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生态危机成为转移经济危机的新手段;环境问题的本质是社会公平问题;必须用生态理性取代经济理性;未来社会应该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场质的变革,应是一个经济效率、社会公正、生态和谐相统一的新型社会;传统社会主义一直强调变革的力量是工人阶级。生态社会主义发展至今,在西方许多环境理论著作中对于这个问题仍不敢轻易涉及生态社会主义一方面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同时,也在寻找一条解决问题的道路,例如,豪沃德·帕森斯认为,马克思主义生态学是一种政治生态学或社会生态学,它的基本观点就是,环境问题像其它社会问题一样根源于资本主义的剥削性结构,它的彻底解决方案也是社会生产关系的根本转变和科学技术的继续发展并服务于所有人的利益。生态社会主义的合理性在于其要求人们按自然规律办事,提倡非暴力和基层民主的原则。反对把大自然的关系变成一种单纯的索取关系,反对人们无限地追求高消费,反对把消费同满足或幸福等同起来的传统观念。主张实行劳动闲暇一元论,要求将人们在劳作中寻求欢乐或满足,或者说注重提高生活质量,不仅要有物质生活,而且要着重精神生活等等。这些都是符合社会注意基本原则的。同时也看到生态社会主义在一些问题上也暴露了自己的局限性。比如,他在探究造成神态危机的根源时,把批判的矛头直指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忽然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异化消费,但在用马克思的异化分析法批判的同时,却没有指出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次原因。在社会变革的领导力量的问题上,否定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⑤在经济理论上,他们认为,为了摆脱生态危机,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建立一个“稳态”发展模式,由“量”转变到“质”上。总之,生态社会主义虽然从理论体系上来说还比较粗糙,不够系统,还有很多发展空间,但是在许多方面还是很有价值的。在形形色色的生态理论中,生态社会主义独树一帜,对资本主义进行批判的角度和深度以及对社会主义的理解,和科学社会主义有着重大的原则区别。所以,生态社会主义的发展前景如何,政治上讲向何种倾向发展,我们拭目以待。③本·阿格尔.西方马克思主义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④瑞尼尔·格伦德曼.马克思主义和生态学.⑤余文烈.当代国外社会主义流派.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548
本文标题:生态社会主义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198703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