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九年级历史与社会新课暨第一轮复习教学设计一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1、召开时间:1978年2、为什么说十一届三中全会是一次伟大历史转折?(内容和影响)(板书)这次会议恢复了马克思主义路线,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邓小平成为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中国从此进入了改革开放集中力量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期。3、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板书)(1)改革:①改革首先在农村展开。安徽农村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中国农民的一个伟大创造。▲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意义(影响):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的激发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迅速发展,使中国很快的解决了12亿人口的温饱问题。②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也全面展开,单一的公有制经济转变成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2)开放:(板书)①开放的历程:首先从沿海地区推行。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设立经济特区;后来形成了全面对外开放的新格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经济走向世界,提供了更大的舞台。②对外开放(设置经济特区)的目的(作用):(板书)以多种形式吸收外国资本,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和经营管理方法,扩大对外贸易,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专题探究:感动不平凡的变化————“深圳速度和浦东巨变”、“生活用品的变化”、“休闲方式的变化”4、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建设上的成就、意义(板书)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得到了持续、稳定、快速的发展,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也使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2、和平与发展一、“冷战”后的和平主题专题探究:P34图1--49意大利反恐游行P35土1-52德国人举行反战游行1、争取世界和平是当今时代主题之一(板书)国际社会期盼和平的呼声不断高涨,维护和平的力量日益壮大,争取世界和平是当今时代主题之一。维护世界和平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专题探究:P34-35分析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2、威胁世界和平的主要因素(板书)(1)恐怖主义作为领土、民族、宗教、资源等矛盾交织的产物,给世界政治、经济、安全形势带来严重威胁。(2)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也有新的表现。(主要根源)(3)国家(地区)之间的民族、宗教矛盾、领土、资源争端导致局部冲突时起时伏。(4)南北差距进一步扩大,发展中国家经济贫困引发的内部战乱,也使世界动荡不安。(5)大量核武器的存在,威胁着世界的安全归纳:总体和平,局部战乱,是当今世界的基本态势。P37专题探究:“南北差距大”归纳:当代国际社会仍是一个贫富差距悬殊的世界。发展问题,仍是当今世界的另一主题。二、“南北关系”与“发展”主题(板书)1、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地域分布①大多数发达国家地处北半球,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在南半球,国际上通常分别以“南”“北”指称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②发展问题突出表现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问题。因此,发展问题有时也称为南北问题。2、分析造成南北问题(发展问题)的原因(板书)①南北问题,源于西方殖民者对亚非拉广大地区的殖民侵略。发展中国家大都曾经是殖民地或保护国,历史上长期的殖民掠夺和统治。(历史原因)②不公正的国际经济秩序没有改变,国际贸易中长期存在不等价交换,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缓慢(主要根源)③发展中国家普遍面临的沉重外债,独立后有的国家长期的不稳定和战乱。3、解决发展问题的对策:(板书)①发展中国家要不断推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努力;②发展中国家要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4、中国该采取怎样的内外政策为维护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作贡献:(板书)①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推进南北对话和南南合作,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而努力。②中国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大力发展本国经济,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地位。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贡献。课堂小结:讨论如何理解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1)“和平”成为当今世界主题:①两次世界大战的经历和大量核武器存在的现实,每时每刻都提醒人们要维护和平。维护世界和平事关各国人民的福祉,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②“冷战”结束以后,世界正向多极化发展。绝大多数国家都致力于发展本国经济,普遍反对建立一国独霸(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的单极世界;国际社会祈盼和平的呼声不断高涨,维护和平的力量不断壮大,争取和平是当今时代主题之一。(2)“发展”成为当今世界主题:当今国际社会仍是一个贫富差距悬殊的世界。落后、贫困、危机、债务,困扰着占世界总人口2/3的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因此,发展问题,仍然是当今世界的另一个主题。3、中国的人口、资源与环境问题一、我国的人口现状、影响及其解决的措施(板书)1、我国人口的现状特点:①人口数量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不高。(基本特点)②人口日益老化。我国也正在经受着“银色”浪潮的冲击。③农村人口多④男女性别比失衡⑤人口分布不平衡2、我国人口现状特点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板书)①我国人口数量大,文化素质低,给自然、社会和经济带来沉重的压力。导致了人均资源占有量减少,加剧了资源危机,环境恶化。给社会带来了严峻的就业压力,使交通、住房、教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更加突出。会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②人口日益老化,使我国“未富先老”,徒然增加了养老、福利、社会保障事业的经济压力,增加了医疗、卫生事业的财政支出等等。3、解决我国人口问题的对策(板书)①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基本国策)②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稳定低生育水平。③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优先发展教育,提高人口素质。④大力发展经济,建立和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做好养老工作。▲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板书)(1).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的原因:发展经济需要人力资源,但是维持人的生存条件和劳动能力,还需要消耗大量的资源。但是,目前我国人口过多,给社会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使我国原本已经非常脆弱的生态环境受到更加严重的破坏。而遭到破坏的资源和环境,反过来又会威胁人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是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惟一正确选择。(2).实行计划生育的目的: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严格控制人口数量,降低人口出生率,是解决人口问题的首要任务。▲提高人口素质,既是积极解决人口问题的重要措施,又是实现人口与资源、环境、经济协调发展的关键。(3).实行计划生育的具体要求:提倡晚婚、晚育、优生、优育。晚婚、晚育:有利于青年男女的身体健康和工作学习,并且能够更好地抚育后代;有利于控制过快的人口增长。优生、优育:有利于提高人口素质。(4).我国实行计划生育所取得的显著成绩:人口出生率显著下降,减缓了人口的过快增长;人口的文化素质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节省了大量资源和资金,缓解了人口过快增长带来就业、教育、医疗等压力,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5).实行计划生育的现实意义:实行计划生育有利于控制人口过快增长,提高人口素质,使人口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有利于节省大量资源和资金,缓解人口过快增长带来就业、教育、医疗等压力;有利于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大业的顺利实现。二、我国的资源现状及解决的措施1、我国资源国情的基本特征(板书)我国自然资源的总量是丰富的,但人均占有量很少。(既是一个资源大国又是一个资源小国)P63—64专题探究:“实说我国的自然资源”分析我国资源的现状(问题)2、我国资源的现状(问题)(板书)①我国资源人均占有量少;②资源利用率低,资源破坏与浪费严重;③资源时空分布不平衡;④资源种类比较丰富,但总体质量不高。⑤粗放型经济发展,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单位产值能耗高,能源供求矛盾突出⑥能源的对外依存度高,能源领域安全形势严峻⑦缺乏节约意识,浪费严重3、资源短缺的原因:我国人口增长,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对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和科技水平不够高,能源利用率低;缺乏节约意识,资源损失浪费严重。进一步加剧资源短缺。4、我国资源现状对社会发展的影响:资源能源短缺,加剧环境污染;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威胁国家能源领域安全,甚至威胁到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5.解决资源问题的对策①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②“开源”与“节流”是解决自然资源问题的重要措施。依靠科技创新,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发展“废气物资源化产业”,努力发掘新能源;优化能源结构。③加强宏观调控,建立和健全节能机制。④因地制宜,优势互补,实现跨区域调配资源。⑤加强法制建设,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破坏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⑥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开展能源外交,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6.国家“跨区域调配资源“的重大举措: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国家实施西气东输、南水北调等工程的意义。(1)有利于缓解东部资源能源的紧缺问题,优化资源结构,改善东部环境;给东部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极大的方便。(2)有利于充分开发利用西部的资源能源,吸引外资,使西部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3)有利于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促进东中西部互济协调发展,缩小东西部差距,达到共同富裕。▲、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1)、为什么要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①自然资源是国家经济发展的命脉,是人类安身立命的基本条件。②加快建设节约型社会,是由我国基本国情决定。我国人口众多、资源人均量少,,资源利用率低,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低,能耗高浪费大,污染重,能源的对外依存度高,资源能源短缺严重制约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③节约能源,合理利用资源,有利于缓解资源短缺的压力,促进环境保护工作;有利于保障能源供给,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主义和谐社会。因此,必须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科教兴国战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2).合理利用资源的意义(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意义;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有利于更好地合理利用资源和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优化能源结构,促进能源合理开发;有利于保障能源供给,维护国家能源安全;有利于缓解资源短缺的压力,促进环境保护工作;有利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主义和谐社会。(3)、列举生活中浪费资源和节约资源的现象。浪费资源:不关水龙头;不关电灯;随意丢弃纸张;使用一次性用品;垃圾不分类处理;电脑长期处于待机状态;追求高消费等。节约现象:随手关灯,使用节能灯;随手关水龙头,一水多用;垃圾分类处理,回收废弃物;选择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倡导绿色消费等。(4)..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我们青少年(公民个人)能为此做些什么?①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勤俭节约”为荣、“奢侈浪费”为耻,树立科学发展观、节约意识,提高节约资源的自觉性;②选择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生活中做到随手关灯,一水多用,参与垃圾回收,倡导绿色消费。③积极参与各种节约资源的宣传活动;并积极同各种浪费资源的行为作斗争;(5).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发展循环型经济)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请你针对其中的一个方面,提出解决的办法?可能遇到问题:人们的认识不到位,缺乏节约意识;污染型企业可能会对发展循环经济积极性不高等。解决办法:可以组织培训、学习,加强相关政策的宣传,运用广播电视、报刊杂志、互联网等手段普及知识,提高积极性。三、我国环境的现状、影响及其解决的措施(板书)1、我国环境问题的表现:①水土流失和荒漠化是中国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全国水土流失面积达350多万平方米,大约相当
本文标题:第一二单元复习提纲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034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