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质量控制/管理 >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第1讲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清单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1.约公元前2070年,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夏朝出现。从夏开始,出现了_____________的传子制度。2.商朝主要政治制度是内服与外服制度,王朝具有很浓厚的_______色彩。清单二西周的政治制度1.分封制(1)目的:为了对被征服的广大地区进行有效统治。(2)含义:在保证周王室强大的条件下,将_______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以拱卫王室。诸侯还要对下属进行分封。(3)核心: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王都镐京。(4)内容①对象:分封以同姓亲族为主,还包括功臣与姻亲、商朝旧贵族。②义务:对周王承担各种军事义务,定期朝觐和交纳各种贡赋,还要经常派劳役为王室服务。(5)作用①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西周成为疆域广大的国家。②周王确立了____________的地位,统治效果得到加强。③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____________。2.宗法制(1)目的:巩固__________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实质:周人把血缘关系同____________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3)特点①核心是__________继承制度。②嫡长子(大宗)与庶子(小宗)的关系,不仅是___________关系,也是政治隶属关系。③宗法制与分封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4)影响①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②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3.礼乐制度:周礼作为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清单三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确立1.背景:秦朝的统一(1)春秋战国时期,__________制度瓦解,诸侯争霸兼并战争频繁,各国竞相变革。(2)经____________后,秦国逐渐强大起来,结束了割据混战的局面,建立了空前统一的大帝国。2.建立(1)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2)内容①皇帝制度:皇权至上,实行“_______”的皇位继承制。②中央官制:中央实行___________制度,军国大权最终操纵在皇帝一人之手。③地方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实行_________制。④用人制度:制定一套选拔和考察官吏的制度。⑤法律制度:秦帝国制定细密、严苛的法律。3.影响(1)彻底打破了传统的_____________,奠定了中国古代_______王朝制度的基础。(2)对此后2000多年的中国政治与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考点整合秦朝确立的中央集权制度产生的影响1.积极影响(1)随着中央集权制的确立,秦朝国力日益强盛,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初步形成。(2)明清之前基本上适应社会生产力,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3)有利于集中全国力量修建公共工程,推广先进生产力。(4)具有很大的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2.消极影响(1)皇帝专制独裁,容易导致暴政,激化阶级矛盾,破坏生产力。(2)封建社会后期,阻碍了先进生产方式的发展和科技文化的进步,起消极甚至反动的作用。第2讲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和专制集权的不断加强清单一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1.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1)确立①机构: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②职权:中书省负责_________、________负责封驳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下设______,分别负责贯彻各种政令,处理日常事务。③特点: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④作用: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相权被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2)演变①宋朝:三省长官基本不参与政事,又设“__________”作为宰相办公机构;军政归枢密院掌管,分割宰相军权;财政归_______掌管,分割宰相财权;宰相只保留行政权。②元朝:废除三省,实行一省制,只设_________。其长官为左、右丞相和平章政事,是元代的宰相。六部也归入中书省。2.选官制度(1)隋唐前的选官制度:西周实行“__________”制;战国、秦、汉初按_______授爵;汉武帝时期实行________和征辟制;魏晋南北朝实行按照门第高低选官的九品中正制。(2)隋唐至明清:实行科举制。①隋朝创立:士族没落,依据门第选官的制度已不适应政治和社会的需要。②唐朝完善:科举制到唐代日臻完善,成为中央______分科、______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③宋代因“重文轻武”,更为重视科举考试,以致选官过冗过滥。到明清时期,科举制的八股取士方式更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④意义:扩大了统治的_________,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3.监察与谏议(1)监察制度(对官僚):秦朝监察机构是御史大夫;汉武帝时是刺史;明清中央有_______,各省有按察使司。(2)谏议制度(对皇帝):隋唐是门下省,宋代是_______。(3)评价:不能从根本上约束皇帝的无上权力,也不能杜绝官僚队伍中的腐败和低效现象。但在整顿吏治,打击__________势力,维护___________,谏正皇帝过失,防止决策失误等方面还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清单二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1.汉朝——王国问题(1)根源:汉初实行郡国并行制,导致汉景帝时期出现“七国之乱”。(2)解决:汉武帝实行“________”,彻底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3)结果:汉武帝设_______对全国13个州郡实行监察,中央集权得以加强。2.隋唐——藩镇问题(1)表现:唐中后期的“__________”与唐末长期的_________;五代十国时期的战乱。(2)原因:唐玄宗为巩固边疆在边境方镇设置权限很大的节度使,后为镇压安史叛乱又册封了更多节度使,导致尾大不掉。五代十国则是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扩大。3.宋朝——解决藩镇问题(1)措施①__________。实现了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有利于皇帝控制军权。②________。宋初削弱或剥夺了地方________、州郡长官和武将的权力,所有州郡直属______,设置______,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③________。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物质基础。(2)影响: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分裂局面。然而,另一方面,宋初中央集权的强化,却造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国家_______危机。清单三皇权的不断加强1.明朝专制皇权的加强(1)废除丞相①原因:为了加强皇权,吸取元代___________引起动荡的教训。②废除:1380年明太祖处死丞相胡惟庸,裁撤__________,皇帝自掌六部。③影响:在中国历史上实行了1600多年的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了新的高度。(2)设立内阁①原因:废丞相之后皇帝事务繁多。②沿革:明太祖设立___________,协理政事,但没有决策权;_________时期设立内阁,大学士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之后内阁的地位逐渐上升,内阁大臣拥有______权。2.清朝设立军机处(1)原因:根本原因是加强______;直接原因是及时处理西北战事。(2)职责:参与皇帝处理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政务,但品级不高,只是为皇帝服务的。(3)认识:第一简化政务手续,提高了行政效率;第二专制皇权达到了_______。【重点讲解】1.三省六部制的实质及对古代政治发展的积极作用1.实质:削弱相权,加强皇权,维护封建统治。2.积极作用:三省之间既相互牵制,又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加强了中央的统治力量。三分相权,加强了皇权。它是我国官制史上的重大变革。2.从汉至元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及特点?(1)中央政治制度演变:史实:①汉武帝设“中朝”,削弱了丞相权力。②唐朝三省六部制,三省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实际上分散了相权。③宋朝增设“参知政事”作为副相以分割相权。特点:相权日益分散削弱,君权日益加强。(中央日益集权于皇帝)(2)地方管理制度演变:史实:①西汉初地方实行郡国并行制,后来又逐步削弱王国势力,解除诸侯王军政大权;汉武帝后期分全国为十三个监察区,设刺史监察诸侯和地方高官。②元朝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使(民政、军政、税收)权力受中央的节制;行省官员要定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中央以监察机构进行监督,同时采取省官互迁等形式加以控制。特点:地方日益集权于中央。阶段知能检测(时间:60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2012·广州调研)《汉书·地理志》载:“秦遂并兼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材料中的“周制”是指()A.郡县制B.分封制C.王位世袭制D.行省制2.(2012·威海高三月考)法国史学家和耐教授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商王的子孙又重新建立了国家B.商朝时期的首都在河南安阳C.周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封地就是当时的宋国D.周朝时代不但分封了同姓家族,也分封了一些异姓世家3.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4.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系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看,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A.从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5.(2012·哈尔滨联考)“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然后得出的科学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度的叙述属于“史识”的是()A.“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B.三省六部制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C.三省六部制排除了相权过大威胁皇权而出现的政治危机,并且提高了行政效率D.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6.唐代谏官隶属门下省,职责是谏议皇帝的过失。到宋代,制度改革,将谏官从门下省独立出来,职责变为纠正宰相的过错。下列改革措施的用意与此相同的是()A.以文官担任地方长官,设立通判加以牵制B.设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收入大部分收归中央C.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把军权掌握在皇帝手中D.设立参知政事、三司使和枢密使7.“每岁得第之人……忠贤隽彦韫才毓行者,咸出于是。”材料中的“是”指()A.世卿世禄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8.伏尔泰曾这样评价中国的科举制度:“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人才能进入……衙门任职,……人们全然不可能设想一个比这更好的政府。”伏尔泰如此推崇科举制是因为它()①体现了公平公正原则②有利于选拔优秀政治人才③有利于加强君主专制④为科学研究提供高素质人才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9.徐天麟在《西汉会要》中说:“汉祖龙兴,取周秦之制而兼用之,其亦有意于矫前世之弊矣。”以下各项印证了这一观点的是()A.颁布“推恩令”B.实行察举制C.重用侍从、秘书等,以削弱相权D.实行郡国并行制10.诸葛忆兵教授在《宋代宰辅制度研究》中指出:宰辅是历代帝王治理国家的辅佐大臣,在古代政治体制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主导作用,中国古代宰辅制度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变化。这三个阶段依此是()A.三公制、三省制、军机制B.三公制、六部制、内阁制C.三公制、三省制、六部制D.三公制、三省制、内阁制11.明朝内阁对皇帝“不合理”的诏旨,可以拒绝草拟,封还执奏。
本文标题: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0637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