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时间/年种群密度时间K种群大小图象题1.1.寒带针叶林中两个动物种群(实线.虚线表示)的数量变化如下图所示,据图判断这两个种群的关系是:A.捕食关系,实线代表捕食者,虚线代表被捕食者B.捕食关系,虚线代表捕食者,实线代表被捕食者C.竞争关系,实线代表竞争中的胜者,虚线代表失败者D.共生关系,实线.虚线代表两个物种彼此依赖,相互有利2.某种群的个体数变化如图,在曲线区段中,种内斗争最弱的一段应是A.AB段B.BC段C.CD段D.DE段3.如右图表示有限环境中某一种群增长的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①K值是环境条件所允许达到的种群数量最大值②在K值时,种群的增长率最大③如果不考虑迁入迁出等其它因素,在K值时出生率等于死亡率④假设这是鱼的种群,当种群达到K值时开始捕捞,可持续获得最高产量A.①②B.①④C.①③D.③④4.生活在一个生物群落的两个种群(a,b)的数量变化如下图,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a种群与b种群为捕食关系,a种群依赖于b种群B.a种群与b种群为竞争关系,竞争程度到由弱到强到弱C.b种群为J型增长,始终受到a种群的制约D.a种群为S型增长,其增长只受本身密度的制约5.表示物种Ⅰ和物种Ⅱ是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关系的是时间个体数ABCDE时间群落丰富度A时间群落丰富度B时间群落丰富度C时间群落丰富度D图34—26.下表说明有一种必需的生长因子和另一种物质是由两种微生物分别合成的,如果将这两种微生物混合培养,它们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红色酵母菌与毛霉所必需的生长因子和合成的释放物质生物必需的生长因子合成释放的物质红色酵母嘧啶噻唑毛霉噻唑嘧啶A.竞争B.捕食C.共生D.寄生7.如右图中的种群Ⅰ和种群Ⅱ分别代表两种鸟在某一地区的种群增长和变动情况,在这两种群落中都没有迁入和迁出的情况。试问:对这两个种群曲线的解释中哪一个可能最符合实际A.种群Ⅰ表示没有限制的增长,种群Ⅱ表示有限制的增长B.种群Ⅱ增长所以受到限制很可能是因为筑巢的位置不当引起的C.在T年时种群Ⅰ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Ⅱ的出生率低于死亡率D.在T年时种群I的数量没有超出其食物的来源,种群Ⅱ的数量已超出了食物来源8.在下图的四个种群年龄分布类型中,哪一类型种群灭绝的可能性最大()9.图34—2中的图甲、图乙为某种生物种群的年龄组成曲线,如不考虑其他因素,种群甲和种群乙未来个体数量的发展趋势是()A.衰退型和增长型B.增长型和衰退型C.稳定型和衰退型D.稳定型和增长型10.某温带地区在自然状态下一年中鼠类种群密度调查数据如图34—3所示。据图分析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从曲线中可以看出三种鼠具有强烈的竞争关系B.该地区一年中灭鼠时期应为5月份和9月份C.种内斗争是影响三种鼠种群密度的唯一因素月份D.该地区三种鼠种群密度峰值的出现直接由温度决定11.用酵母菌酿酒的主要阶段为:加料、接种、通气培养、密封发酵。从接种后到密封前这45678910111212月份相对密度543210总密度黑线姬鼠臭鼩鼱小家鼠80859095100相对湿度/%种群数量30℃32.5℃35℃30℃32.5℃35℃一阶段,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的曲线为()ABCD12.在一个玻璃容器内,装入一定量的符合小球藻生活的营养液,接种少量的小球藻,每隔一段时间测定小球藻的个体数量,绘制成“S”曲线,下列4图中能正确表示小球藻种群数量增长率随时间变化趋势的曲线是()ABCD13.下列关于种群数量变化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90年紫茎泽兰入侵我国四川凉山地区后,泛滥成灾,其增长曲线近似于“J”型B.对于农作物合理密植时,其数量不应大于K值C.一个呈“S”型增长的种群,数量在K/2值增长率最大D.一个种群迁入一个新环境后,一定呈“J”型增长14.右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增长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在第10年时经调查该种群数量为200只,估算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负荷量约为()A.100只B.200只C.300只D.400只15.(2007年江苏).下图表示某种昆虫在不同温度和湿度条件下种群数量的变化曲线,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只受湿度的影响B.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只受温度的影响C.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是温度和湿度综合作用的结果D.昆虫种群数量的变化与温度和湿度无关,只和种群大小有关16.(2009年安徽)右图是某种动物迁入一个适宜环境后的种群增长曲线图,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b点表示环境的最大容纳量B.该种群增长曲线为“J”型曲线C.8年后种群数量趋于稳定D.种群数量的增长不受种群密度的制约17.潮间带满潮池中常见的滨螺是捕食者,吃很多藻类,尤其喜食小型绿藻(浒苔)。右图为藻类种数与滨螺密度的关系,据图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各种藻类存在竞争关系B.滨螺密度越大,藻类种类数越多C.若没有滨螺,藻类多样性会降低D.滨螺在中等密度时,藻类多样性程度最高18.下列三图分别表示两种生物种群随时间推移而发生的数量变化。那么,甲、乙、丙三图表示的关系依次是()A.竞争、捕食、共生B.共生、捕食、竞争C.竞争、共生、捕食D.捕食、竞争、共生19.下图所表明的物种A与物种B的关系是()A.寄生B.C.捕食D.竞争20.将A、B两种单细胞生物分别放在两个容器中培养,得到图a所示结果。将这两种生物放在一个容器中混合培养,得到图b所示结果。从实验结果可知,这两种生物的种间关系是()A.竞争B.捕食C.共生D.寄生21.下图为植物群落生长的分层现象,下列对此现象的分析和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分层现象是植物群落与环境条件相互联系的一种形式B.决定这种现象的环境因素除光照外,还有温度和湿度等C.种植玉米时,因植物群落分层现象的存在,所以要合理密植D.在农业生产上,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现象,合理搭配种植的品种22.为除去有害于农作物的某种害虫而引入捕食蜘蛛后,对两个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得出如图所示的结果,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图中所示的蜘蛛和害虫的关系是捕食B.在A期间,若对害虫施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增加得更快C.在B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原因是蜘蛛的食物不足D.C期间的平衡状态与A期间和B期间中发生的两个种群的相互作用有关23如下图中的种群Ⅰ和种群Ⅱ分别代表两种鸟在某一地区的种群增长和变动情况,在这两种群落中都没有迁入和迁出的情况。试问:对这两个种群曲线的解释中哪一个可能最符合实际()A.种群Ⅰ表示没有限制的增长,种群Ⅱ表示有限制的增长B.种群Ⅱ增长所以受到限制很可能是因为筑巢的位置不当引起的C.在T年时种群Ⅰ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Ⅱ的出生率低于死亡率D.在T年时种群I的数量没有超出其食物的来源,种群Ⅱ的数量已超出了食物来源24下图中的曲线1—4是在W、X、Y、Z四种条件下细菌种群的生长曲线,这四种条件是:W—不断提供食物、水、氧气,除去废物X—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有害废物积累Y—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无害物质积累Z—随时间延续,食物耗尽,由于突变结果,出现了新的菌株,它们能代谢原有菌种产生的有害废物以下哪项的生长条件和生长曲线的配对是正确的?25.右图表示接种到一定溶积培养液中的酵母菌的生长曲线图,曲线中表示由于有限空间资源的限制使种内斗争最为剧烈的是()A.CD段B.DE段C.EF段D.FG段26环保工作者对某地区最主要的草食动物——野兔种群数量进行连年监测,以此作为对该地区环境稳定与否的评价指标之一。在某时间段内,得到如右图所示的增长变化(λ)曲线[λ=t月种群数量/(t-1)月月种群数量]。下列据图分析正确的一项是A.在第1年至第3年期间种群呈“J”型增长B.在第4年初至第5年末,种群数量先增后减C.第3年末种群数量与第5年中期种群数量相等D.野兔的种群数量在第4年末达到最大27若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多种植食性动物,其中某一植食性动物种群个体数量的变化如图所示。若不考虑该系统内生物个体的迁入与迁出,下列关于该种群个体数量变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若a点时环境因素发生变化,但食物量不变,则a点以后个体数量变化不符合S型增长B.若该种群出生率提高,个体数量的增加也不会大幅超过b点C.天敌的大量捕食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下降,下降趋势与b-c段相似D.年龄结构变动会导致该种群个体数量发生波动,波动趋势与c-d段相似28右图显示了蝌蚪的生长速率随种群密度增加的变化情况(在同样的空间里,个数由5增加到160),图中曲线可以说明A.食物短缺降低了蝌蚪的存活率B.蝌蚪变态所需的时间与种群密度成负相关C.一定范围内,蝌蚪生长速率与种群密度成正相关D.高种群密度下,能够变态为青蛙的可能性减小29下图表示铜污染对形态、结构和生理特征相似的甲、乙两种水蚤的影响。a、b分别表示先将两种水蚤培养在不同铜浓度培养液,然后培养在无铜适宜培养液而获得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结论不合理的是A.在有污染的情况下,乙生态优势明显;在无污染的情况下,甲生态优势明显B.在铜污染程度加大的情况下,乙的生态优势更明显C.环境改变可改变两种生物之间原有的种间关系D.环境改变可改变生物之间原有的生态优势关系30具有捕食习性的甲面包虫(□)和乙面包(■)虫放在一起的时候,不论是同种还是异种产下的卵,都会遭到捕食。斜吻棘头虫是一种寄生在这两种面包虫上的原生生物。下图是在没有寄生虫与有寄生虫的状况下,两种面包虫在竞争实验中的表现。据图回答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在没有寄生生物的状况下,甲面包虫的捕食量低于乙面包虫B.在没有寄生生物的状况下,甲面包虫的竞争策略劣于乙面包虫C.棘头虫有效降低了乙面包虫的种群密度D.棘头虫逆转了两种面包虫的竞争结果31为了减小一种昆虫对农作物的危害,人们引入了专门捕食这种昆虫的蜘蛛。下图所示为引入蜘蛛后对这两个种群数量变化的调查结果。下列对曲线图的解释中,正确的是A.由图中曲线可知,蜘蛛和害虫之间呈现竞争关系B.在Ⅰ期间,若针对害虫施以杀虫剂,蜘蛛的数量将会增加得更快C.在Ⅱ期间,蜘蛛数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食物不足D.在Ⅲ期间,两个种群之间没有相互作用32在野外试验站,研究棉蚜虫发生期开放和封闭条件下、不同初始密度(1和20头/叶)的棉蚜种群密度变化,各实验组均放置规格、数量相同的棉叶,结果如下图。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衰退,可能与迁出有关B.初始密度相同的种群开放条件下先于封闭条件下达到密度峰值,可能与迁入有关C.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群数量均达到K值时开始衰退D.开放和封闭条件下种内斗争均在种群衰退时开始减弱33如图纵向表示海洋不同深度中鱼类的食物分布状况,曲线甲、乙、丙分别表示三种鱼的数量变化。下列对此图的分析,错误的是A.海洋中的鱼类具有垂直分层现象B.此图表明鱼类对食物的竞争状况C.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捕食状况D.此图表明海洋中鱼类的共生关系铜浓度10ug/L培养液无铜培养液a铜浓度30ug/L培养液无铜培养液b水蚤的数目甲乙甲乙34.右图表示1个森林生态系统中林木、植食性昆虫和食虫鸟类3个不同种群生长繁殖情况。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A.曲线A表示林木,为第一营养级B.前5年内3条相关的曲线说明该生态系统能基本保持平衡C.第六、七两年,当地居民大肆捕杀鸟类,平衡遭到破坏D.曲线C表示食虫鸟,为第三营养级35.右图是一个农业生态系统模式图,关于该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A.微生物也能利用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储存的能量B.多途径利用农作物可提高该系统的能量利用效率C.沼渣、沼液作为肥料还田,使能量能够循环利用D.沼气池中的微生物也是该生态系统的分解者36.以下表示动物利用食物的过程。正确的分析是A.恒温动物的④/③值一般高于变温动物B.哺乳动物的③/①值一般为10%-20%C.提高圈养动物生长量一般需提高③/②值D.食肉哺乳动物的③/②值一般低于食草哺乳动物37.如图表示某湖泊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a~e代表各营养级的生物,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共有三条食物链B.各营养级中,能量最多的是c,生物个体数量最多的是aC.若水体受有机磷农药轻微污染,则受害最严重的是aD.若c所含能量为5.0
本文标题:生物必修3图象题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0741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