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 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第一章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三个方面的原理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特别是基本问题二、了解唯物主义的形态和唯心主义的基本形式三、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一、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一)哲学的概念,只需记住三个判断1、哲学是世界观的理论形态,即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这个判断经常被看作哲学的定义。这是从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出发的。世界观是对世界本质总的看法。任何哲学都是世界观,但是不能反过来讲,因为必须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即经过思维加工,有理论形态(有概念,有判断,有推理)的世界观,自发产生的,零散的,未经过理论加工的不能成为哲学。2、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哲学是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即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概括。这种概括有对有错。上升到更抽象,更一般的结论。关系:既相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对象上看,哲学研究的是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和一般规律,而具体科学研究的是世界某一领域和过程的特殊规律;对象上体现了普遍和特殊的关系。方法上,哲学的方法具有普遍的适应性,适用于各门学科,而具体科学的方法只适用于某一特殊门类的科学。联系: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而具体科学又以哲学为指导。3、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换句话说,哲学既是世界观,又是方法论)任何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叫方法论。例如,矛盾分析方法,群众路线,实事求是等。马克思的墓碑上刻的一段文字:以往的哲学家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释了世界,但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哲学不仅是对世界解释的观点,而更重要的是指导我们现实生活的方法。所以学习原理时,要注意体会原理作为方法论的体现。例如人们群众创造历史这个原理,那么我们应该联系到我们根据这个原理应该如何做呢--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等等。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在方法论上体现为矛盾分析方法(重点论、两点论等)。试题分析哲学是知识的总汇。(错误观点)哲学和具体科学并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而是普遍和特殊的关系。哲学是科学之科学。(错误观点)认为哲学包括了具体科学,甚至可以取代具体科学。混淆了两者的关系。(二)哲学基本问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恩格斯总结的)这里的思维并不是单纯的理性思维,而是指广义的意识;存在并不是精神和物质的存在,而是特指物质的存在。所以以后要注意,如果不是在哲学基本问题里讲的存在,要注意辨析。哲学基本问题的表现形式: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物质和精神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在实际生活中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唯物史观中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也是哲学基本问题的表现形式。(注意: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并不是哲学基本问题。)哲学问题包含两方面的内容:第一、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哪一个是世界的本原。如果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是世界的本原,那么这就是唯物主义的观点,相反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则是唯心主义的观点。根据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哲学上将哲学的基本派别区分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派别。即按照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的基本派别就是指唯物和唯心两2个派别。而辩证法和形而上学并不是派别,是根本对立的方法观,因为哲学的基本问题特指的是在世界本原问题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第二个方面,同一性的问题—思维和存在有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呢,思维能不能正确反映认识周围世界,即思维是否能够认识世界,如果能就是有同一性,根据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2、划分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和意义:(这里就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为什么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这里经常出多项选择题。(1)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之所以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由哲学的性质决定的。简单理解:(2)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的内容是划分哲学基本派别的标准,并为考察哲学史提供了基本线索;正确解决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正确解决哲学其它问题的前提和基础;(3)这一问题也是实践生活中的根本问题,即主观和客观的关系问题。哲学是有党性的。党性指党派性,在哲学上就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性。没有超越唯物和唯心主义的第三条路线。所谓的第三条路线在过去有种形式为二元论—其观点是(相对于一元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认为世界有一个本原)世界有两个本原,心物二元,但这样的论点在历史上摇摆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之间,最后都导向唯心主义。笛卡尔认为心和物是平行的,但是当被问及心和物是如何产生的,回答是上帝,这就又沦为了客观唯心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党性:坚持彻底的唯物主义,反对歪理邪说。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关于唯物主义主要掌握其三个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古希腊,罗马“德谟克里克”之“原子”学说;中国的封建社会“气”一元论,“金、木、水、火、土”);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主要的时间16和17世纪的英国,洛克,培根,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皮德罗,19世纪德国的费尔巴哈);现代唯物主义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注意掌握旧唯物主义的缺陷。我们讲唯物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在多数情况下指近代唯物主义。广义的还包括古代唯物主义。古代唯物主义具有朴素性,直观性、猜测性,不科学。没有科学的观察和实验为基础。近代唯物主义的缺陷:四个缺陷机械性、形而上学性、不彻底性和缺乏实践性(缺乏科学的实践观)。具体表现为:机械性—第一、把一切运动都当做机械运动,用机械运动的规律来解释一切(18世纪的一个判断:“人是机器”,混淆了不同的物质运动形式--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等,忽略和抹煞了不同物质的运动形式的区别)当前我们要注意不要用自然界的规律来解释社会的事物,“人是环境的产物”只看到环境对人的作用,而没有看到环境恰恰是由人进行改造的;第二、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光讲客观。形而上学性的表现:是相对于辩证法而言的。孤立、静止的看问题(辩证法是连续的、运动的看问题);不彻底性:唯物主义的不彻底,表现为自然观上的唯物主义,但在社会历史观上陷入了唯心主义;(恩格斯说旧唯物主义下半身是唯物的,上半身是唯心的);缺乏科学的实践观:看不到人的能动性,离开实践来看世界。4、唯心主义产生的根源。(唯心主义是不结果的花—列宁)唯心主义的根源,不结果是指唯心主义是错误的世界观,颠倒的世界观。唯心主义的根源有三个:社会历史根源:社会生产力和科学认识水平低下;认识论根源:撇开阶级根源来讲,从认识发展的规律来看,主观与客观相背离,认识与实践相脱离(毛泽东),认识是曲折复杂的过程,如果夸大和绝对某一片断,则导致了唯心主义;把感觉夸大导致主观唯心主义,把概念夸大,导致客观唯心主义。阶级根源:反动的剥削阶级出于本阶级利益的需要或阶级偏见,往往夸大精神的作用,利用唯心主义作为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思想工具。5、重点的重点: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划分:把世界本原的精神理解为人的精神(观念、意志,“心”,理性等)即为主观唯心主义;认为世界本原为精神,但精神是在人以外存在的“客观精神”(如,柏拉图的“理念”、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神等。中国古代“理在事先”)(三)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3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要有三种不同的哲学立场。唯心主义仅仅从主体出发,夸大精神的能动作用,认为精神是第一性的,否认了物质的决定性,看不到实践活动;旧唯物主义仅仅从客体出发来看世界,离开了人的实践活动,结果抹煞了精神的能动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从主客体的统一中来认识世界,既强调了物质决定精神,又重视精神对物质的能动作用:既承认自然界物质的现在性,又强调物质实践活动对世界的改造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从实践出发科学的阐明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重在理解)(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伟大变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为无产阶级解放提供了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是马哲的内容),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一般发展规律的科学(这是马哲的对象),是对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思维科学的正确概括和总结(马哲与具体科学的关系),是无产阶级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体现马哲的阶级性和科学性)。(马哲和旧哲学的区别)马哲克服了旧哲学的两个分离,实现了两个统一。两个分离“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分离;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分离。马克思吸收了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内核,吸收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因素,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思想,抛弃了费尔巴哈的形而上学的思想。(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特征:实践性、革命性、科学性、阶级性。实践性:主要表现在它产生和发展的基础是社会实践,并为实践服务。科学性:它按照世界的本来面貌认识世界,正确地揭示了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革命性:马克思主义哲学关注的焦点和目的,就是实际的“改变世界”,“使现有世界革命化。”这种革命性在理论上集中表现为彻底的批判精神。阶级性:它为无产阶级及广大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器。(三)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观点。--这个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贯穿于全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环节。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处,在于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独特方式,即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四)唯物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要了解马哲产生之前所有旧的社会历史理论本质上都是唯心主义的。这种唯心主义有两种缺陷:一是仅仅看到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看不到其背后的物质原因(即恩格斯所说的“动力的动力”,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这个动因是社会的物质生产方式,这就坚持了对社会历史现象认识的唯物论原则,具体到我们今天的实际,那就是发展是硬道理,发展社会生产力是解决中国各种社会问题的最终出路。);二是否认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夸大个人“英雄”的作用。唯物史观发现的重要性:它正确地解决了历史观的基本问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主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科学地解释了社会历史的本质和发展的一般规律、主要动力,认为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它把唯物主义贯彻到历史领域,克服了包括旧唯物主义在内的一切旧哲学中的历史唯心主义局限性,并把唯心主义从其最后的避难所驱逐出去;它为社会科学的研究和社会实践提供了正确的理论指导。4辨析:中国古代认为“君轻民重,水可以载舟,亦可以覆舟”(中国古代进步思想,有其局限性,直接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没有达到科学概括社会发展规律的高度)(五)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灵魂。在回答有关与时俱进问题时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实践性;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关系。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从中找出其固有的规律,作为行动的向导,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解放思想:就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打破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的批判的本质所在;与时俱进:就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及其指导下的实践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不断开拓创新,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品质,也是它的强大功能。(六)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人们正确认识社会现象、提高道德素质和精神境界中的重要作用掌握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重要意义:第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本质,为我们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第二、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我们认识社会提供了辩证法的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坚持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唯物论思想,同时又强调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的辩证法思想。今天,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的思想,深刻地体现了唯物辩证法的原则。我们要正确认识精神文明建设的作用,不能像过去一段时间那样空洞的夸大思想的作用,但又不能陷入只讲物质利益,只讲金钱,不讲理想,不讲道德的拜金主义。第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能够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
本文标题:第一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174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