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第一节作为基本问题的传播一、关于Communication的五类定义“共享说”、“影响说”、“反应说”、“互动说”、“过程说”参考定义:董天策:传播是人运用符号并借助媒介来交流讯息的行为与过程。邵培仁:传播是指人类通过符号和媒介交流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活动。郭庆光:社会信息的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二、传播的类型传播的类型划分根据不同的角度、视野和标准划分为以下六种:1)垂直性传播和水平性传播2)隐蔽性传播和显明性传播3)真理性传播、利益性传播与权威性传播4)下向传播和上向传播5)传达性传播、解释性传播、劝服性传播与鼓动性传播、娱乐性传播6)内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与大众传播、跨国性传播主流的传播类型划分方法根据传播涉及的人数、范围、影响等要素的差异,,将传播分为以下几类:1.内向传播内向传播也称人内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内向传播实质上是个人的意识活动与思维活动。内向传播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是一切传播活动的前提和基础。2.人际传播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的人际传播指发生在两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广义的人际传播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交流,分为两人间人际传播、小群体传播和公众传播三种两人间人际传播是广义人际传播最为基本的形态可以是面对面的交流,也可以是经由一定的个人性技术媒介而发生的交流行为可以是言语性的交流,也可以是非言语性的交流小群体传播所谓小群体,就是个人朝夕相处、联系密切的群体小群体的内在特征是直接接触性和直接互动性小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称为小群体传播公众传播公众——面临共同问题的社会群体公众传播是在特定的环境中向面临共同问题的社会群体进行的公开的面对面的交谈。典型形态:演讲;归入公众传播的有:正规会议上的报告;政府发言人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企事业单位组织新闻发布会等。3.组织传播组织——人们为实现共同目标而各自不同的角色分工在统一的意志之下从事协作行为的持续性体系组织传播即组织内部成员之间,组织与群体之间的信息交流活动或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组织传播的分类1、正规的组织传播,分为:1)组织内部传播,包括:纵向传播及横向传播2)组织外部传播,有:广义的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2、非组织性传播4.大众传播大众传播的定义大众传播,是由组织化的传播机构及其专业人员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人数众多,各不相同而又分布广泛的受传者传播信息的社会过程。(董天策)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郭庆光)大众传播的特点传播者——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机构主要活动——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对象——受众、一般大众信息的特点——与其它传播信息类型的比较,商品性、文化性。传播过程的性质——单向性强制度化国际传播指国家对外传播机构通过报刊、广电、电影以及Internet所进行的针对国外受众的传播活动(宣传、文化行为)5.网络传播又被称为“互动传播”,至今依然是不成熟的划分总结自我传播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手段亲身传播:以人自身为媒介,尤以语言为主要手段,而以表情和动作等为辅助手段的传播过程。大众传播规模小较小较大大性质非社会传播社会传播三、传播的功能传播功能与传播效果的区别传播功能从社会角度和受传者层面来看待,就是传播活动所产生的作用和媒介释放的能量。传播效果从传播者和媒介自身的角度来认识,就是传播活动所造成的最后结果以及在受众那里所引起的反应。传播的基本功能、从功能方面对传播的分类及考察传播功能的三个层次传播的基本功能是传递(受)信息。从功能角度来看,传播可分为实用性传播和娱乐性传播。考察传播功能的三个层次是:个人、组织及社会。基本功能两种类型功能的层次传递信息工具性个人组织社会了解、学习决策、协调监视、协调、传递消遣性调剂调剂提供娱乐传播的四功能说1)监视环境、守望社会需求2)协调社会各部分、决策、操纵、控制3)传递社会遗产,教育4)提供娱乐第二节传播学一、关于理论和社会科学研究什么是理论:从根本上来说,理论就是解释和描述。所有的理论都是一种假说,人们积累下来的理论大多是被大量可重复的现象证明其为真的假说。二、传播学的研究对象……对研究对象的一再认识(认识的深化),常常是学科发展的体现。是研究对变化着的现实以及认识能力的不断深化做出的回应。郭庆光关于传播学研究对象的观点。三、传播学的理论框架1.对于5W的传播要素区分出的五种传播研究针对传播主体的“控制分析”针对传播内容的“内容分析”针对传播媒介的“媒介分析”针对传播对象的“受众分析”针对传播效果的“效果分析”2.邵培仁按宏观、中观、微观递进的顺序构筑组建的传播学理论框架总体论本体论主体论客观论载体论受体论技法论环境论四、传播学遇到的问题传播学遇到的问题来自于学科内部和外部现实世界内部问题:与其他学科界限模糊,理论枝蔓丛生,难以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外部问题:INTERNET的出现。第二章传播学发展史及流派第一节传播学的形成、诞生和发展一、传播研究的背景科学的背景:社会学,政治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文化人类学的研究社会形势的背景:战争、革命、宣传、经济发展、社会巨变、工业化传播技术发展的背景:新媒介不断发明、应用二、在美国诞生的原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军事因素传播媒介三、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1.老三论与新三论老三论: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新三论:协同论、耗散结构论、突变论2.信息论申农:贝尔电话公司电器工程师1948《通信的数学理论》信息论的奠基之本——“通信的基本问题是在通信的一端精确的或近似地复现另一端所挑选的消息”通讯模式:信源—编码—信道—译码—信宿噪声信息的定义:信息地位的认识及其意义3.控制论维纳1948《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控制系统的关键在于反馈(索波列夫)“控制原理的实质在于,巨大质量的运动和行动,巨大能量的传送和转变,可通过带有信息的不大的质量和不大的能量来指挥和控制。”4.系统论系统论:大致形成与20世纪50年代基本构想: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成整体小于各孤立部分之和系统科学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无不处于一定的系统之中。系统——由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若干部分结构在一起并且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俞憬璐(复旦大学新闻学院):传播学之所以能在当代科学殿堂占有一席,是和现代系统论的创立与发展对它的强有力的影响分不开的。5.三论对传播学的影响袁路阳(中国社科院新闻所):传播学在理论上的最大贡献是借用系、信和控的理论模式,把系、信和反馈的概念引入对传播活动的研究,试图建立关于人类传播规律的理论体系。四、传播学的四大先驱1.政治学家拉斯韦尔1948《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纲领性力作传播学之独立宣言:所有传播学仿佛是对拉氏的《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的注释意义:从内部结构上分析了传播过程的要素从外部功能上概括了传播活动三作用内:五要素及与五要素相应的传播研究外:传播的三大作用及传播研究的两种形式2.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提出了著名的两级传播理论舆论领袖是两级传播理论的核心所谓两级传播指的就是信息先由大众媒介传播到舆论领袖那里,然后再经舆论领袖扩散给社会大众的过程。由于这个过程分为前后相连的两个阶段,所以称为两级传播。3.心理学家卢因以其场论学说而为人所知,后将场论应用于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创立了著名的“团体动力学”团体动力学主要探究团体与个体二者之间的关系,尤其致力于揭示团体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制约与影响4.心理学家霍夫兰毕生的研究都集中在态度这一问题上,尤致力于态度的形成与转变。在传播与态度这二者的结合点上,在劝服手段与态度转变的联系之处,社会心理学的研究与传播学的研究交融在一起。5.传播学的集大成者——施拉姆施拉姆是第一位把传播学作为独立的学科来研究,并力图使之系统化、正规化、完善化的人。施氏早期的传播研究主要还在于挖掘他人的传播研究成果,整理前人有关传播问题的,有价值的思想学说。1956《报刊的四种理论》,1964《大众媒介与国家发展》。五、传播学的发展二战后:传播研究走向独立和学科化50年代:局限、危机、和模式研究的兴盛60年代:开始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动荡时期)70年代后:在学科建构上进入了统一和整合阶段90年代后:传播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传播学提出了挑战第二节传播学的两大流派一、传统学派又叫经验主义学派,以实用主义哲学为背景,秉持经验主义精神,以实证主义为研究方法,注重效果研究贡献:确定了研究领域和研究框架建立了传播基本模式产生了一批重要成果确定了基本研究方法二、批判学派批判:运用价值观进行判断受马克思主义影响有众多走向和分支,如:传媒的政治经济批判、文化研究、传媒帝国主义批判、法兰克福学派传媒批判、女权主义批判、后殖民主义批判等等第三章信息符号第一节信息一、信息的战略地位信息概念的提出和信息领域的研究,是人类思维的深化和对世界认识程度提高的表现信息是目前为止人类发现的唯一不因交换,交流扩散而减少,反而能增值的战略资源二、信息的定义和特征客观定义:信息就是事物的存在方式和运动状态主观领域:只有当它为人类所感知,加工,储存和传播的时候,它才能成为我们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特征可加工性可转换性可传递性可储存性三、信息概念的引入对传播学的特征提高了传播学理论表述的科学性和严谨性,并成为传播研究的基石,立足点。拓宽了传播学的视野,使它能够把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放在更大的系统和环境中加以考虑。第二节符号概况一、符号与人我们说传播在本质上体现为信息的流通,而信息必须要凭借符号并搭乘媒介才可得以流通。所以说,符号是载送信息的代码。在传播的过程中,符号是传播文字的最小单位,是传播的基因。但又正是它,是人为之人的基点。二、符号的概念在不同领域有不同的含义,就人类传播领域而言:李彬—负载或传送信息的基元,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或代码系统。张国良—传播过程中为传达讯息而用以指代某种意义的中介。高晓康—一种指示关系,由能指(起指示作用的视听图式)与所指(被指示的事物)这两个方面合成。董天策——可以拿来有意义地代替另一种事物的事物。三、符号的特性任意性约定性组合性传授性跨越性四、符号与信息通信模式信息编码媒介解码信息(信源)(信宿)编码过程是指定符号与意义之间关系的过程,符号化过程。五、符号的类型按符号与表达的对象的关系分指称性符号认识性符号按符号与我们思维的关系分推理符号表象符号按符号的构造特点分语言符号非语言符号第三节语言符号一、语言与文字语言的传播功能主要体现在共时方面文字的传播功能主要体现在历时方面对所表达的事物而言,语言是直接符号,文字则是间接符号,是代表符号的符号。二、语义与传播就语言符号而言,传播学关注的是研究“所指”的语义学。1.语言的特性语言是静态的,实际是动态的语言是有限的,实际是无限的语言是抽象的,实际是具体的2.普通语义学不仅揭示语言的以上三种特性,而且指出了这些语言特性容易造成的语言误用的几种毛病死线上的抽象潜意识的投射(自我投射)忽视差异(误认同一)估计极端化(非此既彼)三、非语言符号1.非语言符号与传播“一种不见诸文字、无人知晓但大家都理解的微妙代码”——爱德华·萨丕尔在人际传播活动中,人们所得到的信息总量中只有35%是语言符号传播的,其余65%是非语言符号传播的。2.体语通过人的举止、表情和装束来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非语言符号。(1)动作(2)姿态(3)类语言3.视觉性非语言符号4.听觉性非语言符号第四章传播过程与传播模式第一节传播过程与传播系统传播是一种行为,是一种过程,也是一种系统一、传播结构与传播过程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对“结构”的动态的表述。传播过程与传播结构的特征:①传播是一种动态的过程,无始无终,没有界限;②传播过程是一组复
本文标题:第一章传播与传播学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2375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