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一章变动中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新
1第一章变动中的世界经济与政治第一节世界经济的发展及特点一、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一)世界经济主体1、世界经济:世界范围内各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与国家集团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同运动的经济有机整体。各国、各地区的国民经济是世界经济的基础,反过来,世界经济状况会对各国、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巨大影响。世界经济是一个历史范畴,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世界经济形成的条件:①国际分工:主要在工业革命以后。②世界市场:有了国际分工以后。③世界货币:世界市场的形成以后就需要它用于各国间的兑换、结算和储备。④资本的国际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垄断资本的形成。因此,世界经济是伴随着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2、世界经济主体:国家主体:资一社;发达一发展中;“转型国家”;“新兴市场”。所谓新兴市场,是泛指一些正在发展中的国家和地区,如韩国、印度、中国、巴西、南非、俄罗斯及土耳其等。这些国家和地区通常劳动力成本低,天然资源丰富。非国家主体:地区、国际组织、跨国公司等。三大国际经济组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成立于1944年,职责是协调成员国的汇率政策,保持汇率的稳定,促进国际货币的合作。世界银行(WB):又名国际复兴开发银行,成立于1944年,职责是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战后初期主要为欧洲国家,其后主要为发展中国家发展提供资金。世界贸易组织(WTO):成立于1995年,其前身是关税与贸易总协定,职责是促进世界范围的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二)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阶段——恢复时期:(战后——1950)二战不仅使世界经济的正常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而且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参战国的军费开支就多达11,490亿美元。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受到应有的惩罚,其经济成了一片废墟。英、法两个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也受到严重破坏,从而失去了左右世界局势的经济大国的主导地位。只有美国在战争中发了财,经济实力空前膨胀,可以独霸世界。为了实现称霸世界的野心,为了同战后出现的社会主义阵营对抗,也为了输出资本和倾销剩余商品,美国向西欧和日本提供了大量援助,帮助这些国家迅速恢复经济。到1949年,西欧工业产量已经恢复到战前水平,日本在50年代初经济已超过战前水平。2——高速增长时期:(1950—1973,“黄金时代”)在这20多年的时间里,这些国家平均每年的经济增长率达到5.3%,而在“一战”结束到“二战”爆发前这段时间里的年平均增长率只有2.3%。战后20余年的增长速度比战前高出一倍以上。有的国家发展速度还要快得多,如日本在1956~1973年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工业的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3.6%,联邦德国在50年代的工业生产年平均增长率也曾达9.5%。这是在没有爆发世界战争的形势下,这些国家竞相发展经济的结果,也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低速发展、动荡调整时期:(1973一80年代末))。进入70年代,这些国家的经济高速增长结束了,代之而来的是经济的“滞胀”,各国都陷入经济增长处于停滞状态、通货膨胀严重的困境之中。究其原因主要是:①战后初期建立的国际金融体系受到巨大冲击。60年代以来,美国国际收支状况的不断恶化致使美元的国际信用发生动摇,多次爆发“美元危机”,尼克松政府两次被迫宣布美元贬值。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对这些国家的经济有强烈而深刻的影响。②这些国家战后长期奉行的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带来日益增大的消极作用,致使他们连年出现庞大的财政赤字,巨额的货币供应和日益增加的公私债务,引起日益严重的通货膨胀,物价也因此急剧上升。③更重要的是发展中国家在经济领域里开展了反对国际经济旧秩序的斗争,使这些国家廉价而稳定的能源和原料来源发生危机,受到冲击。1973年10月阿拉伯国家拿起“石油武器”进行斗争就是最典型的事例。他们实行国有化政策,并对石油进行限产、提价以至禁止出口等,使发达国家遭受重创。这些国家为医治“滞胀”顽症,在战后实行几十年凯恩斯主义的基础上,采纳了供应学派和货币主义学派的政策主张,进行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并使之高级化。通过调整,把战后初期完成的经济集约化推向一个更高的阶段。80年代中期以后,高科技的突破性新成果被广泛应用于生产发展,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④高科技产业迅速发展与“新经济”出现阶段:(1990年代以来)新经济就是以高科技、信息、网络、知识为其重要构成部分和主要增长动力的经济。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对新经济的解释是:“新经济是以科技为燃料,以进取精神和创新为动力的经济”。(三)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1、世界经济格局: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世界经济领域内起举足轻重作用的国家、国际经济组织(主角)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而形成的一种结构或表现形态。2、战后世界经济格局演变基本轨迹:美国独霸——两极主导——多极发展①美国经济独霸资本主义世界(战后初期)第一,原有的经济实力雄厚;“二战”中的损失比其他资本主义国家小;“二战”后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工业产值占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2/3,黄金储备占3/4第二,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由美元来充当国际货币,美国政府承诺,保证3美元和黄金一样可靠,其他国家的货币通过一个固定的比价与美元挂钩,各国政府有义务维持着一固定比价,建立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确立美国在国际金融中的霸主地位。第三,操控世界贸易规则。1948年临时生效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世界贸易组织前身)按照美国提出的方案建立并为美国所操控。直到1995年新的世界贸易组织成立,才将一系列“祖父条款”废止。②美、苏两极经济格局的形成与对峙(40年代末一70年代)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以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国家推行经济封锁与制裁,形成战后世界两大经济集团的对峙格局。这种经济格局的突出特点:帝国主义国家的经济封锁与制裁与社会主义国家集体的反封锁、反禁运斗争。③世界经济向多中心、多极化发展(1970年代开端)——主要表现A.美相对衰落,西欧、日崛起(P12)B.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经济较快发展(P13)C.中国:80年代以来,经济高速增长,地位不断提高。排名国家06年GDP1美国14,979,1692日本5,083,3673德国2,812,5584中国2,587,9995英国2,292,1496法国2,108,3077意大利1,728,4748西班牙1,069,4999加拿大1,057,29110印度778,521——三个“三极”经济经济格局基本形成△“大三极”:发达资本主义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中民族主义国家经济△“中三极”:欧洲、北美和亚太经济板块△“小三极”:美国、欧盟、日本经济——主要原因:原因之一是国际金融体系在70年代初受到了巨大冲击。原因之二在于发展中国家石油斗争引发的能源危机。原因之三在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国内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正是在上述因素的作用下,战后经济高速增长的黄金时代结束了。与此同时,西欧和日本经济实力大大增强,美国的经济霸权逐渐丧失。美国、欧洲共同体、日本三足鼎立的局面日益明显,世界经济开始向多极化方向演变。二、当今世界经济的特点:4(一)经济多极化不可逆转1、欧、美、亚三大区域中心:——欧盟:15国发展到27国。欧共体创始国为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六国。至2007年1月止共有27个成员国和近5亿人口,他们是: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比利时、卢森堡、英国、丹麦、爱尔兰、希腊、葡萄牙、西班牙、奥地利、瑞典、芬兰、马耳他、塞浦路斯、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罗马尼亚、保加利亚。——北美:美、加、墨自由贸易区。1994年1月1日,由美国、加拿大、墨西哥3国共同签署的北美自由贸易协定正式生效,北美自由贸易区宣告诞生。北美自由贸易区是世界上第一个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联合组成的贸易集团,成员国之间经济上既有较大互补性和相互依存性,又有明显的不对称性。——亚太:亚洲太平洋经济合作组织(APEC)是促进亚太地区经济成长、合作、贸易、投资的首要论坛,始设于1989年,现有21个成员经济体(MemberEconomy)。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区,指在中国与东盟10国之间构建的自由贸易区,即“10+1”。2001年11月,在文莱举行的东盟首脑会议期间,中国和10个东盟成员国宣布了将在未来十年内建成自由贸易区的目标。2、发展中国家在世界经济中的比重不断上升。P14虽然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竞争中还处于不利地位,但是在近20年中他们的经济的年增长率达8%,远高于发达国家3%的增长率。3、主要经济大国经济实力均衡化趋势发展:美、日、德、中、俄、地区中心(巴西、印度、以色列、南非)BRICs:Brazil、Russia、India、China(二)经济全球化不断发展1、经济全球化:各国、地区经济融合成整体,按市场要求,生产要素自由流动和合理配置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是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其要素包括商品、资本、知识、技术、人力和信息。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国际化发展到较高阶段的产物,应该是在20世纪80年代末期开始的。因为经济全球化有三个基本条件:经济信息化、经济市场化、经济自由化。2、经济全球化的原因第一,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经济全球化可以为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提供更广阔的天地。第二,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第三,冷战的结束、东西方关系的解冻带来了全球经济融合,因而使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那么包不包括体制和制度呢?是不是资本主义的全球化呢?2、经济全球化的显著特征5——生产国际化纵深拓展,国际分工广度、深度大大加强(跨国公司跨国经营、从国际贸易时代进入国际生产时代)。国际分工目前已从垂直分工进展到水平分工,从整体分工进展到零部件分工,从工序分工进展到工位分工,实现了车间与流水线的国际化。如美国的朋迪亚克——莱曼牌小汽车,在德国设计,由澳大利亚制造发动机,美国、加拿大合作生产变速器,日本生产车身薄板,新加坡提供无线电设备,而韩国供应电气设备与轮胎,成了名符其实的“万国车”;美国波音747喷气机是在8个国家的1600个大型企业、1.5万个中小型企业的协作中生产出来的,中国的西飞国际也有幸参与。——世界贸易高速增长,各国贸易依存度提高。国际分工的细化与深化导致了成品和半成品在国家和地区间迅速流动,从而带动了国际贸易额的增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因特网的广泛应用使国际贸易运行方式和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产生了现代意义上的电子商务。世界贸易统计显示,世界贸易总额2005年已经达到21万亿美圆。我国对外贸易2006年达到1.75万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4%,占世界第三位。——国际投资迅速发展,全球资金流动规模空前。1970年国际直接投资额仅为400亿美元,1999年达到8650亿美圆,2006年达到1兆2304亿美元。一是国际资本流动在规模上的扩张;二是国际贸易自由化程度的提高。我国2004年直接利用外资606亿美圆。——跨国公司数量和规模空前发展。跨国公司的数量从70年代末的一万多家增长到1994年的母公司4万家,子公司25万家。截至2004年底,全球跨国公司6.4万家。每年国际并购额达3万亿美圆。跨国公司内部和相互贸易已占世界贸易的60%,跨国公司控制了国际技术贸易的60%至70%,在全球的直接投资已占国际直接投资的90%以上。——金融全球化和经济信息化。现代电子技术和通信手段的飞速发展,尤其是“电子货币”(信用卡)的流行,使货币的国际交换和流动的规模日益扩大,据统计,目前世界各类资本市场的总规模达35万亿美元,跨国资金流动为7.6万亿美元,全球外汇市场日交易额1.5万亿美元。此外,经济全球化还包括市场经济体制的全球化。4、经济全球化作用两重性:即积极作用与消极作用并存。积极作用是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世界和平。具体表现在:①促进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②激活了国际竞争,也带动了国内竞争;③产生了维护世界和平的新因素;④发展中国家可以发挥后发国家的引进和借鉴优势;⑤发达国家因为有资金、
本文标题:第一章变动中的世界经济与政治新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275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