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财务 > 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总论
1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总论课程内容介绍:一、总论二、与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相关的基础理论三、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四、第二语言习得研究五、第二语言教学法主要流派与发展趋向六、对外汉语教学理论与应用七、语言测试第一章总论引言: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关于学科名称的讨论什么是对外汉语教学?TeachingofChineseasaForeignLanguage(汉语作为外语的教学)VSTeachingofChineseasaSecondLanguage(TCSL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二者有没有区别?注意:对于少数民族的孩子来说,自己的民族语是他们的第一语言,汉语则是第二语言。语言教学中有关语言的几个基本概念: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识记)这是按人们获得语言的先后顺序来区分的两个概念。第一语言(L1):指人出生以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第二语言(L2):指人们在获得第一语言以后再学习和使用的另一种语言。知识巩固填空:在中国,汉族的孩子出生以后,他的第一语言是(),入学以后学习的英语等别的国家的语言是(),学习的蒙语等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是()。汉语、第二语言、第二语言知识扩展有的幼儿出生以后同时习得两种甚至多种第一语言,而且这些第一语言达到同等熟练运用的程度,这是()现象?(识记)双语或多语现象。判断第一语言就是官方语言,对吗?为什么?(掌握)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完全是从学习者学习语言的时间先后来区分的,这与某些多语言国家由法律规定的第一语文或官方语言是两回事。母语和外语(识记)这是按国家的界限来区分的。2母语:是指本国、本民族的语言。外语:是指外国的语言。知识巩固母语就一定是第一语言吗?为什么?(掌握)一般情况下,母语是人们的第一语言;但对一些移居国外的人来说,其子女出生后首先接触并获得的语言有可能是居住国的语言而不是母语。因此,不能把第一语言和母语这两个概念完全等同起来。知识巩固第二语言一定是外语吗?为什么?(掌握)不一定。国外移民的子女入学后,开始学习的第二语言很可能是他的母语。本族语和非本族语(识记)这是按言语社团、通常是民族的界限来区分的。本族语:就是本民族的语言,因此,这一术语与“母语”可以通用。非本族语:是指本民族以外的语言,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知识巩固非本族语就是外语吗?为什么?(掌握)非本族语可能是外语,也可能是指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比如,对我国蒙族来说:蒙语是本族语,也是母语;汉语既是非本族语,是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但绝不能称为外语。如果汉语是在掌握蒙语以后才学会的,就可以说是他的第二语言。目的语什么是目的语?(识记)目的语(targetlanguage,TL)是人们正在学习并希望掌握的语言。知识巩固只有外语或非本族语才是目的语吗?(掌握)不论是外语或非本族语,甚至是非第一语言的母语,只要成为一个人学习并争取掌握的目标,都可以称为目的语。中介语(识记)介于学生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独立的语言系统。或者,中介语指的是L2学习者特有的一种目的语系统。中介语理论认为,L2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所掌握和使用的目的语是一种特定的语言系统,这种语言系统在语音、词汇、语法等方面不同于自己本族语,也不同于目的语,它是一个动态的语言系统。(连续统)外语和第二语言(掌握)这两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一般而言:第二语言:母语(或第一语言)之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外语:别的国家的语言。但是,近年来,出现一种用“第二语言”取代“外语”的趋势。一方面,国际交流更加频繁,使用“外语、外国人”这类词语显得“见外”;另一方面,第二语言就学习时间先后这层意义上说确实可以包括外语、非本族语,特殊情况下甚至可以包括母语。因此,第二语言与外语的关系是包容关系。西方学者还从有无语言学习环境的角度来区分:第二语言:凡是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就是第二语言。3外语:不在其使用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则是外语。知识巩固西方或非洲国家的学生在中国学习汉语,汉语是()?为什么?中国学生在国内课堂上学习英语,英语是()?为什么?综上广义的第二语言:(识记)指任何一种在第一语言获得以后学习和使用的语言,包括外语。狭义的第二语言:(识记)(1)第一语言以外的本国通用语或本国其他民族的语言,不包括外语。(2)指在该语言使用的环境中学习的目的语,包括一部分外语。小结学科名称的讨论(了解)对外汉语教学:《中国大百科全书·语言文字》中定义为,“对外汉语教学是指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实际上也包括对第一语言不是汉语的海外华人进行的汉语教学。)这一名称的优势:突出了主要教学对象劣势:未能全面、准确地反映学科性质——第二语言教学。但由于该名称使用范围甚广,今后仍将是本学科用得最多的名称。汉语教学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名称?“对外汉语教学”原本是针对国内教外国人汉语这一事业所起的名字,明显带有从中国人的视角来称述这一学科的色彩。而且,“对外”二字无法为国外从事汉语教学的同行所使用。因此,它只适用于中国。这一事业在国外的称呼:美国:中文教学;日本:中国语教学;东南亚国家:华文(语)教学为了与国外同行交流,将“对外汉语教学”简化为“汉语教学”。由于使用的语境清楚,一般不会与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我国母语文教学混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这个名称的优势:从学术上较能精确地指称这一学科的内涵和性质。既能指在中国进行的对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即对外汉语教学,也能指世界各地的汉语教学,而且还能包括与之性质大体相同的对我国国内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也就是说,它能涵盖第一语言以外的所有汉语教学,同时又能体现出它与其上位学科——整个第二语言教学学科的关系。劣势:名称太长,再加上约定俗成的原因,不可能取代“对外汉语教学”这个名称。但将继续在本学科的学术论著中出现。小结对外汉语教学不能包括中国以外的国家和地区对其本国人进行的汉语教学以及中国国内对少数民族进行的汉语教学。在我国使用最普遍。汉语教学本来既包括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也包括汉语作为第一语言的教学,但在特定的情况下入国际学术讨论中,可以专指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涵盖国内外所有作为第二语言的汉语教学,而且也显示了它本身是整个第二语言教学的一部分。在学术研究中很多情况需要用这个词语。应用语言学(AppliedLinguistics)广义的应用语言学:是跟理论语言学相对的概念,指把理论语言学的理论、规律、原则和4方法应用到其他学科领域,从而产生的新的边缘学科,如神经语言学、病理语言学、数理语言学、计算语言学、词典编纂学、机器翻译学,乃至社会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狭义的应用语言学:专指语言学理论在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特别是指第二语言教学。这一名称的局限:本学科的性质绝不仅仅是“应用”,它所应用的更不仅仅是“语言学”。其他名称(外语教学界广泛使用的名称):外语教学(法)(ForeignLanguageTeaching)外语教育学(ForeignLanguagePedagogy)和教育语言学(EducationalLinguistics)第二语言教学(SecondLanguageTeachingandLearning)教材P.7对外汉语教育学科的提出(刘珣):教材P.7-9一、总论(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二)对外汉语教学的任务(三)建国以后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概况(一)对外汉语教学的性质(识记)对外汉语教学是对外国人进行的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1对外汉语教学=语言学教学?(掌握)对外汉语教学是语言教学,它不同于语言学的教学。(1)教学目的不同: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的性质和规律的科学,语言学的教学则是教授有关语言的理论知识以及有关语言的研究方法。语言教学从根本上来说是为了使学生学会听、说、读、写,能用语言进行交际。因此,语言课是技能课、工具课。注意:虽然语言教学中也要教语言知识和语言规律,但这是为了使学习者掌握语言、运用语言进行交际而进行的教学,根本目的是培养和提高他们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如果我们在课堂上过多地讲语言知识,例如讲词语的种种义项、讲语法知识,而忽视了语言技能的训练,就是混淆了语言教学和语言学教学的目的。例如关于“呢”用于疑问句句末的讲练:方式一:“呢”用在疑问句的句末,可以使语气比较缓和。例如:Whenneisusedattheendofaninterrogativesentence,themoodwillbegentleandpolite.E.g.你打算去哪儿旅行呢?你了解不了解那儿的情况呢?方式二:老师:这次教学旅行,你想去哪儿?学生:我……老师:你想不想去北京?学生:我不想去。5老师:那么,是不是想去西安?学生:也不想去。老师:是吗?北京和西安都不想去?那你想去哪儿呢?上面的对话里出现了两次“你想去哪儿”,第一次没有用“呢”,第二次用了。“呢”一般出现在这样的情况下,即已经有一个上文所提供的特定背景,由于这一背景,使说话人产生了某种困惑,这时,往往会带有“呢”。(2)教学内容不同语言学的教学内容是语言理论、语言知识和语言研究方法。语言教学的内容是语言要素、语用规则、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以及相关的文化知识。也就是说,包括语音、词汇、语法、句式、语段、语篇、各种词语、句式的语义和具体的用法;听、说、读、写的技能,理解和表达的技能以及对文化背景的理解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等。对于语言教学而言:形式上的“对”与“掌握”是两回事。掌握没掌握要放在更大的背景上去检验。一般要结合语境去验证。在这种情况下,形式上对的,如果不是真正掌握,就会前言不搭后语,在语用上就会不得体。例如:“对了”与“我懂”对了A老张要下午五点才回来吗?B﹡对了!A我这样做,你会支持吧?B﹡对了!A今天天气太好了!B﹡对了!我懂A对不起,我没赶上车,来晚了。B﹡我懂!A那件事这么办才能做得比较好。B﹡我懂。以上的“对了”和“我懂”孤立地从形式上看,没有错,但在各上下文中,却说明学生没有掌握“对了”“我懂”的真正意思和用法。而是把英语的“that’sright”和“Iunderstand”直搬过来,作为答话。(3)教学原则不同语言学教学的主要教学原则是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系统性,理论联系实际。语言教学的教学原则是以语言规律、语言学习规律和语言教学规律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一系列原则:培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正确处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和编排教学内容循序渐进强化学习环境,自觉学习与自然习得结合以学生为中心例如6“他不比我高”和“他没有我高”,这两类比较方式在难度上有差别吗?应该同时教吗?这两类都表示比较,前者是“a不比bP”,后者是“a没有bP”。从形式上看,似乎前者比后者简单,因为,它只是在“比”字句肯定式的基础上加一个“不”变成否定句。但是,从意义上看,前者反而比后者复杂。因为前者在用法上是有条件的。请看下面的例子:A:我不能参加篮球比赛,我个子太矮,你去参加吧。B:那不行,我不比你高。这里,B的意思是:你以为我比你高,可是,你错了。我们俩差不多,都比较矮。“a不比bP”是针对预设“a比bP”作出的否定,因此用法上比较复杂,而使用频率上则低得多。讨论复杂程度,不仅要看形式,更要看意义,意义上更复杂的格式应该后教。又如,先教“了1”还是“了2”?在下面三个句子里,句1的“了”是“了1”,句2的“了”是“了2”,至于句3,有两个“了”,称为“双了”结构。1我昨天去买了一辆自行车。2我以前抽烟抽得很厉害,现在不抽烟了。3我已经喝了三瓶啤酒了,(不能再喝了。)邓守信(1999)以汉语第二语言中介语数据库为基础,在对母语为英语的汉语学习者习得汉语句法结构的情况进行考察后认为:“了2”较早为学习者习得;“了1”则要经过数年伴随一定错误比率的学习过程才能被习得;几乎没有人试图使用所谓的“双了”结构。(二语习得中的回避策略)而目前大部分的教材在语法点的安排上都是先教“了1”,然后教“了2”,并紧接着就教“双了”结构。这一研究促使我们对这种顺序安排进行反思。再如:强调状语的“是……的”结构和表示实现意
本文标题:第一章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总论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3119 .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