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三七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公司方案 > 用本土文化奏响时代最强音
用本土文化奏响时代最强音——十堰市文化体育局弘扬本土文化纪实十堰市汉江文学院杜勇这里有以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为中心,由古建筑群、道教、武术和旅游形成的“武当文化”;这里有以湖北省郧县恐龙蛋化石群、“郧阳人”头骨化石及汉江沿岸风景民俗形成的“汉江文化”;这里有以湖北省房县为中心,从春秋战国开始,历代流放帝王将相,形成的“流放文化”;这里有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国家特大型企业东风汽车公司的建立,形成了以汽车产业为主的“现代工业文化”。湖北省十堰市文化体育局坚持科学发展观,通过挖掘、整理、开发、普及和弘扬本土文化,充分发挥文化教育人、引导人、塑造人和鼓舞人的重要作用,为全市的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着宝贵的精神食粮。挖掘,本土文化重放异彩十堰市地处秦岭、巴山之间,汉水之畔,是我国中部地区山川与平原的缓冲带,南北气候的地理分界线,名山秀水,得天独厚的天然优势形成了生态文化;十堰市处于西安、重庆、武汉三大经济圈的交汇点,是西安、重庆、三峡、武当山、古隆中、神农架“黄金旅游圈”的核心板块,形成了旅游文化;十堰市是朝秦暮楚的分界地,也是楚文化和秦文化的交汇地,形成了秦楚文化。这些本土文化为十堰市打造出一张张“城市名片”。除大家熟悉的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郧阳人”遗址和郧县青龙山恐龙蛋化石群外,还有丹江口市“伍家沟民间故事”和“吕家河民歌”、郧县“凤凰灯舞”、郧西县“郧西三弦”、房县“房陵文化”、竹山县“女娲文化”和竹溪县“山二黄”等。十堰市文化体育局一方面全力保护好这些历史文化遗产,一方面精心策划、精心组织和精心实施好对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让这些历史文化遗产在不受损害的前提下,展现时代风采,产生时代效益。十堰市文化体育局在挖掘本土文化方面主要做了三大工作:一是成立专家小组,建立工作专班,对民间歌曲、民间戏剧、民间故事、民间谚语、民间工艺、民间风俗、民间古籍、民间艺人和历史遗址遗迹等,进行深入地搜集、挖掘和整理;二是邀请民俗、民间艺术、文学、摄影、建筑、音乐和美术等方面专家学者,参与项目研究论证,力求高起点规划、高规格设计、大手笔实施;三是编纂出版本土文化丛书如《房陵文化丛书》,启动编创排练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歌舞剧工作,保护修复一批有代表性的历史文化遗迹。对古建筑修旧如旧。2008年,十堰市文化体育局对武当山古建筑,先后完成了金顶至清微宫古神道维修、金顶小道场改造,琼台祖师殿和配殿屋面护理,元和观、南岩宫御碑亭油漆彩绘,榔梅祠大殿抢修,太子坡宫门、九曲黄河墙抢修,紫宵宫大殿、龙虎殿、父母殿屋面护理,玉虚宫一期修缮也基本完成。配合大型工程建设,抢救保护本土文物。十堰市文化体育局组织专业人员对竹山县潘口电站淹没区28处文物点实施保护,对“十白高速公路”文物点18处、“郧房高速公路”文物点20处进行了前期考古调查。组织全国19家文物考古科研院所,对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32处文物点实施抢救保护,发掘面积6万平方米,出土文物3000多件,被评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2008年度协调协作先进单位”。夯实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十堰市文化体育局争取政府投资5亿元,完成本土文化硬件建设。2003年建成市体育中心,2005年建成市艺术剧院,2006年建成市美术馆,2007年建成市博物馆,2008年建成市羽毛球馆。这些新落成的文化体育场馆,现在成为体现十堰市形象的标志工程。继2006年荣获3个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后,2007年和2008年,十堰市的竹溪县二黄、武当庙会和吕家河民歌3个项目,又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这样十堰市的非物资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数量居湖北省第二位。普及,市民享受文化成果“本土文化来源于本土,服务于当地人民。”十堰市文化体育局通过挖掘、整理、开发、普及和弘扬本土文化,让市民充分享受本土文化成果。实施“乡音工程”。十堰市文化体育局在十堰市图书馆大楼安装电子显示屏,方便进城务工农民在公共场所收看电视,享受文化娱乐生活。为了改善县(市区)剧团送戏下乡演出条件,十堰市文化体育局为4个县(市区)剧团分别捐赠11万元的音响设备。市群艺馆和市群众文化活动中心,退商还文后,新增文化场所1.1万平方米。建设“农家书屋”。采取“上级援建,部门联建,村级自建”的方式,十堰市文化体育局在全市建成标准“农家书屋”232家,把本土文化传播到千家万户。2008年6月11日和12月17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在十堰市主持召开的“农家书屋”现场会,十堰市“农家书屋”的经验和做法,受到省政府以及全省与会代表的充分肯定。开展百台好戏到乡镇活动。仅2008年,十堰市文化体育局组织全市7个专业文艺表演团共演出1545场次,其中为农村演出980场次,观众174万人次,送戏下乡活动场次居全省前列。承办国际国内大型文化活动。2006年十堰市文化体育局承办了第三届全省全民健身运动会闭幕式的文艺晚会。围绕武当仙山、汉江秀水和车城人的主线,以文体结合方式表现浓郁地方文化特色,用市民参与的方式展现十堰人民的精神风貌。晚会从全市各条战线抽调演员2000人,组成11个节目,分别为“鼓舞十堰”、“青春十堰”、“魅力十堰”、“精彩十堰”和“辉煌十堰”五大篇章。整台晚会精彩纷呈,为市民献上了一道本土文化大餐。2008年第三届世界武术节在十堰市举行,69个国家和地区的2000名运动员参加了武术节赛事,十堰市代表队共获得金牌28枚,位居国内运动队之首。目前,十堰市文化体育局组织创作的农村现实题材的大型现代剧《凤凰灯》正在对剧本进行深加工;歌曲《美丽十堰绘蓝图》《感动十堰》、小品《朋友》《邻里之间》、舞蹈《乐一把》《鼎盛》和戏曲《八仙游车城》等20个新创作的节目正向观众演出;反映“三农”题材的25集电视连续剧《衣食父母》在十堰广电宽带网和数字电视上同步播出。弘扬,本土文化精品登上领奖台有人说本土文化土里土气,难登大雅之堂。而十堰市文化体育局通过挖掘、整理、开发、普及和弘扬,把一批批本土文化精品搬上了领奖台。十堰市文化体育局以参加大型文化评奖活动为契机,坚持要求本土文化作品具有“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和鲜明时代精神”。2006年,十堰市文化体育局选送了具有浓郁本土气息的《代理乡长》《大山情》和《武当情恨》三台戏,参加“八艺节”、“楚天文华大赛”和“楚天群星大赛”,其中,《大山情》获剧作奖,三台戏中的3位演员都获得了表演奖。评书、郧西三弦、两首成人歌曲、两首少儿歌曲和一个老年舞蹈等7个节目,也分别获得一金三银三铜奖牌。2008年在首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上,十堰市艺术剧院和十堰市艺术研究所联合创作的大型现代剧《乡试》参加演出,靠本土艺术特色和风格,捧回了“优秀剧目奖”等10项大奖。竹溪县二黄小戏《清风亭·赶子》和郧阳二棚子《发财梦》,都获得了表演奖。“逢赛必参加,参加必拿奖”十堰市文化体育局咬住本土文化“精品工程”不放松。第二届湖北省少儿艺术金蕾奖(表演类)比赛,获4个一等奖;湖北省第三届中老年书画作品大赛,获金奖铜奖各一个;湖北省中老年舞蹈服饰大赛,模特表演《圣洁夕阳》夺得金牌,舞蹈《美丽的大脚》《八百洞庭我的家》获得银奖;湖北省曲艺小品大赛,小品《贼不能走空》获二等奖;湖北省文化系统艺术院校学生组比赛,分别获得一等奖2个、二等奖3个、三等奖9个【2009年7月6日发表湖北省文化厅网站()】
本文标题:用本土文化奏响时代最强音
链接地址:https://www.777doc.com/doc-2203333 .html